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荷马之谜”是指古希腊行吟盲诗人荷马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有关问题上的一系列谜案(学术界称之为“荷马问题”),众说纷纭,争执不休,时至今日,未能予以解读。
这些谜案涉及问题甚多,诸如荷马是否真有其人?荷马的生卒年代及其出生地在何处?《荷马史诗》的作者究竟是谁?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特洛伊战争?等等。自古以来,学者们围绕着这些谜案就有诸多说法,难以取得共识。
一般认为,荷马活跃于公元前9世纪~前8世纪之间。但早于或晚于这一时代的说法也不少。古代有一种传说,认为荷马生于公元前1159年,即生于公元前12世纪中叶,与此相左的一种说法是,荷马出生的年代至少要晚500~600百年,这主要是依据古希腊一位地方志作者鲍萨尼阿斯的记述,即在公元前7世纪初希腊诗人卡利诺斯的诗篇中就已提到荷马其人其事。而古罗马史学家塞奥彭波斯说得更肯定,荷马生于公元前686年。中国学者杨宪益认为这一年代“似乎晚了一点”。有鉴于此,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把荷马的时代锁定在公元前9世纪至前8世纪更为恰当些。但也有人认为荷马只是古希腊史上的一个传说中人物。古今中外都有一些职业盲人乐师或艺人,他们以游吟说唱谋生,荷马可能就是古希腊游吟盲诗人中的一个。西方有不少学者还对“荷马”(Homeros或Homerus)一字的含义作过考释。有人说这个字是“人质”的意思,即荷马很可能是在战争中被抓获的俘虏;也有人认为这个字带有“群组”的意思,由此推断出荷马是一群诗人而非一个真实的诗人。
至于荷马的出生地,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有人作过粗略统计,少说也有十余处地方。凡是古希腊一些城邦之地都被说成是荷马的诞生地。诸如雅典、斯弥尔纳、科洛丰、皮罗斯等。但多数古代记载说他是出生于爱琴海东面的希俄斯岛。但古希腊抒情诗人品达(约前522~前442)认为,荷马出生于今土耳其境内的海港士麦那。
然而,荷马问题的谜中之谜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史诗的作者究竟是谁?自古至今,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亘古探索的一大疑案。
古希腊经典派作家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希波克拉忒斯、品达、色诺芬、阿里斯托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持“肯定说”,认为荷马是这两大史诗的作者,而且他们还在各自的著述中引用过荷马史诗。虽然引用的话本、抄本和版本有所不同,但对荷马的影响均予以称颂。例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说过“荷马教育了希腊”。据云,古希腊亚历山大学派的文人学者曾经仔细推敲过这两部史诗,希望发现其中的历史和地理的讹误,但他们从未怀疑过荷马是史诗的唯一作者。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人文学者也对荷马作为史诗唯一作者的身份深信不疑。
这一说法直到18世纪初有所变化,西欧国家一些学者,如意大利思想家、那不勒斯大学教授詹巴底斯塔·维科(1668~1744)在其著述的《论国家共性新科学》(1725年初版)一书中,提出了新说:即世人深信不疑的荷马并不存在;《荷马史诗》只是希腊民间诗人集体智慧的产物。这一说法震惊了西方文坛。嗣后各种说法开始流传。一批隐居乡间的学者们,主要是德国一些文学爱好者,他们经过潜心研究后发现,《荷马史诗》在时间、风格、情节和用语(口头用语和书面文字)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尤其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大史诗在时间上相隔数百年之久,它们不可能出自一人之笔。正是上述方面的诸多矛盾,引起了西方学者对荷马其人其事作进一步的探索。这些研究中最有成就的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沃尔夫(1759~1824),他是歌德的朋友。1795年他在出版的《荷马引论》一书中提出,《荷马史诗》并非由一人而是亚历山大学派学者作了进一步润色、修订而成。由此而引发对荷马的猜疑。
在新旧世纪更替之际,2000年7月31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开辟专栏介绍了自古以来的一些未解读的历史谜题。
其中一位作者杰伊·托尔泰撰写了一篇 《荷马是一个还是一群诗人?》旧谜重提,并作了新解。作者在文中引证了19世纪晚期,德国学者亨里克·谢里曼在特洛伊城和迈锡尼城考古发掘所取得的成果,并经其研究发现,史诗中提及的特洛伊战争发生在青铜时代末期(前约1400~前1200),而《伊利亚特》中所描写的事物——从武器到政治组织结构——与出土文物很少有一致之处。因为《伊利亚特》中所讲述的人和事大部分属于黑暗时代——至少在其结束之前——还没有文字。于是疑问就此产生了,不会写字的荷马又是如何记下这些诗篇的呢?对此,20世纪初,哈佛大学教授米尔曼·帕里提出颇有见地的解释。他认为,荷马的生活年代接近于漫长的口头诗歌时期的后期。当时的诗人们利用了现成的形容词以及格律化的诗行和段落,从而能轻松地即兴创作六步格诗歌。虽然文章作者杰伊·托尔泰肯定帕里教授在荷马研究上有不少建树,对一些问题作了澄清和解释。但令人遗憾的是,帕里教授仍然没有解读荷马本人是否参与了古希腊两大史诗的写作。或许这一谜团还会旷日持久地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