登陆注册
3551600000180

第180章 苏秦合纵相六国张仪被激往秦邦(1)

话说苏秦、张仪辞别先生鬼谷子下山,张仪自去魏国,苏秦则回到洛阳老家。苏秦现有老母在堂,他本有一兄二弟,如今兄长去世,剩下苏代、苏厉两个弟弟。苏秦离家数年,今日重新团聚,全家欢喜,自不必说。过了几天,苏秦想出外游仕列国,于是便向母亲请求,想变卖家产,作为川资路费。

老母、寡嫂和妻子阻止他说:“你不愿从事耕种工商,竟想通过口舌来博取富贵,日后生计无着,穷困潦倒,可就悔之晚矣!”苏代、苏厉也说:“兄长如真的精通游说之术,何不就近游说周王,在家乡也能博取功名富贵,又何必离家远行呢?”苏秦被全家阻拦,只得就近游说周显王,向他讲述自己的富国强兵主张。显王将他留在馆舍,周显王的左右大臣都知道苏秦出身农商之家,怀疑他的主张空疏迂腐不切实际,都不肯在周显王面前保举他。苏秦在馆舍一住年余,不得进身重用,于是便发愤回家,将家中产业尽数变卖,换得黄金百镒,他让人为自己做了一伴黑色貂裘,又买下车马雇上随从,周游列国。苏秦沿途探访各地的山川地形与风土人情,将天下的形势利害详尽记载下来。如此几年,苏秦仍未受到列国重用,他听说卫鞅被封为商君,甚得秦穆公欢心,便西行来到咸阳。等他到了咸阳,穆公已经去世,卫鞅也已被处死,于是苏秦请求拜见惠文王。惠文王将他召到大殿,问他:“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敝国,有什么要指点寡人的吗?”苏秦奏道:“臣听说大王要求各国诸侯割地,是想要安坐而吞并天下吗?”惠文王说:“是。”苏秦说:“大王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胡貉作屏障,更有沃野千里、雄兵百万,凭大王的贤能,秦国百姓的众多,如果肯听从臣的计谋,吞并诸侯、周室,一统天下易如反掌。世上哪里有安坐就能成就大业的呢?”惠文王刚刚处死卫鞅,心中十分憎恶游说之士,便推辞说:“我常听人说:‘羽毛未丰,不能高飞’。你说的这些我眼下还无法做到,等以后兵力雄厚再说吧。”苏秦退下,将古代帝王以武力得天下的方策汇编成书,共十几万字,第二天将它献给惠文王,惠文王虽然将书收下,却依旧未有起用苏秦之意。

苏秦又去拜见秦相国公孙衍,公孙衍嫉妒苏秦之才,不肯引荐他。

苏秦在秦国又呆了一年,所带黄金已经用完,身上所穿貂裘也已破旧,他无计可施,只得将车马仆人卖掉,作为回乡路费,自己担着行李徒步回家。

母亲见他这种狼狈相,对他出言责骂,妻子正在织布,见苏秦回来,竟不下机相见;苏秦饥渴难耐,向嫂子要饭吃,嫂子说家中无柴,不肯为他做饭。

真个是:富贵途人成骨肉,贫穷骨肉亦途人。

试看季子貂裘敝,举目虽亲尽不亲。

见此光景,苏秦不觉落泪,叹道:“一身贫贱,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母亲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查检书箱,看到一册太公《阴符篇》,苏秦忽然醒悟道:“鬼谷先生曾说:‘如果游说不得志,只须仔细探讨此书,自会大有收益。’”从此苏秦闭门苦读,昼夜不息,夜晚因倦想睡,使用铁锥刺其腿部,鲜血直流到脚上。他读通《阴符篇》,尽得书中要义,然后将它和自己掌握的各国形势揣摩对比,一年之后,天下分合兴亡大势已了然于胸,苏秦自慰说:“我苏秦有如此学识,用它来游说各国掌权人,出入朝堂,取得卿相之位实在是易如反掌。”于是对其弟苏代、苏厉说:“我学业已成,眼下取得功名富贵就如将寄存的东西取回,两位兄弟可帮我出些路费,我日后得志,必当将两位兄弟举荐给国君。”又把《阴符篇》讲解给两个兄弟,苏代、苏厉也有所领悟,于是便各出黄金钱财,助苏秦出游。

