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前期你实在搜罗不到客户的资料,那么在与客户谈话的过程中,你可以不断地询问,从询问中,你能够很快地发现客户的兴趣。例如,你可以针对客户办公桌上摆放的物品进行询问,像小盆栽、某种装饰物等,或者如果办公室内有对方的私人用品,像运动装备、高尔夫球具等,都可以拿来作为话题引起对方的谈话兴趣。
总之,投其所好,找到客户的兴趣点,就能够瞬间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
假装与客户“邂逅”,解除客户的心理负担
小杜是精品水晶锅的销售人员,他跟进一家连锁餐饮企业的经理已经很久了,但是这位经理一直也没有表态。
这天,小杜再次拨通了这位经理的电话:“孟总,您好!我是小杜,您还记得我吧?今天再次打扰您,是想了解一下您对我们的水晶锅还有哪些疑问之处?”
“哦,现在还没什么疑问,我也没有时间看。”孟总对小杜说。
“那要不这样,孟总,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我把样品带过去,您可以亲自试用一下。另外,我们联系时间也不短了,也顺便谈一下有关订单的具体细节问题。”小杜继续说道。
孟总心想:虽然听他的介绍,产品是不错,可是如果他带过来的样品并没有他说得那样好,而水晶锅又易碎,如果真让他带过来质量不好倒不好推托了。想到这里,孟总找了个借口说:“这几天我这边很忙,还是等几天再说吧。”
小杜再次无奈地放下了电话,就这样,他始终没能将水晶锅卖给那位大客户。
很显然,孟总并不是真的忙,他只是对小杜的“专程拜访”产生了心理负担,万一质量真的有问题,他不忍心小杜来回带着易碎品在路上跑,但同时又要为整个企业负责。其实,孟总的心理也是大多数客户都会有的心理。但是作为销售人员,如果在客户的排斥心理面前退缩,就很难将产品推销出去,也就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但是又该如何打开这种局面呢?
小赵是某保健品公司的销售人员,他跟小杜一样,通常也是先电话与客户沟通,商谈得差不多时再找机会与客户面谈。
这天,他成功地在电话沟通中引起了客户的购买兴趣,客户对产品也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就在客户想深入了解产品时,小赵顺势提出了面谈请求,他对客户说:“如果您有时间的话,我将样品带过去给您看看吧。”
听到小赵的提议,客户和上例中的孟总一样,也产生了抵触心理,于是找了个理由拒绝了小赵。小赵并不甘心就这样丢掉一个客户,于是又说:“如果您感觉登门拜访不方便的话,我可以带样品到您的公司,或者给您寄一份资料过去。”最后客户选择了接受资料。
虽然最终没能见到客户,但小赵并没有气馁,他从侧面了解了客户的一些生活、工作习惯。得知客户每天起床后,都会在附近的公园里跑步后,小赵做好了准备。
这天,当客户准时出来跑步时,小赵也从一个路口跑了过来,两个人就这样“巧遇”了。接下来的几天,小赵都会准时去“巧遇”客户,并与他一起跑步。几天以后,小赵取得了客户的信任,同时产品也轻松地销售出去了。
销售人员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客户:不管你打多少电话请求面谈,他都会毫不客气地用各种理由和借口来搪塞。但是,电话中对方的语气又让销售人员可以明显地感觉,他对产品是有兴趣的。可是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产生了抵触心理呢?销售心理专家们经过对比分析得出:客户对与销售人员见面存在着一些顾虑,将销售人员提出的拜访请求当成了一种心理负担。
顾虑是人与人之间的一条心理鸿沟,只有填平它,销售人员才能到达成功交易的彼岸。原本在电话里和客户谈得很顺畅,但如果不能成功地面谈,交易最终还是会失败。作为销售人员,一定要懂得客户这种排斥面谈的心理,想办法解除客户的排斥心理。制造与客户的“巧遇”,让客户高兴地接受拜访,从而打破这种被动等待的僵局,就是一种很好的销售策略。这也是销售心理学上的“巧合定律”。
当然,想要成功地利用巧合定律达到成交的目的,销售人员还要事先人为地精心制造一些“巧合”的机会,以排除客户的心理负担,同时拆除他们的心理防线,为成交多加一分胜算。这就需要销售人员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是“巧合”,就不能忽视它的“偶然性”
既然是“巧合”,即使是人为制造的,也不可忽视它的“偶然性”。因为只有纯属“偶然”的“巧合”,才更容易使客户信服,从而自己卸掉心理负担。
2不妨和客户“玩玩”心思
当你向客户发出面谈请求时,尽量避开约谈的日期,而应该着重于“巧合”。你可以多用“刚好在您公司附近”“碰巧经过这里”等,来引导客户产生一种“顺便”见一面的念头。
3就算是蹲守,也要等到你
既然是人为地制造“巧合”,那么就少不了要了解客户的“行踪”和习惯等。此时销售人员最好能够在客户跟前设置一个“眼线”。如果客户喜欢每晚散步,那么你就可以晚上少看会儿电视,在散步中与客户“邂逅”;如果客户正准备去一家餐厅吃饭,你也可以随即动身,去那家餐厅;如果客户喜欢垂钓,你同样也可以准备一套垂钓工具在河边与客户“巧遇”等。“巧遇”会让客户在心理上找到一种“共通”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你就不用发愁签不到单了!
