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确立常规军事制度之前,中国就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军事制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频繁的战争。在这个国家形成之初,创建者们将血腥而残忍的战争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当时,中国的版图还很小,却有众多诸侯。虽有一个名义上的最高掌权者,但当诸侯们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大,不应再屈居人下时,独立、反叛无疑成为必然。在诸侯之间,为了自卫、壮大而发生的交战十分频繁。最终,在那位“中国的拿破仑”的领导下,他的王国获得了胜利。他击溃所有对手,完成了“大一统”,秦朝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他封自己为统一中国后的第一个皇帝—始皇帝。中国的战争体系自那时就确立了。从根本上讲,今时的中华帝国的建立,就源自这种体系。
“中国人,整体来说并不好战。”作为一个西方人,如果你不熟悉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但如果你认为他们畏惧战争,害怕在战场与敌人殊死搏斗,就完全错了。在历史上,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的军队能像英国军队那样经历过如此多的战争,也就只有中国军队了。为了摘取胜利的果实,无数的生命在数不尽的战争中消逝。即使那个部落以凶狠好战闻名,仍然要去征服;即使士兵的尸骨堆得像山一样高,依旧要翻越过去;哪怕忍受饥饿,也要去占领那一望无际的平原。中国最终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广的帝国之一,正是由于有这些勇敢的中国人。他们凭借着不屈不挠的毅力,在以死亡铺就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中国的士兵具有优良的素质。除了征服外族,他们的勇气在面对强敌入侵时也毫不逊色。在这个国家的北部和西部的边疆上,生活着很多好战的民族。他们为了得到这个美丽的国家那肥沃的土地、洒满阳光的平原和硕果累累的山谷,一次又一次发起血腥的战争。鞑靼人便是其中活跃的一支,他们的铁骑几番入侵,但都以失败告终,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灰头土脸地逃回老家。
事实上,堕落腐化的官员与昏庸无能的帝王为外族的入侵创造了不少机会,致使国家主权数次落入外族人之手。然而,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包容力,他们接纳入侵者,并同化他们。现在的清朝就是如此,它的统治者是曾经的入侵者—满族人。鞑靼人大约在三个世纪前赢得了这个国家的权柄,他们推翻了原本汉人的统治,建立了清朝。现在,鞑靼人的士兵像以前一样驻防在各省,由满族人担任全国十八个省政府部门以及军队的重要职位。但除了这一点,很难找到满、汉两个民族的差别。现在,入侵者与被征服者的后代站在一起,他们无论是在服饰、语言,还是思考方式上都没什么不同。
中国的士兵在外表上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去嘲讽、鄙视的感觉。
这与他们是否强壮无关,即使是一个大块头,他看上去也总是那么滑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官的从不曾告诉过他们要如何做才能展露出自己的聪明机敏以及军人特有的气质。在西方人眼里,他们接受的训练极不正规,简直不值一提。没人要求他们抬头挺胸,他们也毫不在乎地浪费了自己原本的身高。没有人要求他们去学习如何走正步,这对中国的士兵来说,真是太幸运了。因为他们原本就没有左腿、右腿的概念,正步对他们来说将会是一种精神折磨。中国的士兵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的行军训练,所以着装十分随意,充分地展示出了个人喜好。在行军的路上,如果环境恶劣,他们的队列会十分松散,不过这并不会受到上级的指责。
中国士兵的卫生习惯真是糟糕透顶。长官们并不在乎下属的穿着,当然也不在乎他们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如何。士兵们不喜欢水,也不亲近肥皂。他们就像是一直都穿着军装睡觉,看起来又脏又邋遢。早上起来,他们不洗脸,不换衣服,即使那件外衣看起来满是褶皱,闻起来汗味儿十足,也全不在意。在中国的南方,部分省份的士兵甚至是光着脚的,看起来一点军人的气质都没有。在行军的时候,他们保护双脚的工具不过是一双草鞋。而平时,他们的做法简单极了,就像是一个普通穷人一样什么都不穿,将自己的双脚运用得十分彻底。
温和的秉性似乎刻在中国人的骨头上,他们宽容而且随和,这一点并不会因为成为士兵而有一丝更改。他们如此地单纯,充满了童真,看起来全不像是被国家征来打仗的。如果你在中国看到下面的场景,完全不必惊讶,因为这没什么可稀奇的:一群老百姓将一个正在执勤的士兵围在中间,不时地摸摸他的步枪。那个士兵以中国人惯常的方式蹲在地上,为他们讲解这把枪的结构,并十分谦虚、含蓄地表示:这枪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并不比原本的矛厉害多少;至少矛这种东西不用做细心的养护,生了锈也不妨碍使用,枪就不行了。
