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29000000002

第2章 症状成因之—退行满足(1)

弗洛伊德说过:“把潜意识的冲突带到意识层面,疾病就会马上消失!”

对于忧郁、胆怯、自卑、迟疑、矛盾……相对正常人的心理,虽然未患病,但同样遵循这一理论。

可以理解为“把潜意识的冲突带到意识层面,不良情绪就会很快消失。”

也就是说,只要让患者用记忆意识到了生病的真正原因,病就会痊愈。

很多人也许会怀疑,就像在日常生活中,明白一个理论,并不一定能实践成功。

但是,只需要稍作思考就能消除这种怀疑——大多数心理病症的出现,并不一定需要实践行动,就能在脑海中产生。

患者之所以痛苦,就在于对那些怪异思维的深深不解和困惑,才会产生激烈对抗。

了解了病因,就等于消除了困惑。自然能够转移自己的精力。

从心理动力学上讲:心理的能量始终守恒。一种记忆被遗忘,就必定会有另一种记忆浮现出来。

患者突然感受到一种陌生可怕的强迫意识产生,就说明他必定遗忘了另一种曾经熟悉、健康的记忆。

潜意识和意识的整合,就等于重新唤起他那份健康的记忆,而把病态意识遗忘。

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复杂的抑郁、强迫等症状。

抑郁和强迫是一对结合体,几乎没有单纯的强迫,也没有单纯的抑郁。

相比于抑郁症,强迫症的内容更加具体直观,不外乎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可以比较具体地描述出来,强迫行为更是显而易见。比如强迫洗手、关门、检查……

所以,先从几例强迫症入手,分析出其病因,更便于读者理解。

有一位男性强迫症患者H,他的症状是一种强迫思维。具体内容是:外公死得好!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强迫思维呢?因为在现实中他是很尊敬外公的,从来没有过这种大不敬的想法。

一旦无缘无故产生这种怪异思维,他的意识就会强烈抵制;可是,这种怪异思维并没有因为他的抵制而消失,反而更加强烈;从而形成强迫。

这个时候,平常的道理已经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如果你要他克制这种大不敬的想法,显然和他自身的强迫抵制无异。

如果要他转移注意力,多去接触积极向上的东西,用积极的态度消除这种消极思维,也无关宏旨。

事实上,他本身是一个很善良正派的人;也明白很多积极的道理,但就是无法克制。

或者用更加专业的心理学角度,用“顺其自然”的方法来解决,让他顺着这种思维下去,放下抵制;立足当下,做自己该做的事。

这种态度固然没错,但要放下抵制这种无故产生的荒诞思维,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

否则患者会深深疑惑,而无法做到。

于是,顺其自然的理念可能会告诉他:人的情绪有一个由“产生——高潮——消失”的过程。任何不良情绪都会在高潮之后消失。就像人的悲伤和愤怒,会随着时间的推延而渐渐消失,不需要人为地去干预。

也像是大自然的现象:大河奔流,人不能阻挡,让它流淌,自己走自己的路;天要刮风下雨,人不能阻止,只能随它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洪水流过之后,自然会消失;雨下过后,总会停止。

只有这样,才会消除阻挡洪水的压力。

对于病来说,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抵抗所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因为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人根本不需要去理会,也没有办法抗拒,只需要关注当下的事。

这固然没有错,但是我只能说有些片面。

如果人要过河,就必须要克服流水;人要外出,就需要用雨伞阻挡雨水。

也许,有人会说我理解错了“顺其自然“的概念。自然就是要承认它的存在,而不是要消除它。

流水可以阻挡,但不能消除它;雨水可以用伞遮拦,但不能阻止天空下雨。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

但是,患者也未必想要从根本上消除人的不良情绪,他只是想克制这种怪异思维而已。这并没有错。

普通人对于一件不适的事,比如严重感冒,他会想到要去治疗。但并未想过要阻止人根本不生病。

患者也是如此,他只是想克制那种怪异思维,未必想消除所有不良情绪。

不去阻挡流水,水不会顺着人想过河的意志而消失;不用伞遮拦,雨也不会因人的意愿而停止。

心理生病,顺其自然的理论,只是让他明白不能阻止所有不良情绪的产生(事实上患者未必这样想过);但没有给出合理抵制不良情绪的方法。

单纯依靠转移注意力的行动,会让人感觉力不从心;因为任何行动都需要动机。

人本来想要过河,因为不去克服流水,转移去做别的事;自然失去了本能的动力,做起来也力不从心。

而要克服,就必须要进一步分析出病因和动机。

回到上面那个例子。如果要他顺着这种大不敬的思维下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一定需要强大的动机。

因为即使是普通人,在骂完人之后,也可能会有内疚的情绪,思索到底是谁的错。

何况这种无缘无故辱人的强迫思维?

