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67300000002

第2章 培养自立 自强 有条理的孩子——生活细节的教育(1)

细节1:谈话时,最好蹲下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目光平视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舍得拿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最好与孩子的目光平视,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才可以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孩子,还是已经上学的孩子,都有这种渴求。平等,不仅是大人之间交往应遵守的原则,大人与孩子之间沟通也需要遵守平等原则。

我们做父母的要做到平等地对待孩子,首先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与孩子谈话的姿态,而且要蹲下身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而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最好与孩子的目光平视。

纪伯伦说:“孩子来自你的身体,但是,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但不能塑造他们的思想。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弓上发出的生命箭矢。”

李阳宁出国访问归来,那里的许多人和事仍旧历历在目。比如,一些父母蹲着和孩子在一个水平高度上面对面地谈话,这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见到这种情景是在他的朋友家。一个周末,他们请了一对青年夫妇和孩子来吃晚饭。当这个两岁多的孩子吃饱了,下地要去玩时,孩子的母亲也立即离开餐桌,蹲下来面对着孩子说:“你是不是坐到离餐桌远一点的地毯上去画画?”孩子高兴地坐到那边独自玩去了。当时,虽然他对这位家长蹲下来与小孩子说话的举动感到惊讶,但以为是这位妈妈特有的教育方式而未多问。

又是一个周末,学校的一位秘书曼琳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他又见到这一幕动人的情景。曼琳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当他们准备乘车一同去超级市场时,4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于是,曼琳在车门口蹲下来,两只手握住儿子的双手,脸对脸,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罗艾姆,谁先坐进汽车是并不重要的,对吗?”罗艾姆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挨着姐姐坐了下来。第二天上午,他们和孩子们去公园玩。当罗艾姆同姐姐跑跑跳跳,要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心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曼琳又很自然地蹲下来,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绊一下是没关系的,对吗?”这时,李阳宁也学着在一旁蹲下来,面对着罗艾姆说:“是的,你是个大男孩了,对吗?”孩子一下子就收住了眼泪,很自豪地玩去了。这时,李阳宁禁不住同曼琳谈起了这样的教育方式。她说:“与孩子说话当然要蹲下来呀!他们年龄小,还没有长高,只能大人蹲下来,才能平视着与他们说话。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同我们说话的。我们认为,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因为他们比我们矮一些,我们就应该蹲下来同他们说话。”

李阳宁听了心中感到震撼!蹲着说话,和孩子一样高,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对方的尊重,他们的关系是平起平坐的。

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却常常可以看到,父母站在那里,大声呵斥孩子:“过来!别摸!”“去!去!去!别烦我。”等等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言语调。从说话的态度来看,中国父母比美国父母威风得多。可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并不可敬,使得双方的沟通效果反而很不好。

其实,是否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只是一种方式问题,重要的是在父母心中,是否把孩子真正当作和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会影响到家长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有关教育孩子的一系列问题。

我常想,为什么父母与孩子就不能像朋友一样平等相处、互尊互爱呢?为什么大人不能与孩子“一般见识”呢?为什么我们有困难时,不能得到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呢?

一位教育专家是这样处理他和孩子的关系的:10%是父亲,90%是朋友,儿子可以常常拍父母的肩。正因为他和儿子经常有着朋友式的交谈和沟通,儿子成了重点中学的高才生。这位专家说,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也有了自己的自尊心,父母只有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沟通,才会对孩子有影响力。

如果我们总是站在成人的立场,以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分析问题,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就会使他们怯于亲身去体验。如果我们坚持认为自己的知识渊博,总是滔滔不绝地向孩子灌输,不厌其烦地纠正孩子的错误,我们就限制了孩子自己去积累知识的机会。而且这种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态度,会极大地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自信。父母应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所要表达的爱,是要对方接受的,千万不可因“爱”而生“碍”。

我们用希望了解、希望倾听的态度与孩子谈话,就是向孩子表示,我们尊重他们的能力,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尽管父母认为孩子所做的许多事情不尽如人意,但是,也不能就因此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更不应该过多地挑剔、指责。作为父母,我们应这样和孩子沟通:“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是怎样理解的。”“让我弄清楚你这样做是为什么。”如果我们肯丢掉成年人的认识框架,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世界,并给予引导,我们就会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学到知识。千万不要以父母的权威压抑孩子。与孩子平等对话,表达了我们对他的尊重。谈话时可以配合正确的肢体语言进行。例如,脸上露出亲切温和的表情,眼神里充满关爱,语调轻声和平静。

当我们像面对知心朋友一样,向孩子请教一个问题,与孩子商量决定一件事时,可以想象他一定非常兴奋。因为他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他尝到了平等相处的快乐。由此看来,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伙伴、交心的朋友,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细节2:让孩子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

