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1800000013

第13章 《春秋策》之战国子家(13)

至孔子称老莱子,今见于太傅礼《卫将军文子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栽其说,而所云贫而乐者,与隐君子之文正合。老莱之为楚人,又见《汉书·艺文志》,盖即苦县厉乡曲仁里也。而老聃之为楚人,则又因老莱子而误,故本传老子语孔子“去子之骄色与多欲,态心与淫志”。而《庄子·外物篇》则曰,老莱子谓孔子“去汝躬矜与汝容知”。国策载老莱子教孔子语,《孔丛子·抗志篇》以为老莱子语子思,而《说苑·敬慎篇》则以为常枞教老子。(《吕氏春秋·慎大篇》,表商容之间。高诱注,商容,殷之贤人,老子师也。商常容枞音近而误。淮南主术训,表商容之闾,注同。缪称训,老子学商容,是舌而知守柔矣。《吕氏春秋·离谓篇》,箕子商容以此穷。注,商容,纣时贤人,老子所从学也。)然则老莱子之称老子也旧矣。实则三人不相蒙也。若《庄子》载老聃之言,率原于道德之意,而《天道篇》载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尤误后人。“寓言十九”,固已自揭之矣。

容甫将《老子列传》中之主人分为三人,而以著五千文者为史儋,孔子问礼者为老聃,家于苦县者为老莱子。此种分析诚未必尽是,然实是近代考证学最秀美之著作。若试决其当否,宜先审其推论所本之事实,出自何处。

一、容甫不取《庄子》,以为“寓言十九,固自揭之”。按,《今本庄子》,实向秀、郭象所定之本(见《晋书·本传》),西晋前之庄子面目,今已不可得见,郭氏于此书之流行本,大为删刈。《经典释文》卷一引之曰:“故郭子云,一曲之才,妄窜奇说,若阏奕意惰之首,危言游凫子胥之篇,凡诸巧杂十分有三。”子玄非考订家,其所删削,全凭自己之理会可知也。《庄子》之成分既杂,今本面目之成立又甚后(说详下文释庄子节),则《庄子》一书本难引为史料。盖如是后人增益者,固不足据,如诚是自己所为,则“寓言十九,固自己揭之”也。《庄子》书中虽有与容甫说相反者,诚未足破之。

二、容甫引用《列子》文,《列子》固较《庄子》为可信耶?《列子》八篇之今本,亦成于魏晋时,不可谓其全伪,以其中收容有若干旧材料也。不可谓其不伪,以其编制润色增益出自后人也。《列子》书中所记人事,每每偶一覆核,顿见其谬者;今证老子时代,多取于此,诚未可以为定论。

然有一事足证汪说者,《史记》记老子七代孙假仕汉文朝,假定父子一世平均相差三十五年不为不多,老子犹不应上于周安王。安王元年,上距孔子之生犹百余年。且魏为诸侯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历前403),上距孔子之卒(前479)七十六年,若老子长于孔子者,老子之子焉得如此之后?又《庄子·天下篇》(《天下篇》之非寓言,当无异论),关尹老聃并举,关尹在前,老聃在后。关尹生年无可详考,然周故籍以及后人附会,无以之为在诸子中甚早者;关尹如此,老子可知。

《史记》记老子只四事:一、为周守藏史;二、孔子问礼;三、至关见关尹;四、子宗仕魏。此四事除问礼一事外,无不与儋合。(儋为周史,儋人关见秦献公,儋如有子,以时代论恰可仕于魏。)容甫所分析宜若不误也。五千言所谈者,大略两端:一、道术;二、权谋。此两端实亦一事,道术即是权谋之扩充,权谋亦即道术之实用。“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云云者,固是道术之辞,亦即权谋之用。

五千言之意,最洞澈世故人情,世当战国,人识古今,全无主观之论,皆成深刻之言。“将欲取之,必故与之”;即荀息灭虢之策,阴谋之甚者也。“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即所谓“精华既竭,蹇裳去之”者之廉也。故《韩非子》书中《解老》《喻老》两篇所释者,诚老子之本旨,谈道术乃其作用之背景,阴谋术数乃其处世之路也。“当其无有车之用”,实帝王之术。“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亦御下之方。至于柔弱胜刚强,无事取天下,则战国所托黄帝殷甲伊尹太公皆如此旨。并竞之世,以此取敌;并事一朝,以此自得。其言若抽象,若怪谲,其实乃皆人事之归纳,处世之方策。

