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7000000008

第8章 浙江府库亏空案:制度性腐败难题(1)

清乾隆年间,一份写在科考试卷上的检举材料揭开了一起浙江府库亏空贪腐大案,浙江学政窦光鼐孤身查案,反遭钦差大臣曹文埴、阿桂等人百般诬陷,面对全省的贪腐,乾隆的态度由支持彻查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窦光鼐凭一己之力誓把亏空案办成贪腐铁案。然而面对铁证,乾隆又为何左右为难?

第一回奇怪的考卷

这是一起发生在乾隆末期的腐败大案。这件案子牵涉了浙江省大大小小所有的官员,震动了大江南北、朝野内外。故事的起因,要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浙江科举考场的一张试卷说起。

清朝主管一省教育文化事业的最高长官是学政。当时的浙江学政叫窦光鼐,他在阅卷的时候发现了一张奇怪的考卷。这份考卷根本就没有根据题目答题,而是列举了平阳知县黄梅的种种罪行。黄梅在任八年来,挥金如土,造成钱粮巨额亏空,又以弥补亏空的名义,向老百姓额外征税,勒索钱财,把聚敛来的巨额钱财装入自己的腰包,等等。总之,凡是官员可能触及的经济犯罪问题,黄梅都犯了。平阳老百姓苦不堪言,民间流传着“黄梅时节家家苦,青草池塘处处冤”的民谚。

看完考卷,窦光鼐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哪里是一张答卷,分明是一份举报材料啊!他对这位考生的勇气十分敬佩。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为了准备一场考试,无数学子往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刻苦读书,同时,考生的家人也免不了要节衣缩食,支持他读书应试,希望他能金榜题名,光耀门楣。所以,考试不仅左右着考生的命运,更承载了整个家族的期望,有谁会轻易放弃呢?

眼前的考生放着科举功名不要,毅然放弃了之前的寒窗苦读和家人的期望,这得有多大的委屈,下多大的决心啊。

窦光鼐不禁想起,就在这次考试的考场上,秀才们三五成群,谈论黄梅的斑斑劣迹。有些平阳当地的秀才情绪激动,说黄梅多年来横征暴敛,敲诈勒索。还有秀才说,黄梅竟然还在老母亲去世的当天晚上看戏。

对于饱读诗书、以儒家礼仪道德指导言行的读书人来说,黄梅的行为禽兽不如。

秀才们以这种方式请窦光鼐出面惩治贪官。尤其是那位写检举答卷的勇敢考生,清楚地向窦光鼐传达了这样一条信息:我敢不顾一切地告,你敢接吗?

窦光鼐陷入了沉思。他很犹豫要不要管这件事。窦光鼐为什么要犹豫呢?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窦光鼐是何许人也。

窦光鼐,山东诸城人,当官很早,起点很高。乾隆七年(1742年),二十二岁的窦光鼐就考中了进士,进了翰林院。但在仕途摸爬滚打了整整四十四年,很多晚辈和下级都当上了总督巡抚,甚至是内阁大学士,窦光鼐还只是浙江学政。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窦光鼐为人处世坚持原则,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来了解一下窦光鼐的性格。

乾隆皇帝很了解窦光鼐,《清史稿》说乾隆“夙知光鼐”。一开始,他很欣赏窦光鼐勇于任事的性格。窦光鼐在翰林院学习的成绩不是很好,考试只考了第四等,按规定是要受到罚俸,也就是扣发工资的处分,同时下放到地方去当知县。但是,乾隆却破例提拔窦光鼐为左中允,不仅没有把他外放地方,而且还升了官。之后,窦光鼐青云直上,历任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窦光鼐只用了十三年时间,就升迁到了从二品的高官。当年窦光鼐三十五岁。和他同年考中进士的多数人还是知府、知县。应该说,乾隆皇帝对窦光鼐皇恩浩荡,重点培养。窦光鼐离入阁拜相只有一步之遥。