提倡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其实就是一种“还原”习惯的培养。“还原”习惯是一个人必备的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良好的“还原”习惯必须从小培养。

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是一个终生受益的好习惯,既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这个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需要从小培养,需要坚持。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孩子在正玩东西的时候,一听见外面有很热闹的声音,就往往立刻丢开他所玩的东西,到外边去看。有些小孩回来以后,仍旧去玩刚才所玩的玩具;但是,有些孩子一回来就丢下刚才的玩具,去玩别的东西去了。前者没有问题,后者做父母的应当叫他整理自己的玩具。

已经12岁的刘海涛有个令人讨厌的坏习惯,他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就把书包、鞋、外衣扔到起居室的地板上。虽然刘海涛偶尔也会按妈妈的要求把东西都摆放好,但大多数时间都是随地乱扔。对此,妈妈试过用很多方法来矫正他这个毛病,但是,提醒、责备、惩罚都无济于事。刘海涛的东西仍旧堆在地板上。

一天,妈妈终于看到了刘海涛经过起居室而没有扔东西。她立即走上前去,轻轻地拥抱了一下刘海涛,对他的做法表示高兴和赞赏。刘海涛刚开始很吃惊,但很快他的脸上就充满了自豪。因为他将自己的东西带入自己的房间而受到了肯定和表扬。于是在这之后,他就尽力这样做,而妈妈也记着每次都对他表示赞许。慢慢地,刘海涛乱扔东西的坏习惯终于改过来了。

随便摆放东西既不利于自己,也不方便别人。

有一位孩子早晨起床后,不叠自己的被子。我问他:“为什么不叠被子呢?”他说:“今天晚上还是要睡的,现在何必去叠它,多麻烦呢?”你看,他回答的话真是妙极了。天下恐怕没有用过一次以后永远不用的东西。照他们的说法,用过以后,可以不必再去整理了。所以他们看了书报,就不高兴去整理书报;吃好了饭就不高兴去洗他们的饭碗。他们这种懒惰的坏习惯都是小的时候做父母的没有好好教育他们的缘故。

不整理好自己不再玩的玩具,一方面很容易养成惰性,还有一方面,导致环境很不雅观。我想无论什么人,都是爱齐整的。乱放玩具,乱放书籍,是最不雅观的,除了和他有着同样的不好习惯的人无所谓以外,常常容易引起别人的厌恶心理。

东西放在原处,以后用的时候,便很容易找到。倘使东西乱放,那么以后要用它的时候,便不容易找了。我常常看见有的家庭是很会摊东西的。无论什么物品用过以后,都随便一丢,以后要用时,大家都记不起放在什么地方了。

孩子不整理好他的东西,做父母的因为感到不雅观,所以常常替他整理,将东西一一放回原处。到后来,孩子以为做父母的应当替他整理东西,自己从来都不去整理了。

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常常不注意室内整洁,搞得屋里乱七八糟,有的父母很恼火。首先,家庭要给孩子一个放玩具的固定地方,也就是常说的“玩具房间”“玩具角落”“玩具箱”,使孩子树立一种每次玩完玩具都要放回固定地方的认识。其次,不要让孩子把收拾玩具当作额外的负担,而要使之成为游戏的一部分。父母可以在他快结束游戏的时候热心地陪他一起玩,一边玩一边说:“小娃娃玩累了,该回家睡觉了。”然后,把装车的盒子当作车库,说:汽车到了晚上也该回自己的“家”“睡觉了”,小动物们也都找到自己的“家”了。如果孩子自己收拾不好,可以和他一起再重新摆放一次。

培养孩子“还原”的习惯,可以从他的衣兜开始,哪个兜放什么,自己应根据使用方便和卫生要求有个设想和安排,坚持不随意改变自己的安排。然后训练孩子自己收拾书包、书本和用具,做到有序列,不任意插放。

大一点的孩子,应该自己收拾衣物,自己设计衣物存放的位置。内衣、秋衣秋裤、小件用品分类存放整齐,并持之以恒。孩子的书橱,最能体现他们的个性。让孩子自己设计图书的分类(可以到图书馆、书店去观摩学习),然后坚持分类摆放,使用后坚持放回原处。孩子的抽屉也是一个“万宝囊”“杂货铺”,这里大有文章可做,仍应分类存放物品。可以按照手头用、经常用、必须用分类。还可以按纪念品、小玩具、小电器……分类。计划分类并分装好,关键在于养成物品用完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并一直保持下去。父母定期并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给予认真的讲评和热情的鼓励,同时还应引导孩子体会培养“还原”的习惯具有什么好处等等。

