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写了《请诛贼臣疏》。不用说,这里面的“贼臣”就是严嵩了。杨继盛历数了严嵩“五奸十大罪”,公开请求嘉靖皇帝诛杀严嵩。
很快,严嵩假传圣旨,将杨继盛廷杖一百,再投入死囚牢。廷杖的棍子都是大棍子,一般人打个三四十棍就血肉横飞了。杨继盛就被打得伤筋断骨,入狱后伤势很重。一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偷偷托人送给杨继盛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但杨继盛拒绝了,说:“我自有胆,何必蚺蛇哉!”半夜,杨继盛痛醒了。他打碎了瓷碗,用碎碗片自行割下了身上伤口的三斤烂肉和两条断筋。巡夜的狱卒打着灯笼看到这一幕,吓得脚都软了,差点瘫倒在地上。而杨继盛“意气自如”,一点儿都不屈服。严嵩及其党羽想要他死,杨继盛偏要顽强地活着。严嵩本想让死牢恶劣的环境杀死杨继盛,但杨继盛却活了三年之久。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严嵩看到了一个党羽送来的论罪奏疏,上面写着两个嫌犯的名字。严嵩突然想起了杨继盛,就在二人名字后面加上了第三个名字:杨继盛。十月初一,杨继盛被公开处决。杨夫人知道后,自缢殉夫。杨继盛夫妻得到了民间的普遍同情,杨继盛被看作“反击严嵩第一人”。审问和处决杨继盛的时候,有大量的百姓围观。人群塞满了大街小巷,大家都叹息不已,还有人控制不住流下泪来。舆论一边倒地同情杨继盛、沈炼等人,厌恶严嵩父子。严嵩父子已经失去了人心,离倒台也就不远了。
第二回父子倒台
邪恶不可能永远占据上风。严嵩掌权二十多年,身边吸引了一群卑鄙小人,亲信党羽占据了各个要害部门,逐渐引起了嘉靖皇帝的注意。嘉靖皇帝虽然是个“甩手掌柜”,整天迷信道教,连续好几年不上朝,但他不是白痴。他身上流淌着专制帝王特有的血液,那就是对绝对权力的敏感。皇帝的权威、享受,乃至性命,都来自绝对的权力。一旦失去了绝对的权力,皇帝的一切就都受到了威胁。所以,每一个正常的皇帝都不能忍受皇权受到分割和侵蚀。而严嵩二十多年的操纵朝政、安插党羽,终于触动了嘉靖皇帝敏感的神经。
从表面上看,嘉靖皇帝还是对严嵩礼敬有加,但是不再完全相信他的话了。偶尔,嘉靖会突然挑出一两件政务来亲自处理。严嵩不能再像原来那样随心所欲了。同时,嘉靖提拔了徐阶进入内阁。
徐阶是江苏华亭人,也就是现在的上海松江人。他是探花出身,也就是科举考试的第一甲第三名。科举高中后,徐阶青云直上。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徐阶的青词写得非常好。我们知道,嘉靖皇帝迷信道教,非常看重青词。严嵩排挤夏言,获取实权的一大法宝就是写青词。而徐阶写青词的能力一点都不逊色于严嵩,而且徐阶的年纪比严嵩小很多,体力和精力都很旺盛,青词的产量和质量很快就超过了严嵩。
嘉靖皇帝开始逐渐亲近徐阶。第二,徐阶这个人为人处世周到稳重,城府很深。他很会办事,而且会把各方面的利益都照顾好。而严嵩这一边,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逐渐跟不上嘉靖皇帝的心意和想法,出现的纰漏越来越多,逐渐被徐阶找到了排挤、攻击的把柄。
当时嘉靖皇帝越来越迷信道教,言行越来越古怪,下达的手诏,语言难以理解。严嵩老眼昏花,反应迟钝,常常理解不了嘉靖的意思。遇到这种情况,严嵩常常派人紧急召严世蕃商量。好在严世蕃有点小聪明,多次揣摩对了嘉靖皇帝的心意,总算没让严嵩出丑。后来,严嵩的妻子欧阳氏逝世,严世蕃理应护丧归葬。严嵩离不开严世蕃,奏请皇上让儿子留在京城的府邸中守丧。嘉靖皇帝批准了,但要求严世蕃老实地待在家里守丧,不许外出,更不许进出内阁处理政务。严嵩遇到难题,只好紧急派人送回家,让严世蕃处理,再把处理意见拿回内阁来看。这样一来,难免耽误事情。加上严世蕃每天在家中纵情玩乐,好几次严嵩送来难题,严世蕃不是喝得大醉,就是正在玩乐,没有及时处理。严嵩看时间来不及了,不得已只好自己动手,结果多次忤逆了嘉靖皇帝的心意。严嵩自己写的青词,又被徐阶给比了下去,结果他逐渐失去了皇帝的宠信。