但是,之后发生的几件事情,让窦光鼐和乾隆的关系开始疏远,窦光鼐在仕途上就此止步。窦光鼐担任左副都御史期间,指出许多不当判例应当修正。一年,窦光鼐作为都察院的长官参加了秋审。秋审就是每年秋天,朝廷对死缓判决进行审核。清朝的司法实权集中在刑部,秋审渐渐沦为例行公事,变成一种对刑部判决的确认仪式。但是,窦光鼐却在秋审中发现,广西有个犯人陈某因为保卫田里的庄稼杀死了盗贼,被判了死刑,刑部认可了这一判决。同样是犯了杀人罪的贵州罗某是逞凶杀人,却被判了缓期执行。窦光鼐对此提出异议,给刑部发公文,表示反对。这让刑部长官很意外,很震惊,他和窦光鼐吵了一架,还向皇帝告了状。乾隆就让人调查这件事,结果大家认为窦光鼐火气太重,言辞过激,应承担主要责任。

窦光鼐这么一闹,大臣们都认为他要受降级处分,而乾隆皇帝却命令窦光鼐留任,但心中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窦光鼐非但没有吸取教训,而且依然固执己见,他上奏说:“杀死盗贼,按照法律只要打板子和判处有期徒刑。近来,各省大多把杀死盗贼按照擅自杀人处理,处罚过重。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执行。”乾隆采纳了窦光鼐的建议,但是认为窦光鼐顽固、迂腐,不适合担任高级职务,所以不再重用他。

几年后,窦光鼐担任了顺天府尹,相当于首都北京的市长。顺天府尹是正三品官,比左副都御史低一个级别,窦光鼐相当于被降了一级。北京周边有许多满族王公和八旗子弟的庄园、田地,窦光鼐虽然是顺天府尹,是名义上北京的最高行政长官,但皇城根下的很多事情他说了根本不算。

当时京城附近蝗灾严重,蝗虫铺天盖地地来了,窦光鼐只能督促汉族老百姓消灭蝗虫,王公大臣和八旗子弟们一点力都不出。窦光鼐觉得这不公平:凭什么你们不付出只享受?于是,窦光鼐上奏,要求不论八旗子弟还是汉族百姓都要出劳力消灭蝗虫。不用说,窦光鼐的建议遭到了一大批王公大臣的反对。双方在皇帝面前吵了好几个回合,弄得乾隆很厌烦,干脆将窦光鼐罢官。

窦光鼐原本起点很高,但是这一件件的事情让皇帝对他的评价大打折扣,升迁之路就此止步。晚年的乾隆皇帝是个喜欢稳定的太平天子,讨厌下面的官员和老百姓生事。但乾隆并不是一个昏君。他认为窦光鼐是迂腐的书呆子,缺乏办事能力的同时,也觉得窦光鼐没有什么大过,就陆续给他在一些清水衙门安排了一些闲职。就这样过了四十多年。

这一年窦光鼐已经六十六岁了。乾隆特意安排他担任浙江学政。乾隆的意思是这个职位比较适合窦光鼐,而且浙江经济发达,官员的收入比较高,可以解决窦光鼐的退休生活问题,让窦光鼐在浙江待上三四年,就让他退休养老了。

乾隆对他还是很照顾的。在清朝,学政在理论上是一个差事,而不是正式的官职,学政的级别是根据任职之前职位的级别而定的,所以乾隆还很“贴心”地把窦光鼐提升为吏部侍郎。侍郎是正二品的高官。这就解决了窦光鼐的级别问题。所以,窦光鼐在乾隆五十一年来浙江当学政,是“皇恩浩荡”的结果。

这样一位等着退休的老人,还有必要抛头露面、奋战在反腐败的第一线吗?

