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92300000004

第4章 上篇:低调为人,智者之道(3)

那个门客昂然不惧,说道:“萧公不要高兴得太早,否则就会后患无穷啊!”萧何听了心中十分不解,问道:“我位晋丞相,荣宠有目共睹,而且我行事小心谨慎,没有任何疏虞,你为什么这么说?”门客说道:“皇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萧公安居都城之中,根本就不用冲锋陷阵,反而加封食邑,我揣度皇上的意思恐怕是在怀疑萧公。难道萧公没有见到淮阴侯的下场吗?”萧何听完恍然大悟,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地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自己的家财充实国库。果然,刘邦对萧何的表现十分满意。

同年秋天,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

刘邦身在前方,心在都城,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

使者回报萧何,萧何对使者的回答大加赞赏。有一天,萧何偶尔与门客谈及使者为自己美言的事情,心中颇为得意。

可是,一个门客听完后大声说道:“萧公不久就要被满门抄斩了。”

萧何听后,大为惊骇,忙问为什么。

那个门客说:“萧公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您还在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可是,您现在是百官之首,已经没有更大的官位可以封赏您了。如今皇上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的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非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

萧何听了,顿时明白门客所说并非虚言,连忙向门客问道:“那么为今之计,我该如何是好呢?”

门客说:“萧公,您何不贱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不得民心了,就自然会对您放心。”

萧何长叹一声,说:“我怎么能去剥削百姓,做贪官污吏呢!”

但是,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萧何最终还是不得已做了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

然而不久,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狭小,百姓缺衣少食,可是天子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用来放养禽兽,便上奏请求皇上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谁料,刘邦见此奏章大怒,心中恼恨萧何再次取悦于民,立刻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

满朝文武以为萧何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连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辩。幸亏有一个名叫王卫尉的人,素敬萧何的为人,在侍奉刘邦时顺便向刘邦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

刘邦余怒未消,道:“休要提他,提起他朕就生气。当年李斯为秦相时,做了好事都归君主,出了差错就揽在自己身上。现在萧何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这分明是想取悦于民,自己得个好名声,他可曾将我这个皇帝放在眼中?”

王卫尉闻言奏道:“陛下未免错疑丞相了。丞相如有野心,当年陛下在外征战数年,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坐据关中,何至于要用区区御苑示好百姓,而去收买人心呢?陛下若疑忌萧丞相,不但浅视了萧何,也看轻了陛下自己呀。”

刘邦听了王卫尉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虽然心里不大高兴,但还是感念萧何的为国之心,于是挥挥手,当天就命人放了萧何。

当时,萧何已经60多岁了,见刘邦开恩释放了他,诚惶诚恐,虽然身上带着刑具,而且蓬头赤足,污秽不堪,但又不敢回府沐浴后再朝拜天子,只得立刻上殿谢恩。

刘邦见到萧何狼狈的样子,心中未免有些过意不去,便安抚萧何:“相国不必多礼!这次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说明我不过是个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

尽管这番话说得大度,但是此时的萧何已经能够听出其中酸溜溜的味道了,从此以后,萧何就对国事一直保持沉默了。

抢风头是招人讨厌的行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朝都不讨人喜欢。在现代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怪事:当一个员工在工作中犯了重大错误的时候,上司愿意为他背负责难,但是在这个员工工作出色、正想大展拳脚之际,他的上司却又将他“扫地出门”,这就是抢风头惹的祸。

作为强者,虚怀若谷,肯为下属担当,那证明了他的伟大。开明的领导都是敢于担当的,但这并不表示你能够无所顾忌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如果一个下属事事争先,抢领导的风头,难免会触犯对方的心理忌讳。请记住,每一个强者都有一条心理底线:你可以犯错,我也可以为你扛下来,但你一定不能抢我的风头!

要知道,自古只是绿叶配红花,因此有红花时,宁可做绿叶,也不可争着做红花。

自恃己能,必遭其辱在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有骄傲之心,一旦做成了某事或者被别人赞赏为“人才”,就不免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常常自恃己能,狂妄自大,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财大而不气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做人的根本。

其实,有能耐、有本事就更要学会适当地收敛自己的行为,如果不知道收敛自己,就会显得盛气凌人,让人感到压迫,从而产生对抗之心,而他成功的梦想也很容易夭折。

贺若弼是隋朝著名将领,他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却因为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

临死前,贺若敦叮嘱儿子贺若弼说:“我因为说话不慎而死,你要引以为戒。”说完,还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希望他能记住这个教训。

隋朝初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称帝,为隋文帝。杨坚称帝后,就有吞并江南、统一中国的想法,他查问手下的大臣:“谁可以胜任镇守江淮的职务?”尚书左仆射高颎推荐说:“朝臣之内,论文武才干没有能比得上贺若弼的人了。”