《解老》以人间世释之,《喻老》以故事释之,皆最善释老者。王辅嗣敷衍旨要,固已不及;若后之侈为玄谈,曼衍以成长论,乃真无当于老子用世之学者矣。《史记》称汉文帝好黄老刑名。今观文帝行事,政持大体,令不扰民,节用节礼,除名除华,居平勃之上,以无用为用,介强藩之中,以柔弱克之,此非庸人多厚福,乃是帷幄有深谋也。

洛阳贾生,虽为斯公再传弟子,习于刑名,然年少气盛,侈言高论,以正朔服色动文帝,文帝安用此扰为?窦太后问辕固生老子何如,辕云:“此家人言耳。”可见汉人于老子以为处世之论而已,初与侈谈道体者大不同,尤与神仙不相涉也。又当初为老学者日黄老,黄者或云黄帝,或云黄生(例如夏曾佑说)。黄生汉人,不宜居老之上。而《汉志》列黄帝者四目,兵家举黄帝风后力牧者,又若与道家混。是黄老之黄,乃指黄帝,不必有异论。五千文中,固自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则无为之论,权谋术数之方,在战国时代诚可合为一势者矣。

综上所说,约之如下:五千文非玄谈者,乃世事深刻归纳。在战国时代,全非显学。孔子孟子固未提及,即下至战国末,荀子非十二子,老氏关尹不与;韩非斥显学,绝五蠹,道家黄老不之及;仅仅《庄子·天下篇》一及之,然所举关尹之言乃若论道,所称老聃之言只是论事。《庄子·天下篇》之年代,盖差前乎荀卿,而入汉后或遭润色者(说别详)。

是战国末汉初之老学,应以韩子解喻两篇者为正;文帝之治为其用之效,合阴谋,括兵家,为其域之广。留侯黄石之传说,河上公之神话,皆就“守如处女,出如脱兔”之义敷衍之,进为人君治世之衡,退以其说为帝王师,斯乃汉初之黄老面目。史儋以其职业多识前言往行,处六百年之宗主国,丁世变之极殷(战国初年实中国之大变,顾亭林曾论之),其制五千言固为情理之甚可能者。

今人所谓“老奸巨猾”者,自始即号老矣。申韩刑名之学,本与老氏无冲突处,一谈其节,一振其纲,固可以刑名为用,以黄老为体矣。此老氏学最初之面目也。

“老学既黄”(戏为此词),初无须大变老氏旨也,盖以阴谋运筹帷幄之中,以权略术数决胜千里之外,人主之取老氏者本以此,则既黄而兵家权略皆人之,亦固其所。然黄帝实战国末汉初一最大神道,儒道方士神仙兵家法家皆托焉,太史公足迹所至,皆闻其神话之迹焉(见《五帝本纪·赞》)。则既黄而杂亦自然之势矣。

老学一变而杂神仙方士,神仙方士初与老氏绝不相涉也(白居易诗“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乐,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神仙方士起于燕齐海上,太史公记之如此,本与邹鲁之儒学无涉,周郑三晋之道论(老子),官术(申韩),不相干。然神仙方术之说来自海滨,无世可纪,不得不比附显学以自重于当时。

战国末显学儒墨也(见《韩非子》),故秦始皇好神仙方士,乃东游,竟至邹峄山,聚诸生而议之。其后怒求神仙者之不成功,大坑术士,而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坑术士竟成坑儒,则当时术士自附于显学之儒可知。儒者在战国时,曾西流三晋,南行楚吴;入汉而微,仅齐鲁之故垒不失。文景时显学为黄老,于是神仙方士又附黄老,而修道养性长寿成丹各说皆与老子文成姻缘,淮南一书,示当时此种流势者不少。故神仙方士之入于道,时代为之,与本旨之自然演化无涉也。

武帝正儒者之统,行阴阳之教,老学遂微。汉初数十年之显学,虽式微于上,民间称号终不可息。且权柄刑名之论,深于世故者好取之,驭下者最便之,故宣帝犹贤黄老刑名,而薄儒术。

后世治国者纵惯以儒术为号,实每每阴用黄老申韩焉。又百家废后,自在民间离合,阴阳五行既已磅礴当世,道与各家不免借之为体,试观《七略》《汉志》论次诸子,无家不成杂家,非命之墨犹须顺四时而行(阴阳家说),其他可知矣。在此种民间混合中,老子之号自居一位,至于汉末而有黄巾道士,斯诚与汉初老学全不相涉也。

