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900000005

第5章 原始章(2)

在《论语·为政》篇里面,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统治者如果有德行,施行仁政,他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始终照耀着大地,并得到人们的拥戴。孔子又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能够将一件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不早不晚、不偏不倚,就意味着德行几近完美。孔子虽然主张维持有尊卑秩序的等级社会,但是不希望统治者过分残暴,危害和谐安定的局面,所以他说对于普通平民要“道之以德”。所谓“道”在这里是指引导,意思是说统治者要用仁者的气度来为人处世。孔子认为,对人应该宽容和气。即便是某个人忘恩负义地对待你,你也不能有成见,要用公平正直的态度来对待他。所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心中有德行,就应该关注老弱,扶危济困。在《论语·里仁》篇里面,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即君子心中想到的大多是如何去施行仁德,提高自身的修养,而小人们心中只会考虑如何扩张地盘,得到好处,满足自己低俗的欲望。君子不仅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自己身边的人,而小人就只会想到自己,自私自利。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这种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德行的人,应该敢于担当。

孔子理念中的德,已经具有知行合一的特点,即要求人们不但要明白什么是“德”,而且要时时约束规范自己,努力做到。

【原典】仁①者,人之所亲,有慈惠②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张氏注曰: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如海,海无不容;如雨露,雨露无不润。慈慧恻隐,所以用仁者也。非亲于天下,而天下自亲之。无一夫不获其所,无一物不获其生。《书》曰:“鸟、兽、鱼、鳖咸若。”《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其仁之至也。

王氏点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行恩惠,人自相亲。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能行义让,必无所争也。仁者,人之所亲,恤孤念寡,周急济困,是慈惠之心;人之苦楚,思与同忧;我之快乐,与人同乐,是恻隐之心。若知慈惠、恻隐之道,必不肯妨误人之生理,各遂艺业、营生、成家、富国之道。

【注释】

①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仁”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据核心地位,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等内容。

②慈惠:慈爱仁惠。

【译文】

仁是大家都亲近和重视的。一个人只要有恻隐之心,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心中就会有“仁”的理念。

【解读】

在儒家思想中,“仁”占据着核心地位。在孔子看来,一个称得上君子的人,应该具备仁、义、礼、智、信、恭、宽、信、敏、惠等优点。在这些众多的优点中,“仁”是首要的。孔子说:“仁者,爱人。”也就是说,“仁”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概念,但是它的核心是爱人。从“仁”这个字的构成上来看,它由“人”和“二”组成。《说文解字》里面说,这表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爱护、帮助。所谓“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理。

“仁”不仅包括关心和爱护他人,还意味着不应该干涉别人,不将自己的喜好强加到别人的身上。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自己不想得到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其实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己所欲,不强加于人”,不要因为自己喜欢某种东西,或者某种理念,就认为它很好,没有缺陷,从而强加给别人,让别人也喜欢和尊崇。

“仁”一般表现为宽容慈爱、真诚自然、恭敬谦让等具体的美好的品格。一个人的心中应该有“仁”的力量,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那些真正具有仁德之心的君主,从来不刻意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子民,但让人们都很尊敬和亲近他。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某位使臣到梁国去拜访,梁武帝亲切地接见了他。梁武帝崇信佛教,经常喜欢向别人展示他的仁慈。他邀请使者跟他去御花园里游玩。行走到放生池的时候,梁武帝问他:“你们国家也有放生池吗?”使者微笑着回答:“没有。我们国家从来不把鱼捉起来,因此也不放生。”梁武帝听了之后非常惭愧。一个心中有“仁”的人,从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而它们会像兰花一样,不知不觉之中沁人心脾,惹人喜爱。

“仁”也是我国哲学史中最为重要的理念之一,它也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对话的《论语》中,“仁”字一共出现了109次。可以说,每一句话里的立论角度都不同,因此内涵非常丰富。孔子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仁”进行了多层次的阐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是“仁”的一个部分。一次,颜渊问他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也就是说,约束和节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让自己做的事情都符合礼的原则,就是仁。颜渊接着问,自己想要“克己复礼”,具体应该怎么来做呢?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说,要达到仁的境界,必须在视、听、言、动等各个方面都符合礼的要求。

第二,孔子认为“仁者爱人”。樊迟向孔子请教仁。孔子说:“也没什么高深的,就是爱人。”又说“仁者莫大于爱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爱人”是仁者的基本精神。

