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84000000002

第2章 禅是心性的明灯(1)

云在青天水在瓶,心性解放,地狱也会充满自由。原来这个世界上束缚自己正恰恰是自己本身。关上眼帘,打开慧眼,一盏明灯伴你前行。

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佛家有诫语称“莫生气”,它既是一种令人开悟的禅道,也是一种教化世人如何在世俗中生存的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生气的事情,具备生气的理由。但是你一定要铭记,当你生气时伤害的往往不仅是别人,还包括自己。所以与其让坏脾气左右自己,不如战胜它,让“莫生气”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态度。

有一个脾气古怪的妇人,她经常会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迁怒别人,在脾气爆发的时候,她不会理会别人的感受,而是无休止地用最狠毒刻薄的语言去攻击别人。时日久了,她的坏脾气让她失去了身边的朋友。她自己也很清楚这样不对,日渐孤独的她,也有过想改改坏脾气的想法,可是当她的火气一涌上心头时,她就又把什么都忘记了。有一次在她脾气爆发对着朋友大喊之后,那个朋友失望地对她说:“你这样下去怎么可以呢?要是一味这样,以后还有谁会理你呢!我知道在这附近住着一位得道的高僧,也许你可以去找他帮助你,解开你的心结。”这个妇人思索了很久之后,觉得也许可以去试一下。

她抱着极大的希望去见高僧,诚恳地诉说了自己的毛病。她希望高僧可以给她启示,让自己改善脾气坏的毛病。这位高僧静静地听着她的诉说丝毫没有打断。等着妇人说完之后,高僧冲着她微微地笑了笑,然后把她引到一座禅房前面对她说:“这间禅房里有你想要的答案。”等妇人进了房间后,高僧便从外面把门上了锁,然后就信步走开了。

满心欢喜的妇人以为进到屋子里可以寻到一些启示,却发现高僧将她锁在了这简陋的禅房里,顿时气得暴跳如雷。她开始发疯似地破口大骂,叫嚷着让高僧放她出去,可是无论她怎样喊叫,屋外的高僧都不予理睬。后来妇人骂得有些泄气了,便开始转换方式哀求起来,那位高僧依然无动于衷。半日过后,房间里终于没有了声音,于是守在门外的高僧问道:“施主,你还生气吗?”妇人恨恨地回答道:“我在生自己的气,我后悔自己轻易听信了别人,以为见了你可以得到解脱,却没想到结果使自己陷于这般境地。”说完又没了声音。高僧听后摇摇头,说:“施主,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肯原谅自己,又岂会原谅别人呢?”说完转身走了。须臾过后,高僧再度发问:“施主,你还在生气吗?”妇人声音平静地回答道:“我已经不生气了。”“那你此刻又为何不生气了呢?”高僧追问。妇人回答:“大师,我生气又有何用?被你关在这里,生气也于事无补啊?”高僧继续摇了摇头说:“施主你很执著啊,你这样忍着怒气,一旦爆发会更可怕。”说完高僧又转身离开了。到高僧再次前来时,妇人完全跳脱出愤怒的情绪,十分平静地说:“大师,我已经不生气了,因为您不值得我生气啊。”高僧却说:“此刻你虽已平静,可你生气的本源还在。你依然无法摆脱喜欢动怒的本质!”高僧说完依旧离开了。

过了很久之后,高僧再度来到禅室门外,却没发问。妇人主动询问高僧:“大师,可否相告‘气’为何物?”高僧没有回答,而是漫不经心地将手中的茶水泼洒在地。高僧的举动让妇人瞬息顿悟,若自己不生气,又哪里会有所谓的气呢?心若透明无物,气也就无影无踪了。

佛祖曾告诫世人:“嗔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这嗔心便是坏脾气的诱因,它是人内心的魔障,是人们做出伤人伤己行为的根源。聪明人从不会与人为敌,对别人宽容也就是在给自己铺平行进的道路,让自己未来的人生可以不必曲折。只有愚者才会动气,纠结别人,纠结自己,结果往往使自己伤得更深。如此看来,不妨学学聪明人把生活中的不如意看淡,从而活得轻松、开心。

心定则事定

禅宗第六代大师慧能在《六祖坛经·定慧品第四》中曾讲过:“定是慧体,慧是定用……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