这时正好发生了万寿宫失火事件,严嵩进一步失宠。万寿宫是嘉靖皇帝的主要居所,失火后严嵩奏请皇帝暂时搬迁到南城离宫居住。所谓的南城离宫,其实是明朝中期囚禁明英宗的地方。当时爆发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蒙古人俘虏。北京城没有了皇帝,大臣们就推举明代宗为新皇帝。后来明英宗被蒙古人放了回来,回到北京发现紫禁城换了主人,自己成了多余的人。明代宗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把他安排在南城的一处府邸居住。这处府邸就被称为南城离宫。因为背后有这么一段历史,所以在迷信思想很重的嘉靖皇帝看来,南城离宫是非常不吉利、非常不适合居住的地方。他很厌恶严嵩的这个提议,甚至怀疑严嵩这么提议别有居心。
徐阶则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建议,就是加班加点修缮万寿宫。嘉靖皇帝立刻同意了。徐阶马上调集人力物力,加上指挥得当,在极短的时间里修复了万寿宫,恭恭敬敬地把嘉靖皇帝请回来居住。经过这么一折腾,嘉靖皇帝更加亲近徐阶,遇到事情多数时候都请教徐阶,只有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才转交给严嵩处理。严嵩的实权迅速丧失了。
天下官民早就恨透了严嵩父子。如今看到严嵩丧失了实权,原先被压制着的怒火现在纷纷燃烧了起来。有御史弹严世蕃在母亲欧阳氏丧期内,放纵淫乐,大不孝。又有人弹劾严嵩父子不法。在这个节骨眼上,徐阶也使了一些手段。迷信道教的嘉靖皇帝宠信道士,当时正宠信一位姓蓝的道士。徐阶就拉拢蓝道士。有一次,严嵩即将入宫奏事,蓝道士神秘兮兮地对嘉靖皇帝说:“我测算出来,即将有奸臣出现!”不一会儿,严嵩就出现在了嘉靖面前。这种情况,你让迷信的嘉靖皇帝怎么想?接着,著名御史邹应龙,上疏全力弹劾严嵩父子,揭露严嵩父子种种违法乱纪的行为。他还发下毒誓:“如臣所说不符合事实,请斩下臣的首级来向严嵩、严世蕃谢罪。”
最后,嘉靖皇帝还算是照顾到年过耄耋的严嵩的面子,降下圣旨,表面上是说严世蕃的问题,责备严嵩溺爱儿子,有负皇上眷爱和倚重。圣旨还安慰了严嵩一番。接着,嘉靖笔锋一转,对严嵩说,你的年纪也实在太大了,就退休回家养老吧。严嵩就这么被解除了职务。很快,被嘉靖点名认定有问题的严世蕃被革职,还被判决发配广州雷州充军。
随着严嵩被彻底赶出权力核心,严世蕃这头小老虎立刻变成了一只小苍蝇,不但没有了实权,还被发配到当时算是边远地区的广东。但是严世蕃毕竟是一个“高调的坏人”,高调的本性改不了。别人在落难的时候,会夹着尾巴做人,可严世蕃即使在充军的路上也一样张扬、高调。还没走到广州就中途返回来,跑回老家继续当他的房地产开发商了,而且还大兴土木,打造安乐窝。
士大夫们早就对严世蕃怀恨在心了,现在抓紧机会要置他于死地。严世蕃和严嵩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大老虎严嵩,严世蕃怎么可能任意胡作非为?所以,他们攻击严世蕃,意在严嵩,是为彻底扳倒严嵩做助攻。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御史林润弹劾严世蕃胡作非为。林润给严世蕃罩上了一个很大的罪名——谋反,说严世蕃有“不臣之心”,日夜与亲信罗龙文诽谤朝政,将有不测之变。这奏折一递上去,朝野上下的眼睛都聚拢了过来。大家知道,一场打老虎的战斗已经打响了!
嘉靖皇帝接到弹劾后,下旨将严世蕃逮捕入狱,命令三法司会审此案。三法司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个中央司法部门,只有官司打到最高级的疑难杂案和全天下关注的大案、要案,才由三法司会审。可见,嘉靖皇帝对严世蕃的案子很重视。
一听说要会审严世蕃了,士大夫们都很高兴。因为严世蕃罪行累累,早就天怒人怨,人人都想杀他。会审还会让严世蕃逃掉?朝野都希望这次能把严世蕃斗死,铲除严嵩父子的势力。可三法司的各位官员拿到林润的奏折,集体傻眼了。
原来,林润提供不了任何证据。他在奏折里说:“道路皆言,两人通倭,变且不测。”也就是说,林润只是“听人说”严世蕃要谋反,压根儿就没有证据。在古代,御史可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风闻言事”,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这是御史的一项特权,是为了充分发挥御史的监察职能。举报可以没有证据,可是定罪必须要有证据。既然没有证据就不能给严世蕃定罪,三法司的官员被难住了。怎么办?