强迫症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强迫性人格的基础上,遇到外界诱因而产生。

比如上例中的强迫,诱因就是外公的过世。

与其把对外公不敬的想法,归于人的心理中正常的丑恶,强迫去接受,还不如把它当成一种逻辑。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与动力。

找到动力,才能引导这种力。

但是,人们对心理疾病的复杂性存在着固有的趁易避难。

不仅普通人对心理症患者的症状不知所云;就是连大多数心理医生都感觉束手无策。

所以,人们经常所熟知的心理学,往往是“顺其自然、转移注意、加强锻炼……”

又或者是积极的行动、鼓励之类的……

鲜有单就症状而来研究的。

精神分析就是众多心理学中,少数选择就症状进行深层分析的心理学。

看似杂乱无章的症状,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

这并非标新立异,牵强附会。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精神分析都是在标榜科学。

只是因为精神分析所坚持的逻辑分析,并不能被科学证实。

所以,宁愿相信症状是无法分析的,本来就是杂乱的,只能无条件接受。

或者,要等待更先进的科学产生,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这样固然很严谨,但是太过死板。

因为心理的好坏,只能由患者本身定义,而非科学。

就像一个人快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而不是外人。

症状分析是否符合患者的内心,也只能由患者本人的记忆去评判。

所以,姑且把晦涩的症状当成逻辑来分析吧。

是牵强,还是真实,就由患者本人来判断。

回到上例:

根据第一章节的推理——心理疾病最表面、直接的诱因是因为“暗示”。所以,当H产生这种强迫思维时,一定是现实环境对他的隐性暗示——这种环境极像他最初产生强迫时的环境。

至于是什么环境,因人因症状而异。在没有深入分析之前,这种表面的隐性暗示反而不那么表面,不容易察觉。也就是根本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环境暗示他。

但是,患者一般都记得最初产生强迫时的环境。

更贴切地说:他根本没有把当前的环境和最初产生强迫时的环境联系起来。

他能清楚地记得,外公过世后,母亲很伤心;他最怕见到母亲的眼泪,于是刻意选择逃避丧礼过程中最悲痛的一幕。

但他能够想像到母亲伤心欲绝的情形,并极力压制这种想像。

就在这之后,这种大不敬的怪异思维就开始产生了。

事实上这种怪异思维对他来说不算太陌生。

如果是一种完全陌生的记忆,人反而容易忘却,而不会纠缠在心。

这个在以后将会详述。

根据最简单的因果逻辑,这种思维的产生一定是有原因和理由的,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人的本能是求乐的。

再阴暗、痛苦的生活,背后也有快乐的动机推动。

正如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他在付出时,看似是牺牲自己,但是他得到的却是升华的快乐。

回到上面的问题。

只需用倒推法便可给患者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外公死得好。那么你一向尊敬的外公去世,如果是一件好事,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

唯一的答案就是:这样母亲就不会太伤心了。

这正与他刻意逃避见到母亲最伤心一幕的举动吻合。

唯一能够让他抛弃对外公的尊敬的理由,就是让母亲不再伤心。

也就是说,他对母亲伤心哭泣的不忍,已经达到了病态的程度。

这样,很简单地就把他的强迫焦点转移到了“不忍母亲伤心“这个柔和地问题上。

强迫症状自然会消失,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要从根本上解决,就要明白他为什么如此不忍母亲伤心。这就要追溯到他更远时期所形成的强迫性人格。

一个男人不愿意看到母亲或者自己的爱人流泪。这本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不能算是病态。

但是,如果发展到为了不看到自己在乎的人流泪伤心,竟然把令她伤心的对象贬低到极端,就是一种病态了。

就好比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曾提到过一个年轻女子的梦:她梦见自己平时疼爱的侄儿躺在棺材中。

根据“梦是愿望的达成”,梦见小侄儿去世,正是她潜意识的愿望。

这样一来,又可以联想到上述的强迫病例中。情况如出一辙。

她明明是疼爱小侄儿的,怎么可能希望他死去呢?

