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情绪流布,人们经常避免不了被负面的情绪包围,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以正确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充分控制与调节自身的情绪是衡量现代人身心素质高的重要标志之一,并且有助于在人际互动中营造和谐的氛围。
及早拔除恶劣情绪的幼苗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们随时会遭遇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想要消除这些不良情绪,我们就得掌握一些方法。但是,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使用任何方法都不及“自醒”来得有效。我们只有防患于未然,将负面情绪扼杀在襁褓之中,才不用承担不良情绪给自己造成的困扰,也无需亡羊补牢再去寻求身心的解脱。
有个人受邀到一家陵园公司接受培训。培训之前,工作人员带他到陵园参观,顺便给他讲了很多人是如何走向死亡的故事。这位先生还没见过至亲的人逝世,在结束参观以后,他几乎天天都在沉思生和死的问题,心情如阴云密布,最后甚至连班都不想上了。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几天后,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刚好,他看到了一部喜剧片《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片中的爆笑场面逗得他合不拢嘴。他忽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就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都市陵园的际遇等于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
此后,每当他看到这句话,就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电影中的情节。持续几天后,他的心里便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看到讲义,就会变得很快乐,终于走出了生死问题给他带来的阴霾。
要想像上面例子里那个人一样及时“自醒”,我们就需要时时自省。只有自省,人们才能及早意识到自己情绪上产生的不良变化。一个懂得自省的人,才能拥有一份平和的心态,才能永远笑傲人生,不被负面情绪打败。
那么,你是否已经建立起反省自己的习惯?假如还没有,那就赶紧培养吧,它能修正你为人处世的方式,同时指引你走向正确的人生。
反省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反刍和回馈。反省能把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将自身变成一个待审视的对象,也就是说,反省能让自身跳出局限,站在他人的立场、角度上来审视自己,用他人客观的眼光来评判自己。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反省就等同于检讨和忏悔。反省是人思想境界的提升,是站在制高点上对自己的整个人生历程进行分析和对照,是人对自身的客观评价。不是只有在舔舐伤口之际,我们才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分析。在平日里,我们更需要在成功的欢乐里保持一份冷静,拥有一种反省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犯这样的错误:对他人要求严苛,对自己的要求却相当宽松,常常计较别人的过错,却从未认真审视过自我。于是,错都成了别人的错,自己好像永远是正确的。
一个总是乐于助人的青年遭遇了人生的低潮,他想起自己平时乐善好施,应该会有很多朋友帮助自己。于是,他去找朋友帮忙。然而令他震惊的是,朋友们居然对他的困难全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失望到极点,以致怒气冲天,无法得到排解,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去找一位智者寻求解脱。
智者笑道:“助人本是一件好事,你却把好事做成了坏事。”青年一听,大惑不解。
智者解释道:“首先,你从一开始就缺乏辨人的眼光。你所谓的那些狐朋狗友,那些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根本就不值得别人帮助,你却糊里糊涂照帮不误,说明你眼拙;其次,你手拙,即使那些朋友不厚道,如果你在帮助他们时能培养出他们的感恩之心,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好,他们也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事情或许不会发展到这步,可惜你没有这样做;再次,你心浊,帮助他人本应该不带任何私心,不要总是觉得自己在行善,因而在物质与道德上都优越于他人,或者有朝一日他人该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你,你应该觉得自己只是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相比那些富有者,你还是穷人;相比那些善良者,你还是凡人。所以不要感觉帮助了别人,自己就该居功自傲。”
青年听了,顿时悟到了其中的真谛,于是对所有烦恼都释怀了。
其实,上述这位青年的心理也很正常,很多人愿意帮助别人,并希望在自己落魄时候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但一旦这种愿望达不到满足,难免会陷入深深的懊恼中。而那些真正豁达的人,却会从自身上找原因,不会一味地去责难他人。
所以说,我们应该懂得反省的重要性,做人就该时常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反省凸显了人格的高贵魅力,也应该是我们的人生必修课。一个人若能拿起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割掉思想上的顽疾,拿起水龙头时常洗刷思想上的污垢,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在这个时候,只要心里对自己稍微有一点纵容之心,反省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智者告诫我们,当一个人看见了不良的行为,一定要心怀忧惧地去反躬自省;当自己有了优秀的品行,一定要珍惜并坚定不移地保持下去;当自己犯了过失时,一定要如同被玷污一般深恶痛绝,并改过自新。
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我们才会拥有远大的智慧,才不会鲁莽行事。虽然我们在做人或做事上很难十全十美,然而还是必须不断努力,尽可能不辜负自己的期望。做人一日三省,有错必改,及早预防,谦虚谨慎,就能够避免犯大错误,同时也能向有道德、有品位的人靠拢。同样,做事追求精益求精,我们就能够距离成功越来越近。
所以,不要再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好心情,也不要再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安。过去的早已是明日黄花,再怎么悔恨也于事无补;未来的仍旧可望而不可及,再怎么忧虑也是杞人忧天。
过去的经验要总结,未来的风险要预防,如此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更舒心的今天。要知道,今天的心情、今日的事情和现阶段的人生,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应该把握的,拥有达观的人生态度,负面情绪就会对你无能为力,而这才是我们该向往的智慧人生。
状态不好时学会转化情绪
在生活中,我们都不可能是超人,所以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意志力。假如我们处于焦虑、愤怒、沮丧、悲伤、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包围时,请先冷静几秒钟,然后扪心自问:我还能有效地开展正常的工作与学习吗?