虽然怎样收拾自己的用品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人生漫长的岁月总是这样忙乱吗?我们不能让自己的生活这样乱糟糟的,因为人们能从这些生活的细节中,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细节3:孩子犯了错,在处罚过错的恐吓中五次需做到一次

对犯了错误的孩子来说,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惩罚办法,都只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平时要尽量少用惩罚,仍以说服教育为主。但是,在惩罚孩子的过错时,五次必须做到有一次真正实施。

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孩子正是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重要的问题不是孩子是否犯错误,而是父母采取何种态度。父母对待孩子的错误所采取的态度,恰如一把犁刀的两面:它可以割破孩子的心,留下永恒的伤疤;也可以从中“掘出生命的新水源”。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曾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错误承担后果,以后不再犯。可有的父母并不了解这一点,父母甚至错误地将惩罚仅仅理解为体罚,让孩子因害怕而不敢做事。

相信你一定听过“狼来了”这则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有位牧童很喜欢恶作剧,常在牧羊时大喊:“狼来了!”这位少年每次看到村人惊慌地赶来救助时,就觉得有趣无比。于是他如法炮制,戏弄村人无数次。后来狼真的来了,这位少年一如往常向村人求救,但村人以为他仍在说谎,没有人前去搭救。结果少年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这则故事常用来告诫小孩不可以说谎,因为说谎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然而,父母也可从中获得启示。只恐吓而不惩罚,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有一个叫孟濛的孩子,由于他特别调皮捣蛋,令母亲烦恼不已。有时母亲心里一急,就忍不住大声责骂,可是,怎么也不能让孟濛听话。母亲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就把他关进衣橱中,于是,那个衣橱就成为孟濛最厌恶的地方了!只要一被关进去,他就害怕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在被母亲关进衣橱几次之后,孟濛说话时开始出现口吃的情况。母亲心中也常想,自己是不是过于感情用事?这种做法会不会过于强硬?尤其是母亲在听到孩子结结巴巴地说话后,更是按捺不住那份心焦了。

母亲之所以感情用事而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她将重点放在“想惩罚孩子”上,却并未将孩子做错的事指出来,使孩子在被惩罚之后知道反省。也许她认为,自己已经在口头上骂了孩子好几次,可是孩子还是不听话,干脆把他关在衣橱中作为惩罚,这样他以后就再也不敢了!

然而,孟濛被关进衣橱后,真的能够冷静地反省自己所做的事错在哪里吗?事实恰好相反。孟濛只是感到极端的害怕,同时也无法理解母亲为什么这么狠心,居然会让他遭遇这种恐惧。自此以后,孟濛就因心中过于紧张,以致在母亲面前说话时,出现了口吃的情况。而做母亲的又因为孩子的这种改变心焦难安,孩子更难改变口吃了。

同类推荐
  • 花季女孩儿阳光成长必读

    花季女孩儿阳光成长必读

    青春期是女孩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花季一般的青春让人向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你的生理会迅速发育,心理世界也会逐渐成熟起来,大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同时又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思考和困惑。青春期的你经历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环境改变,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对各方面知识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女孩子天生的细心和敏感让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注意到这些变化。你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种种变化感到焦虑,对异性同学感到害羞和好奇,对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无措和渴望,你有很多问题想去了解又羞于去请教别人。而这本书就是教你怎么处理这些疑虑和困惑的,帮助你从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位成熟的大姑娘。
  • 育儿知识一点通

    育儿知识一点通

    幼龄宝宝正处于生理、心理、社会意识等方面的觉醒期,作为宝宝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对宝宝的智力、身体发育有着巨大的影响。本选题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将新生宝宝按月龄划分,把对1~12个月幼儿的教育、护理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广大家长向专家学习育儿心得、防病经验的绝佳选择。
  • 换个方式爱孩子:女孩写给父母的60封信

    换个方式爱孩子:女孩写给父母的60封信

    《换个方式爱孩子:女孩写给父母的60封信》既有亲切可感的育儿体验,又充满了专家具有反思性质的思想启迪。它启发更多的妈妈们,换个方式爱孩子,从这份轻松中获得妈妈与孩子共同的自由和成长!《换个方式爱孩子:女孩写给父母的60封信》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走进女孩的秘密世界、给女孩更多的关心和认可、别让不良情绪影响女孩的生活、妥善应对女孩遭遇的学习挫折、不可忽视的青春期教育等。
  • 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宝贝,你的世界我知道

    本书作者张静女士从宝宝发育的规律出发,即自然界最根本的进化发展规律,以宝宝的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情绪等8个方面入手,并以宝宝发育的不同阶段为线索,用宝宝成长的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来揭秘其真正的“动作”原因——脑发育,及其深远的影响。本书行文流畅,语言幽默且通俗易懂,并配有可爱温馨的绘画,能让广大父母在获得轻松“悦读”的同时,又能习得育儿的相关心理、生理学知识,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上天对父母爱的馈赠,很多时候,父母不但要倾注全身心的爱给宝贝,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去爱——要知道宝宝成长的过程和真相。帮助宝贝快乐长大。
  • 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