苏秦辞别母亲妻嫂,想再去秦国,但转念又想:“当今七国之中,以秦国最为强大,本可以辅助它成就帝业,无奈秦王不肯用我。我现在去秦国,如果再像从前那样,怎有脸面还乡?”于是便想出了一个帮助六国拒秦的计策。苏秦东行来到赵国,此时赵肃侯在位,其弟公子成被拜为相国,称奉阳君。苏秦先游说奉阳君,奉阳君不肯听从,苏秦于是离开赵国,北行到燕国,苏秦求见燕文公,燕文公左右之人都不肯为他传话。苏秦在燕国一住年余,路费川资花光,旅店主人见他可怜,借给他一百小钱,这才使他免受饥饿之苦。这日正值燕文公出游,苏秦跪在路旁求见,文公问他姓名,知道他是苏秦,大喜道:“听说先生曾把十万字治国之策献给秦王,我心中很是羡慕,深憾不能拜读先生大作。现在先生肯亲自来指教我,实在是我燕国的福份。”遂将苏秦召回朝堂,鞠躬请教。苏秦奏道:“大王位列七国,有土地二千里,兵卒数十万,战车六百,马匹六千,但比起中原各国,还不及人家一半。现在大王耳朵听不到铁马金戈之声,眼睛看不到车翻将损之危,安居太平,大王可知道这是因为什么缘故吗?”燕文公说:“我不知道。”苏秦说:“燕国之所以不被别国攻伐,是因为南面有赵国做屏障,如今大王不努力与近邻赵国结好,反而想通过割让土地来讨好远在西方的秦国,这不是大大的失策吗?”“燕文公说:“那么我该当怎样做呢?”苏秦答道:“依臣之见,不如先与赵国结好,然后再联合其他四国,合力与秦相抗,这才是保证燕国久安的办法。”燕文公说:“先生想用南北合纵共抗西方强秦之计,来保证燕国安宁,我当然同意,但只怕其他五国不肯合纵结盟。”苏秦说:“臣虽不才,愿代大王去见赵侯,与他缔结盟约。”燕文公大喜,当即向苏秦提供金帛路费、高车驷马,让武士护送他赴赵。此时奉阳君赵成已死,赵肃侯闻听燕国护送苏秦来到,忙降阶相迎道:“贵客远来,有何指教?”苏秦奏道:“天下才士贤人,无不颂扬君的高义,都愿向君尽忠,只是因为前相国奉阳君嫉贤妒能,人们这才裹足不前。如今奉阳君身死让位,臣这才敢向君献上忠言。臣听说‘保国不如安抚百姓,安民不如善交邻国’。如今函谷关以东各国,以赵国最为强大,赵国方圆土地有二千多里,兵卒有数十万,又有战车千辆,马匹上万,粮草众多,可供数年使用。秦国最忌讳的也是赵国,它如今之所以不敢发兵攻赵,只是害怕韩、魏袭其后路,所以韩、魏两国实是保护赵国的屏障。韩、魏无高山大川之险可凭,一旦遭秦国大举进攻,势必难以抵敌,韩、魏一亡,大祸马上就会降落在赵国头上。臣曾考察天下地图,各国土地相加比秦国多出万里,兵力也比秦国多出十倍,假使六国联合,协力对付西方,破秦易如反掌。现在秦国以武力恐吓各国诸侯,让各国割地求和,不战而割让国土,实际上等于自我破灭。攻破敌人与自我破灭,哪一个对六国更有利呢?依臣之见,君不如与六国君臣在洹水会盟,结为兄弟盟邦,秦攻一国,则六国共同出兵救援,六国中如有背盟毁约者,则由其他五国出兵征讨。秦国虽然强暴,它又怎敢以一国与天下为敌呢?”赵肃侯说:我还年轻,执掌君位不久,还从未听到如此高论。先生想纠合诸侯合纵抗秦,我怎敢不听从!”于是便将相印赠给苏秦,赐给他一所大宅,又给他车驾百辆,黄金千镒,白壁百双,锦绣千匹,让苏秦作为“纵约长”出使游说各国合纵抗秦。苏秦先派人带着百两黄金去燕国酬谢曾借给自己一百小钱的旅店主人,正想动身起程,赵肃侯忽然派人来召,说有急事商议。肃侯说:“适才边关有人来报,说‘秦国相国公孙衍出兵攻魏,俘获魏国大将龙贾,斩杀魏国士卒四万五千人,魏王割让黄河以北十城求和,公孙衍正打算转道攻赵。’我们应该如何应付?”苏秦闻听此言,暗暗吃惊道:“秦国兵马若攻到赵国,赵君也必然会仿效魏国,向秦国割地求和,这样一来,我的南北合纵抗秦的主张就行不通了。”苏秦情急生智,故意装出胸有成竹的样子,拱手答道:“秦军远来疲劳,未必能攻到赵国,即使他们来了,臣也有办法使他们退去。”肃侯说:“那就请先生暂且留在敝国,如果秦兵真的未来,再请先生离开寡人去游说各国。”这句话正中苏秦下怀,他满口答应退下。苏秦回到府中,将一个叫毕成的心腹之人召到密室,吩咐他说:“我有一个老同学,名叫张仪,字余子,是魏国大梁人。我现在给你千金,你可扮作一个商人,改名为贾舍人,到魏国去寻访张仪。”接着又把见到张仪后如何应付对答告诉毕成,毕成领命赶赴大梁。