其实,当我们的情绪处于进取状态,比如自信、乐观、兴奋、愉悦之中时,自己的能力会如喷泉般涌出;而一旦我们的情绪处于瘫痪状态,如沮丧、恐惧、焦虑、哀伤中时,自己就会感到浑身无力。
如果我们随时随地都处于生龙活虎的进取状态——充满激情、活力四射、心智敏锐,那么我们将无所不能!
然而,有一部分人很难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当。他们的情绪就如同天气一样变化无常,一会儿懊恼,一会儿又激动;运气好时,如攀上珠穆朗玛峰般兴奋;运气差时,如坠落万丈悬崖悲哀。
好在大部分人都能注意掌控情绪的变化,从而避免让情绪牵着自己的鼻子走。如果情况很顺利、很通畅,他们的情绪就表现得很积极;假如情况不利,他们的情绪也不至于变得很糟糕。
既然情绪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改变或控制自己的情绪呢?也就是说要如何想办法将那些负面消极的情绪转化为正面积极的情绪呢?
一般而言,想要转化情绪,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改变自己的面部表情。当我们情绪低落时,不妨学会在脸上堆满笑容,这是调整情绪最迅速的一种方法。
在我们的脸上一共有80多条肌肉,假如这些肌肉习惯了呈现懊恼、怯懦、冷漠、失落与无奈的表情,它们就会习惯性地将这些负面情绪表现出来,进而牵动我们的情绪。假如你真的希望改变自己的人生,不妨每天对着镜子摆出个大笑脸,每天5次,每次维持一分钟。不要觉得这样做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事实上,只要你持之以恒,这个快乐的动作便能与你的神经系统搭上钩,进而形成一条神经渠道,从而培养出你习惯性的快乐。你可以尝试一下,效果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笑是人们普遍会出现的并最受人欢迎的一种情绪。笑不仅对人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甚至还能提高人的免疫能力,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卡真斯所著的那本《一个病理的剖析》。
卡真斯在书中叙述了自己是怎样借助笑声摆脱了病魔的折磨,并让身体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而大笑就是卡真斯努力让自己活下去并且一天天恢复健康的方式之一。他的方法是每天用大部分时间去观看那些能让他开心的电视与书籍,进而改变自己内心的状态,最终使情绪迅速得以好转。他发现自己睡得比以前踏实了,疼痛也在逐日减轻,最后居然完全康复。而之前,医生甚至觉得他康复的机会微乎其微。
对于自己的切实体验,卡真斯做了如下总结:“我已经学会即便希望再渺茫,也不要低估人类身心的再生能力,那种生命力至今为止仍不被我们所了解。”
科学研究也表明,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不一定会微笑或大笑;但是,当我们微笑或大笑时,身体便会自动启动生化机能,使我们的身心感到异常愉快。
第二,改变自己的动作。动作会牵动自身的情绪发生变化,身体上的动作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感受与言行,也会影响人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中:闷着头,耷拉着肩膀,走起路来双腿好像是灌了铅,你是否会觉得心情也开始一点点地暗淡下去?但是假如你改变一下状态,深吸一口气,昂首挺胸,让脸上充满笑容,并摆出生龙活虎的架势,灿烂的阳光会马上照进你的情绪中,令你备感振奋。甚至你还能更进一步,尝试着用轻快活泼的步伐走路,这时你的情绪会得到更好的改观。因为这种走路方式会使你的身体更有活力,同时它可以消除你脸上的严肃表情,还可以将快乐带给你身边的人。
第三,提出好问题,这是改变情绪最有效的途径。提出怎样的问题就会有怎样的解答方式,只有提出好问题,我们才能得到好的答案。
打个比方,你的大脑就像一台超级电脑,它将根据你输入的问题,给你输出对应的答案。
再比如,假如你一直不断地提出像“我怎么会这么悲惨?”或“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这种问题时,你的大脑就会立即自动搜索信息,最后它会告诉你消极的答案:“因为我天生就是一个不幸的人”“因为我很不讨人喜欢”等。这种结果会使你的心情一落千丈,且持续陷入无奈的境地。
假如你换一种问法:“我该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令人沮丧的状态,让自己变得更加快乐,并且为人瞩目?”相应地,大脑也会快速搜索出使你振奋的方法,并给你建设性的策略。所以,我们应尽可能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或者有积极意义的问题,如“通过这件事,我能够从中学到些什么?”“这件事的积极一面在哪里?”“我怎样才能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麦克的皮肤受到战火的严重灼伤,不仅如此,后来他又在飞机失事中失去了双腿,终生都要在轮椅上度过。但是,他依然积极地生活,而且活得很快乐。秘诀就在于他总是向自己提出积极的问题。
飞机失事后,麦克陷入了昏迷之中。当他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双腿已经不能动弹。在医院里,还有一大群与他同病相怜的人。那些人对自己的遭遇总是不断地抱怨:“为什么是我,上帝为什么这样对我?人生怎么会这么不公平?我这样一个废人留在这世上还能有什么用……”
但是,麦克和他们不一样,他总能向自己提出相反的问题:“我如今还幸运地拥有些什么?我要怎样做才能重新站起来?此时我还能比从前多做些什么事呢?”
