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3900000006

第6章 原始章(3)

【解读】

道、德、仁、义、礼,这五种优秀的品质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这五个方面的修养都是必需的,缺一不可。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中最伟大的辩证法大师。他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什么意思呢?天下的事情都是相对而言的,当世风日下的时候,就会出现道德;当人们都胡作非为的时候,就会有人制定出礼制和法律。社会越发达,人们就离天道本有的和谐、完美越远,因此,“小国寡民”才是理想社会。

在黄石公看来,想要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是不可能的,因此,聪明的人应该借助仁、义、礼、智、信这些优秀品质,实现自己的理想。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是有阶段性的,什么年龄段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要搞乱了。儒家的哲学讲究实际,在学问和做人上,又讲究循序渐进。因此,求学是“立”的根本。什么是“立”呢?用《左传》中的话来讲,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也叫作人生三不朽。立德,就是在做人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立功,就是建立伟大的功勋,名垂青史;立言则是能够写出思想深刻、文采飞扬的文章,让后人竞相传诵。其中,立德是最为重要的。立德也包括立身。《大学》里说,一个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在前,因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学会做人了,才能够让家庭和谐,才能建立伟大的功业。如果立身不稳,则很难取得较大的成就。

黄石公认为,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将道德当作基石,权谋只能是手段。道德和权谋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如果一个人只讲权谋,不管道德,一定会引起众怒,最后遭人唾弃;但是,如果一味讲道德,而不讲权谋,在生活中就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西域商人在集市上出售珠宝,那些珠宝琳琅满目,价值不菲。在这些光彩夺目的珠宝中,有一颗非常名贵,叫作“珊”,它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珊”颜色纯正,通体赤红,就好像树上熟透了的樱桃。它直径一寸,价值连城。站在旁边观看的人都忍不住啧啧称奇,说:“这可真是宝贝啊!”

恰好智者龙门子也和他的弟子在旁边观看。看到大家这么称赞珠宝,龙门子非常认真细致地观察这颗珠宝,然后问:“珊可以填饱肚子吗?”

商人说:“不可以。”

龙门子又问:“可以治病吗?”

商人说:“不可以。”

龙门子接着问:“能够驱除灾祸吗?”

商人说:“不能。”

龙门子再问:“那么,能让人孝悌吗?”

商人的回答仍然是不能。

龙门子说:“那可就奇怪了,这颗珠子什么用都没有,却价值连城,这是为什么呢?”

商人说:“这是因为,它非常稀少,产地遥远,人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得到它,因此价值连城。”

龙门子听后,笑了笑,什么都没说就带着弟子们离开了。其中,有一个弟子叫作郑渊,他对老师的做法非常不解,就向他请教。龙门子循循善诱道:“古人说,黄金很珍贵,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人要是吞了它,就会死去,即便是它的粉末掉进人的眼睛,眼睛也会因此失明。我已经有很长时间不去追求像黄金这样的宝贝了。不过,我身上有比黄金和珠宝还贵重的宝贝,它的价值无法估计。而且,水不能淹没它,火无法烧毁它,什么力量都无法摧毁它。有了它,就能够让战乱的天下安定,就能够让我内心平静,与世无碍。唉,人们不知道去追求这样的至宝,反而争相追逐珠宝,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龙门子所说的“至宝”,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说人自身的美德。龙门子借这个故事来告诉弟子们,一个人想要立足社会,成就一番功业,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而不能人云亦云,去盲目追求外在的东西。

【原典】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①;审乎治乱之势②,达乎去就之理。

张氏注曰:盛衰有道,成败有数;治乱有势,去就有理。

王氏点评:君行仁道,信用忠良,其国昌盛,尽心而行;君待无道,不听良言,其国衰败,可以退隐闲居。若贪爱名禄,不知进退,必遭祸于身也。能审理、乱之势,行藏必以其道,若达去、就之理,进退必有其时。参详国家盛衰模样,君若圣明,肯听良言,虽无贤辅,其国可治;君不圣明,不纳良言,俦远贤能,其国难理。见可治,则就其国,竭立而行;若难理,则退其位,隐身闲居。有见识贤人,要省理、乱道理、去、就动静。

【注释】

①数:指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势: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发展趋势。

【译文】

那些德才兼备的贤人,品德高尚的君子,都非常清楚国家兴盛、衰亡的道理,明白事业成败的规律,懂得社会安定与战乱的大势,深谙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道理。