三法司的核心部门是刑部。在明清两代的这三个部门中,都察院负责监察,大理寺负责复核,具体的审判定罪由刑部负责。而且,刑部人多势众,又和地方司法刑狱部门对接,把持着司法行政实权。所以明清两代的司法实权掌握在刑部手中。三法司会审往往由刑部尚书主导。而此时的刑部尚书叫黄光升。也就是说,严世蕃案的难题,摆在了黄光升的面前。
黄光升,福建晋江人,进士出身。他这个人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书读得很好,当官后非常重视教育;第二个特点是做人刚正不阿,做事坚持原则,一是一二是二,非常认真。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黄光升的为人处世。黄光升考中进士后,得到的第一个官职是浙江省湖州长兴县知县。明代的进士,都希望进入翰林院或者留在北京各部当京官,都不愿意去地方当知县。因为,当知县不仅晋升没有希望,前途不好,而且事情特别多,工作特别累,弄不好就出问题,受到处分。被分配到地方当知县的新科进士,不是哭丧着脸,如丧考妣,就是找各种借口不愿意上任,要求调整工作。
黄光升则完全服从分配,立刻就到浙江上任。长兴县的情况特别复杂,政务繁忙。一方面是赋役繁多,征税任务非常重;另一方面是地方官吏和豪强勾结在一起,欺压贫民,社会矛盾突出。黄光升到了长兴后,亲自阅读档案材料,清理税负,找问题,抓落实,把老百姓纳税的标准和数额定得清清楚楚,同时公开宣传,严禁基层小吏和豪强暗箱操作,转嫁负担。这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需要做工作的人有极强的责任心,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还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黄光升就做到了这些,长兴县的税负为之一清,等他离任的时候,全县政治清明,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官员工作的时候,难免要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来送礼求情拉关系。不管是谁,黄光升就事论事,拒绝收礼。亲朋好友一开口说情,就被他骂回去。久而久之,送礼求情的人都不敢打黄光升的主意了。社会上公认黄光升是“讼庭如水”。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所以等徐阶掌权后,他就支持黄光升出任刑部尚书,主管天下司法刑狱。如今,徐阶又把严嵩、严世蕃父子的案子,交给了黄光升处理。
那么,黄光升会怎么处理严嵩父子呢?他之前和严家父子有过什么恩怨呢?
严嵩掌权期间,黄光升依旧刚正不阿,没有对严家父子奉承拍马、送礼行贿,没有做出出卖良心的事情。但是,黄光升并没有揭发、弹劾严家父子,没有和严家父子产生直接矛盾。严嵩父子没有陷害黄光升。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黄光升长期在地方当官,迟迟没有得到升迁,没有在京城和严嵩父子共事。而且,黄光升的名声很好,深受舆论好评,严嵩父子颇为忌惮,所以没有对黄光升下手。
虽然黄光升和严嵩父子没有直接冲突,但是他对严嵩父子的胡作非为深恶痛绝,一直有为朝廷除害、为天下除害的心思。他也和舆论一样,非常希望借此拔除严嵩父子及其党羽这个社会毒瘤。黄光升太想要严世蕃死了,他觉得没有严世蕃谋反的证据没关系。既然案子转到了我们刑部,我们虽然不能给严世蕃定谋反的罪,但我们可以说在查案、审讯过程中发现了严世蕃罪行累累,不愁找不到其他方面的罪证置他于死地。
于是,黄光升给严世蕃案的审讯和定罪,立下了一个总思路:彻查严世蕃的罪行。
之前我们说过,严世蕃的一大特点是高调。他胡作非为从来不避讳,所以干的坏事一桩桩一件件都摆在那里。贪污、受贿、道德败坏、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就不说了。严世蕃最令人发指的罪行是陷害忠良。遭到严家父子陷害、家破人亡的大臣,经粗略统计就有三四十人。其中沈炼、杨继盛都是著名的忠臣,冒死检举严嵩父子的罪行,反而被严嵩父子诬陷入狱,严刑摧残,最终惨遭杀害,深得舆论同情。官民都非常支持给这些忠臣翻案。
现在,事实证明这些忠臣都是被严嵩、严世蕃父子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黄光升和三法司的官员们打算从“陷害忠良”入手,给严世蕃定罪。这么做,一来证据很多,二来容易赢得舆论支持,三来罪名比较重,可以置严世蕃于死地。
于是,三法司的官员们根据实际情况,给严世蕃定了把持朝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制造冤狱陷害忠良等罪名,最重要的罪名是陷害忠良。大家搬出沈炼、杨继盛等人的案子,说明他俩是如何忠君爱国,严世蕃如何诬陷忠臣,又是如何残酷摧残他们的。
三法司商量好后,黄光升拿着结果向已经是内阁首辅的徐阶汇报:“徐大人,我们决定这么处理严世蕃的案子,您觉得怎么样?”
徐阶翻了一下案卷,问:“你们给严世蕃定的是谋逆,还是陷害忠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