东汉以来,儒术凝结,端异者又清澈之思,王充仲长统论言于前,王弼、钟会注书于后,于是老氏之论复兴。然魏晋之老乃庄老,与汉初黄老绝不同。治国者黄老之事,玄谈者庄老之事。老庄之别,《天下篇》自言之,老乃世事洞明,而以深刻之方术驭之者;庄乃人情练达,终于感其无何奈何,遂“糊里糊涂以不了了之”者。

魏晋间人,大若看破世间红尘,与时俯仰,通其狂惑(如阮嗣宗),故亦卮言曼行,“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此皆庄书所称。若老子则有积极要求,潜藏虽有之,却并非“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者。干令升《晋纪·总论》云:“学者以庄老为宗而绌六经”,不言老庄。太史公以庄释老,遂取庄书中不甚要各篇,当时儒道相绌之词,特标举之。甚不知庄生自有其旨。

魏晋人又以老释庄,而五千言文用世之意,于以微焉。例如何平叔者,安知陈张萧曹之术乎?乃亦侈为清谈,超机神而自比于犹龙,志存吴蜀,忘却肘腋之患,适得子房之反,运筹千里之外,决败帷幄之中矣。此种清谈决非老子之效用也。

老学之流变既如上述,若晋人葛洪神仙之说,魏人寇谦之符录之术,皆黄巾道士之支与裔,与老子绝无涉者。老莱子一人,孔子弟子列传既引之,大约汉世乃及战国所称孔子问礼之事每以老莱子当之,以老聃当之者,其别说也。孔子事迹后人附会极多,今惟折衷于《论语》,差为近情。《论语》未谈孔子问礼事,然记孔子适南时所受一切揶揄之言,如长沮桀溺、荷蔡丈人、接舆等等,而凤兮之叹流传尤多。

孔子至楚乃后来传说,无可考证,若厄陈蔡则系史实。苦为陈邑,孔子卒时陈亡于楚,则老莱子固可为孔子适陈蔡时所遇之隐君子,苦邑人亦可因陈亡而为楚人厉,之与莱在声音上同纽,或亦方言之异也。老莱子责孔子以“去汝躬矜与汝容知”之说,容有论事,则老莱亦楚狂一流之人;不然,亦当是凭借此类故事而生之传说,初无涉乎问礼。及老聃(或史儋)之学寝寝与显学之儒角逐,孔老时代相差不甚远,从老氏以绌儒学者,乃依旧闻而造新说,遂有问礼之论,此固是后人作化胡经之故智。六朝人可将老聃释迦合,战国末汉初人独不可将仲尼老聃合乎?

《论语》《孟子》《荀子》及《曲礼》《檀弓》诸篇,战国儒家史今存之材料也,其中固无一言及此,惟曾子问三言之。今观曾子《檀弓》问所记,皆礼之曲节,阴阳避忌之言,傅会掌故之语,诚不足当问礼之大事。明堂,戴记中,除《曲礼》数篇尚存若干战国材料外,几乎皆是汉博士著作或编辑,前人固已言其端矣。(太史公、班孟坚、卢植明指《王制》为汉文时博士作,甚显之中庸,亦载“今天下车同轨”及“载华狱而不重”之言。)附记:韩文公已开始不信问礼事,原道云:“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

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然《史记》一书杂老学,非专为儒者。

儋聃为一人,儋聃亦为一语之方言变异。王船山曰:“老聃亦曰太史儋,儋聃音盖相近。”毕沅曰:“古聸儋字通。《说文解字》有聃云:‘耳曼也’;又有聸字云:‘垂耳也,南方聸耳之国’。《大荒北经》《吕览》赡耳字并作儋。又《吕览》:老聃,字。《淮南王》书聸、耳字皆作耽。《说文解字》有耽字云:‘耳大垂也。’盖三字声义相同,故并借用之。”此确论也。儋聃既为一字之两书,孔子又安得于卒后百余年从在秦献公十一年人关之太史儋问礼乎?总而言之,果著五千文者有人可指当为史儋,果孔子适南又受揶揄,当为老莱子也。

上说或嫌头绪不甚清晰,兹更约述之。

一、老子五千言之作者为太史儋,儋既为老聃,后于孔子。此合汪、毕说。

二、儋聃虽一人,而老莱则另一人,莱厉或即一语之转。

三、孔子无问礼事,曾子问不可据。问礼说起于汉初年儒老之争。

四、始有孔子受老莱子揶揄之传说,后将老子代老莱。假定如此。

五、老子书在战国非显学,入汉然后风靡一世。

六、老庄根本有别,韩子书中《解老》《喻老》两篇,乃得老子书早年面目者。

《庄子》书最杂,须先分析篇章然后可述说指归,待于下篇中详辨之。

附录:老子《道德经》

第一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回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回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同类推荐
  • 开卷书坊·自画像