一代宗师向世人讲明了定力如灯,智慧如光,有定力方可使智慧显现萌发的禅理。那何为定力呢?佛家有云:“须有坚、诚、恒之心,有此心方能有大定、修大行、成大果。”因此,恒心、诚心、坚韧之心才是定力的根本,有了定力才可克制物欲的萌生,有了定力才可令人思辨清晰,有了定力才能直达成功的彼岸。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向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可以放下功名利禄而超然地远离俗世,所以自己的定力定然是非比寻常的。于是得意的他写了一首诗偈赞叹自己: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苏东坡自恋地把自己描述成一个定力十足的不为俗物所侵扰的人,这样还不够,他还想让经常与自己参禅的佛印和尚也来赞叹自己的修为,于是便派仆人渡江去对岸将自己的诗作送与大和尚去观赏。仆人将诗作交到了佛印手中,佛印只是接过来一看,然后微微笑了笑,随笔在后面提了个“屁”字。

佛印和尚的做法让苏东坡的小仆深感意外,主人的诗作怎么就让大和尚仅以一个屁字作结呢?没办法,他只好回去老老实实地和苏东坡说明了情形。听完仆人的叙述,再看看纸上清楚的“屁”字,苏东坡立刻气得浑身直抖,额上的青筋也爆裂开来。大和尚的评价在他看来无疑是一种侮辱,想他堂堂一代文豪,对自己做了这样一番描述,却被人如此贬斥,这口气怎么能咽得下去呢?他决定要找佛印好好理论一番。

一刻不多待,苏东坡立刻收拾妥当便渡江到达佛印的住所。刚到寺院,还没见到佛印的影子,苏东坡就已经开始叫嚷开了:“佛印你赶快出来,我有事要当面问你。”佛印似乎早料到苏东坡会来一样,不慌不忙面含微笑地走了出来。“佛印,你究竟是什么意思啊?刚才我派小童送我刚做的诗偈前来向你请教,你尽管指出其中的不妥之处就好了,为什么写个屁字来羞辱我呢?难道我写得不好吗?”苏东坡气鼓鼓地问道。佛印定定地看着他,爽朗一笑说:“苏施主的文采无可挑剔!老衲很佩服。”“既然你也觉得我写得不错,那你提个屁字是什么意思?你今天要和我说清楚,不然我可不依!”苏东坡一副得理不让人的样子要佛印回答。佛印看着苏东坡的样子也不气恼,只是淡淡地说:“施主文采是不错,可是你诗中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为何老衲的一个屁字就让你这样着急地过江来找老衲算账呢?”苏东坡听后恍然大悟,立刻觉得自叹弗如。他暗想自己诗中所言的八风吹不动的定力,竟然抵不过大和尚区区一个屁字,那自己所谓的定力究竟何在呢?于是苏东坡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并且马上自嘲着说:“夸口八风吹不动,谁知一屁过江来……愧疚愧疚啊。”然后与佛印一起开怀大笑起来。

由苏东坡这位大文学家的事例就可以看出,所谓的定力并不是认为可以超脱一切就具备得了的,往往在很多时候,轻轻的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将所谓的定力之说完全摧毁。

如果你细心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周围存在着很多苏东坡这样的人。他们都同样具有聪明的头脑,出类拔萃的才华,完全可以干出一番成功的事业。但他们反而会在生活中常常遭遇挫折,最后竟落得一事无成,只是负了一身才华。原因就在于这些人自视甚高而心无定力。

其实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具备超凡的智慧只是一方面而已,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定力。

没有定力支撑的人往往不够冷静与沉着,不能受外界的一点干扰,假使事情事与愿违,便会气急败坏,彻底呈现出心智上的浮浅与无知。我们所知的那些得道禅师,哪一个不是身具定力的?他们知道自己要坚持的是什么,不会为了外界的干扰而放弃自己的选择,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会从容面对,淡然一笑不过如此的样子。而这种定力一定要是经过生活的磨炼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才可以具备的。

人活一世,要被放置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中进行历练。当一个人由懵懂的毛躁少年向历经世事的沉稳成年人转变的时候,就是对定力的一种磨炼。人们在生活中无论任何事情都要有认真面对的态度,让自己真正具备一些定力,即使达不到如禅师那种坚定不二的禅境,至少也要让自己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那么说来说去,定力究竟是何物呢?其实定力就是恒心、诚心和坚韧的心,这三心缺一不可。具备了定力的人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可以镇定如常,不被别的事物所影响,最终必将会在自己坚持的路上取得成功。