再说张仪离开鬼谷返回魏国,因家境贫寒,想就近在魏惠王那里谋取官职,却未能如愿。后来张仪见魏军屡战屡败,便带着妻子到了楚国,投在楚相国昭阳门下。昭阳领兵攻魏,大败魏军,攻取襄陵等七城。楚威王为了表彰他的战功,将无价之宝和氏璧赐给他。什么叫和氏璧?楚厉王末年,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卞和在荆山找到一块未经琢磨的宝玉,把它献给楚王,楚王让玉工鉴定,玉工说:“这是一块石头。”楚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将卞和的左脚砍去。到了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玉工依旧认定它是石头,武王下令将卞和的右脚砍去。到楚文王即位为君,卞和还想前去献玉,但却因双足被砍,无法行动,于是便将玉石抱在怀中,在荆山脚下放声大哭,三日三夜后,眼泪流尽,眼中流出鲜血。有了解卞和从前经历的人问他说:“你再去献玉,还得受刑被罚;也得不到千金重赏,你不必如此悲痛啊!”卞和说:“我并不是想得到赏金,我难过的是明明是良玉却被人认为是块石头,明明是忠贞之士却被人认为是个骗子,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却无法表白辩明。”楚文王闻听此事,让人将玉石取来,又令玉工认真琢磨,发现它果然是一块无瑕美玉,于是便将它加工成一块玉璧,为它取名“和氏璧”。楚文王敬重卞和的忠诚执著,赐给他大夫的俸禄,让他颐养天年。现在襄阳府南漳县荆山顶上有一个池塘,池塘边有一座石屋,名叫抱玉岩,相传就是卞和抱玉痛哭的地方。此时楚威王因昭阳灭越败魏,功勋卓著,便将和氏璧赐给他。昭阳自从得到宝璧,十分珍惜,每日都将它带在身边,不敢片刻分离。

同类推荐
  • A Little Book of Eternal Wisdom

    A Little Book of Eternal Wisdo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塘医话 馤塘医话

    塘医话 馤塘医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辽方镇年表

    辽方镇年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维摩经抄

    维摩经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建文皇帝遗迹

    建文皇帝遗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国王千岁

    国王千岁

    国王被阴谋篡权的势力暗害,但他在临终之前发起反击:把一对年纪幼小的双胞胎王子分开,小王子留在王国的宫廷内,由红衣主教兼摄政王和护国大法师共同辅佐;大王子则被送到了当世最强大的隐士魔法师那里学习魔法。十多年后,大王子魔法学成,即将归来;小王子也到了即将从摄政王手中接过王权、登基坐上王位的年纪。但是,这时候国内局势波云诡谲,风起云涌,野心家们蠢蠢欲动;到处都是密谋,到处都在摩拳擦掌,到处都在枕戈待战!而朝廷和王权则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谁来拯救国家!谁来拯救王权!谁来拯救处于风暴中心的小王子殿下?!
  • 人生的九项修炼

    人生的九项修炼

    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炼。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炼。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从而站在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时时、事事、处处修炼自己,才能获取创新的灵感,赢得成功的自信,把握人生的命运。
  • 妖医不好惹

    妖医不好惹

    她是二十一世纪认人闻风丧胆毒医,却被心爱之人逼致绝境,她将那颗世所罕见的丹药吞吐,便跳崖逃生。“你这病有点奇怪啊”某女为一个经常得病的某爷把着脉。“哦?何齐之有,不妨说来听听”某爷盯着一脸认真的某女。“你说你整天夜不能寐,寝食难安。我看你这脉象稳当的很啊!不像有病之人。”某女认真的分析。某爷气呼呼的把某女拥入怀里:“这是相思病,得用你一辈子来医。”PS:《妖医不好惹》首发,多多支持;不支持不行,来了就是我的人。
  • 数码兽骑士的誓言

    数码兽骑士的誓言

    巴古拉心不死,趁着方舟计划后虚弱的世界树无力反抗之际卷土重来。十三皇骑几乎覆灭殆尽,遗忘了记忆的多路兽踏上了寻找记忆的路程,也同时遇到了巴古拉军的围剿。一路上遇到战斗暴龙兽、巫师兽这样的伙伴,也遇到木偶兽这样亦正亦邪的家伙,还看见了钢铁帝国那宏伟的建筑,藏在暗处的混沌三将军。一路上的成长,是否能够寻回丢失的记忆,被巴古拉军团夺去的世界是否还能回到世界树的掌控。一切故事,都悄然流淌在数码世界里,如一条静谧的河流缓缓前行…………
  • 地震问答

    地震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温故(之七)

    温故(之七)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忆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温故》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以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佛说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佛说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师傅退后,徒儿来

    师傅退后,徒儿来

    装备榜上排名第八,操作犀利,全服第三大势力帮派的帮主从不收徒的墨白大神竟然收徒了!此消息一出,瞬间传遍整个服务器,大家忙着奔走相告,各个频道也异常热闹起来。身为当事人的墨白大神脑中瞬间蹦出一句:卧槽,手滑了!
  •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内容:父母对于孩子多有两种极端的心理,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都于儿童有害。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 神棍老公太难缠

    神棍老公太难缠

    “师父,你真厉害!”“小丫头说的是哪方面?”“我艹!封玄奕,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是多么的高冷,如今呢?请你捡起来!”男人转身把我压在身下,极具诱惑的声音在我耳边说道“对你,不需要!”从他出现以后,我的生活被打乱,蛮以为是一面之缘,却不料早已注定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