有意思的是,麦克在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位名叫凯莉的女护士。凯莉年轻漂亮,是很多男病人议论的焦点。麦克不顾脸上的伤残以及行动不便,居然异想天开:“我怎么做才能与凯莉约会呢?”他的同伴都认为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必然会碰一鼻子灰。没想到一年半之后,两人竟然陷入如胶似漆的热恋之中,后来凯莉成了麦克的太太。
实际上,所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麦克提出的那些振奋人心的好问题。
在产生负面情绪以后,我们要学会及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避免自己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潭中,还能令自己分出精力去做其他事情。须知上帝在为人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人们打开一扇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这扇窗户。
你的态度决定你的心情
在心理学上,有个叫“情绪ABC”的理论。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意思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的首字母)只是对情绪和行为C(consequence的首字母)产生结果的间接原因,导致C生成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首字母),即个人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C),并非由某一激发事件(A)所直接引发,而是由于个体在经受了这一事件后,对该事件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直接引起的。这个错误信念还有个名称——非理性信念。
也许你是个很情绪化的人,当有人问你是否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绪时,你大概会这样说:我拿情绪没办法,当我遇到开心的事时,我就心情愉悦;当我碰到令人懊恼的事,我就悲愤不已。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能影响我们的心情,所以出现了这样的反应也属正常。要承认这个事实:有时外界的环境能完全掌控我们的心情。比如,当老板无缘无故辞退了你,当恋人一声不响就离你而去,当你努力了无数次却始终换不回一个美好的结果时,你很可能大受打击,自怨自艾,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
但是,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去想问题呢?你只看到了事情的发生,却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些事情所产生的结果究竟能给你带来什么正面效果。
有一个小伙子被女朋友抛弃了,一直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心情无比抑郁,导致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他甚至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因为只要自己一静下来,头脑中立刻就显现出前女友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画面。他认为自己像个倒霉的傻瓜,在感情上付出了那么多,却根本没有任何回报,极为不走运。最终,他不得不求助心理医生来为自己解脱。
心理医生开导他,劝他想开一点,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糟糕到一塌糊涂的地步,只不过是小伙子自己把生活弄得天翻地覆。在给小伙子做了一些放松训练,减少了他的紧张情绪后,心理医生又讲了一个例子。“某天,你去逛公园,走累了,看到一条长凳,便想休息一下,谁知你刚把自己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长凳上,就走过来一个人,他看也不看你一眼,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你说,你会怎么做?”小伙子说:“我一定很气愤,问他怎么能看都不看,就弄坏别人的东西呢!真是没有素质!”心理医生微微一笑,继续发问:“那现在我如果告诉你,他是个什么都看不见的盲人,你又会采取何种行动?”小伙子愣了一下,态度有所转变:“哦!原来是盲人啊!那他肯定不知道我在长凳上放了东西!”小伙子又想了想,庆幸地说:“那他可真够幸运的,长凳上只有一本书,要是刚刷完油漆,或是放了钉子之类的东西,他可就惨了!”“现在你还会对他怒目而视吗?”心理医生趁热打铁地问。小伙子摇头说:“当然不会,他又看不见,再说盲人真的很不容易,我同情他还来不及,怎么会怪他呢?”
听到这里,心理医生意味深长地笑了:“同样是你的书被压坏了,但在我说明情况后,你的情绪却截然相反。你知道自己的反应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吗?”小伙子想了一下,说:“这大概是因为我抱了不同的看法,导致自己的心情发生了变化!”
是的,若对事物抱有不同的看法,自身的情绪也会跟着改变。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一点:能让我们情绪低落、悲痛不已的,并非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已发生的事件的错误理解和评价。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情绪ABC理论的观点。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告诫大家:我们之所以会被负面情绪所困扰,完全是因为自身存在了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如果这些与事实扭曲的想法逐步累积,不仅会加重人们的负面情绪,甚至还会引发情绪方面的疾病。
打个比方,同样处于失恋的境遇中,有的人说服自己放下,认为这代表着自己能找到更合适的,因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有的人却沉浸于悲痛中不能自拔,觉得永失我爱,这辈子都可能与爱情绝缘了。又比如,辛苦为面试准备了半天,最后却失败了,有的人会安慰自己:没关系!这次不成功,不代表我能力不够,而是这份工作可能不适合我,我还有别的机会!但有些人却觉得天都塌下来了,不停地贬低自己:我花了那么长时间,面试官居然都没正眼看过我,肯定是我太笨了,什么本事也没有,人家才会看不起我的,我怎么那么没用啊!正是因为对同一事件的判断和认知不同,这两类人的情感体验才会不一样。
对于上文中那个因失恋而一蹶不振的小伙子来说,诱发事件A是失恋,结果C是他产生了消极悲观的情绪,生活因而严重受到影响,以至于自己没法投入精力到工作中;单A不能导致C的产生,只有B——小伙子认为自己付出了,却没有得到对方相应的回报,自己简直傻到极点了,这种心态才会使C产生。如果他换个角度去想问题——前女友是个不懂爱的女孩,根本不值得自己去珍惜,她现在离开也是件好事,这样总比勉强在一起给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要好,那么他肯定会比现在快乐。
林小姐在大学时读中文专业,毕业后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环境和薪金都很不错。按理说,她应该不会产生迅速跳槽的念头。
谁料到,有一次,林小姐为老总写一个活动的发言词,写完老总很不满意。林小姐被迫几度进行了修改,可每一次都换来老总的严厉批评,老总甚至在气急之下,说她不是搞文字的料。林小姐备感委屈,哭个不停,觉得自己要考虑一下跳槽的问题。
林小姐认定此事是老总的有意刁难,自己刚毕业就碰到这么一个挑剔的老板,真是倒霉!接下来的几天,她都沉溺在这种痛苦的情绪中无法解脱,老总一看她心不在焉,就改让比她早年到公司,跟林小姐同一所学校毕业的师姐写发言词了。
林小姐又不高兴了。她越发觉得老板为了针对她,不惜用让师姐代劳她的工作来伤害她的自尊。
朋友知悉此事后,劝解林小姐:“工作上谁都有过不顺心的时候,谁都经历过不高兴的情形,关键要看你怎么去对待困难。老板和你无冤无仇,为什么要针对你?把你开除不就行了?越是困难时期,越是磨炼自己的好机会,很多人不被逼到一定程度,反而学不到东西,提升不了个人能力。为何你不能谦虚一点向师姐好好学习一下呢?”