    本书介绍的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智慧,是引发西方教育革命的育儿法则。它告诉读者:每个孩子都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开发这块处女地的人,是孩子自己!每个父母应尽早明白,孩子发展的主动权永远在孩子自己手中!
热门推荐
  • 修罗神帝

    修罗神帝

    九天世界,位面崛起,万族林立。一位来自低等位面的修罗之子,无意中觉醒了血脉中的逆天神纹,一步步踏上了精彩绝伦的九天世界。强者之路,谁主沉浮?历经劫难,与天齐高。踏上云端,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就是武,执掌轮回!我就是天,主宰世界!
  • 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

    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其中的凡夫俗子,想通过改变世界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有太多的困难。既然世界上许多事我们都无法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那么我们何不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呢?况且,改变自己要比改变世界容易。如果你一直在努力地改变自己,终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世界因你的改变而突然全变了样。
  • 天问十三剑

    天问十三剑

    十八年前危害武林的天一教重出江湖,意欲何为?本是皇位继承人的二皇子为何纵容奸佞,祸乱朝纲,自毁江山?朝堂与江湖又有怎样的关联?青梅竹马的男女主执剑江湖,能否平定危机?重归皇室的九皇子能否力挽狂澜,重振朝纲,解江山于危难,还天下清平?兄弟阋墙,师徒反目。权利、私欲纠葛,家国与江湖同行。天问十三剑,开启一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江湖风雨行。
  • 玄天九变

    玄天九变

    文弱少年路小南因为骷髅之戒改变了原来的命运。天剑一神,雪舞二仙,罗刹三尊,飞仙四圣。这些传说中的人物究竟实力如何。四大凶地又隐藏着哪些神秘故事。这一切如此偶然,却又如次相似。路小南注定要走上一条不能回头的逆天之路。
  • 虚空之门

    虚空之门

    独霸一方的上天战神陨落,一丝残魄落入平凡少年体内,且看平凡少年如何游离天下、扫平四方,成就一番战神霸业!
  • 灵生一契

    灵生一契

    天地初分,混沌一气生出原始五神族和一些先天妖异,后而有人和万物,神族将神力的运用教于一些有天赋的人,是曰“灵能”,一些“灵能”能够自行生成力量,便成为“灵契”。时光飞逝,已到现代的人间依旧是不断有灵能和灵契存在的现象,在神族无故消失后,人族即将面临大灾变,这时的灵能者和灵契师又该何去何从……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桃花寨的外来女人

    桃花寨的外来女人

    已经是暑假最后两天了,下季就要高中毕业,赵坤独自一人躲在沙河堤上一棵夜柳树下,争分夺秒地看着一本刚借来的《青春之歌》。书虽然破破烂烂无头无尾,可那年月“破四旧”把好多书都当毒草打倒焚烧了,没有什么更好的书可看,年轻人一见这些稀有的书就如获至宝。这会儿的一段正精彩:林道静已搂住卢嘉川的脖子了……赵坤感觉那卢嘉川就像他自己,是他被林道静紧紧地搂住了。在深深地陶醉中,他情不自禁,浑身发燥。就在这时来福突然叫喊一声,把他吓的几乎要跳起来。“好哇!躲到这儿看黄色小说,可让我逮住了!”
  • 池上小说二题

    池上小说二题

    池上,1985年生,浙江杭州人,作品散见于《江南》、《飞天》、《文学港》、《文学与人生》等杂志。桃花渡一秋天里,阮依琴得了一场不轻也不重的病。体检报告显示她的甲状腺上有个边界模糊的结节。阮依琴拿着那张薄薄的报告单,她在一片混沌中看到了一个黑漆漆的圆点。圆点并不算大,但医生却告诉阮依琴这个圆点很有可能就是肿瘤。医生看上去四十来岁,微胖的脸蛋同秃得只剩下后脑那一圈儿毛的脑袋无不表明着他的专业很娴熟。阮依琴的眼睛便绕过医生那光亮得有些过分的前额,后方一扇老式、狭长的窗户外,许多片梧桐树叶正飘落下来,像是赶赴一场绚黄的盛宴。
  • 美漫之大盖伦

    美漫之大盖伦

    偶然间获得盖伦·冕卫传承的王珩穿越美漫世界钢铁侠:“我有斯达克工业”黑豹:“我有瓦坎达”索尔:“我有阿斯加德”王珩:“我有符文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