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1900000005

第5章 民间诸神(4)

土地神又称土地爷、土地公,在道教神仙系统中他的地位并不高,可以说是民间信仰的众神中地位最低的小神。土地神的法力也并不强大,但却是最受人们敬爱的一类神仙,同时也是最具有世俗气质的神。就像各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官一样,土地爷也不止一位,他们虽然官职权力不大,但却能够保一方平安。

土地神民间对土地神的信仰来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这种信仰自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当时的人们将这种专司土地管理的神称为社神。社神相比后来的土地神是地位极为显赫的大神,在古代的诸多典籍中都留有表达崇拜社神的言语。

社神到了汉朝逐渐转化为土地神,到了明朝人们对土地神的信仰达到了顶峰,土地神也不再是“独身一人”,人们还为他配上了土地婆。据说这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很大关联。相传朱元璋就是在土地庙中出生的,因此土地神得到了明朝人士的垂青。据一些史书记载,明朝崇拜土地神最盛,甚至连仓库、草场之类的地方都要建上土地庙加以供奉。在古代,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出门访友、经商,都要先到土地庙中向土地爷“汇报”,并祈求得到保佑。

不过土地神是小神确是不争的事实。从民间供奉的土地神的扮相上来说,他们并没有一般神仙的威严,不仅穿的是普通布衣,也不像福、禄、寿、喜、财众神那样手持带有仙意的吉祥物;他们多半是发须全白、面目慈祥的老人,如果不是供奉在土地庙中,人们根本不会将他们与心中的神联系起来。除此之外,土地庙中有几副对联道破了土地神的地位:

“多少有点神气,大小是个官儿——独霸一方(横批)。”

“黄酒白酒都不论,公鸡母鸡总要肥——尽管端来(横批)。”

“莫笑我老朽无能,许个愿试试;哪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

土地神也是最能体现世俗情趣的神。或许是因为他“神小好欺”,或许是他最平易近人,人们为土地神赋予了很多人性的色彩。

四川某地就流传着一个故事,据说曾经有四个人在同一天到土地庙中祭拜土地爷,他们有的求雨,有的求晴,有的求风,有的求静,土地爷都一一允诺了。事后土地婆埋怨土地公不应该随便应允世人这么多要求,土地公却说:“这件事并不难办,只要白天晴天,夜晚下雨,刮风沿着岸边,不干扰到别的地方不就行了。”在世人眼中,土地爷是极富人情味的神仙。有的地方还将土地爷描绘成和世人一样有各种嗜好的神。

人们对土地爷十分爱戴,但有些地方的人对土地婆却没有什么好感,据说这也和一个民间传说有关。民间流传在土地爷下凡之前,玉帝曾问过土地爷有什么愿望,土地爷不假思索就回答说希望天下的人都能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但土地婆却反对土地爷的说法,她说如果世间之人都是有钱人,那么将来他们两人的女儿出嫁时就没有人给抬轿子了。于是人们相信世间之所以有贫富贵贱之分都是土地婆这个“恶婆娘”的主意,因此也就没有什么人愿意供奉她了。

由于土地神是地方性色彩很浓的神,中国人对土地神的信仰程度及祭祀供奉方式,根据所属区位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不过每年各地方都要举行祭祀土地的活动,据说过年逛庙会就来源于此。

城隍神

民间对城隍神的信仰广泛而深刻,几乎所有的城镇都建有城隍庙。但城隍最早并不是一个人格化的神而是指城池。后来道教将城隍人格化为守护城池的官员,并渐渐将其奉为守护城池和居民的神。据史料记载,古人对这种守护城池的神的信奉从周朝即已开始,不过那时还没有城隍的说法。

城隍庙城隍神之名是三国后才出现的,据说当时已经有人开始信奉城隍神,不过这种信仰并不广泛,直到南北朝时期,世人对城隍神的信仰才逐渐加深。到了唐朝,城隍神的权力逐步提升,人们甚至将城隍视为掌管阴间的官员。

相传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唐朝时期,洪州有一个名叫王简易的人生了一种奇怪的病,有一天他又晕倒了。等他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到了阴曹地府,一位阴间使者告诉他:“你已经死了,我就是来抓你的。”于是王简易就跟着使者准备到阴间报到,路上他们遇到了王简易的一位旧识,那个人对他说:“您还不到死的时候,怎么就过来了?”王简易听后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就到城隍神那里查问,城隍神将生死簿找出来一一核对后,对王简易说:“确实来早了,你还有五年的阳寿呢。”说完就让使者将王简易送回阳间了。