林小姐转念一想,觉得很有道理。几天后,她协助师姐共同完成了发言词。这次,老板相当满意,夸奖她说:“小林,其实你是个很有潜力的女孩,一定要在工作的时候把潜力挖掘出来呀!”受到老板肯定的林小姐,顿时对老板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觉得他其实是个很和蔼的人。就在这样的认知下,她的心情越来越好,工作也越发顺利起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你情绪糟糕时,为何不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把某些问题想得过于严重了,或者根本是自己理解有偏差?换一种态度吧,你一定能为自己换个好心情!
千万别钻牛角尖
有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有个人想要进屋子,然而那扇门却无论如何也打不开,这是为什么?答案就是:因为那扇门是要推开的!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犯一些类似只知拉门进屋而不知推门的错误。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遇事总爱钻牛角尖,不知道变通。有时候,当周围环境改变之后,我们不但不知道变通,反而固执己见,一味地认死理,结果就无端地闹出很多笑话来。
《吕氏春秋》里记载的“刻舟求剑”的故事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刻舟求剑”反映了人们一种固执刻板、不知变通的思维方式。
实际上,我们的思维有时也和那个楚国人一样,即使环境的大船已经变了,而我们却还在故步自封,犯下看起来很低级的错误。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其实,只要我们懂得变通,许多事情就能从不可能变为可能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据说,一只章鱼的体重能够达到30多千克,算是海洋中一个大家伙了。但是,这个大家伙的身体却十分柔软,柔软到差不多能将自己塞进任何它想去的地方。由于章鱼没有脊椎,所以可以挤压成任何形状,甚至可以穿过一个硬币大小的洞。章鱼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中,然后蛰伏起来,等到鱼虾游近之后,它就能迅速地咬住它们的头部,把自己身体里的毒液注入猎物里,令其麻痹而死,然后美餐一顿。可以说,章鱼是海洋里最凶残、最狡猾的生物之一。
然而,聪明的渔民们却能让章鱼自投罗网。他们把很多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然后将其沉入海底。章鱼看到小瓶子,不管瓶子有多小、多窄,就会往里钻。结果显而易见,在海洋里战无不胜的“章鱼大王”,最终成了瓶子的囚徒。那么是什么囚禁了章鱼?是那些瓶子吗?当然不是,将章鱼囚禁起来的正是它自己。它往最狭窄的路里越走越远,尽管那条路是黑暗的,甚至是一死胡同。
而负面情绪就像小瓶子一样,假如我们不知变通,总是死钻牛角尖,那么早晚有一天也会变成不良情绪的囚徒。曾经有一个关于皮鞋由来的传说:
很久以前,人们在路上行走是没有鞋子穿的,因此每天都要忍受碎石硌脚的痛苦。在一个国家里,有个人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将国王所有的房间里都铺满了牛皮。当国王行走在牛皮上时,感到十分舒适。
因此,国王就想颁布法令,要求在全国所有马路上都铺上牛皮,好让自己走到哪里都非常舒服!这时,一个大臣站出来提议:“陛下,不必如此大费周折,国王您只要用牛皮把自己的脚全部包起来,再拴上一根绳子就可以了。”确实,这种方式也能起到一样的效果,无论国王走到哪里,都会感觉非常舒服!
上面故事中的那个大臣是聪明的,他就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他的变通可谓兼顾了节约与舒适。这也是值得我们效仿的。
假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懂得变通,能够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做事的方法与步骤,那么做事情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烦恼少了,做事的效率提高了,压力也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俗话说得好: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事实上,现实的确如此。
一般情况下,钻牛角尖是一种贬义的说法,用来形容人们思维僵化,遇事不懂得变通,难以全面考虑事情以及事物的多样性,一旦认定某种想法之后,就会一条道走到黑,最终陷入山穷水尽、无法自拔的困境之中。
我们想要让自己不钻牛角尖,就一定要加强自我的控制力。
首先,我们要学会克服虚荣心。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这是客观事实,人们用不着拼命遮掩自己的缺点与错误。要想内心强大,就不能夸夸其谈、不懂装懂,要把宝贵的精力投入到事业中,使虚荣这种“能量”得到转化,从而平衡自己的内心。
其次,我们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增加内涵,把自己从教条与陈规陋习中解放出来。要懂得尊敬并信任他人,培养自己包容的态度。同时,我们不要目中无人,贬损别人的不足,要乐于接受新鲜知识与事物,不要斤斤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最后,我们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以及粗鲁的言语与行为,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学会使用心理调适方法转化负面感情。如果犯了错,我们就应该主动承认,不要顽固地认定自己才是正确的。
实际上,有些人明知自己总是钻牛角尖,然而因其自尊心过强,就算知道错了,也依然明知故犯。
自尊是人应该追求的一个精神目标,然而有些人空谈自尊,没有丝毫睿智的观点、娴熟的技能、幽默和风趣的谈吐、精辟的论证、高尚的人格及谦虚谨慎的态度,他们只能用执拗、顶撞、攻击、无理取闹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结果只能让心中那固执的杂草日益壮大,如此势必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
浮夸、傲慢、懒惰、墨守成规、固执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人心绪不稳定,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对周围环境或身边的人漠不关心,很容易和别人产生摩擦,也打理不好人际关系。同时,这类人的内心不仅苦闷不已,而且还不能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因而使自己的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最后陷入痛苦与悲伤的泥潭之中。
要知道,人与人是会相互影响的。所以,我们平时应当常和那些修养好、善于应酬周旋、灵活性强或虚心、随和的人多交往,这样就会减弱并去除自己的负面情绪;而若和“同道中人”在一起,只能使自己一根筋走到黑。
完美主义是种病
在生活中,某些人总是在追求完美。不论对人还是对事,他们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力争做到尽善尽美,有时即便做得十分出色,但仍然不能满意。
其实,“完美主义是一种流行病”。诚然,现在快节奏的社会使人做事总是精益求精,然而过度追求完美常常会弄巧成拙,不仅难以登上成功之巅,而且还会让人陷入焦虑、沮丧的负面情绪包围之中。
一方面,人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深受各种问题的困扰。因为欲求得不到满足,于是人们只能通过沮丧的语言、叹气、沉默或皱眉等方式来展露完美主义的性格;另一方面,过分追求完美很容易导致自己人格僵化,使自己难以灵活地去适应多变的世界,而对不确定的事物则更会焦虑万分。西方心理学家认为,过度追求完美其实是一种病态心理,这种心理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完美主义有哪些特征呢?
