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900000004

第4章 原始章(1)

【原典】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张氏注曰:离而用之则有五,合而浑之则为一;一之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

王氏点评:此五件是教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若肯一件件依著行,乃立身、成名之根本。

【译文】

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解读】

“原”即根本,“原始”就是最为基础和根本的发端。道、德、仁、义、礼,这五者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作者在这一章中重点论述了这五者与人生的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道、德、仁、义、礼大体囊括了中华文明总体思想的原始理论。人生的多数内容,也基本包含于这五个字之中。

从本质上来讲,道、德、仁、义、礼是一体的,它们是一个原始本体的五个范畴的外化。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作为规范单独存在,而且,它们又有共同的精神来统筹。因此,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而又互相独立。作为同一精神的不同产物,这五者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并在不同的时候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循序渐进,以此提高修为,也就是《礼记·大学》中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说以自我完善为基础,进而学会修身养性,进而治理家庭,进而治理国家,直到平定天下。当然,在真实的生活中能够这样做的人非常少。于是,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可贵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上交替影响。无论是人生理想,还是人生态度,在立身处世、修身养性中都必须遵循道、德、仁、义、礼。

在黄石公看来,天道、德行、仁爱、正义、礼制这些才是做人真正的根本。因为张良本身具备了这些优良的素质,黄石公才会选择他作为自己衣钵的传人。可查的历史文献上并没有记载黄石公以前是否认识张良,但是,他很可能在暗地里认真观察过张良,并通过几次实地考察之后选中了张良。

据《史记》记载:秦末,韩国少年张良为报秦国灭韩之仇,散尽家中所有财物访求刺客,命其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不幸的是,刺客失手,被生擒后触柱而死。秦始皇大怒,下令在全国通缉这起刺杀案的主谋。生死关头,张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在那里藏了起来,并结交各方豪杰,等待下一次复仇的机会。在张良隐藏的这段时间,他受到黄石公的赏识,得到了《素书》。张良凭借《素书》,成功地辅佐刘邦平定关中,并在鸿门宴中和项羽斗智斗勇,最终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张良明白卸磨杀驴的道理,及时功成身退。从他遇到黄石公那天起,张良的行动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为了避免内乱,安抚开国功臣,张良使用了《素书》中“小怨不赦,大怨必生”这条计谋,成功劝说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因为张良在辅佐刘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智慧,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后世有许多人将张良这些功绩都归功于《素书》。

俗话说:“机遇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张良能够得到《素书》,不仅仅因为运气,也因为他自身的能力。

一天,张良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碰到一个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非常古怪,张良走到他面前的时候,他故意让自己的鞋坠落到桥下,并傲慢地对张良说:“小子,你赶快下去给我将鞋捡上来。”张良很不高兴,但因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年迈的老人,还是耐着性子替他把鞋捡上来。老人又傲慢地说:“给我穿上。”张良本不情愿,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替他把鞋捡上来了,再给他穿上也没什么。于是就跪下将鞋给老人穿上。看到张良这般忍辱谦恭,老人非常满意,含笑而去。

没过多久,老人忽然返回对张良说:“老朽觉得你是一个可塑之才。这样吧,就在这里,五天后的清晨,你来找我。”张良觉得老者气度不凡,就说:“好。”五天后的清晨,天刚刚亮,张良就急急忙忙地赶到桥上,谁知老者已经站在桥上了。他很生气地说:“年轻人,说好与老朽相会,你为什么要迟到?”说完就拂袖而去。老人在路上边走边说:“五天后的清晨,你再来这里找我吧!”五天后,鸡刚刚打鸣的时候,张良就赶到了桥上,但是老者又赶在了他的前面。这次,老人也非常生气,但还是耐着性子嘱咐他说:“五天后的清晨在这里相会吧!”这次,张良吸取了教训,在半夜之前就赶到了桥上。他在桥上等了一会儿之后,老者才赶到。看到张良已经在等待自己,老人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应当如此。”说着,老者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递给张良,说:“你读了这本书,就能够做帝王的老师。再过十年,你就会辅佐一个人起兵,十三年之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后,老人也不跟张良打招呼,飘然而去。包括张良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老者的真实姓名,就根据他的说法尊称他为黄石公。张良得到这本书后,发现它和自己以前读过的书很不一样,就日夜苦读,深得真传。秦末,狼烟四起、群雄逐鹿,张良投靠了刘邦,并辅佐他建立了大汉王朝。功成名就后,张良明哲保身,及时隐退,避免了杀身之祸。

【原典】道者,人之所蹈①,使②万物不知其所由③。

张氏注曰:道之衣被万物,广矣,大矣。一动息,一语默,一出处,一饮食。大而八荒之表,小而芒芥之内,何适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见之谓之仁;智不足以尽,故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不足以见,故日用而不知也。

