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刘嬷嬷和爹爹哥哥的话,傅采蕴可以大致推测出八岁前的她是经常到英国公府玩闹的。因为母亲同夫家的关系不错,而婆婆又是她的亲姑姑,自然分外亲厚,亲上加亲。但永宁长公主死后这兄妹俩去英国公府的次数便大大减少了。傅怀远公务繁忙,在家的次数也不多了,更不可能会带着他们兄妹到国公府溜达了。
所以八岁之后才重生的傅采蕴,可以说对这个国公府几近一无所知。只偶尔有几次机会到国公府,不是中秋便是除夕那样的节日。偏生她还有些面盲,一大家子聚一起闹哄哄的长时间不见便又忘得一干二净了。
其实凭着她的机灵,这么偶尔的一两次聚会她还是很容易搪塞过去的。但这次可是去英国公府长住,也不知牛年马月才能回来这驸马府,不是蒙一日两日就能蒙混过关的。
坦白说,傅采蕴还是很爱驸马府这地儿的,虽然是孤清了一些,但胜在自由。在驸马府无拘无束,除了这个驸马亲爹和哥哥之外,余下的人都得听她差遣。在驸马府傅采蕴基本就是处于脱缰野马一般的状态,虽然刘嬷嬷教习的规矩对于她这么一个来自千年后的人是严苛了一些,但大多时候在驸马府是用不着的,傅采蕴也乐得自在清闲。
但这次真是是非同小可……当得知这个噩耗后她心中叫苦不迭,立马恶补了各方面的礼仪知识。虽然缺了母亲的管教,但傅采蕴依然不失为一个知书得体,落落大方百里挑一的贵女。这便要归功于刘嬷嬷的管教了。刘嬷嬷曾经是宫中的嬷嬷,自幼照顾永宁长公主,后来跟着永宁长公主一同出宫来到了驸马府。在永宁公主死后,刘嬷嬷便担起了给小姑娘教规矩教礼仪的一职,教得也是有模有样,该有的教养礼数不会比旁人少。
但最最要紧的东西她还是丢了,那就是她对英国公府的认识近似于零。虽然傅怀远和傅卓林也跟她说过一些,可她本就是个乐得清闲的淡泊性子,根本无心与国公府的人深交,更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会在那里长住。因此大多数的人和事都被她通通抛诸脑后了。
还好第二日一早,傅采蕴趁贴身丫鬟琉冬寻春和刘嬷嬷给她梳头打扮时,不动声色地向她们套了些话。刘嬷嬷是宫里来的人,见多识广,对皇都里头的勋贵们了解得倒也多。琉冬和寻春也是母亲特地给她挑选的从小便跟着她的大丫头,懂得察言观色,知道的事也是不少。
根据她们的话,傅采蕴大概了解了她即将要前往的英国公府是个怎样的状况。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这傅氏一族的家世竟然这般显赫。
傅家当之无愧是皇都一等一的大家。第一任的英国公傅泊是开国元勋之一,被大鄢开国皇帝崇阳帝封作英国公,赏良田万顷,坐拥山庄商地林地无数。享有此等荣耀的,算上傅泊,也就只有三人。到了光启十年,傅采蕴的爷爷傅苍,已是第四任英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