首先,那些追求完美的人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往往高不可攀,因此注定会收获挫折与困苦。他们在担惊受怕与悲观丧气的同时,还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
其次,高标准的人并不都是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过于较真,将错误视为眼中钉,觉得任何一次表现都要让自己的能力与形象得到完美的体现。完美主义者千方百计回避或掩盖错误,因此他们很难从自己的错误与失败中得到教训。实际上,人们越是怕出错,就越容易出现错误。心理学研究证实,过强动机能够引发运动员动作变形、学生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影响。
最后,担心出错还可能演变成严重的自我怀疑与妄自菲薄,从而产生不确定感,导致完美主义者总是在重复那些无意义的动作。长此以往,这种负面情绪将会使人出现强迫症和广泛性焦虑症,对人的身体造成巨大伤害。
另外,过分追求完美会使人们与周围人的关系变得剑拔弩张,就像个随时会爆炸的炸药包一般。心理学专家认为,完美主义者常常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比别人能干,因此就会对人际交往感到厌烦,在看待他人与社会时,言行中伴随着挑剔、仇视,甚至攻击。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一生就充满了完美主义的悲剧色彩,他“怀瑾握瑜”,不屑与那些市井大夫同流合污,“举世皆浊我独清”,最后只剩下绝望,非怀石沉江而不能明志了。
实际上,“完美主义者”并不等同于“优秀人士”:前者一直懊丧自己不成功,后者却能心安理得享受成功。假如“完美”已经成为你的羁绊,不妨学习一下摆脱完美主义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当自己因为追求完美而变得疲惫不堪时,这时不妨放松一下,看场电影、打场球,重新审视一下快乐的真正意义。其次,我们可以故意犯一些“错误”。例如,不化妆不出门的女士可以尝试一次素面朝天逛街,看看别人是否会嘲笑自己、小看自己。这种新的感觉会给你新的思路。
其次,我们要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不要嗜酒。那些平时容易发怒的人要多到户外运动,增强自我控制力,从而使自己的情绪得到稳定。
最后,我们要学会自我放松,通过深呼吸使头脑冷静下来。我们可以做瑜伽,享受一下按摩,听听音乐或者沉思一会儿,这些都会让我们感觉心灵平静。
当我们感觉焦虑时,也可以在日记上倾诉自己的苦闷,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源。亲属与朋友最好也要理解这种障碍,认识并接受完美主义者的应激期,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支持。
总之,完美主义者应学会自我调节,放低对自己的期望。要学会随遇而安,学会接纳不完美的事物,工作上则要重视过程,不要过分重视结果,要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欣赏、感受与体验快乐的心情和热情。
不做欲望的奴隶
不可否认,欲望人人都有,比如婴儿要吃奶,会发出啼哭,这就是欲望的表现,所以我们无需责难任何有欲望的人。
欲望与欲望对象可以互相强化,尤其是当人的欲望在没有得到满足前更是如此。因此,若想将欲望维持在一定的“度”中,可以尝试着去隔绝欲望和欲望对象。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抑制自己的欲望,专心去做该做的事。要知道,一个缺乏抑制力的人,是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春秋时期,楚庄王就是一个能将欲望与欲望对象主动隔绝开来的典型例子。
有一次,令尹子佩邀请楚庄王去赴宴,楚庄王爽快地答应了。可是,子佩在京台大摆筵席,却始终等不到楚庄王驾临。次日,子佩拜见楚庄王,赶忙询问他不来赴宴的原因。
于是,楚庄王说道:“我听说你在京台摆下盛大的宴席。从京台向南可以望见料山,脚下正对着方皇之水,左面是长江,右边是淮河。人一旦到了那里,就会兴奋地忘记了生死和痛苦。而像我这样修为浅薄的人,实在难以承受这种快乐。我害怕自己会沉迷于此,流连忘返,以至耽误了治理国家的大事。所以,我改变了初衷,决定不来赴宴了。”
楚庄王之所以不去京台赴宴,是因为不想让享乐的欲望魅惑自己。楚庄王因为能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与欲望对象保持一定距离,所以他才能在王位上“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最终成为一个雄霸一方的君王。
古往今来,凡是想要成大事的人定然是有着强烈的欲望,所以说有欲望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不要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假如我们不能主宰自己的欲望,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远离那些令自己迷惑的对象。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事实:人一点欲望都没有是不可能的。欲望确实很难抵挡,但也请记住这样一句话: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欲望号街车”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开至你的身边,尽管它能承载相当大的吨位,然而依然不能满足你的胃口:位子是处级还不满足,你想要的是厅级;房子是两室一厅还不够大,你想要的是三室一厅,甚至是别墅……
其实,人生就像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式,它最终的结果永远是个谜。然而,我们至少可以知晓,一个人的欲望总是与他目前的生活条件成正比的。简单来说,就是生活条件越差的人,他的欲望往往就会越小;而生活条件越优越的人,他的欲望可能就会不断膨胀。