由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城隍神的职责和地位有了提升,竟也掌管阴间了。与土地神一样,人们对城隍神的信仰高潮也源自明朝,据说这又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为了加强皇权,便于统治,朱元璋依照世俗的行政区划,将城隍也分为了都、府、州、县四个等级,并规定各地铸造城隍神时,要依照等级选择服饰装扮,各地的最高行政长官还要定时主持祭祀城隍神的活动。由此,世人对城隍神的信仰遍及了全国,城隍神成为最受重视的一类保护神。

不过也是因为这种过于世俗化的推崇,人们有时也将城隍神视为封建官僚的化身加以讽刺。相传甘肃地区就流传着一个类似的故事。

有一名叫做谢生的书生经常在城隍庙中学习。一天,一个小贼到城隍庙中祷告,谢生见来人獐头鼠目不像好人,就躲到了城隍神的塑像后面。小贼见四下无人,就对城隍神说:“希望您能保佑我成功偷到东西,事成之后我一定好好祭拜您。”谢生听了觉得此人实在是愚蠢,居然做坏事还想要神灵保佑。

谁曾想这个小偷第二天高高兴兴地提了供品来到城隍庙中还愿。谢生知道此事后,十分生气,随即写了一篇讽刺城隍神的文章。

第二天,谢生的老师却找到了他,并对他说:“昨天城隍神托梦给我了,他说你写了一篇文章骂他,他特别生气还说要惩罚你,你还是快点将那篇文章交出来吧。”老师见谢生无动于衷,就亲自翻查搜出那篇文章,将其烧毁了。

然而当晚谢生的老师又梦见了城隍爷,这次城隍爷对他说:“这下我完了,你在烧谢生写的那篇文章的时候被一个多事的过路神仙看到了,他竟然将这件事告诉了东岳大帝,我刚刚被撤职了。”说完城隍爷就气冲冲地走了。

不久后,谢生也因病去世了。

后来,当地的人们将原来的城隍像扔掉,将谢生奉为新一任的城隍爷,并将他的塑像供奉在了城隍庙中。

由于不同地区的情趣习俗,人们信仰的城隍神往往也不是同一位。即使是同一地区有时因历史原因,城隍庙也会“改朝换代”,供奉不同的城隍神。世人喜欢将那些生前英勇无畏的大英雄奉为城隍,据说汉朝大将霍光、隋朝监门大将军庞玉以及南宋名臣文天祥死后都被奉为城隍神。

山神

除了土地和城隍是基于古人的土地崇拜而附会出来的神以外,古人对山川的崇拜还演化出了山神。古人对山神的信仰来源已久,《山海经》中就有类似的记载。

人们对山神的祭拜也是出于对自然的崇拜,尤其是那些“靠山吃山”的山民们对山神的信仰更虔诚。时至今日,藏民们依然保持着祭拜山神的习俗。祭山甚至成了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例如石棉藏族人的“唤山节”。

除了山民之外,祭拜大山也是古代天子们封禅祭天时经常要做的事情,他们常常将玉石制品埋在地底或投入山谷之中,以求得到山神的保佑。

镇鬼神钟馗

钟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极特殊的存在,他丑陋不堪但却备受世人推崇,在唐朝时就已经成了声名赫赫的镇鬼神。据学者们考证,“钟馗”的形象并不是自唐朝才有的,而是来源于上古先民们驱除妖魔时所带的面具。

钟馗但在民间信奉的神话故事中,钟馗是唐德宗时期一个样貌奇丑但才气逼人的学子。据说钟馗高中状元后,因面貌丑陋而受到德宗和朝臣的耻笑,最后悲愤地自刎于殿上。德宗见钟馗如此刚毅,觉得有愧于他,于是将他以状元身份下葬,并奉为驱魔神,为世人降妖除魔,以保天下太平。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镇鬼神钟馗的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钟馗捉鬼。钟馗捉鬼的故事讲述的是钟馗为唐玄宗驱魔的事情。据说有一次,唐玄宗遇到了一个名叫“虚耗”的小鬼,此鬼长着一个牛鼻子,一脚穿鞋、一脚赤脚,样貌很奇特。这个小鬼还很嚣张,竟然当着玄宗的面就要将玄宗的一只玉笛和杨贵妃的一个绣囊偷走。玄宗气愤不已,正想叫人来驱鬼,就瞧见一个面貌丑陋的大汉跑了进来。大汉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小鬼擒住了,他还将小鬼的眼珠挖出来,吞到了肚子里。玄宗见状十分害怕,就问大汉到底是谁。大汉对玄宗说:“我就是终南山的钟馗,早年因科举之事自刎,后来成了驱魔神,专杀这些祸患人间的小鬼。”