中国的政府从来就不为士兵的军服操心。他们将这件事做得非常简单,除了前胸后背那个显眼的“勇”字,士兵们看起来和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普通百姓没什么差别。如果不想让别人发现自己是当兵的,只要将军装翻过来穿就行了。
中国的军装只包括上衣和裤子,它们并不合身,看起来又肥又大。
中国人常常摆出这样一个姿势:坐在地上,下巴支在膝盖上。当然这并不雅观,对于英国人来说,维持这种姿势不用说太久,十分钟就足以让他们身心俱疲。然而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种休息方式,舒服极了。
他们那肥大的裤子,正是为这个姿势准备的。
如果有机会见到正在执行任务的士兵,你会发现观察他们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无论是行军,还是装备。他们把枪扛在肩上,人手一把扇子。扇柄插在背后的领子里,另一端伸展出来,靠近耳朵,这样就不会影响他们的行动了。当天气炎热的时候,他们会将扇子固定在头上,这并不难。先将扇子打开,盖在头上,然后他们用辫子缠绕固定。
这时扇子就化身为屏障,将灼热的太阳挡在外面了。
竹制的烟枪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装备,其重要性直逼扇子。他们如此热爱吸烟,如果要在烟枪与肩上的长枪之间做选择的话,恐怕长枪将会输得极其惨烈。在长途行军中,不时地来上那么一口,除了可以缓解疲劳,对于抵挡由饥饿引发的疼痛也颇具功效。为了避免烟枪占用双手,他们一般将它横插在背后的腰带上。
第三件重要的装备是雨伞,这是一件关系到他们脸面的装备。一个军人如果缺少了雨伞,人们会怀疑他作为军人的基本素质—勇,大家会认为这个人没有用尽全力。中国人非常务实,他们相信军人的尊严、素质与你是否被淋得像个落汤鸡关系极大。雨伞有很多缺点:它们很沉,不够精美,而且不易携带,不像烟枪、扇子那样可插在背上。
但一旦下雨,雨伞可以免除他们的淋雨之苦,所以这所有的缺点都不妨碍士兵们将它带在身边。
长长的队伍就这样经过我们面前。士兵们神情肃穆,专注行军,全不为外物所动。他们的祖先是那些和他们一样受过严苛训练且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如同先辈们一样,渴望成为英雄,英勇无畏。中国之所以能一点一点地扩大自己的疆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正是依靠他们。
如果想要成为军人,就要通过公开的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对剑、盾牌以及弓箭的运用,当然,力量也是考察项目之一。观看他们的入伍考试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考点周围,那些人随意地走动着,看起来十分悠闲。他们在等待这次考试的考官。不一会儿,那位考官来了,他的坐骑是一匹鬃毛杂乱的小马,看来他并不喜欢打理它,也许从没这样做过。考官大步走到早已为他准备好的座椅前坐好。接着,考试开始了。应试者们被依次叫上前,轮流表演。叫号声非常响亮,满含着命令的意味。
这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穿着普通的蓝色棉衣和一条肥大的裤子,表情沉重,从面相上看并不精明,以第一印象来说就是随和与笨拙。在他身上看不到半点激情,整个人也似乎与英勇二字沾不上边,看起来就好像只要对手一发起进攻,他就会立即逃跑。他一手短剑一手盾牌,为他安排的对手是一位手持长剑的年轻人。虽然这个年轻人的剑比他的长,不过,他比对手多了一个盾牌,理论上来说,这对他要有利一点。一声令下,两人摆出防御的姿势,戒备地看着对方。眨眼之间,那个呆笨的小伙子消失了,他双目炯炯有神,像换成了另一个人。显然,他的激情完全被掩盖在迟钝的外表下了,现在它们瞬间被释放出来,将他整个人变成了个初入剑道的武者。
他的对手非常谨慎,忽然,那人向前迈了一步,挥剑向他猛刺。
他微微弯着身体,在盾牌的上方看见对手的动作,他可能有些紧张,但动作迅猛,一手持紧短剑,另一手迅速地移动盾牌挡住那刺向自己的剑。接着,在对手反应过来之前,他凶猛地回敬一剑,使得对手不得不全力闪躲。这时,兴奋的表情出现在二人的脸上,无疑他们都将为这场战斗拼尽全力。进攻、防御转换得非常快。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那位使用盾牌的应试者,他对于盾牌的运用令人眼前一亮。他的动作极为迅速,这一刻盾牌还挡在身体的前面,下一刻马上就会出现在脚前,这会儿挡在身侧,瞬间又移至头顶。在他进攻时,我们只能看到上一刻留下的剑影。此刻,他挥剑猛刺对手,转瞬,又提剑上挑。他的身手如此矫捷,几乎让人目不暇接。这时,这场对战对他来说好像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比试,他将自己的生死融入对武器的运用上,竭尽所能。对于这种演示,有时我们会觉得它非常可笑,不太像一个军人需要的功夫,更像街头卖艺的杂耍。不过,耳边不时传来的叫好声告诉我们,其他人显然并不这样想。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武术表演,并且十分精彩,他们毫不吝啬地为表演者精湛的武艺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