于是,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做灭陈的准备。贺若弼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命令,并给寿州总管源雄赋诗一首:“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诗中的傲然之气已经隐隐可见。

后来,贺若弼参与灭陈,立下了赫赫军功。灭陈以后,他更加显贵了,不仅自己进位上柱国,晋爵宋国公,还惠及家人,其兄贺若隆为武都郡公,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并为刺史、列将。

然而,此时的贺若弼早已忘记了父亲的教训和教诲,变得骄傲自满起来,他自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常以宰相自许。

当时,杨素为右仆射。贺若弼还只是个将军,因此心中很不平,他常常把对人的不满表现在言语和神色上。

隋文帝责问贺若弼说:“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你每次都散播言论,说他们两个人是吃白饭的,这是什么意思?”贺若弼回答说:“高颎是我的故人,杨素是我的舅子,我清楚他们的为人,所以才会说实话。”

结果,很多达官都认为贺若弼怨愤过重,应该以死刑处置他。而隋文帝犹豫了好几天,考虑到他的功劳,还是决定免除他的死罪,削除官职贬为平民。

过了一年,隋文帝恢复了他的爵位,虽然由于不欣赏他的为人不再委任官职,但每次宴会的时候,隋文帝还是待贺若弼很好。

有一次,隋文帝赐宴王公。席间,隋文帝要群臣作诗,贺若弼作了一首五言诗,诗中充满了怨恨的意思。

其实,在隋炀帝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曾经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都是有名的良将,他们的优劣在哪里?”贺若弼就说:“杨素有勇无谋;韩擒虎只会打仗,不会带兵;史万岁只会骑马,不是大将之才。”杨广又问:“那么,谁是大将?”贺若弼回答说:“那就看殿下您的眼光了。”言下之意,只有他贺若弼一人堪称大将。这番话不仅伤了同僚们的感情,也让隋炀帝杨广对他产生了戒心。

后来贺若弼狂妄至极,实令隋炀帝难容忍,最终将他杀死。

“才”大不可气粗,自恃己能只会遭受更多的打击。才干与智慧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智慧是才干,才干却不会是智慧。一个真正具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到处张扬自己的能耐与功劳的,相反,他们会以谦虚的态度去面对世人,用自知之明去看待自己。可见,“才”大不气粗,居功不自傲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做人的手段,能有效帮助人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节 低人一时者,尊荣一世

现实世界纷纭复杂,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面对坎坷、荆棘和生活道路上横生的障碍,仅凭激情与冲动是做不成事情的。横冲直撞只会让你到处碰壁;一味昂首往往会让你头破血流。一个人如果不懂得适时低头,就很难生存。

为人处世应该懂得顺势而变。暂时的低头不意味着卑屈和不顾人格,更不表明失去原则和自尊,而是一种处世方法和智者的表现。一时低头是为了长远抬头,正如暂时的退让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学会低头,能够免受无谓的伤害,低人一时,往往能够尊荣一世。低人一时,尊荣一世世上之人往往都喜欢高姿态地表现自我,殊不知,如果一个人过分表现自己,想要通过显示自己的优越来让别人佩服和服从,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不得人心,还会遭人打击。而“低姿态”不仅能拉近双方的距离,而且更容易沟通,更容易让对方从心理上接受自己,甚至赢得他人的敬仰。

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各成一家,儒道两大家都很兴旺,但是,孔子的儒家总是碰钉子。孔子听说老子的道家很有威望,很想去了解一下,于是便借游说的机会去见老子。

他带了几个门徒来到道德宫,见门关着,便上前问道:“里边有人吗?”

门“吱呀”一声打开了,出来一个小孩,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叫孔丘,来求见老子。”

小孩回里面一会儿又出来了,说:“老师不在家,明天再来吧。”说罢,将门“哐”地一声关上了。

孔子师徒被弄得面红耳赤,只好返回。

第二天,孔子又领着门徒来到道德宫。一看大门敞着,孔子很高兴,可是进门一看,二门紧闭。

孔子一敲门,又出来一个小孩,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

“求见老子。”

“是求见,还是求教?”

“求见。”

“求见?不得闲。”说罢,那个小孩把门一关,扭头就走。

孔子一听,急忙改口说:“我是来求教的。”

“求教?哪有求教带这么多人的,分明是来挑衅的吧?老师正在睡觉,明天再来吧。”

孔子只好再次返回。

到了第三天,孔子对弟子们说:“今天我一个人去求教老子,前两次怪我学礼不知礼,连求见与求教都分不清。”说罢,独自一人求教去了。

孔子来到道德宫,只见宫门大开,遂上前施礼说:“门上哪位在?孔丘特来求教。”

话音刚落,门房里出来两个小孩,正是前两天见到的那两个。只见二人以礼相迎,带领孔子来到后宫。

孔子见了老子,连忙躬身说道:“孔丘特来求教!”