第三,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自己成功了,取得成就了还不算,还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给别人。仁者要有一种达观的,同时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心态。所以,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第四,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和做人的根本。他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第五,孔子将“仁”当作人应该必须维护的最高原则。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又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追求仁的时候不应该向外,而应该向着自己的内心,等到自己内心真正净化了,能够遵守礼仪了,距离仁的境界就不远了。

【原典】义①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张氏注曰:理之所在,谓之义;顺理决断,所以行义。赏善罚恶,义之理也;立功立事,义之断也。

王氏点评:量宽容众,志广安人;弃金玉如粪土,爱贤善如思亲;常行谦下恭敬之心,是义者人之所宜道理。有功好人重赏,多人见之,也学行好;有罪歹人刑罚惩治,多人看见,不敢为非,便可以成功立事。

【注释】

①义:正义,义气。

【译文】

义是人们都认可的某一种道德观念。人们可以将它作为某种社会规范,用它来奖善罚恶,从而以此建功立业。

【解读】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义”看成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行事适宜,符合伦理道德。在日常生活中,某个人帮助我们,即使有危险也不退缩,事后,我们就会说,这个人真讲义气。讲义气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护和拥戴。

中国人对“义”的理解非常宽泛,因此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有的时候,这些说法之间还互相矛盾。比如说,我们经常会看到“大义灭亲”这样的词语,也会在电视或者书籍上看到类似的事件。这其中的“义”就是非常值得玩味的。还比如,一个人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庭,或者是家乡的利益,出卖了国家利益。从家乡人的角度上来讲,他够义气;但从国家的角度上来说,他背信弃义。因此,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够义气的时候,我们需要拥有辩证的眼光。

儒家伦理有五常——仁、义、礼、智、信。孔子将“仁”看得很高,而孟子则重视“义”,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所谓成仁取义。孟子非常重视义,甚至将它提升到与仁对等的地位。孟子认为,“义”是人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品质。“义”可以提高人们的境界和修养,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让社会和谐安定。

“义”贯穿了孟子思想的始终。在名篇《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我都爱吃。当我不可能同时得到它们,必须有所取舍的时候,我会选择熊掌而放弃鱼,因为熊掌比鱼名贵。接着,孟子又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想要活着,同时,我也需要义。当两者不可兼得,必须有所取舍的时候,我会放弃生命,而选择义。这便是“舍生取义”的由来。可见,“义”在孟子的思想中占据着至高的地位。

那么,孟子为什么这么重视“义”呢?这和孔子重视“仁”的理念有冲突吗?其实,孟子“义”的思想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延续。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说“仁者,爱人。”怎么“爱人”呢?自然是要去关心和帮助别人。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义气。因此,“义”其实是对“仁”的实践。

【原典】礼者,人之所履①,夙兴夜寐,以成人伦②之序。

张氏注曰:礼,履也。朝夕之所履践而不失其序者,皆礼也。言、动、视、听,造次必于是,放、僻、邪、侈,从何而生乎?

王氏点评:大抵事君、奉亲,必当进退;承应内外,尊卑须要谦让。恭敬侍奉之礼,昼夜勿怠,可成人伦之序。

【注释】

①履:身体力行。

②人伦: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一般包含君臣、父子、夫妻、长幼、兄弟等内容。

【译文】

礼,是需要人们身体力行去做的。礼存在于人们早起晚睡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建立起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

【解读】

在我国,“礼”常常和“法”联在一起,合称礼法。从可查的文献来看,周公制作了礼,周代的人们都会自发地遵守礼,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到了春秋时期,孔子解释了人们守礼的原因。孔子认为,人们之所以认可礼,是出于感情。比如说,按照周代礼制,父母去世之后,子女要守孝三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这是因为,我们出生之后,父母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要等到三岁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下地行走。因此,遵守礼制,就是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

那么,“礼”为什么要跟“法”联系在一起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懂什么是法。简单地说,法就是规则。法和普通的规则不一样,因为它具有强制性。一些人不遵守礼制,做出有违礼制的事情,就会破坏社会的安定和谐。这个时候,人们就只能动用“法”来对他进行约束。因此,“法”是用来维护“礼”的。古老的中国其实是一个礼法制的社会。