比如,对一个贫民来说,他最大的欲望可能只是吃一顿饱饭;而对于一个非富即贵的人来说,他整天操心的绝不再是生计问题,而是在社会的天平上,怎样使用欲望的砝码提高自己生存的质量。
所以,苏东坡早就指出:“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其实,欲望就是我们灵魂中的“痒”。有些人可以忍住痛,但是痒却越挠越想挠。欲望也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东西,人有生存的欲望,有吃饭、穿衣住宿的欲望。假如人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欲望都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人陷入一种痛苦之中。
然而,如果所有的欲望都得到了满足,对人而言也未必是一种幸福。因为,欲望永远没有尽头,对欲望的过分追逐会让人心力交瘁、患得患失。心为形役,神为欲伤,我们又何必勉强自己去追求那些身外之物呢?也许,只有那些疲惫不堪看管了灯红酒绿的人,在经历生命的起伏之后,才会心力交瘁而又无可奈何地感悟出:原来欲望像海水,是越喝越渴的。
《礼记·礼运》中阐述了人的欲望,称人有“六欲”。东汉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这就是说人要生存,畏惧死亡,想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就要吃,舌就要尝,眼就要观,耳就要听,鼻就要闻,这种人在生理上的需求与欲望,就是所谓的“六欲”。
人的“六欲”相当于人的本能,人生需要有“欲”,但所有事都有一个度,“欲”也不能例外。一旦“欲”超过了一定程度,就会加重我们生命的负担,就会使人堕落,丧失善良的本性,从而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所以,在面对各种欲望与诱惑时,我们一定要掌握方法,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方法一:欲不逾矩,保持底线
从某种程度上讲,人就是欲望的产物,生命归功于欲望的延续。渴求物质上的富有,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谋求仕途上的发迹,赢取人生中的精彩,这些都是很正当的欲望,也正是这些欲望才促使人们加快步伐,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价值。然而,前提条件是欲不逾矩,欲不损德,保留住自己的底线,别让自己的欲望与社会道德相冲突,不让欲望违背法律。总之,人应该有欲,但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方法二:清心寡欲,给心灵松绑
欲望如同空气一样,与我们如影随形。初生的婴儿有吃奶的欲望,课堂里学习的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求得工作的欲望,辛苦劳作的农民有收获丰收的欲望,白领阶层有升职、加薪的欲望,从政的公务员有升官发财的欲望。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年龄在增长,经验在累积,环境在改变,生活中充满了磨砺与波折,欲望会随之越来越多,塞满了我们的头脑,逼迫我们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我们不要总是抱怨生活太劳累,太辛苦,太艰难。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谁让我们有太多欲望呢?事实上,我们本可以生活得轻松自在。只要我们能够放弃心中的杂念,让自己清心寡欲,就能给心灵松绑。
方法三:节制欲望,知足常乐
人在世上走一遭,图的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只为一个字,那就是“欲”: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当了县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夕。人一旦有了欲望,大多会欲壑难填,这已在绝大多数人身上应验。但是,人一生假如只为欲活着,就会被欲扼制,活得很累、很苦、也很烦,最后深陷在欲望的陷阱中,迷失了自己。人虽然不能填平所有的欲壑,然而却可以克制住欲望。我们一定要知足,要学会享受健康、享受快乐,不要悔恨逝去的年华,要学会享受家庭的平淡,不要受到外在财富、地位的羁绊。只有懂得知足,节制欲望,我们才不会坠入欲海中难以自拔。
方法四:分清良莠,优化欲望
人的欲望有良有莠,有正有邪。探索、进步、成才、奋斗、奉献等这些都是人的积极欲望,它们能激励人不断奋进,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人格;而权势、金钱、美色等,却是人消极与负面的欲望,它们会给人带来精神和道德的沦丧、人格的堕落,最终容易诱使人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在众多欲望前,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弃之。
方法五:记下警句,警示自己
如果怕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在面对金钱、权力、美色时,怕处于下风,我们可记下一些格言警句,让自己提高警惕。
例如,莎士比亚就说过:“即便是在最聪明的人身上,本能也一定先于智慧。对于人来说,本能有时也许是更理想的向导”,“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情欲犹如炭火,必须使它冷却,否则那烈火会把心儿烧焦。”塞·约翰逊说过:“人心高过天,做了皇帝想成仙”,“人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克制自己本能的冲动。”大雅各比则说过:“知性上的本能与理性是格格不入的。”记住这些名言警句,对自己控制欲望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方法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古罗马凯撒大帝的威名曾经遍及欧、亚、非三大陆。然而,他在临终前却这样对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就像我凯撒这样的人,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就像凯撒所说的那样,人是两手空空地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又两手空空地告别这个世界。不论是腰缠万贯的达官显贵,还是由于生计而忙得焦头烂额的寻常百姓,谁都逃脱不了这一自然规律。