常常惜福,时时感恩

人世间“心无厌足,唯得多求”者多,古人云:“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又望蜀。”欲望的追求无穷无尽,未拥有的希望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恐失去,患得患失已经无力去享受既得的幸福。所以要想感知幸福就要常常惜福,所谓的惜福就是不要去妄想,而要懂得感恩地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东西、每一件事物,不论时光如何变幻,都不要轻言丢弃与放弃。一个人越是懂得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他越是一个毗邻幸福的人。

世间万物的存在既然有因果,也就有被珍惜的理由,大到如白驹过隙的时光,小到微妙的草芥,它们存在的价值于人而言都是等量的,因此都应该值得好好去珍惜。

曾经有三位禅师结伴而行,要找到可度化之人前去向他传授佛法。常言佛法难闻,这自然是个好机会,只是不知何人可以有这样的造化。

一天,三位禅师相互商量着究竟要去哪里传法化缘,恰巧经过一条河流时,赫然发现河里自上游缓缓飘过来一片菜叶,菜叶清新碧绿,丝毫没有被丢弃的理由,于是三位禅师便望着这片菜叶议论开来。其中的一位禅师说:“你们看,这河中的菜叶自上游漂流而来,显然上游是有人家居住的,不如我们就去那里化缘讲经好了。”另一位禅师摇头叹息说:“这菜叶新鲜碧绿尚可食用,可是却有人让它白白地随波流走,实在是可惜啊!”第三位禅师也摇了摇头说:“如此好的菜叶,竟然有人不懂得珍惜,随意丢弃,看来上游的人家是不懂得惜福的,既然不懂得惜福,也就不值得我们去教化了,我们还是选择去别的地方吧。”其他两位禅师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第三位禅师所说的,于是三人整装正欲离开。忽然,一个青年匆匆忙忙地向他们这个方向跑来,见到三位禅师后忙问:“诸位师父!你们可曾在水中看见了一片菜叶?我真是不小心,刚才在水中洗菜之时,竟然一失手将它掉落在水中了,我现在追过来就是要找到它,不然实在是太可惜了。”三位禅师听完青年所言,又看到青年那焦急的样子,就点点头哈哈大笑起来,并不约而同地说:“如此惜福的人,定是深具慧根的,我们三个就去他家讲法吧!”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区区一片菜叶能值多少钱,竟然让三位得道禅师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有慧根,又或是让一个青年从上游追踪下来,并且焦急万分。如果你这样想,那就错了,其实世间的万物皆不可以用金钱来计量,一旦在你的内心中把万事万物都设定了金钱价值,那么你就是在内心中设置了藩篱将幸福隔绝开了。你无法用正常的心态去感知拥有平常之物的喜悦,你又怎么会有能力去感知幸福呢?要明白,这虽然是微小的一片菜叶,可它也是自然界最伟大的馈赠,它可以饱腹,这就是它的价值,就是它带给人的幸福。

能从微小之事懂得惜福的人,会看见每一朵花都开得异常艳丽、每一个人都真诚友善、每一件事做起来都是意义非凡。所以从现在开始就放下让我们远离幸福的功利之心,去用感恩的心认真地欣赏世间每一朵花的恣意开放,由衷地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立与自由、切身地体会每一件事的奇妙与不凡吧。

懂得感恩惜福的人,是用心在与人、与物、与整个世界交流,因此万事万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异彩纷呈的,不存在因为不满、自私、贪婪所带来的痛苦和折磨。他们也定是知晓,既然能在特定的时空里与人、与物、与事相遇,就是缘分,珍惜了这份缘分,就是珍惜了幸福。把人生难填的欲壑摆脱掉,以知足的心态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一切,那些就是你的财富。不要去攀比别人,那样自己的欲望就不会被放纵,也就让心灵时刻保持了一种从容的境界。时时用感恩的心去感受自己的富足,你就会包容一切,感激所有,那样你的幸福感才不会稍纵即逝。

何为真快乐

世人对快乐的认知皆是“参悟似明,入境时迷”,无法求取快乐的真谛。这源于世人对生活的过于执著,而无法体味生命本身的意义,因此被诸多的困难蒙蔽了双眼,失去了面对和承受的能力,也就让快乐渐行渐远了。所谓真正的快乐就是要看自己的心放在了何处。若是放在了渺茫处,以虚幻梦魇的事情纠缠自己,时时痛苦异常,定然是觉察不到快乐的。若是放在平常处,不受外物的干扰,认真地去感悟生命,自然会有真正的快乐降临。