王氏点评:天有昼夜,岁分四时。春和、夏热、秋凉、冬寒;日月往来,生长万物,是天理自然之道。容纳百川,不择净秽。春生、夏长、秋盛、冬衰,万物荣枯各得所宜,是地利自然之道。人生天、地、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信,若能上顺天时,下察地利,成就万物。是人事自然之道也。

【注释】

①蹈:遵循,履行。

②使:支配。

③由:缘由。

【译文】

所谓道,就是人们共同遵循的基本规范和道理。它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人们却不知道之所以这样的由来。

【解读】

在我国传统哲学中,“道”是非常广阔的。经典名著《老子》里面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孕育于“道”。无论是高深莫测、漫无边际的宇宙,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言谈仪表,处处都有“道”的存在!

从宏观上来说,世间的万物都在宇宙中生存,不管是声音,还是动作,无不践行着“道”,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因此,万事万物都包含在“道”中,同时又和“道”融为一体。“道”和物的关系,就好像水与波的关系一样,水就是波,波就是水,两者一体,密不可分。

从微观上来说,“道”在人的身上是元气,元气足,人的精神就会旺盛。同时,“道”还是一种隐秘的规则和伦理道德,符合“道”,家庭美满平安,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繁荣。如果不符合,就会出现相反的效果。

当然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于“道”的见解。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认识都是有局限的,都只可能看到事物的一面,而不可能看到全部。那些古圣先贤们一辈子殚精竭虑,想要弄清楚“道”,最后大多是无功而返。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确是至言。

“道”是很难捉摸的,那么,《素书》中所讲的“道”究竟是什么呢?细心品读,不难发现这里说的是自然之力。什么是自然呢?关于这一点,还是老子说得好:“自然者,自然而然也。”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一样。所谓自然,就是自然而然,也就是说一切都顺应“道”,没有人为因素的那种状态。就像总是向着太阳的向日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没有任何雕饰。“自然”是“道”的根本特性,历来受到道家的推崇。老子认为,“自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我国著名哲学家庄子对“自然”也作过非常精彩的论述。在《庄子》中,他说了这么一个寓言:

一个河神搞不清楚什么是自然,就跑去问北海神:“请问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为?”

北海神想了想,给他打了一个比方,说:“牛马生下来的时候就有四只脚,这就是自然。等到它们渐渐长大后,人们用辔头套在马头上,又在马脚上钉上铁蹄,用缰绳穿过牛鼻孔,这就是人为。因此,不要用人为的举动去毁灭自然,不要让矫揉造作的坏毛病毁灭天性,也不要因为贫穷就去求取功名利禄,而应该谨慎地守护自然之道。这样,就算回归到了人的天性。”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自然”就是真性情、真思想。因此,“自然”又是跟虚伪相对的。在道家哲学中,“真”和“自然”的意思非常相近,甚至等同——真的就是自然的,自然的就是真的。一个人能够做到自然而然,与万物不争,与尘世无碍,是非常高的境界。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人叫淳于髡,他性格幽默,擅长饮酒。一次,齐威王问他:“寡人听说先生你很能喝酒,那么,究竟能喝多少呢?”淳于髡说:“怎么说呢?可能喝一斗就醉了,也可能喝了一石却不醉。”齐威王问:“怎么讲?”淳于髡说:“比如说,和大王您在一起喝酒,旁边有人倒酒,后面有人站着护卫,气氛很紧张,我可能一斗都还没喝完就醉了。如果和我喝酒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客人,在喝酒的同时,我需要分心照顾他。这样,我能喝二斗就不错了。如果有一个很长时间没有见面的朋友来找我,‘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也许能喝五六斗。倘若是很多个男女聚在一起,大家边喝边玩,这样可以喝八斗。而如果是在晚上喝酒,大家‘合尊促坐,男女同席’,烛光晚宴,温馨浪漫,席间的女人又微红香腮,脉脉含情,会令我非常兴奋,想要痛快淋漓地大醉一场,这样,即便喝上一石,也不会醉。”当自我不受到任何限制的时候,即淳于髡所说的“不醉”,便是自然的境界。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人性说到底也是自然,任何包装和限制都是对人性的背叛。

【原典】德者,人之所得①,使万物各得其所欲②。

张氏注曰:有求之谓欲。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求于规矩者,得方圆而已矣;求于权衡者,得轻重而已矣。求于德者,无所欲而不得。君臣父子得之,以为君臣父子;昆虫草木得之,以为昆虫草木。大得以成大,小得以成小。迩之一身,远之万物,无所欲而不得也。

王氏点评:阴阳、寒暑运在四时,风雨顺序,润滋万物,是天之德也。天地草木各得所产,飞禽、走兽,各安其居;山川万物,各遂其性,是地之德也。讲明圣人经书,通晓古今事理,安居养性,正心修身,忠于君主,孝于父母,诚信于朋友,是人之德也。