考生们的陈述窦光鼐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因为学政不管司法,不管人事,反腐败不是他分内的事。但是,我们从窦光鼐的宦海沉浮中了解到,他不是这样的人。尽管多次受到打击,窦光鼐心底里始终不畏强权,坚持原则。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骨头始终是硬邦邦的。

窦光鼐下定决心,要把黄梅的腐败案管到底。那么,这事到底应该怎么管,才能真正管好?这就好比是打猎,打好了可以满载而归,打不好,猎手会被老虎给吃掉的。

黄梅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一个小小的知县,能够在平阳胡作非为八年,屹立不倒,难道就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就没有人管呢?这说明,黄梅只是一只小苍蝇而已,他的背后,极可能趴着大老虎。这只大老虎正张着血盆大口,随时准备吃人。

窦光鼐毕竟在官场上沉浮了几十年,知道在帝国的政治体制下,要想办成任何一件事都是要讲技巧的。怎么弹劾黄梅,就是一件非常敏感、非常巧妙的事情。窦光鼐决定把黄梅腐败的事情和乾隆皇帝关心的事情联系起来。

在清朝,地方高级官员赴任之前,皇帝都要召见他们,面授机宜。这是皇帝对地方加强控制的一个手段。巧的是,窦光鼐到浙江上任之前,乾隆皇帝召见他,就谈了一件事。原来乾隆皇帝对浙江省,最关心的就是钱。浙江省千百年来都是鱼米之乡,是帝国的粮仓和财政大省。乾隆对浙江的钱粮收支情况很关心,召见窦光鼐的时候就说:你到杭州后,留心一下浙江府库的收支情况,有什么问题随时向我报告。

窦光鼐决定把黄梅的贪腐问题,放在浙江省的钱粮收支的大问题下面做文章。他结合自己到浙江的所见所闻,向乾隆皇帝上了一道奏折。窦光鼐说:“浙江省各州县仓库亏空很多。之前以浙江巡抚王望、闽浙总督陈辉祖为首的两大腐败集团被揭发出来后,浙江省并没有对他们贪污公款的情况进行彻底调查,只是笼统地算在仓库亏空中。各级官员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账目核对账目,并没有实地调查。地方官员升迁或者调任,接任的官员不认真查看仓库,核对钱粮,就草率出具交接文书。”为了说明浙江省亏空的严重性,窦光鼐举例说:“我听说嘉兴府下属的嘉兴、海盐两个县,温州府下属的平阳县,亏空都超过了十万两。”黄梅的问题,被作为例子,巧妙地镶嵌在了“浙江府库亏空”的大题目下了。

窦光鼐不知道,自己的这道奏折将会掀翻整个浙江官场,引起官场的大地震。一场旷日持久的权力大战,即将拉开序幕。窦光鼐到底引发了一场什么样的政坛地震呢?

第二回亏空是怎么产生的

浙江学政窦光鼐把浙江府库亏空的问题写成一纸奏折递到了皇帝面前。窦光鼐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据实以奏,再加上这又是皇帝亲自叮嘱的事情,会有什么问题呢?但是这份奏折却让皇帝发了大火。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浙江省是朝廷的钱粮重地,乾隆一直盯得很紧。然而不幸的是,浙江省先后出了王望、陈辉祖两个大贪官。乾隆就想了,他们贪污的钱是不是公款?对浙江的钱粮收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于是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皇帝就下令浙江省清查府库亏空的情况。

府库是中国古代官府仓库的通称。那亏空呢,就是仓库中的银子和粮食少于账面上的数目,出现了短缺。

这一查就是三年多,一直到乾隆五十一年二月,在乾隆的多次催促下,浙江巡抚福崧才递上来一份清查报告,说:浙江各地仓库钱粮亏缺三十三万余两,地方官员正全力弥补。浙江省每年征收的钱粮数以百万计,乾隆皇帝不相信才亏空了三十多万两银子,于是将浙江巡抚福菘和浙江布政使盛柱免职,另外派了三位钦差大臣,户部尚书曹文埴、刑部左侍郎姜晟、工部右侍郎伊龄阿到浙江省清查亏空情况。其中,伊龄阿接任浙江巡抚。

你们浙江官员不是不愿意清查吗,那好,我派人帮你们查账。

这三位钦差大臣果然“效率”很高,二月十二日被派往浙江,三月底到四月初就连续上了三道奏折,报告浙江省的亏空情况。他们说浙江省亏空三十三万余两,照抄了被免职的巡抚福崧的结论。乾隆很生气,曹文埴、姜晟、伊龄阿这三个人是二月派出去的,当时没有飞机,也没有京沪高铁,钦差大臣带着一大帮人,从北京走到杭州就需要个把月时间。办理交接手续、核对账目、实地调查等都需要时间。三个钦差只花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报告了结果,明显是想敷衍了事。乾隆皇帝觉得他们严重辜负了自己的期望,很不客气地驳斥了三个人的奏折,警告他们如果再不认真盘查,就要对他们不客气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窦光鼐揭发浙江府库亏空的奏折递了上去,对乾隆皇帝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窦光鼐指出的三个县的亏空,加在一起就超过了三十万两,和钦差大臣汇报的浙江全省的亏空持平。难道其他七十几个县都没有亏空?