【解读】

自古以来,那些建立了不朽功勋的伟大人物,都非常明白世间的道理。他们总是能够敏锐地觉察到局势的变化,从而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定。姜太公知道周文王求贤若渴,因此在渭水垂钓,等待文王;诸葛亮胸怀大志,熟知韬略,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终于出山,成就功业。范蠡和文种都是越王勾践最为倚重的谋臣。勾践灭吴之后,范蠡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因此及时功成身退,最后成了举世闻名的陶朱公;而文种则看不清勾践的为人,想和勾践一起享受荣华富贵,最终惹来杀身之祸。因此,一个具有智慧的人,不但要懂得什么时候出山,也要懂得什么时候退隐,否则就难免可悲的下场。

佛教认为,人生有很多罪孽,但最大的罪孽不是杀戮,而是“无明”。什么是“无明”呢?就是不够聪明,看不清世界,悟不透道理,因此会做下许多错事。一个人要是真正聪明,能够清楚地知道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黄石公认为,王朝的兴衰,事情的成败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聪明的人,应该细心观察周围的局势,发现其中的规律,审时度势,作出最正确的抉择,从而获得成功。什么是明道呢?就是“明于盛衰之道”,能够看清楚世间万物兴盛衰亡的道理。而通数则是说“通乎成败之数”,通晓和把握事业成功和失败的规律。所谓审势,就是“审乎治乱之势”,审时度势之后,弄明白当下社会的总体趋势。而达理则是“达乎去就之理”,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出仕,成就功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退隐,避免杀身之祸。

在我国历史上,贤人君子真是数不胜数,但能够真正做到“明道、通数、审势、达理”这四点的,可谓凤毛麟角。有代表性的几个是孙武,范蠡,张良,以及“古代中国的最后一个圣人”曾国藩,这些人可谓赫赫有名。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李泌,也是一个很成功的个例。

李泌生活于唐朝中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稍微懂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发生过许多起宫廷政变,政治局势可谓波诡云谲。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大臣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唐玄宗之后,许多皇帝都宠信太监,宦官的势力因此空前膨胀。李泌在朝为官,经常如履薄冰。经常会有一些心怀不轨的小人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但他每一次都能安然无恙地躲过。李泌之所以能历经四朝不倒,就在于他“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在唐玄宗统治时期,李泌是一个学富五车、风度翩翩的富家公子。因为他渊博的学识和漂亮的书法,玄宗皇帝召见了他,并任命他为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的官属,但他辞谢了。面对这样好的机会,李泌却选择了放弃,大家都很不明白。李泌只愿意以布衣的身份和太子交往,李亨尊称他为先生,对他非常器重。不久之后,杨国忠在玄宗皇帝面前说李泌的坏话,李泌也不争辩,挂冠辞职而去,畅游名山大川,避免了杀身之祸。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人逃往四川,留太子李亨在北方平定叛乱。太子李亨继皇帝位,史称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肃宗派人去请李泌出山,并打算任命他为宰相。但李泌婉转地谢绝了,他说:“陛下一直将我当成你的朋友和客人,身份已经比宰相还要尊贵了,何必勉强我呢!”看到李泌坚决的态度,唐肃宗也不好勉强。从此之后,他对李泌更加器重了。出门的时候,他总是要李泌跟他坐一辆车,睡觉的时候,他又让李泌和他睡在一起。朝中的大小事情,包括官吏的任免,甚至太子的人选,唐肃宗都向他请教,言听计从。

宦官李辅国非常嫉妒李泌。原来,他辅佐唐肃宗登上帝位,肃宗对他一向言听计从,但自从李泌来了之后,皇帝就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他了。李辅国痛恨李泌阻挡了他的上进之路,就想要报复。与此同时,唐肃宗的妃子张良娣也非常痛恨李泌。因为李泌的出现让肃宗不再关心和宠爱自己。李泌非常清楚李辅国和张良娣对自己的嫉妒和仇恨。他执意不做官,就是担心唐肃宗过于器重自己,从而招来别人的忌恨。想不到自己不做官,却还是得罪了他们。李辅国和张良娣都深得唐肃宗的宠信,要是他们联合起来对付自己,自己肯定不是对手。思前想后,李泌决定退隐山林。

于是,李泌就向唐肃宗请求,希望肃宗让他还乡归隐。他说:“陛下的恩典,臣一辈子也无法报答。但是,现在天下太平,海清河宴,臣留在这里也帮不了陛下什么忙。因此,我希望陛下恩准我归隐山林,了此残生。”

唐肃宗听后,非常吃惊:“这几年,朕与先生共患难,现在正要一起共享富贵,先生为什么突然要走呢?”

李泌说:“陛下,我有五个不能留下来的理由。恳请陛下让我离开,免遭杀身之祸!”唐肃宗不明白他的意思,就问:“先生是什么意思?”