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把钱财利益、名誉地位看得淡一点呢?不做欲望的奴隶,才能坚定信念、坚守本分、坚持原则,方能不被俗世魅惑,从而豁达开朗,宁静致远,最终活得轻松、洒脱、自在。
保持风度可以得到更多
风度,不仅仅表现为人的言行举止和仪态,关键更体现出人的一种气概和器量。它是一个人内涵和修为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可圈可点、倾倒众生的伟大魅力。
有人觉得,学者的口若悬河、绅士的谦恭有礼,都可以用“风度”作为代名词。然而,真正的风度是与一个人的思想和意识息息相关的。遇事沉着冷静,胸怀博大宽广,心态平和从容,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认,这些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风度。
新墨西哥州阿布库克市的一位叫布鲁士·哈威的经理在支付给一位请病假员工的薪水时出现了核准上的错误。当哈威发现了这个错误后,他把实情告诉给了这位员工,并且向对方解释说这项错误必须得到纠正,他要在下次的薪金支付中减去多付的薪水金额。
这位员工却提出了异议,说哈威的做法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因此请求哈威分期扣回自己多领的薪水。但公司还没有这样的制度,哈威必须先征求上级的同意。哈威承认:“我知道出了这件事,老板一定会对我大大地不满。之前我想过如何以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情况,就在那时我明白了这一切的混乱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必须在老板面前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
受着这种想法的驱使,哈威找到了老板,告知了详情并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果然,老板听后大发雷霆,先是指责人事部门和会计部门出了纰漏,而后又大骂办公室的另外两名同事。在此期间,哈威在一旁反复解释说这是他个人的错误,和其他人并没有联系。最后,老板停止了发怒,看着他说:“好吧,既然这错误是由你造成的,现在把这个问题解决吧。”
最后,这项错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期间没有给任何人带来麻烦。而哈威因为始终保持了坦荡的胸襟与谦逊的风度,使老板更加器重他了。
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到风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像哈威那样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时刻保持谦虚有礼的态度,放低自己的位置,懂得为他人着想,我们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也会使我们收获良多。
保持风度,不仅意味着我们要拥有上述这些美好的品德,还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包容之心,接纳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人群。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我们去感激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关心、帮助、掌声和鲜花的人,并不困难。但要我们去真心地感谢那些曾经伤害、打击过我们的人,却是一件难事。
有时候我们不妨看开一点,谁在生活中能被所有人都夸赞呢?人无完人,他人的指责与批评肯定是免不了的。这时,若我们能以一颗宽容的心来面对他人的指责,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胸襟与风度,就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同时也会让我们的灵魂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20世纪60年代,当郭沫若的白话诗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登出之后,刚大学毕业并被分配到科学院电子研究所的陈明远(从事语言声学工作)立即给郭老写了一封批判信,言辞尖刻地说:“当读完您那些连篇累牍的分行散文后,人们所能记住的只有三个字,那就是您这位大诗人的名字。负责编辑的同志们大概对您的诗名感到敬畏,所以不敢不全文登载,但是对您的诗名寄予厚望的广大读者们却不能不表示惋惜,甚至有些人会因失望而嘲笑挖苦……”
在信寄出后不久,郭沫若约见了陈明远,微笑着问他:“假如你是位诗歌编辑,你会怎样处理我的诗稿呢?”
陈明远仔细地思索了一下,这样回答:“对于您的来稿,我准备分三类分别处理。第一类,像《罪恶的金字塔》和《骆驼》这样的好文章,还有其他少数合格的,我会予以发表。第二类,有可取之处但尚需再推敲斟酌的,提出具体意见并退还于您,等您改好了再用。第三类,诗味索然的,不要分行,当作散文或者杂文对待,或者直接扔到纸篓里。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欣赏您的诗句,也才会对得起您的那些广大诗歌爱好者啊!”
郭沫若听完不仅不怒,反而哈哈大笑,连声夸赞道:“好!要是我能碰到像你这样的编辑同志就好了,真是求之不得啊!”