玄宗自梦中醒来后,就将著名画家吴道子请到了宫中,由他口述钟馗的模样,让吴道子作了钟馗的画像,并在画像上题了“赐福镇宅圣君”之名。之后玄宗又派人刻板印刷了大量钟馗像送给百姓,让他们将其贴在门上,除妖避邪。因此,钟馗有时也被后人视为门神。

钟馗这位镇鬼神在世人心中不仅是英勇刚毅的象征,也是知恩图报的良善神仙。据说钟馗自刎之前,有一个名叫杜平的同乡经常接济他,他死后也是杜平帮他办理了后事。钟馗做了镇鬼神之后,一心想要报答杜平的恩德,就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这个故事就是戏曲作品中经常提及的“钟馗嫁妹”。

中国人的钟馗信仰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影响甚广。在福建和中国台湾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如果某地发生了意外或恰逢节日,那么人们就会请来一个装扮成钟馗的道士,拿着宝剑做斩妖除魔的动作,以求取平安。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中也有钟馗的影子。在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从钟馗故里请一尊“真钟馗”供奉在家中,这就是所谓的“请钟馗”。据说在唐朝,甚至春节来临时也要“请钟馗”守门镇宅。除此之外,民间还流传在端午节当天跳“钟馗舞”,放鞭炮的习俗,这些被人们称为“跳钟馗”和“闹钟馗”。

女神妈祖

女神妈祖由于古人经常遭受各种海洋灾害的打击,因而产生了一种针对海洋的自然崇拜,女海神妈祖也应运而生。妈祖又称天妃、南海神女,是我国沿海地区居民十分崇敬的一位女神。在世人心中妈祖的能力极强,据说她不仅能够保护船只和船员的平安,还能呼风唤雨,驱逐海盗,甚至助人得子得女,为世人降福。

相传妈祖在升天成仙之前是福建莆田地区的一位大家闺秀,她自幼聪颖,并对大海有着深切的感情。民间传说,妈祖生前善于观测天象帮助渔民,因而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爱戴。在她过世后,沿海人民为她修建了寺庙,将她奉为女海神。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妈祖的传说,其中有一个故事从侧面描绘出了妈祖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据传妈祖在世的时候,曾有一条商船遭遇暴风不幸触礁,海水冲进了船舱,船上的人命在旦夕。岸上的人见了焦急万分,却又不敢冒着巨浪前去救人。这时妈祖出现了,她将几根小草放入大海中,小草竟然化成了一排木板贴合在商船的破口上。因此商船没有被巨浪击沉,船上的人也都获救了。

自宋朝至今,沿海人民对妈祖的信仰已经持续了上千年,女神妈祖不仅在中国大陆的沿海地区享有崇高的地位,在港澳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妈祖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女神。据说至今为止全世界已兴建了近五千座妈祖庙,在中国台湾,妈祖成了世人最大的信仰,全世界信奉妈祖的人也已经达到了两亿之多。

保生大帝

吴真君搬兵除妖魔保生大帝又名大道公、吴真君,是南方部分地区信仰的一位守护神。保生大帝生前是福建泉州白礁村一位名叫吴夲的神医,他生活在宋代,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救助了不少有病之人。据说宋仁宗曾请他到宫廷中为其母诊治乳疾,太后痊愈之后,宋仁宗又邀请吴夲担任宫廷御医,但被吴夲拒绝了。吴夲一生行医,救死扶伤,受到了世人的爱戴。他去世后宋高宗下旨为他修建了白礁慈济宫,人们将他奉为保生大帝加以祭祀。

在白礁村里有一口用来炼丹的古井,当地村民一直笃信保生大帝将抓到的妖魔鬼怪都封在了这口井中,于是人们就将保生大帝的雕像放在井上镇守,防止妖魔作祟。但泉州和漳州一带的居民也想让保生大帝到他们那里去巡视,进而得到保生大帝的庇佑。于是白礁慈济宫的庙祝就让人依照保生大帝雕像的样子又做出了两个同样的雕像,并将他们分别称为保生一大帝、保生二大帝和保生三大帝,由此解决了世人争相供奉祭拜保生大帝的需要。