某天,寺里的高僧正在院中劳作,这时对面过来三个修行者,他们向高僧施礼后问道:“大师,我们常听别人讲修佛能够开悟心性,解除万般痛苦,可我们已经修佛很久了,却一直没有找到使自己快乐的方法,弟子们愚钝,大师可否向我们说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同类推荐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新时期宗教工作与管理

    新时期宗教工作与管理

    面对新时期我国宗教状况的新形势、新变化和宗教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提高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本书从学习党的宗教理论政策知识和做好宗教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宗教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处理复杂宗教问题的有效途径。本书还强调要做好农村宗教工作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宣传教育,依法打击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
  •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妙语话人生

    道家学派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方面的重大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它作为中国人的处世修身之学,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而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核,它产生了老子、庄子两位世界级的大思想家,它的思想丰富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道家妙语话人生》在编选原文的基础上,主要选用了道家的、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妙语”,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华南经》、《列子》、《淮南子》,以及道教兴盛时期的一些著名代表人物,如阮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经典“妙语”,在正文中,对“妙语”进行了阐释,用浅显的语言铺陈“妙语”的精髓,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妙语”的真正含义。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一把砍刀平大唐

    一把砍刀平大唐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关中汉子汤章威和表哥孙啸冒在长安县城开个小饭馆,因为拒绝拆迁,惹了混混宋魁涛。汤章威不得不连夜逃亡,没想到忽然进入了晚唐。更让他感到的可怕是,他进入的时间居然是黄巢即将攻破长安的那个年代。汤章威与沙陀人李克用大战黄巢,以及黄巢的继承者朱温,谱写了一曲热血长安的战歌。凭着一把刀,一群兄弟,他能挽救大唐的文明吗?请诸位看完这个故事,自然可以见个分晓。
  • 不朽战尊

    不朽战尊

    强者辈出的时代,谁会站在武道巅峰?牧云,出身微末的少年,偶得无上神器,开启至高武印,修行至尊武学,决战上古大家族,以武道极限,破碎虚空,傲战八方。在波澜壮阔的宗门战争里,崛起于乱世之中,以一人之力,重启宗族荣耀之路。
  • 天才少女的成长录

    天才少女的成长录

    获得了“女王”系统,各种外挂,各种打脸现场,千种方法虐极品。
  • 西部宝王

    西部宝王

    青年才俊,带着陛下对他们的期待,怀着梦想,踏上西域探望之路。寻宝,寻父之旅,神秘又乐趣无穷!
  • 北京的红披肩

    北京的红披肩

    在北京漂泊的“我”和同院房客之间的故事,讲述了沧桑的人生中,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一份暖。小说通过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现人物的性格,歌颂人性的健康淳朴,叹惋人性在现代文明中的变异,崇尚自然、优美、健康不违背人性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质朴人性的向往和尊重。小说有北漂在困境中的挣扎和辛酸,也有普通人的理想和追求,通过这些现实的生活表象,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急剧转变时期人们的酸甜苦辣,感受着平凡人身上那种顽强不屈、百折不回的精神。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怎样管理有问题的员工

    怎样管理有问题的员工

    本书参照九型人格学说,着力转变领导思想,针对员工存在的不同问题,剖析问题员工的人格特点,探其实质,为管理各类问题员工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步骤。
  • 海贼之王者征途

    海贼之王者征途

    穿越海贼世界,顺道带了个金手指,一个可以获得王者荣耀里英雄能力的系统,自此,千泽就开始准备在海贼世界秀翻全场。你说青雉厉害,能冰冻大海,看来你是不明白凜冬之力强大;米霍克的剑术确实,不错,但和我剑圣一比,还是差了点;布鲁克的音乐也不咋滴,当我拿起吉他的时候,他就已经输了!看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 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陀罗尼经

    佛说一切诸如来心光明加持普贤菩萨延命金刚最胜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宠拽后:本宫就爱戏诸王

    盛宠拽后:本宫就爱戏诸王

    (已完结,包月会员可免费看文)四位藩王本打算将她作为人质,最后却:大哥,大嫂好美,晚上我要和她一起睡;二哥,小世子好可爱,我要用青煜来换他;三哥,听说三嫂离家出走了,我去帮你找回来吧;五弟,你还没娶妃,让我和三嫂来帮你选妃吧……够了,你还是回去吧!我们不绑架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