作为一个文化名人,却能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宽容地对待他人的批评,郭沫若身上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睿智和博大的风度。
其实,与那些关怀和帮助过我们的人一样,打击与伤害过我们的人也应该得到我们真诚的感谢。前者是暖春,扶植我们的信心,坚定我们的信念,帮我们树立对生活的希望;后者是严冬,磨砺我们的意志,消除我们的骄气,改变我们膨胀的恶习,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思考和反省自己的行为,采取更为合理和健康的方式生活。前者与后者,好比是我们的左右心房,它们共同完善我们的心智,促使我们在成长之路上不断变得强大有力。
对他人的感恩与宽容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个人的修养和风度。当我们学会了这种风度后,就能获得更加平和从容的心境。这种风度促促我们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迈着有力的步伐更沉稳、自信地走下去。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诱惑和压力无处不在,人们的欲望无限膨胀,因而受挫几率也比以前高出很多,在连番受挫后,导致自己的身心出现了各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要求一个人能当局者清,时刻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并保持住自己的风度,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
即使面对强大对手的逼迫,仍能保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风度的将帅,的确令人神往;自身承受着尖锐的生存压力,仍能为大众利益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志士,他们的风度也同样值得人们敬佩。
没必要凡事争第一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每4年才举办一次,4年的时间汇集着多少汗水和期望,只为了一次赛场的表现。成千上万名运动员从世界各地聚集到一起,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努力发挥最佳状态,只为能拥有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手捧鲜花和金牌,获得无数的赞美和掌声。可是,冠军只能有一位,这就意味着余下的人只能铩羽而归。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中,以02落后于对手俄罗斯队,但她们拼尽全力扭转局势,最终以32反超俄罗斯队,摘得奥运会的头筹,这也是中国女排自1984年后历经20年重新攀上奥运顶峰,全世界的华人都为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一晃4年过去了,2008年奥运会转眼到来,但这次中国女排却在半决赛中以03负于巴西队,止步决赛,不消说,镜头前的她们是失意的,唯有再次夺冠才能激发她们走出阴影。就比赛而言,输赢总是难免的,而冠军永远只能有一个。幸运的第一名并不总是对我们青睐有加,人生一时的低潮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运动员们因为与冠军失之交臂而在失意中沉沦下去,懊恼、苛责自己,那就违背了奥运会重在参与的本质精神,更与运动重在强身健体的思想背道而驰。
实际上,不只是在奥运比赛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想争第一,于是创造出众多鼓舞人心的词语,如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前赴后继、坚定不移等,激发无数代人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断拼搏。但拼搏的目标是为争得第一,当英雄、胜利者,却没有人想过,如果失败了,该如何宽慰自己,如何平静地去接受现实。
有句话叫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状元郎再多,也只有三百六十个,竞争者却是千军万马,数不胜数。勇攀巅峰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但也不必为了第一而争得头破血流。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何必去追求“第一”这种形式?况且,第一名的滋味并不那么好受,不仅时刻担心别人会超过自己,背负着沉重的压力,还要忍受高处不胜寒的孤寂,内心的苦闷又有谁能知呢?
所以说,我们有时更需要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一个个的“第一”。的确,我们要争第一,要有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但若以失败告终,为何不能退一步接受自己?有人感言:“所谓的英雄,不过就是只做他力所能及的事,而一般人却做不到这点。”没错,每个人的能力有高有低,自然就会有一定的能力发挥限度,因此凡事只能达到他所能创造的最高高度,此时若强求自己超越别人,到头来只会让自己失望。你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尽了全力,问心无愧就可以了,最终是怎样的效果其实并不重要。
美国一家租车公司在行业中常年徘徊在第二的位置,而它与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租车公司之间也有很大差距,前有狼、后有虎,一个个新的竞争者蜂拥而出,各个实力不俗。这家公司被弄得人心涣散,业绩下滑得严重。这时,一个关键的人物降临,他就是有着“经营之神”美称的希德先生,希德先生担任了公司总裁,并开始改革,令公司的整个面貌焕然一新。
希德深知,要想打造公司的名气,就该大力为公司的形象作宣传。于是他找来广告大师彭巴克先生,彭巴克先生建议他在广告中坦诚相告——我在租车业中排名第二。但正因为我位居第二,所以更要努力,做到最好。
希德先生听后欣然同意了这个广告创意,公司在所有的车上都贴上了希德先生的电话,承诺如果租车者发现汽车不干净,甚至只要有烟蒂,都可以直接打电话向希德先生投诉。因为:“我位居第二,所以更要努力,做到最好。”
成效很明显。在很短的时间内,公司的业绩迅速攀升,与第一名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但希德先生的租车公司仍以第二名自称,因为这个“第二”已经不再是名次的象征,而是公司努力维持的一个形象。一个不断完善自身、乐于为消费者服务的企业,又怎会不受欢迎呢?
很多人眼中只有第一,却总是忽视第二,其实第二名也不错,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人生不必过分追求完美,如果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局限,并勇于接收,就能更达观地看待一切问题。
就好比世界杯,纵然是最后的冠军球队,中途也不可能永远都是赢家,而即便是实力很差的球队,或许也有一两场踢赢了实力雄厚的球队。球员们付出的所有努力和汗水,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比赛机会,不一定每场比赛都要拿第一!如果你背负了太多想赢得第一的心理压力,精神就会承受不住,此时结局往往会适得其反,让你大失所望。
前世界冠军、美国职业拳击手刘易斯每次在走上擂台前,必先为自己留出一小段祷告时间。一个朋友不解,问他:“你每次都在祈祷自己能打赢对方吗?”刘易斯摇头,说:“我这边在祈祷自己打赢,那边我的对手也祷告自己打赢,那上帝该帮谁呢?”
朋友听后觉得很奇怪:“那你究竟在祷告什么?”
刘易斯说:“我只是祈求上帝让我打个漂亮仗!最好能让我和对手谁都不受伤!”
一个身处异常凶险的比赛现场,必须要与对手暴力相拼的拳击手,居然在上场前提出这样一个愿望,实在令人唏嘘。
为何不放松一点?只要能继续在比赛中晋级,我们就已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人生不必处处完美。接受现实并正视它,就能公正地评判自我和他人,就能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成败。
生命之旅重在参与,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不要只把目光聚焦到最后那一枚金牌上,虽说当不了第一,但第二、第三也不错,谁能说第二名、第三名就不成功呢?
追逐第一,可以激发自己的勇气,培养自己的韧性,提高自身的能力。但如果实在是力所不能及,拼了全力也只能屈居第二甚至更低的名次,又何苦要哭丧着一张脸呢?反正尽了全力,也无所遗憾,此时你不应该沮丧,而应该为自己曾经的努力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