孔子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主张,叫作“克己复礼”。所谓克己复礼,就是人要克制自己的不合理欲望,让自己一举一动都符合礼制。符合什么样的礼制呢?在孔子看来,自然只能是周代的礼制。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心也。”周代的礼制沿袭了夏商两代礼制的优点,非常全面,可以作为范本来借鉴。他又感叹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说,周朝借鉴了夏商两代的礼仪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周代礼制,是多么丰富和完备!我遵从周朝的礼仪制度。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群雄逐鹿,社会动荡不安。孔子认为,美好的社会应该是和谐稳定的,这种诸侯并起的局面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因此,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代的礼制。孔子这种主张并不是简单的复古,因为“礼”在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秩序。明朝大儒吕坤曾这样说:“世间千种人,万般物,百样事,各有分量,各有差等,只各安其位,而无一毫拂戾不安之意,这便是太平。”可见,儒家理想中的社会是有等级的和谐社会。儒家虽然也有“大同社会”的理想,但那毕竟遥不可及。

秦朝末年,烽烟四起。在遍布全国的起义军队中,以刘邦和项羽的实力最为强大。在张良和韩信等名臣良将的辅佐下,刘邦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刘邦很看不起儒生,甚至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以示侮辱。一个大臣说,陛下你怎么能这样对待儒生呢?刘邦说,我的天下是从马上得来的。大臣笑着说,马上得天下,你能在马上治天下吗?陛下想要让社会和谐稳定,就必须得到儒生们的帮助。后来,正是在儒生们的帮助下,刘邦建立了汉代的礼制。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一个儒生说:“帽子再破,要戴在头上;鞋子再新,要穿在脚上,这就是尊卑有别。”这样的话是非常有道理的。

【原典】夫欲为人之本①,不可无一焉。

张氏注曰:老子曰:“夫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者,散也。道散而为德,德散而为仁;仁散而为义,义散而为礼。五者未尝不相为用,而要其不散者,道妙而已。老子言其体,故曰:“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黄石公言其用,故曰:“不可无一焉。”

王氏点评:道、德、仁、义、礼此五者是为人,合行好事;若要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不可无一焉。

【注释】

①本:根本。

【译文】

想要修身立业,就一定要遵守道、德、仁、义、礼这五项根本准则,缺一不可。

同类推荐
  •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

    《是什么阻碍了你的思考》以一种全新、简洁、有效的创新思维技巧,帮你迅速突破事业的瓶颈,提升竞争力。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改变思考的方式,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让自己的生活精彩起来。你仍被“标准答案”束缚吗?你知道什么是“多元化思维”吗?你能快速、高效地解决学习或工作中的问题了吗?你准备好“灵感笔记本”了吗?停下无目的的忙碌吧!你需要的是丢掉不必要的东西,为大脑腾出空间整理思绪,保留真正重要的想法。
  • 后现代主义批判

    后现代主义批判

    《后现代主义批判》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后现代主义不同代表人物的各种表达、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剖析,深入揭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话语裂变与思想困顿。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意识形态以及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现代性问题,研究和发展中国模式,具有积极意义。
  •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胃。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 方与圆智慧

    方与圆智慧

    《方与圆智慧》,一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讲解“方”与“圆”的内涵以及攻略,让人们对这种哲学有所了解;中篇解决职场中的“方之道”与“圆之术”,从与领导、下属、同事与客户的相处说起,针对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读者领略内方外圆智慧的魅力,学会与身边的人融洽地相处,从而获得领导欣赏,获得下属尊重,获得身边同事的信赖;下篇讲解交友之道,办事之道,教会人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建立丰富的人脉资源。同时,学会在困难时刻巧妙地求助别人,助自己度过难过。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热门推荐
  • 萌妃来袭之嫡妻不乖