四月十二日,乾隆亲笔写下了长达一千二百字的圣旨,除了表扬窦光鼐外,还警告包括钦差大臣在内的所有浙江官员:再不认真清查,我就对你们不客气了!

窦光鼐的奏折让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同时,浙江省的官员们也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全省官员齐刷刷地站到了窦光鼐的对立面,巡抚伊龄阿领衔,多次上奏乾隆,说窦光鼐捏造事实,污蔑同僚,严重伤害了浙江官员的感情。各种各样的压力,有的是明的,有的是暗的;有的来自浙江省内,有的来自全国各地,气势汹汹地扑向窦光鼐,要求窦光鼐收回之前的奏折。全国各地、朝野内外,无数双眼睛盯着,看这件事怎么发展下去。

窦光鼐摊上大事了!为什么揭发亏空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为什么全省官员,甚至包括其他省的官员要对窦光鼐群起而攻之呢?这要从亏空产生的原因谈起。

同类推荐
  • 寒门首辅

    寒门首辅

    (本书荣获2016年星创奖之历史入围奖!)书友群:309429159!弘治五年,徐溥春风得意当了一朝首辅,李东阳初出茅庐做了会试考官。刘健熬成了文渊阁大学士,谢迁尚未入阁成就贤相美名。杨廷和奉旨参修《宪宗实录》,刘大夏一把火烧了《郑和海图》。王阳明抱着书本埋头苦读准备着即将到来的乡试,弘治皇帝与张皇后悠然自得的闲逗着绕膝玩耍的萌娃正德。在这个大师云集,名臣辈出的美好时代,春风迷醉的余姚城里出身贫寒的穿越少年谢慎登高远望,心中已经埋下了梦想。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我便要入一入内阁,做一做首辅,提两壶美酒,拥一方佳人。世人有云:谢阁老一只秃笔安社稷,一张薄纸定乾坤。无人不知谢文正,无人不晓谢余姚。
  • 中国历史掌故发现

    中国历史掌故发现

    本书集合了“考古探密”、“人物逸事”、“古迹奇观”、“交流奇闻”、“艺术娱乐”等诸多方面的掌故与发现,勾勒出一幅真实多彩的历史画卷。
  • 盛唐纨绔

    盛唐纨绔

    贞观四年,突厥刚败,大唐江山美伦如画。皇家有女(李丽质)萝莉初长成,杜家有妹(杜小妹)小鸟依人心,李靖家的纨绔子弟李三郎,拐着整个时代私奔,朝着盛唐大世前行……
  •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本书是响应习近平号召牢记历史的教训,中纪委推介的“2015新年第一书”,王岐山最新推荐!《中国新闻出版报》优秀畅销书榜总榜第一名!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的传世经典,浓缩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独特见解!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 这些精神遗产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使其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 大夏王侯

    大夏王侯

    七年前,北蒙王庭一位名为凡聆月的女子横空出世,短短七年,统合朝政,千年无敌的大夏皇朝面临着千年来最大的威胁,就在这时,夏宫里走来了一位腼腆的少年郎……
热门推荐
  • 妖妃惑爱:丞相大人太傲娇

    妖妃惑爱:丞相大人太傲娇

    前世,她倾尽半生筹谋,终为那人换来了无上帝位。可迎接她的,竟是断筋废骨和暗无天日的折磨监禁!到最后,更是被一把火了却残生!重来一次,苏颜决定抱好师叔的金大腿,远离一切危险雄性。当然,渣男绿茶必须虐!还有那抢人的小白花,一路掐!可是……她师叔不应该是清风朗月、俊雅如仙的人物么?为什么这一只的画风有点不对?不仅腹黑闷骚,居然还是个傲娇?妈呀,她现在后悔还来不来得及?世人皆说,他是乱政奸相,迎敌兵入境,为一个女人亡一国江山。世人更说,她是祸国妖妃,一手葬送整个南恪江山。
  • 法医王妃:王爷欠收拾