老子立刻起身还礼:“久闻大名,请坐吧。”于是,二人攀谈起来。

老子问他:“你现在研究什么学问?”

孔子回答:“正读《周易》,过去古人也读这书。”

老子说:“古人读《周易》,有用。你现在读它何用?”

“我在追求仁义。”

“你辛辛苦苦追求仁义,可得到些什么道理吗?”

孔子听后,半天才说:“我研究了二十七年,没得到一个能行得通的真正道理。”

“是呀,光讲仁义是不行的,还必须讲‘道’,有了‘道’才能有‘德’,用‘道德’近‘仁’,‘仁’则近之。你如果愿意追求道德的话,我就把我研究的‘道德’给你讲一下。”

孔子听了十分佩服,当即虚心求教。老子见孔子真心求教,便一五一十地讲了起来,二人的攀谈一直从天明持续到天黑。从此,孔子每天都去道德宫听老子讲解《道德经》。道德宫门前的那条小巷则被后人称为“问礼巷”。

谦和有礼、虚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君子风度,淡化别人对你的嫉妒心理,维持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所谓:“低人一时,尊荣一世。”真正有本事的人能够低姿态地处世。成熟饱满的稻穗总是羞涩地低着头,只有那些空壳的稻穗才会不知羞耻地高高仰起头颅。事实证明,傲慢的态度只会让人厌恶,而低姿态才能得人心。

当然,放低姿态不是让你低声下气、奉承谄媚。放低姿态是一种艺术,特别是当双方地位悬殊时,地位高者采取适当的低姿态会满足普通人的自尊心,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对方的欢迎。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在生活中,豁达而谦逊的人最受人欢迎,相反,盛气凌人、瞧不起别人者常会引来反感。在他人面前保持谦卑的姿态,留给他人良好的印象,你才能被接受,你的行为才会得到肯定,所以一个低姿态的人往往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低姿态的人,他能够礼贤下士,因此赢得了很多人才的归附。在隋朝时期,李世民就已经开始笼络人才为自己所用。当时有一个晋阳县令名叫刘文静,很有才能,但是由于刘文静和反隋的魏国公李密结成了亲家,因此被隋朝官府关进了监狱。

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情,便去狱中探望他。刘文静非常感动,对李世民说:“如今天下大乱,只可惜没有像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人来收拾大局呀!”

李世民说:“你怎么就知道没有人出来收拾大局呢?今天我来就是想跟你商议大事的,不知道先生您有什么好计策吗?”

同类推荐
  • 素书(大全集)

    素书(大全集)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素书大全集(超值金版)》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 换个角度看世界,人生可以不忧虑

    换个角度看世界,人生可以不忧虑

    我们在游戏里无所不能,是拯救世界的勇士,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一呼百应;我们可以考出数一数二的成绩,却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演讲;我们对各种电子产品无师自通,有时候却做不好洗衣服、铺床这样基本的家务……我们的青春受尽呵护,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我们能否顺利应对、完美渡过?未来的成就不单单取决于现在的学习成绩。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指出,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影响,百分之八十来自情商,高情商由自信、沟通能力、人际关系、领导力和热情的态度等构成。面对开放的竞争环境,专业知识技术显然不够。
  • 素质的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素质的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有些人将旅行视为生活,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旅行。生活在京都的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旅行,每天都在发现。曾几何时,我们都被庸庸碌碌的生活磨损了敏锐的感性,忘记了这世界的许多美好。偶尔沉淀下来,想写下一点什么,才发现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将每天见到的事物记下,或摄影、或涂鸦,一把茶壶、一扇窗,点滴记下,都是生活。生活的味道就此氤氲地发散。
  • 读者文摘精粹版4:放弃是一种选择

    读者文摘精粹版4:放弃是一种选择

    有时我们会像小孩子一样,在海边跑来跑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贝壳。一些人会将自己喜欢的贝壳统统揽在怀里,当发现无法将贝壳全部带走时,他们便在取舍之间犹豫不决;有些人,只要找到一个或几个自己喜欢的贝壳便心满意足把它带回家了,今后都不会再到海边来……
  • 改变,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改变,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人生就是一条数轴,我们只知道它的原点和正方向,当我们站在一个点上,总是容易向后望。殊不知,人生有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点,我们站在“现在”这个点上,才能看清楚过去和未来的界限。
热门推荐
  • The Unbearable Bassington

    The Unbearable Bassingt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家宿主人美心黑