    开卷书坊·自画像

    本书是“开卷书坊第三辑”之一,“开卷书坊”为当今知名学者文人的散文小品系列丛书集。“开卷书坊”丛书以营造“书香中国”氛围、弘扬书香文韵为宗旨,首辑八本、第二辑十二本分别于2011年、2013年在上海书展亮相后,得到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并逐渐形成了应有的品牌效应。本书分为三部分:一为“自画像一”,收入作者十余年来出版的十余部著作的序跋,反映了作者的学术历程与研究成果;二为“自画像二”,收录作者在报刊专栏发表的文章,多为描述了作者历年淘玩世界与国内各地旧书市场的经历;三为“他画像”,均为当今知名专家、学者给作者著作所作的序跋,反映了学术界对作者的较高评价。
  •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新石器时代。陕西半坡遗址,则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本书从半坡遗址的各方面,探讨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繁荣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千字文(普及版)

    千字文(普及版)

    《千字文(普及版)》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天地开辟等自然情况以及人文概貌;第二部分着重讲述为人处世的标准和原则;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政治历史方面的知识;第四部分主要描述修身养性方面的生活。为了传播这部经典读物,普及国学知识,作者金波精心编撰了《千字文(普及版)》。本书围绕着每一个句段的思想内容,经过注释、点评,再用相关故事延伸其内涵,并用“知识链接”进一步扩大其知识面;全书行文新颖,通俗易懂,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教诲,提高修养。
热门推荐
  • 丑女戏邪君

    丑女戏邪君

    ☆★◆◇……☆★◆◇古有秋香三笑留情,今有丑女调戏邪君。邪君你竟然敢以貌取人,羞辱本姑娘,哼,看老娘怎么教训你!!她叫何娡,是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少女,绝色风华。不仅医术超群,号称医学鬼才,而且功夫不奈。一次乌龙事件,竟然玩起了穿越,其实穿越倒没什么,可是她堂堂一个绝色大美女,居然穿到了一个脸部被烧毁的丑女身上,这……这……这是不是太倒霉了点?算了,丑女也罢了,凭她的聪明才智,难道还搞不定吗?堂堂鬼医难道一个区区的烧伤能难得到她?看她不把这古代搅个天翻地覆……☆★◆◇……☆★◆◇邪肆君王,谪仙侯爷,冷酷将军,极品采花贼……围着何娡的美男倒是不少,各色皆有,可是这倒是让她颇为头疼,不由心中暗叹:这古代的美男脑壳都被驴踢了吗?大把的美女不喜欢,偏偏都来缠着她这么一个丑女干吗?无语问苍天……哼,老虎不发威,你们都当她是hellokitty?敢招惹她,就要有被她恶整的觉悟……☆★◆◇……☆★◆◇【丑女戏邪君之怀恨在心】“你就是朕的王妃?”邪肆美男斜斜躺在软榻上,讥讽的问道。“皇上这话是高兴呢?高兴呢?还是高兴呢?”轮廓完美,却偏偏在美额上有一块大大的伤痕的女子一扬头,秀眉一挑,无比张狂的反问道。“哦?你还真是……可爱!如此这般,朕就册封你为……”邪肆男子强忍住立马要吐的欲望,凤眉一挑,随即邪魅的一笑:“丑妃!”随后一转身就踏出了这华丽的宫殿,没了踪影……“哼,走?逃得了吗?”某女眼露精芒,冷冷的说道:“我记下了!”★★★【丑女戏邪君之煽风点火】明黄软床上,一名绝色佳人,青丝披散,薄唇轻起。“皇上,你可太不够意思了,上次一溜烟跑走,今天……”蛊惑人心的声音柔柔的呵着气:“皇上是不是应该好好的补偿臣妾?”手不由自主的伸进眼前那邪肆男子胸口,纤细的手指在胸前画着圈圈,顿时引起了男子一阵颤粟。“丑妃似乎越来越大胆了!”抓住作祟的手,邪魅的凤眸一挑,冷冷的说道。“哎呦,臣妾这不是为了迎合皇上嘛?怎么,皇上不喜欢?”手挣脱男子的束缚,又开始不安分起来。“你……真让朕意外!”性感的薄唇不由分说的一口吻住眼前的佳人。一抹坏笑挂在女子唇边,这就是男人,哼——“啊——你干什么?”“以牙还牙!”一脚将某个邪肆男子踹出了房门,绝色女子带着讥讽回道……★★★【丑女戏邪君之气死你】
  • 我的体内有九尾