销售人员制造的“巧合”一定要合情合理,这样客户才能心甘情愿地走进你的“局”。否则,一旦处理不当,反而会弄巧成拙,继而引起客户更大的反感,甚至是愤怒情绪!
巧用赞美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
恰当的赞美会令客户产生好感,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这一作用不言而喻。
美国费城电气公司的韦伯去一个普通的乡村推销民用电,当然,在拜访之前他已经对这个乡村的农户做了一个大致了解。
来到一家富有的农户前,他叫开了门。户主是位老太太,当她确认对方是电气公司的推销员时,毫不客气地关上了门。
韦伯再次叫门,门勉强开了一条缝。韦伯说:“非常抱歉打扰您,我知道您对电不感兴趣,因此今天过来只想买几个鸡蛋。”老太太用怀疑的眼神望着韦伯,不过她把门开得稍大了一些。
韦伯继续说:“早就听说您喂的鸡下的蛋很好吃,因此今天我想买一打新鲜的鸡蛋回去做蛋糕。”
听到韦伯如此说,老太太把门开得更大一些,并问道:“你们自己没有养鸡吗?为什么不用你们自己的鸡蛋?”
听到老太太的问话,韦伯充满诚意地说:“我们养鸡了,不过我们的鸡下的蛋是白色的,而您养的鸡下出的蛋是棕色的。棕色的蛋做的蛋糕更好看,也更好吃,因此我太太早就要求我来买些棕色的蛋。”
此时,老太太完全放下了戒心,她走出门口,态度温和地跟韦伯聊起了鸡蛋的事情。聊了一会儿,韦伯看到墙角的草棚中圈着一头奶牛,于是指着奶牛说:“夫人,我敢打赌,您丈夫养的这头奶牛一定比不上您养鸡卖鸡蛋赚的钱多。”老太太听完韦伯的话开心地笑了起来。因为一直以来,她丈夫总是不承认这个事实。老太太紧接着带韦伯去她的鸡舍参观。韦伯不时地赞扬着老太太养的鸡,毛色亮,个头大,鸡蛋下得个儿大等,老太太听着早已经乐得合不拢嘴了。最后韦伯对老太太说:“如果有电灯的照射,热量会更充足,产的蛋会更多。”老太太早已经将韦伯当成了知己,她反问韦伯说:“用电合算吗?真的会给我们带来方便吗?”当然,她得到了韦伯的耐心解答。一个星期后,韦伯接到了老太太提出的用电申请。
赞美可以帮助你迅速冲破客户的心理防线,促成交易。韦伯通过对老太太养的鸡进行赞美,赢得了她的信任,才会在后来收到老太太的用电申请。
但是销售人员一定要清楚:对客户的赞美并不是溜须拍马,也不是阿谀奉承,而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赞美。虽然赞美和拍马屁都在对对方进行颂扬,也是为了博得对方的好感,但是赞美不会伤害自己的尊严,而拍马屁则通常是建立在不自尊自爱的基础上的。如果你的赞美完全是为了拍马屁,当客户感觉你的话中有明显的“拍马屁”成分时,反而会招致客户的反感,更加剧客户对你的戒备。
一位汽车销售冠军曾说过:“接近客户,并不是一味地向客户低头行礼,也不是迫不及待地向客户说明商品,这样做反而会使客户逃避。当我刚进入企业做销售人员时,在接近客户时,我只会销售汽车,因此往往无法迅速打开客户的‘心防’。在无数次的体验、揣摩后,我终于体会到,与其直接说明商品,不如谈些有关客户太太、小孩的话题,或谈些类似的事情。让客户喜欢自己,关系着销售业绩的好坏。但是你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赞美客户会赢得他们的喜爱,对客户溜须拍马则会让他们疏远你。”
因此,在赞美客户时,一定要诚恳而坦然,并且要注意赞美其行为或者与之相关的人或事,尽量避开客户本身。像“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是你的儿子吗?”这种话题可以直接帮你打开对方的心门,步入正题。
当然,赞美还要有新意,陈词滥调的赞美只会令客户生厌。
晓宇是某高档消费品的广告部负责人,为了将新出的一款产品打出去,晓宇通过几次电话,联系好了一位在业界久负盛名的企业家,并且约定了面谈的时间。
晓宇很重视这次面谈机会,因为她的目的就是让这位企业家成为她们新产品的代言人。商界人士其实很少有愿意为他人做广告的,因为他们不是明星,也很少有人会愿意特别地出风头。晓宇很了解这一点,于是在见这位企业家之前,做了详细的计划,她想先通过赞美来打动对方,然后再尽可能地延长谈话的时间。见到这位企业家后,晓宇一边与企业家握手,一边微笑着说:“您好,我认真了解了您的成功经历,您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商界奇才啊!”
