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涉外迎送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迎送车辆应事先安排好,不可临时调遣,给人以仓促之感。
b对于身份较高的客人,事先应在机场或车站、码头安排贵宾休息室,准备饮料。
c客人的住处、膳食应事先安排好,如有条件,在客人抵达之前就应将住房地点、房间号码、用膳方式、日程活动安排、联络方式、联络人等事宜通知到具体客人,如做不到,也可将上述内容打印成文字材料,在客人到达时分发给每位客人,或通过对方的联络秘书传达,这既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混乱,又可使客人心中有数,主动配合。
d客人到达后一般不要立即安排活动,应给客人留下一定的休息时间或适应时差的时间。
e指派专人协助客人办理入境手续及机票或车票、船票和行李提运、托运手续等事宜,客人到达后,应尽快进行清点并将行李取出,送到住处。
2.涉外交往中的称呼礼仪
人与人见面,首先就是如何称呼。一个得体的称呼,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愿与之交往。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国、各民族由于语言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称呼上差别很大。国际上的称呼要求有:
1.一般对男子统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女士”;对已婚年纪较大的女士称“太太”;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可泛称“小姐”或“女士”。这些称呼前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
2.对地位较高的,一般为部级以上的官方人士,可称“阁下”,或职衔加先生,如“部长先生”、“总理先生”等。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之为“阁下”。
3.对来自君主制国家的贵宾,习惯上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公主、王子为“殿下”。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既可称其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4.对医生、律师、法官、教授、博士等,均可单独称其职称或学位,也可加上姓氏和“先生”,如“法官先生”、“约翰教授”等。
5.对军人一般称其军衔加“先生”,知其姓名的,可加上姓与名。
6.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其教会内的职称,或者是姓名加职称,或职称加上“先生”。
总之,在与外国友人交往过程中既要注意世界通用的习惯称呼,也要考虑宾客所在国的具体情况,使用适当的称呼在外事交往中尤为重要。
3.如何安排外宾参观
安排外宾参观是在许多外事活动中都会涉及的问题。如何安排设计整个参观流程也就成为相关人员的必备常识:
1.项目的选定
参观游览项目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访问目的、性质。客人的意愿与兴趣及特点。当地实际情况。
2.安排布置
项目确定之后,应作出详细计划,向被接待单位交代清楚,并告知全体接待人员。
3.陪同
按国际交往礼节,外宾前往参观时,一般都有身份相应的人员陪同,如有身份高的主人陪同,应提前通知对方。
4.介绍情况
一般是边看边介绍,有保密的内容不要介绍。参观项目概况尽可能事先发给对方书面材料,节约参观介绍时间,让客人尽可能多的实地参观。
5.摄影
通常可以参观的地方都允许摄影。遇到不让摄影的项目,应先向来宾说明,并在现场竖外文的说明标志。
6.用餐安排
参观地点远,或是外出游览,要考虑用餐时间和地点,如果郊游,则应准备食品、饮料、餐具,等等。有的地方还要预订休息室。
4.签字仪式中的礼仪问题
签字是文件有效的重要标志,在缔结条约、协定时,往往会有重要的签字仪式。
举行签字仪式之前,要准备好文本,具体包括文本的定稿、翻译、印刷、校对、装订、盖章等,均要确保无误。同时还要准备好签字时用的国旗、文具。
签字的现场布置各国不尽相同。我国的做法是在签字厅内设一长桌,桌面覆以深绿色的台呢作为签字桌。桌后放两把椅子,为双方签字人座位,主左客右。座前摆放本国保存的文本,文本前面放有签字文具。桌子中间摆一旗架,悬挂双方国旗。
签字仪式开始,双方人员进入签字厅。签字人员首先入座,其他人员按宾主身份、礼宾顺序就位。助签人员分别站立在各自签字人的外侧,协助翻揭文本,指明签字处,用吸水纸按压签字部位。签字人在本国保存的文本上签字后,由助签人员传递文本,再在对方保存的文本上签字。签毕,双方签字人交换文本,并互相握手,此时,可上香槟酒,宾主双方共同举杯庆贺。
多边签字仪式与双边签字仪式大体相同,如果签字国家众多,通常只设一个座位,由文本保存国代表先签字,然后由各国代表按礼宾次序轮流在文本上签字。
5.涉外会谈中的礼仪
在涉外会谈交往中,话题的选择是很重要的。我们在选择话题时,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首先,要选择外宾喜闻乐道的话题。无论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这都是能够普遍接受的,若条件许可,最好事先研究一下交往对象的兴趣爱好,这样比较容易获取谈话的话题。
其次,不盲目迎合他人的话题。由于国情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我们同外宾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截然不同,对此应采取正确的态度。对重大的国内外事件要事先统一口径,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可以各抒己见。不便谈论的话题可以不谈或转移,但绝不能迎合无理的话题。再次,要回避外宾忌讳的话题。同外宾交往,要注意他们对某些话的忌讳。下列话题通常是不适宜谈论的。其一,过分的关心和劝诫。其二,个人的私生活。其三,令人不快的事物。其四,随意评论别人。
最后,不要谈论自己不熟悉的话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涉外活动中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不懂装懂。
6.在国外付小费有何原则
小费源自18世纪的英国伦敦,是当时就餐者为得到更周到的服务而需额外支付的费用,而如今则已变成了对服务人员的一种感谢。现今,在国外对为你服务的行李员、当地导游、司机、饭店及餐厅门口为你叫车的服务生以及客房清洁员,等等,都应该付给一定金额的小费。
小费虽然是个人行为,但也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在外国旅游时最好能入境随俗,以免出丑。小费的给付要适当,过多或过少都会被认为失礼。小费的计算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
1.依消费金额计算
通常小费金额为账单金额的10%~15%。一般而言,到餐厅吃饭可依此原则付小费。在自助餐厅吃饭一般不需给小费,但若有人倒茶水,并殷勤询问需求,则可依人数酌情给小费。2.按件数计算
例如对搬运行李的饭店服务员,可按每件行李1美元或30便士左右付小费。当自己行李太多时,则不妨多给一些,以酬劳他们对你的服务。
3.按服务次数计算
像客房服务员每天可付2美元左右小费。如果无法确定账单里是否包括服务费,则可以问清楚后再决定付与不付。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新加坡等国没有付小费的传统。因此若不清楚何时应该付小费,出国前应先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或在询问,当地人,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7.西方人的花卉数字禁忌
1.花卉禁忌
在国际交往场合,一般忌用杜鹃花、石竹花、菊花以及其他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在欧美国家,如果被邀请到朋友家做客,给女主人献花是件愉快的事,但在阿拉伯国家,这样做则违反了礼仪。郁金香在德国是“没有感情的花”;意大利和南美洲各国认为菊花是“妖花”,只能用于墓地与灵前;在巴西等国家,绛紫色的花一般用于葬礼。
2.数字禁忌
由于背叛、出卖耶稣的犹大是第13个参加《最后的晚餐》的人,而且那是在13号(星期五)被捕并被钉在十字架上,因此西方国家的人们非常憎恨犹大,同时认为“13”是个不祥的数字。
为了避开“13”这个数字,西方许多国家高楼的12层之上便是14层,宴会厅的餐桌14号紧挨着12号。并且人们还认为星期五也是个倒霉的日子,特别是遇到13日又是星期五时,一般不举行任何活动。日常生活中的电话号码、汽车牌号、房间号等编号都要尽量避开13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