    我的体内有九尾

    漩涡鸣人?主角光环?什么鬼?给你一个机会,让这个世界,臣服在脚下,耍耍流氓,调戏妹纸,全凭自己做主……
  • 人间乐诱部

    人间乐诱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史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

    历史转型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研究

    本书将学术目光对准历史转型与文学思想,在对文学思想主旋律、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本呈现以及作家生存哲学、创作理念、创作体式、形象塑造等进行理性观照中探求当代文学思想理论发展与历史转型的内在关联。一方面,聚焦影响表现,另一方面注重求根溯源,即开掘中国当代文学思想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动态与流向和历史转型的密切联系,在追踪求解中揭示其历史根据与时代根据。
  • 邪尊之魔妃太嚣张

    邪尊之魔妃太嚣张

    传言:凤家太女凤九歌温婉贤淑,知书达理,蕙质兰心,秀外慧中,生的绝世无双,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洛都第一才女,是整个洛都人人想娶的女子。某女狷狂一笑。放火烧楼!女戒沉湖!!!休夫挑衅!!!!一手紫雷,杀人越货!!!!!众人道:传言,皆不可信。当狷狂嚣张跃上那张绝世脸庞,她凤九歌紫衣长裙,手掌紫雷,成为三等国唯一觉醒天赋的修炼者,天赋逆天,绝世难得!嚣张如她,背后,却站着更为嚣张宠溺的他!他邪魅腹黑,强大霸道!“小九儿,有为夫撑腰,你就算捅了这天,也没人敢吱一声。”凤九歌轻勾某人下巴,妩媚勾人“这魔妃的称号,本妃甚是喜欢。”小剧场:“邪尊大人,不好了,夫人打了章尚书的小公子!”来人匆匆忙忙。某男子眼皮微抬“立刻送药过去,小九儿的手应该打痛了。”“啊??”下面的人一脸蒙,夫人的手?“对了,把章家的罪证呈上去,尚书这个职位该换人了。”“。。。。”“邪尊大人,不好了。夫人烧了丞相小姐的宅院!”“给小九儿再送去个丫鬟,这种事情,不用劳烦她亲自动手。”“邪尊大人,不好了,夫人把学院的李小姐扔湖里了!”“那女的那么沉,我家小九儿没累坏吧?”楼千凰担心了。“邪尊大人,不好了,夫人调戏了学院的颜仲卿!就是那个学院第一!”“调就调了,,,你说什么??”某男眼神顿时冒火!风一般的跑到了学院,看着一脸懵逼的凤九歌,牵上她的纤纤玉指就往自己的脸上放。“夫人,为夫长得还不够好吗?来,摸摸。”凤九歌眯眯眼,顺着手指捏了一下某男光滑无暇的脸蛋。若有其事的说“恩,是比颜仲卿的好捏。”翌日,圣天学院第一名颜仲卿,深夜被殴打,毁坏最严重的就是那张禁欲清雅的脸颊。某男一脸满足的搂着自家媳妇,哼,居然让小九儿拿来跟自己比,他能跟自己相提并论吗?本文双强,宠文VS爽文,欢迎跳坑,坑品有保证
  • 记忆感应师·心魔

    记忆感应师·心魔

    难得周末,地铁站挤满要去商店街购物的群众。爱蜜莉一身轻便打扮,短袖花衬衫,搭配水青色短裙,白色罗马凉鞋。炎炎夏日,谁都不想穿厚重的衣物。唯独站在她身旁的弗洛斯特,依旧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跟平常一样严谨,一点都不怕热似的。她抬头看一眼弗洛斯特,这高大男子依旧一脸冰冷,彷佛她站在赤道,而他身在北极。她总是被他扑克牌的表情搞得玩兴尽失,于是说道:“你可以脱掉西装外套吗?我看了都嫌热。”她想逗他,看他被激怒的模样。弗洛斯特的个性却不是她能掌握,他太理性,头脑像块冰。
  • 傅先生,偏偏喜欢你