    我家宿主人美心黑

    【免费甜宠1v1】作为史上最佛系(懒惰)宿主,尹念就想吃吃吃喝喝喝,打打游戏马上睡。至于任务,能拖尽量拖。还有男主,就是一长的好看的绣花枕头。不要也罢!病娇美人、斯文败类、高冷校草、傲娇男神各个人格齐声道:“你说什么?”“额…我说男主是我的枕头,我想睡男主。”某系统不屑道:不知道哪位前几天说,自己要权谋天下,绝不沉浸在男色中。某念:“嘿嘿,人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嘛。”总得来说就是女主在被打脸的路上一去不复返。男主追妻路漫漫。还有位面是无cp或微耽。【不喜勿喷】作者不弃坑(就是有点懒)
  • 重生之重华长公主

    重生之重华长公主

    帝后的第一个孩子,荣宠无限的重华长公主,最后的结局居然是一杯毒酒,和自己的夫君死在了一起。上天垂怜,重活一次,重华一边忙着复仇一边忙里偷闲的和自己未来的夫君来段青梅竹马的恋情。可是,亲爱的夫君,为什么你小时候这么难搞?!
  • 天凰慕云

    天凰慕云

    秦慕云的娘亲受辱而死,从此她恨天下所有男子!某男:明知道坏男人多,我这样奇缺的好男人,你怎么不抓紧?慕云:别惹我!我有渣基因!某男:来呀,我就喜欢渣的!这是一个斗邪修、斗心魔、斗男神,最终摆脱一切束缚,成为天凰的修仙故事。
  • 珀尔修斯的迦勒底之旅

    珀尔修斯的迦勒底之旅

    简介:简略版:名为珀尔修斯的男人在迦勒底的一些列故事。
  • tfboys之七夕再会

    tfboys之七夕再会

    牛郎织女,美丽的传说。小时候,我总认为,牛郎织女的结局是悲惨的,因为一年仅仅只有一次相见的机会,一年是多么难熬,但后来,我知道我错了,其实他们的结局是美好的,毕竟,自己的遭遇,实在是可笑……(本小说如写得不好,请见谅,谢谢。)
  • 2013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

    2013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

    本书主要收录了2013年的短篇小说,平均篇幅在万言左右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短篇小说在现代甚为流行。所有小说基础,其发展初期并无长短之分,随时代而区分。今短篇小说多要求文笔洗练,且受西洋三一定律一时一地一物观念影响,使其更生动详实但也限制其发展。
  • 快穿之长生久颜

    快穿之长生久颜

    被意外遗留在人间的鲛族小公主艾久久,偶遇绑(jie)定(chi)系统一枚,为了回到鲛族位面,从此开始了在各个世界里作天作地的欢乐旅途~一不小心就把好好的情侣给拆成师兄弟了?再一个不小心半路情缘变天长地久了~……公主殿下,咱们专心回家不好吗?再玩,再玩天都要翻啦……
  • 看守所记忆:有期徒刑七个月

    看守所记忆:有期徒刑七个月

    有期徒刑七个月,在看守所一段不寻常的记忆,作者先是被治安拘留,然后因行凶伤人被判刑。本文主要描写看守所那个被人遗忘的原生态社会。描写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案例,展现你所不知道的人性百面。
  • 大小宝贝:嫁掉娘亲(全本)

    大小宝贝:嫁掉娘亲(全本)

    【衰女篇】:“听说了没,风家小女儿竟然被皇上亲自指婚了!”某路人甲激动万分,说得唾沫横飞。“指给谁了?”众人皆做惊恐万分状。“天作孽啊,竟然指给了风国最俊美最优雅的男子南王爷......”他话音未落,只听见‘咚咚咚’,身体撞击地面的响声此起彼伏,众人都同一时间选择咬舌自尽了!众人皆知,风国丞相的小女儿奇丑无比,据传闻,她出生的第一天,便吓死了两个接生婆和一个奶娘;像这样丑得天地难容的女子,就应该,天注定没男人要!******【宝爷篇】:“娘,拿着,去,给我找个爹回来!”坐在椅子上的舒小宝小手一甩,一包银子砸在某个女人的眼前,小模样神气十足!“儿子,这银子哪来的?”某女人双手捧银子,双眼绿光直冒,嘴角哈喇子直流。“宝爷出马,一个顶俩,女人,以后我养你!”******【美男篇】:“舒琉璃,你到底是谁的?”美男排排站,目标一致,异口同声。“我......”某女手捂胸口,好怕怕!“吼什么吼!她,谁的也不是!只是我宝爷的!”舒小宝牵起舒琉璃的手,迈着八字步,雄纠纠气昂昂地走了!留下身后众美男满头黑线,在风中凌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