听完晓宇的话,企业家显得波澜不惊,镇定自若,并且说:“奇怪,怎么每个见我的人都这样说呢?其实,我并不感觉那些经历有什么了不起的。”
“您太谦虚了,像您这样的人物如今能有几个呢?”晓宇见企业家如此镇定,又补充了一句。
企业家没有再回应晓宇的话,而是显出了明显的不耐烦:“你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吧,我的时间有限,一会儿我还有个会要开。”
晓宇有些不知所措,本来已经制订好的计划还没开头就被打乱了。半天她才勉强地挤出一句:“我想请您做我们产品的形象代言人。”
“哦,是为了这事啊。我不是明星,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力,恐怕帮不上你的忙了。很抱歉,我的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到这里吧,再见。”说完,企业家起身就走了。
晓宇看着企业家的背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精心制订好的计划为什么不能打动对方呢?这让晓宇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晓宇之所以失败,就在于她虽然知道赞美的意义,却赞美得过于普通了,甚至让企业家感觉纯粹是在浪费他的时间。
赞美可以拉近你与客户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样也可以让客户拒你于千里之外。因此,使用赞美的方式拉近与客户的关系,一定要巧,既不能掺杂溜须拍马的成分,也不要过于陈词滥调。
客户只买“热情”的单
艾施·玫琳凯曾说过:“对每一名销售人员来说,热情无往不利。当你用心灵、灵魂信赖你所推销的东西时,其他人必定也能感受得到。”对于销售来说,如果没有热情,你的工作就像被风干了的蔬菜,毫无生气和新鲜可言。没有一个客户愿意与一个总是板着脸、死气沉沉的销售人员交谈。
热情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它可以摧毁偏见和敌意,可以消除隔阂和陌生感,可以轻松地让你打开客户对你紧闭的心门。
马瑟是美国一家公司的销售人员,凭着独特的销售技艺,他叩开了无数经销商森严壁垒的大门。
一次,马瑟路过一家商场,进门后他向柜台里的店员打招呼,然后便与他们聊起天来。通过闲聊,他了解到自己的产品非常适合这家商场,于是就想将产品推销给他们。但是当马瑟来与商场经理洽谈时,却遭到了经理的严厉拒绝,他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从你们公司进了货,会导致我们商场有亏损的。”马瑟还是不罢休,他甚至动用了各种技巧试图说服经理。但纵使磨破嘴皮也无济于事,因为商场经理打定主意一定不进他们的产品。最后马瑟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沮丧地离开了。
他驾着车在街上溜达了两圈,最后还是放不下这家商场,因为他感觉将产品投放到这家商场会给自己赢来源源不断的利润。想到这里,他又重新回到了商场。当他再次走进商场门口时,商场经理竟满面堆笑地迎了上来,还没等他开口,经理就告诉他马上订购一批产品。
马瑟被这突如其来的订单弄懵了,因为他难以想象刚刚还态度非常坚决的经理怎么会突然改变主意。最后还是商场经理道出了其中的缘由,他说:“一般的销售人员到商场很少先与店员聊天了解情况,而你却与他们聊天聊得那么融洽,还从中了解到商场对你的产品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同时,你被拒绝了,可又重新回到了商场,在我见过的销售人员中,你还是第一位。还在不解吧,其实是你的热情感染了我,同时也征服了我,我没有理由拒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