李泌说:“臣同陛下相知太早,此其一;陛下对我过于倚重,此其二;陛下对我宠信太深,此其三;我为朝廷建立了一些功劳,现在已经没什么用了,此其四;我的行事风格和常人不大一样,容易遭人非议,此其五。这就是我不能继续留在朝廷的理由啊。”唐肃宗听完之后,没有即时表态,只是宽慰李泌。至于归隐的事情,还要从长计议。

没想到李泌的态度非常坚决,他说:“现在,臣和陛下同榻而卧,我的请求你都不答应。如果将来在公堂之上,陛下也一定会不答应我的请求。陛下,你不让臣走,是要置臣于死地啊!”

唐肃宗生气地说:“难道我是勾践吗?想不到先生竟然这样猜忌我。”

李泌说:“陛下自然不会杀臣,但是其他人会。要是他们都逼着陛下杀臣的时候,陛下如何拒绝?因此,还是现在就让我走吧!”因为李泌的极力坚持,唐肃宗终于准许他离开,并在他隐居的衡山建了房舍。

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李泌的选择非常正确。安史之乱彻底平定后,李辅国权势熏天,他不择手段地铲除异己,连曾经的同盟者,已经被封为皇后的张良娣都不放在眼里。试想,这样的人当政,李泌会有什么好的下场?

老子说:“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李泌非常聪明,深谙天下大势。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以苍生为念,辅佐肃宗平定叛乱。等到叛乱基本平定之后,他就功成身退,并始终受到几代皇帝的器重,可谓是真正的高人啊!

【原典】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①。

张氏注曰:道,犹舟也,时,犹水也;有舟楫之利而无江河以行之,亦莫见其利涉也。

王氏点评:君不圣明,不能进谏、直言,其国衰败。事不能行其政,隐身闲居,躲避衰乱之亡;抱养道德,以待兴盛之时。

【注释】

①时:时机。

【译文】

因此,就隐居不出,韬光养晦,等待有利于自己的时机。

【解读】

黄石公所说的“潜居抱道”,并不是悲观消极地放弃事业,而是沉下心来,韬光养晦,等到成熟的时候再大展身手,成就功业。俗话说,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提升自身的能力和修养,只是一味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等到机遇真正到来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不具备应对的能力,从而也就无法把握机遇,更别说大展宏图了。

《易经》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意思是说,那些品行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中豪杰,都会将自己的才能隐藏起来,等待真正的时机。如果当政者非常愚昧,听不进不同的意见,自己不能真正有所作为,那还不如躲藏起来,韬光养晦,以避免杀身之祸。

如果还不到时机,就不能出仕,要隐居起来,潜心修养,静静地等待局势的变化,抓住最有利于自己的时机。一个人只要真正德才兼备,同时谦虚谨慎,时时都注重自身的修养,就不愁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姜子牙早年籍籍无名,年过花甲仍然在渭水边钓鱼,最后终于被周文王发现,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同类推荐
  • 宽容

    宽容

    房龙的《宽容》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书中记录了精神专制造成的恐怖残酷罪行,说明人类的进步过程其实非常缓慢,摧枯拉朽的运动往往带来新的不宽容。房龙提醒我们,宽容仍是一种奢侈品,我们现在仍与穴居部落的人相去不远。不宽容是暴民们自我保卫的一种方式,要做到宽容,人类首先需要战胜恐惧。
  • 价值观的力量

    价值观的力量

    《价值观的力量》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中国的月亮”曾经也很圆啊;第二章大悲壮、大不朽之中国;第三章打造中国形象养清正、凛然之气;第四章我们需要一场灵魂拷问第五章亟待雪中送炭莫急锦上添花;第六章“改革创新”当代最深厚的爱国主义;第七章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第八章核心价值观之探究;第九章“和谐、公正、仁爱、共享”。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小窗自纪

    小窗自纪

    《小窗自纪》原书四卷,明朝万历年间有刻本行世,全书数百则,内容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和评说,议论的范围几乎涵盖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作者下笔洋洋洒洒,舒展自如,文字清新疏朗,哲思深入浅出。通览一册《小窗自纪》,满怀馨香四溢。
  • 列子御风: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列子御风: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本书主要通过讲述《列子》中的寓言故事,将其中的奇妙哲理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给读者。全书分十篇,从不同的方面讲述天地、讲述人生,给读者一个无拘无束的自在人生。
热门推荐
  • Life in the Iron-Mills