【注释】

①得:获得。

②欲:欲望,想要得到的。

【译文】

所谓德,是指人们顺应自然的安排而各有所得,它支配万物,使万物的欲望得到满足。

【解读】

什么是“德”呢?《易经》这样解释——“赞助天地之化育”,而佛教则解释为“慈悲喜舍”,儒家则认为是“博施济众”。《素书》认为,“德”就是顺应自然天道,按照社会和人类的客观需要去做事,去追求自己想得到的,并不违背自然的东西。

“道”统领一切,引导一切,孕育一切,却又无影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头脑和意识去感知。在黄石公看来,“德”就是“道”的载体,“道”的体现,是我们感知“道”之后所采取和进行的行为。因此,“德”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和感知“道”。

人生而有欲望,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追求,譬如金钱、权力、名声、地位、美食、美人、爱情等。然而,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些欲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在黄石公看来,这是因为人们的德行不够。一个人只要德行上的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真真正正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懂得节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就会取得成功。

黄石公认为,所谓“德”,就是对“道”的实践。《尚书》中说:“在身为德,施之曰行。”什么意思呢?“在身”可以解释为“道”,“施之”也是暗指“道”。“道”存在于身上,就要去施行。可以说,后来形成的儒家思想的道德观念,都是在此基础上延伸的。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看来,“德”就是发自内心地坚持真理。因此,他会说:“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那些没有自我原则和坚定立场的人就好像德的窃贼。也就是说,一个人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没有坚定的立场,就会离真理很远。同时,孔子认为,一个人不但要有“德”,更重要的是去做,去实践。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总第1期)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合作主办,属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专业集刊,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政策、中外文化发展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多领域文化问题(比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领域的文化问题)、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世界文化思潮等。
  • 孙子大讲堂

    孙子大讲堂

    《孙子兵法》一书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著作,其军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芒万丈,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不仅如此,作为军事著作的《孙子兵法》,不仅对当今世界军事学起着弥足珍贵的启迪意义,其所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现代商业竞争中,它的作用已被愈来愈多的商界人士所重视。一部论语可治天下,一部《孙子兵法》亦足以称霸商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李世民曾经说过,“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商界,《孙子兵法》几乎人手一册,更有甚者,号称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竟把《孙子兵法》列为松下公司全部管理人员的必读书。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热门推荐
  • 绝色千金逃婚记

    绝色千金逃婚记

    各位亲们,《我晕,这样也能穿越》正式更名为《绝色千金逃婚记》希望大家可以继续支持我。我觉得这个名字比较贴切。呵呵呵。她安氏企业大小姐安琪,天生一副颠倒众生的美貌,再加上后天父母的精心栽培,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古今中外没有她不知晓的事情,真是命运捉弄人啊,父母竟然逼我和一个素未谋面的人结婚,而且丝毫没有转圜的余地,我一气之下逃之夭夭了。郁闷,这是哪啊,好像穿越了,不会吧,逃婚也能穿越,真是奇闻。苍天啊,我怎么穿越了还要被逼婚啊,真是命苦啊。哇塞,太美了吧,我照了一下镜子,看到镜中那张美得没有一点瑕疵的脸,她真的是我吗?我自认为自己就有够美了,可是镜中这张脸真是让我望尘莫及啊。原来我是蓝月国的新月公主,被逼嫁给太阳城的大王做妃子,要是我的父王不同意太阳城就要出兵攻打蓝月国,原来父王也是有苦衷的,让我不由得想起老爸是不是也有苦衷呢?都怪那个太阳城的破大王,那叫什么楚天磊的超级没品的人,看本小姐嫁过去怎么收拾你,哼!下面介绍一下几位重要男主楚天磊——太阳城的大王,冷酷高傲,却对新月一见钟情,让他想尽一切办法获取芳心。楚君毅——太阳城九皇子,生性浪荡不羁,却被新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所牵动着。许昊天——大将军之子,因为父亲被陷害冠上通敌卖国之名,惨遭灭门,来行刺皇上,却以外挟持新月离开,因为对磊的仇恨,所以使得他也讨厌新月可是最终是什么导致他转恨为爱呢?尹玉枫——叱诧风云的武林盟主,却因她的救命之恩而不可救药的爱上她。总之就是各位男主都是人中之龙,都死心塌地的爱着女主,最终女主会选择谁,敬请关注吧。我所构造的女主开始是个纯情小女生,后来因为变故可能会变得冷酷无情。所以不喜者勿近。希望各位亲亲可以用手中的票票继续支持我,支持新月公主哦。《穿越之特异功能皇后》已经接近尾声,偶有挖了个新坑,《穿越之绝色杀手》向亲们推荐,不过还是会以更这篇为主,请亲们别介意偶的贪心,其实偶也不是贪心,因为如果更一篇文更久了会找不到感觉,所以同时更两篇算是给自己放松一下,不过还是要以一篇为主,一篇为副。呵呵,不说了,再说偶就太啰嗦了。最后偶很厚脸皮的向大家说,收藏,砸票。呵呵········
  • 宪在:生活中的宪法踪迹