相传保生大帝时常显露神迹,救危扶困。据说在南宋时他还救助过一代忠臣、理学家颜师鲁。颜师鲁的家乡在白礁村边上的青礁村,身为朝廷的官员和著名理学家,他一心牵挂家乡的教育问题,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振兴家乡,他在青礁村创办了一个书塾。然而颜师鲁的政敌将他修建书塾一事附会成他为谋反积蓄力量而上奏给了宋高宗,高宗决定先派遣钦差大人到青礁村一探究竟。

颜师鲁和书塾的学子们知道后万分着急,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将白礁村的保生三大帝像借来放在书塾中,希望能够得到保生大帝的保佑,躲过这场灾难。

同类推荐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 《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对偶,各讲一个典故。 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 洞庭之上

    洞庭之上

    这个数以万计的候鸟家族们,从西伯利亚、从日本等地迁徙而来。冬季的洞庭湖裸露出来的湿地,无疑成了它们度假的乐园。它们热爱这个冬天里的春天,才从遥远的国度翩翩飞来,年复一年。途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它们用飞翔的姿势写诗,发表在天空的纸张上,所到之处,留下不止一路的鸟语声,还有人类惊喜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抬起来,去翻译和阅读大自然如此美妙的诗篇!人类为俗世所累的心情,刹那间得到释放。这些年来,我时常迷恋洞庭湖的这块湿地,放牧被世俗压抑的心灵,把自己还原成自然人。我喜欢像牛羊一样欢喜这里,像鸟儿一样沉湎这里。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战国策:超越国界与阶级的计谋全书

    一群没有绝对是非观念的人,竟然成为那个时代的明星和英雄!《战国策》是一部来历不明的书。书中记录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事,然而此书流传的版本,顶多只能溯至西汉。形式上,《战国策》是战国中纷纭事件的片段记录;内容精神上,《战国策》选择记录的,不见得是对这个国、那个国有重大变化意义的事件,而是纵横策士对各国政治、军事的游说、影响。《战国策》的主角,不是国与国君,不是历史变化发展,而是纵横策士。《战国策》的重点,在于保留当时有名的纵横家的言谈、行为,凸显在那个时代,这些人曾经如此有势力、如此重要。
热门推荐
  • 摆渡人

    摆渡人

    人有情欲无法逃避,鬼有执念不可超脱。若想逃避,必遭天谴。若想超脱,必寻因果。天降灵魂摆渡系统,令秦昊从此开启摆渡鬼魂的逆袭生活……
  • 金匣书:寻找失落之国(全集)

    金匣书:寻找失落之国(全集)

    河南大建村白国墓葬发现神秘金匣书。金匣上刻有“天佑崇文,百战不殆”的篆体汉字,并有弯刀标记,但信中文字不属于我国任何一种字体……金匣书的神秘文字,吸引了中亚考古所的两名青年男女赵登峰和白翦翦开始破译,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开始展开。一部穿越千年的《金匣书》,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传说,引出—个靠着黄金弯月刀打下西丹王国的英雄缔造了神话般的“黄金之城”。神启碑、火落之国、九转龙纹印,现实和梦境的纠缠,前世与今生的牵引,冥冥之中注定的命运把人们引向何方?
  • 我是购物狂小姐

    我是购物狂小姐

    表面光鲜亮丽的美女萧逸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然而,浑身上下无一不是一线名牌的千金大小姐,其实只是个背负着巨额信用卡债的卡奴罢了,更不论清贫的家世带来的其他外债。糟糕的财务状况让她的生活一团糟,虽然试图戒掉名牌购物瘾,不过最终都在闪亮的奢侈品面前败下阵来。为了维护一个美丽的谎言,而不得不编织出无数个谎言的萧逸,只能咬牙放手一搏——利用自己美貌,在物欲横流的广告界钓上一个人人垂涎的铂金镶钻单身汉!
  • 特别行动组探案录

    特别行动组探案录

    借调的FBI探员、狙击队的神枪手还有其他几位身怀绝技的探员一起组成了-----特别行动组专门负责侦办变态杀人案和连环凶杀案。看几人如何在破案中不断成长破茧成蝶。看几人如何处理工作之外的感情生活。菜鸟团队如何成为犯罪终结者,让我们拭目以待!!!
  • 重生之凰鸣