    Life in the Iron-Mil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绵人生

    海绵人生

    一年内,宋乔经历了丧母,离婚,父再娶,带着不足四岁的女儿赁屋而居--还有什么是她承受不了的!一年前,海心在所有人不理解的目光中,结束了她的婚姻,一年后,曾经光鲜的前夫走到了人生的最底谷,曾经百般刁难的婆婆求她帮帮前夫,她该怎么做!这是一个关于离婚女人的故事!在二十一世纪的都市,男人累,女人更累,离了婚的女人更累!在二十一世经的都市,离婚已经成为常态,离了婚的女人同样能活出她们的精采这是一个女人们快乐,坚强,坚韧的面对人生挫折有,自强不息的故事!人生如海绵,可以膨胀的很大,也可以压缩的很小!
  • 小配角的逆袭之旅

    小配角的逆袭之旅

    我叫田小雨,我穿越了,是的,穿越了,穿越到一本有同乡的种田文小说中了。醒来后,就是爹娘悲惨的哭喊声,爷爷奶奶哥哥叔叔的怒吼声,尼玛,神马状况?原来是书中女配被人陷害,我也是懵逼了。好吧,穿越就穿越把,女主光环咱不怕,见招拆招,郎君个个很挑剔,美食勾住他的胃,异世生活乐翻天,且看田小雨怎样颠覆书中女配的平凡命运。
  • 废材逆天狂后

    废材逆天狂后

    第一次茅厕对上,她一个过肩摔将他毫不留情地甩到茅坑里;第二次寿宴对上,他差点儿成了她的奴隶;第三次浴室对上,他被她甩进了澡堂里;第四次王帐对上,她竟然在他登基当日把他给绑架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她,21世纪名震大江南北的女魔头,冥堂大姐大,一朝为情穿越却附身在了一个可怜皇后的身上。什么?竟然要把堂堂一国皇后弄出去和亲?……卧槽!
  • 静凝集

    静凝集

    青春里的一些想法,以诗的形式,构成了这本杂记集。愿它能给你带来不同的感悟,我们一起成长!
  • 洛阳牡丹记

    洛阳牡丹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酷少爷vs野蛮女友

    冷酷少爷vs野蛮女友

    第一次见面,她泼了他一盆脏水,小餐馆的服务员得罪豪门大少爷;第二次见面,她泼了他一桶油漆,大少爷许诺一定好好收拾她;大少爷上门逼婚,小女孩儿不嫁也得嫁;婚礼前一天,梦中情人归来,让她痛彻心扉;本想就此认命,可是婚礼上,新郎却和情人离开,仇恨被激起,报复便开始了。为了尊严,她调教恶魔丈夫,智斗无耻小三,野蛮女友尽显本色。在她最危难时,他却忘记了她是谁。失望,背叛,危险,伤害,种种挫败一波三折······她最终选择远离,再见时,他却即将再为人夫。谷梁多多忍无可忍“好小子,竟敢趁我不在做这种事,看我怎么收拾你。”野蛮女友再度现身,上演夺夫大战······
  • 破产名媛

    破产名媛

    前一秒还在嬉笑,后一秒却只能悲伤,似乎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总是一种很沉重的打击,钟淮楚也不例外。不过二十米的路程,她却感觉有很长一段路,一步、两步、三步,已经没有多远了,夏末的白天还是燥热得很,太阳毒辣得有些过分,晒得她白皙的脸颊上有些微红,汗珠也一滴滴落下,期间还会混入一些与之相似却又有些不同的液体。钟淮楚,骄傲地活了二十多年的她,第一次感受到这世间的寒意与不堪,车窗上划过的身影瘦弱带着一丝凄凉。钟淮楚微微挺直了自己的身体,手指拭去眼角的泪水,昂首挺胸向前走着。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挺直腰板,只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不管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2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2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2短篇小说卷》选取1992年优秀的短篇小说近20余篇,包铁凝、莫言、余华、迟子建、苏童、陈忠实、王蒙刘震云等茅盾文学奖得主、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二十余位名家新作,代表了年度短篇小说创作的极高水平。
  • 粉红蜜语

    粉红蜜语

    大学毕业后的李莹轩决定留在上海发展,这样同住一个寝室的四个女孩在毕业后又重聚了。这个快节奏的都市对她充满了诱惑,忙于工作的莹轩发现四个人的友谊从毕业那天起就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曾经无话不谈的女孩们在不断成长中渐渐变得疏远了,彼此都开始有了小秘密,这让她不得不重新思考友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了。偶然的一场大雨让莹轩邂逅了叶晓宇,于是莹轩这个23岁还没谈过恋爱的女孩情窦初开,然而随着她和叶晓宇的关系逐渐升华,她却发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姜可和叶晓宇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他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莹轩面临着友情和爱情的双重考验,姜可的秘密不断的被揭开,莹轩决定勇敢的去保护她的友情和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