    法医王妃:王爷欠收拾

    她本是21世纪的一名法医,因为一次事故穿越到了历史没有记载的泽国,成为了宰相之女,可惜她是庶出,在宰相府一点地位也没有。由于政局动荡,诡事频出,不少凶案找不到症结所在,因为相府的一个丫头的死亡,使她走上了寻证探密之路,她利用自己的法医学知识破解了一个个难题,最终赢得了风流王爷的青睐。“这个女人我要定了!”“想什么呢?解剖刀拿来!”看21世纪的女法医怎样斗古代风流王爷,进而破解一个个迷案。
  • 怪将军

    怪将军

    变化莫测的阵法,千奇百怪的制之策,用我一生戎马,换你一世安定。
  • 观朝槿

    观朝槿

    此文,将大改。慎入。…………改完再写简介!
  • 淡墨如恒

    淡墨如恒

    神秘的五行大陆上,存留着一神秘家族——伶墨族。他们在一场大雾中不知所踪,但却遗落下一个孩子,她被岳淳村长收养,抚养长大,在她16岁生日那天,全村人都无故死亡,而她,却因在金时区拂语学院上学逃过—劫,在夫去亲人的她会何去何从?是复仇亦是偷生?她会因此而被辍学吗?
  • 我杀死了我自己(短篇小说集)

    我杀死了我自己(短篇小说集)

    《我杀死了我自己》是韩倚风所写的一本短篇小说集。篇幅虽然短小,但是内容悬疑,情节扣人心弦,让人释卷不能。不寻常的开头,绝对想不到的结尾!想知道“我”究竟是如何杀死自己的吗?那就快快翻开这本书吧,绝对给你带来不一般的体验!
  • 忏悔录(上)

    忏悔录(上)

    《忏悔录》是一部复杂多义的著作。“忏悔录”一词,其古典拉丁文原义为“承认、认罪”,在教会文学中转义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含义。奥古斯丁此书着重后一种意义,即历述一生所蒙受的天主恩泽,从而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世人一般都注重其第一种意义,将其视为奥古斯丁的自传和个人忏悔,“忏悔录”遂成为“自传”的别名。奥古斯丁的哲学分为两大部分,即纯粹神学和从属于神学的哲学,前者是关于创世主上帝的论述,后者则讨论上帝创造万物、创造宇宙的问题。这两部分内容在《忏悔录》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罗素的看法有所不同,他对奥古斯丁评价甚高,认为奥古斯丁虽然并不专心致力于纯粹哲学,却很好地表述了它,并显示出了非常卓越的才能,《忏悔录》就是最好的纯粹哲学作品。
  • 去死吧系统

    去死吧系统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理所应当被剥夺的。若是有外来物企图破坏、掠夺,自然会产生足以与之抗衡的存在。这是一篇卫道者的独行故事,去杀死系统吧!(本书主角走合道路线。目前已确定世界:《Schooldays》、《紫罗兰永恒花园》、《全职猎人》、《魔法禁书目录》/《某科学的超电磁炮》、以及包含了诸多世界元素的主神空间)书友群:6-8-4-4-2-7-8-2-0
  • 流氓心理学:阴山入梦惊魂记

    流氓心理学:阴山入梦惊魂记

    从古至今,无论什么社会,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我”刚成年时,觉得身边人都有精神病,跟随被称为妖人的二叔离开故乡,去他的心理诊所混饭吃。当我遇到一个个匪夷所思的病人后,才发现死人可能比活人疯得更厉害......这可能是你从未听过的故事,做好心理准备,跟随我一起进入这个匪夷所思的真相吧。
  • 单行时光

    单行时光

    解开这纷纷攘攘的人群,迷迷茫茫的恩怨,看不透却又决绝的爱情。究竟能否逆转前世,事实究竟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