    傅先生,偏偏喜欢你

    【已出版预售,天猫、当当特签预售中,出版名《傅律师有点甜》,欢迎宝宝们预订!】律政界最胆寒的传奇傅怀安携子归来,订婚在即。订婚前……他问:“既然心里爱着温墨深,为什么又来找我?!”她说:“因为不能眼看着温墨深的女人,和你订婚。”傅怀安唇角咬着香烟,修长的双腿交叠,隔着轻烟薄雾,半眯着眸子……看着林暖纤细的手臂环上他的颈脖,有些触动,原来爱一个人可以炙热到如此地步……
  • 辛白林(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辛白林(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辛白林》是莎士比亚后期1610~1611年的喜剧作品。此剧描写不列颠国王辛白林,他的女儿与青梅竹马的恋人普修默私订终身,令辛白林大怒,一气之下将普修默放逐到遥远的罗马。遭放逐的普修默深信,妻子绝对会对他忠贞,但普修默的朋友埃契摩却认为公主铁定会改嫁。两人于是打赌,埃契摩若能取到公主手上的手镯,普修默便输,并将戴在自己手上象征爱情的戒指输给他。奸诈的埃契摩为了赢得那只手镯,使出各种谎言与骗术,甚至还厚颜向公主求爱,但聪明的公主化解了埃契摩所有的骗局,证实了自己纯洁的心意。
  • 娘子无银

    娘子无银

    传闻当今襄王爷夜岱融是个痴儿,发起病来惊世骇俗、匪夷所思,从他三个侧妃于洞房之夜的非人遭遇可见一斑……但所有惊骇事件对她宫雪琪的震撼都敌不过一条信息:襄王爷有先皇御赐的一个巨型金库,据说那些财富足可敌国!爱财如她,深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理,于是满心欢喜地接旨嫁作痴儿妇。凭着超前千年的智慧,她对他百般试探,却如入迷宫。当发现自家夫君的金库前大咧咧地写着“此地无银”四个歪斜大字后,精彩绝伦之事便接踵而至......******宫雪琪:她只想做他的襄王妃,好好守着自家的金宝宝,顺着自己的心去做人、去生活,就这样:她要的很简单,也不简单。为了这个梦想,她防妖精、斗小三,打响婚姻保卫战,甚至忍辱负重,她容易吗她?夜岱融:他信任她依赖她,笑得灿烂如花六畜无害,却在发狂时把她咬得重伤,然后气呼呼地向她宣告:“我不喜欢妖精!我只喜欢你!”因着这句话,她义无反顾随他赴襄州,闹赌坊、惩恶霸,破金汤——原以为他真的对她已无疑问,殊不知……奸夫:她不知道自己哪里惹来的奸夫,由她嫁与王爷起就让她恶梦不断,并对她誓言说:“你只能是我的女人,永远别想逃离我!”魔鬼如斯,却在她伤心绝望时一点点筑起她的希望,银色的面具下到底是个怎样的脸孔?她以为是故人,可一开始就知道不可能,那么他到底是谁?直到目睹令她肝胆俱烈的一幕他说:“襄王爷已死,从此由我取代他,还你一个真实的夜岱融,娘子!”他:我是王,你便是妃我若为皇,你即为后我已经很久不相信任何人了突然想赌一把如果我输了,陪葬的就是整个东方包括你——我的娘子她:我只愿你是夫,我为妻我不爱后名,只想守着宝宝......还有你我不管什么天机赋什么定数除非我死,否则跟阎王抢跟上天斗我都要把你的命抢回来!情感客串:夜靖宇、苍祁太子......当桃花尽落、迷雾散去,对着眼前这张笑脸,她无力质问:是否一切不过是场“此地无银”?P......S:本文承奉一对一真情,喜欢的亲别忘了点击“放入书架”,顺道投兮一票哦!有兴趣的亲可加群喔:128103780验证信息:此地无银(*^__^*)推荐好友新文:《异种皇后》一梦千年《王爷,缴枪不杀》西陵雲
  • 炮楼里的女人:山西日军性奴隶调查实录

    炮楼里的女人:山西日军性奴隶调查实录

    张双兵,1953年生于山西省盂县。1971年参加工作。1982年任乌河文学社社长,并开始调查日军侵华战争期间在山西烧杀抢掠的罪行,以及战争受害者在战前、战后的生存情况。1992年7月,组织7位受害者向日本政府提出每人10万美元的受害赔偿要求。1995年,组织5位受害者将日本政府推上了被告席。1996年7月,第一次与2位受害者走上日本法庭,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仍坚持走在为战争受害者争取日本政府赔偿的正义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