    萌妃来袭之嫡妻不乖

    她是悍北大将军嫡女,三岁时,父亲战死,亲娘过世,她心智未开,便受尽欺辱!年华十载,二娘掌权,庶姐妹无不想取而代之,还是稚儿的她可怜殒命!那双眸子再次睁开,芳华初绽!X你一户口本!穿越到这个主身上怎么破?!受了重伤,一身剧毒不说,还短胳膊短腿,被人关在笼子里明码标价。窝囊!刚刚逃出来就面临追杀,还自己撞到人犯子面前。倒霉!想卖她?就要有反被她卖的觉悟!所以,云歌把那个拿着她画像的男人给卖了。什么?他是当朝御亲王!战功赫赫,刚刚班师回朝,实乃大宇朝春闺第一男神!苍了个天的,这回卖亏了,早知道那一两银子怎么也不能少!!!某女渐渐的有了觉悟,什么二娘横行,姐妹暗害,身中五毒,恶名昭著,……这些都不算是个事!这世界上,唯有那一个人,才是她逃不了的“劫!”※※※※※※※※※※※※※※※※※※※※※※※※※※※※※※【精彩片断之诱拐萌妻】“小云歌,只要你相办法把皇上给本王赐婚的事情解决,这一千两黄金就是你的。”“御亲王可是愿意不计一切手段,不顾一切后果?”“随你。”“好!成交!”一夜之间,流言四起:御亲王天成孤煞,克妻之命!赐婚的柳尚书之女坠湖了,淹了个半死……二次赐婚的敬王之女突然得了怪病,昏迷不醒……第三次,第四次,一直到了第八次……御亲王纵然再风华绝代,盖世无双,也无人敢嫁。……十里红妆,大将军之女云歌嫁于当朝太子为妃,花轿刚出将军府就被劫到了御亲王府。“你这个老狐狸,竟然敢抢亲!”“皇上不是愁着本王的婚事吗?”“关我屁事!”“大国师为本王批了八字,与本王有着天定良缘的,就是小云歌你。”“什么天定良缘!老狐狸,你不就是记仇嘛!”“……”【精彩片断之宠妻至上】“唉!”云歌托腮叹气。“怎么了?”“太子殿下后悔了,向我忏悔示好来着。”隔日,太子被废。“十四皇子说,此生非我不娶!”隔日,十四皇子看破红尘……出家了。“赤狄的皇子与我邂逅,从此茶饭不思。”三十万大军将赤狄皇子“请”了过来,装痴情的皇子,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小云歌,他们能给的,我都能给!他们不能给的,我一样能给!现在的大宇皇朝,日后,乃至整个苍云大陆,你给我横着走!”云歌凝眉沉思,这个男人除了老了点,好像各个方面都能……凑合用。※※※※※※※※※※※※※※※※※※※※※※※※※※※※※※
  • 倾世王妃:傲娇皇叔轻点宠

    倾世王妃:傲娇皇叔轻点宠

    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悠扬。她本为庶女命,却被安下嫡女身份。他本有君王相,却甘于充当幕后军师。上一世,她温婉如水,却倾心错付;她以为用自己的才情赢得了枕边人,结果却换来容颜尽毁,母家倾覆的结局。上一世,他运筹帷幄,终究被奸人所乱,堂堂王爷一杯鸠酒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万里河山拱手相让。剜去双眼,化为灰烬。重生为妃,她浴火重生。太子和彦,她前世伪善的夫君;季诗漾,她前世手段毒辣的庶妹......所有的一切都重新上演,偏偏多了一个前世不曾交集的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恃你而骄

    恃你而骄

    男:重生前,一言不合就是“滚”。重生后,“你叫我滚,我滚了,我只是滚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女:重生前,毫无尊严的捍卫着什么宝贵的东西似的“我就不滚”。重生后,“你叫我滚,我滚了,你叫我回来,对不起,滚远了。”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遇到的相同的人。看这双向重生的两个人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的火花。。。微博以开通【拖拖的不予】,欢迎前来勾搭!!!
  • 爱你生不逢时

    爱你生不逢时

    "始于爱你,终于爱你。十年见不得光的暗恋,三年毫无温度的婚姻。从未后悔,却不敢再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讲述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博采知识,可以增长才干,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就如同亲炙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七个人的偶遇

    七个人的偶遇

    遇见蚂蚁,就蹲下来说悄悄话;遇见胖老太太,就跟她回家;遇见小女孩,就一起吃棒冰;遇见外国男孩,就一起去黄金海岸;遇见美丽世界的孤儿,就红了眼圈……在这一连串的遇见过后,一个原来孤僻乖戾的男孩,从险些跌进抑郁症的泥淖中走了出来,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阳光男孩……这是一部艺术上很纯熟很完美的小说,在故事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思想内涵的开掘上几乎无可挑剔。73岁的夏有志先生以不老宝刀一字一句推敲、呕心沥血写就了这样一部治愈系少年成长小说。
  • 书目答问

    书目答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恶魔校草:丫头吃了你

    恶魔校草:丫头吃了你

    “你这个死小子是不是跟踪狂?!从法国到台北,居然都能遇见你!”乔以心抬起小手,指着面前这个气焰嚣张的帅小子。“啊!你这个死变态!居然……摸我的胸!要死啦!”而面前的男生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坦然的坐上了他的玛莎拉蒂扬长而去……“你等着!我一定不放过你!”乔以心指天发誓,却没想到他居然是……
  • 带着TGP去异界

    带着TGP去异界

    主人公田鹞带着英雄联盟助手TGP穿越了,技能、装备应有尽有,击杀敌对势力还能得到排位赛等级?左手阿狸,右手琴女,还能再要个猴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