    重生之凰鸣

    作为一个穿越女,林玉婵觉得自己并没有给前辈们丢脸,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是“觉醒”以后也算是一路碾压了,最后还混了个太后当;可是不知道是哪里惹得穿越大神不满意了,好不容易寿终正寝,没想到等她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竟然发现自己又重生了。你说她该报的仇都报了,该还的恩也都还了,还重生回来干什么?
  • 胆小如鼠

    胆小如鼠

    事情在一瞬间突然发生,猝不及防。那时候有一辆大货车行驶于前方主车道,货车满载,于上坡路段气喘吁吁,速度缓慢。我们的轿车从后边赶上,追到货车屁股后,司机小张打了方向盘,闪到左侧快车道上,加速从大货车侧后超车。时约下午四时半,天气晴朗,无风,无雾,没有炎阳晃眼,能见度极好,以小张的驾驶技术,该超车作业十拿九稳,不会有任何问题。不料意外骤然降临:有一个男子忽然从前方绿化区蹿出来,越过隔离带护栏跳进快车道,阻挡于我们的超车路线上。
  • 快穿之男配别死

    快穿之男配别死

    文小雅是一个爱虐男配的甜文作者。当她再一次把男配写死时,一个神奇的世界向她展开。一个,阻止男配死亡的游戏就这么开始了。帅气阳光型校草×阴郁沉闷型学呆忧郁王子型歌星×精明干落型经纪人年少有为型将军×野蛮任性型公主……总有你喜欢的一款。
  • 沙上的卜辞Ⅰ

    沙上的卜辞Ⅰ

    耿占春,80年代初以来主要从事诗学、叙事理论和当代文学批评。著有《隐喻》(1993),《观察者的幻象》(1995),《叙事美学——探索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2002),《失去象征的世界》(2008)。多种随笔著作《痛苦》(1993),《话语和回忆之乡》(1995),《沙上的卜辞》(2008)等。另有社会思想随笔和诗歌写作。曾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批评家奖。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 神医娇妻是大佬

    神医娇妻是大佬

    【全文甜宠打脸无虐】钟妈:“暖暖,你姐姐没你长得漂亮,身材没你好,脑子没你灵活,福气也没你厚。反正追你的男人多,你就把赤阳让给你姐吧!”渣姐:“暖暖,只要我能嫁给赤阳,我一定会想办法让你也嫁入豪门的!”钟暖暖:“瞎哔哔啥?我就是豪门!”世界百强集团CEO,最大影业公司幕后boss,房产界巨头,D国旗下矿山无数,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医神!就问你们够不够?再次归来,这些对钟暖暖都只是身外之物,她唯一的执念只有他。他有病,她有药。他病入骨髓,而她是他唯一的解药……
  • 冷帝毒医

    冷帝毒医

    她,墨清姿,碧落山庄的大小姐,小小年纪便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五岁随母出游,却惨遭暗算,为保她性命,娘亲的贴身婢女把她自己同样五岁的孩子推出,只为换来她一丝活命的机会。亲眼目睹娘亲死在她的面前,亲眼目睹鲜血流成河,她趴在草丛中,因那一幕而痛晕了过去,再次醒来,却身处四大名山的青山之中,是谁救了她?是谁把她送到了这里?青山中,她谨记娘亲之言,在自己还不够强大的时候,最好的自保方法就是隐忍,别人一天可学成的一招剑法,她要用上三个月,在众人的眼中,她是一个蠢得不能再蠢的蠢材,可又谁知,她才是那天才中的天才?她淡雅处之,却偏偏有人总要找她麻烦,她医毒双修,武功更是深不可测,弹手间便可杀人于无形,只是,杀他们?她不屑。青山十年,风云涌动之际,四大名山比武论名,她被推上台,想看她笑话?想看她出丑?可谁知前一刻垂首静立的白衣女子下一刻蓦然抬眸冷眼睥睨群雄,素手轻扬瞬间取人性命于无形,众人震惊了,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台上那清冷脱俗的女子,那袭白衣,在那一刻夺去了众人的心后,却又在名扬天下之时消声灭迹…他寻她千里,待寻得时,她却已是他人妻,黯然伤神望月相思,待知她被离弃,势必把她纳入怀中永不离!他与她指腹为婚,却不知心系之人已是他的妻,待到错放之时,悔恨终生血泪滴!他为她,默默付出不求报,只为她展颜一笑色倾城!那一袭白衣,夺了众人的心,灼了众人的眼,迷了众人的情,痛了众人的心,到头来,谁能得她一句,白头相守永不离?谁,又能得她一句,生死相随永不弃?本文一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