    宪在:生活中的宪法踪迹

    本书主题就谈谈论生活中的宪法,说明宪法或者宪法缺失对我们平常生活的重要影响。本书收集了张千帆教授近年来发表在报刊和电子媒体上发表的评论和讲演。作者的这些小文告诉我们:宪法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
  • 我杀了我

    我杀了我

    贺萍半躺在沙发上,随手开启了放在茶几上的笔记本,桌面上菊花盛开。茶几上还放着一个文件袋,里边的内容牵扯到一起无血的命案,一张写着“我杀了我”的字条上,没有落款也没有日期和署名,经过鉴定,字条上的笔迹系死者所为,那死者被定为自杀似无可争议了吧?夜一点点深入,潮凉之气也渐渐变浓烈了。贺萍从文件袋里拿出那张字条依然看不出什么破绽,拿起鼠标,点击桌面,打开了一个视频文件,画面上的时间和贺萍拥有的是无意的巧合——午夜时分,才下过一场透雨,到处都是湿漉漉的,一缕阴冷的光线刀子一样穿插在一条窄且弯曲的小胡同里,水泥地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地积满了雨水,光线冷蛇一样毒吻着这个暗阴的夜晚……
  • 祭司带跑小皇妃

    祭司带跑小皇妃

    “她呢?”云花语还是少年时自负的口气。昀倾自身后解下一个包袱——里面却是一个白瓷的骨灰盒。“她没有云风月那么好命,有人想着救她。她就在这里。”两年后,南方的某个水乡。女子淡淡道“我是不记得你了,但是我把我们的一切都写在这里了。我现在再看我们的从前,就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没有情感。”不可一世的大祭司跪在该女子面前“要怎样才肯原谅。”女子莞尔一笑“好啊,原谅你。我们夏天在一起,冬天就分开。再在一起,再分开,如此循环往复,至死方休。”男子微皱眉,却不敢触怒女子“不与我在一起的时候,你和谁一起?”女子笑得更加灿烂“与你无关。”看幻瑶如何收复大祭司吧。……与君相斜倚,共看云落时。(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出息

    出息

    我这人,打小身板就熊,刘发他爹说我像个“秧子”。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啥叫“秧子”,从他的语气和旁人的笑声里,我猜测可能不是一个好话。于是,我就骂他,说你儿子才是“秧子”,你是“老秧子”。大伙听我这么骂,都哄堂大笑。等我稍大些,才知道“秧子”是一些农作物移植前的幼苗,比如茄子秧子、地瓜秧子。刘发他爹说我是“秧子”,并没啥恶意,只是笑话我体格不好,弱不禁风罢了。十六岁那年,我怀揣着公社中学的毕业证,乐颠颠地回家当了社员。
  • 龙珠之悟空转世

    龙珠之悟空转世

    血战一星龙后,孙悟空与神龙一同离开地球,生存在神龙神界,神龙为了提升孙悟空的实力,将孙悟空送去了很多他从未见过的世界,这些世界的人均因和孙悟空的矛盾穿越了时空来到地球……在这里会有吃了恶魔果实的奇异之人,这里会有崇尚忍术的暗夜影子,这里会有热衷于领悟宇宙的恐怖战士,还有……还有很多……这些人将会给予孙悟空怎样的危险呢?群号:638509042
  • 那女那情那事儿

    那女那情那事儿

    本书以号称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杨玉环……才女李清照,风尘女子中“秦淮八艳”等女子的生存情感为主线,共描写十九个女子红颜薄命的人生遭遇。
  • Sunshine Sketches of a Little Town

    Sunshine Sketches of a Little Tow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的一生我守护

    你的一生我守护

    他们自小认识他从小喜欢这个女孩,直到留学发生了事情他们再一次相遇,低调领证。“你跪着。”“倾儿,为夫双腿都要累了。”“最好断了。”“断了就不能好好伺候夫人了!”这个男人怎么老是飙段呢?“倾儿,那我给你去做好吃的。”某男知道某倾崽子平生最喜欢吃。偏偏的他做的东西就是让某倾放过他的理由。“好啊好啊!”某倾哒哒哒的跑进了厨房等待着……
  • 心爱的树

    心爱的树

    本书收入蒋韵的中篇小说《心爱的树》《朗霞的西街》《晚祷》《完美的旅行》《行走的年代》等。“失去、生命悲情、苦难”这是蒋韵几十年来不断书写的文学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