唯一的原因,就是小侄儿的去世,能给她带来一种莫大的好处,超越了她对小侄儿的疼爱。

这种好处就是:她曾经在大侄儿的丧礼上,看到过一个令她万分心仪的男子,之后再无音讯。

为了急于再次见到他,她就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小侄儿去世,重现一次类似的丧礼,再次见到那个男子。

由次可见,男女之间的爱,母子之间的感情,足以让人产生极端的思维。

当然,前提是这类人群失去了面对现实的进取心,只能在黑暗和迂回中满足爱的愿望。

所以,内向型的人更容易产生强迫症。可以称之为一种“退行满足”。

何谓“退行满足”?

从上面的例子,大致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通过正面积极的方式,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

就只能妥协,把自己置于弱势,寻求他人的同情与施舍。

这是对“退行满足”最通俗的解释。

在现实中,这种“退行满足”也是十分常见的,只要不过度,也并无不妥。最多只能形容此人没有骨气。

这是很显而易见的“退行满足”。

其实,最早的退行满足,是很隐秘且朦胧的,正如患者的症状一般。

最早可以追溯到童年。

所以,症状可以解释为一种“退化”。

如果细心留意一下,我们不难发现:有些人在童年时很顽皮,长大后却很内向沉默,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少为人知的是,儿童的顽皮也有真假之分。

有些儿童的顽皮,目的只在于引起大人注意,来教导他,以此满足一种安全感。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他的父母也许对他比较冷淡。

只有他犯错了,才会来关注他。

所以,有的儿童故意去“招惹”大人,引起大人来“教训”他。

他们甚至很乐意接受这种“教训”。

这可以从他们调皮而满足的笑声中看出。

还有一种情况:

有的人在童年时性情刚烈。

当他在与人争斗,被人欺负后,常被人误解为老实。

他当时会强烈反驳,甚至动怒。

但在后来,他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别人称他“老实”的评价。

干脆把自己置于“老实”的弱势,享受别人的怜悯,放弃了自己的抗争。

几乎所有复杂多变的外界暗示所导致强迫形式,都可以用“退行满足”来解释。

再次回到第一个例子:男孩不忍母亲的伤心,已经达到一个病态的程度。这就是他强迫贬低外公的原因。但还不是根本原因。

同样是人,都有追求爱与快乐的本能。

不会无缘无故选择“退行“来满足愿望。

一定是在“退行“之前,心理就已产生了异于常人的变化。

同类推荐
  • 骨感的青春

    骨感的青春

    【两岸文学PK大赛】作品“我希望是现在遇到你,现在的我懂得了如何去爱,时间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祈求上天能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吴跃(男主角)在经历迷失以后对自己的真爱赵雪(女主角)深情的说。可是,现实是没有任何一个如果的存在,现实是:她,大学刚刚毕业,自己奋斗,只因她有理想,家境富裕却无人知晓,当丰满的理想遭遇骨感的现实,她该如何抉择。她的感情一波三折,6年的恋人和守护天使,却都让自己无法面对。。。。。。
  • 任你消失在世界的尽头

    任你消失在世界的尽头

    这部作品,有我这一生所有的爱恨情仇,有我对你的所有喜欢。送给你们,祝平安喜乐!
  • 烽火有情天

    烽火有情天

    【两岸文学PK大赛】 北周末年,隋朝初年,时值政权跌宕,战乱纷纷,一位美艳又善良的公主被当作政治筹码而远嫁塞外执行和亲的使命,一个表面俊朗潇洒不羁内心却怀有雄心壮志的年轻人被当作复仇的工具卷入一场场的生死局,在这政治阴谋暗潮汹涌的漠北大草原上,在那政权更迭战事不断的中原大地上,上演着一场场事关生死,权谋,爱情的悲喜剧,是凤凰涅槃也好,是羽化成蝶也罢,每个人的心究竟会被命运引向何方?
  • 移民散修

    移民散修

    散修的一生,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就像孤星入命,半世飘蓬无依靠。有与无,即是有。
  • 海绵人生

    海绵人生

    一年内,宋乔经历了丧母,离婚,父再娶,带着不足四岁的女儿赁屋而居--还有什么是她承受不了的!一年前,海心在所有人不理解的目光中,结束了她的婚姻,一年后,曾经光鲜的前夫走到了人生的最底谷,曾经百般刁难的婆婆求她帮帮前夫,她该怎么做!这是一个关于离婚女人的故事!在二十一世纪的都市,男人累,女人更累,离了婚的女人更累!在二十一世经的都市,离婚已经成为常态,离了婚的女人同样能活出她们的精采这是一个女人们快乐,坚强,坚韧的面对人生挫折有,自强不息的故事!人生如海绵,可以膨胀的很大,也可以压缩的很小!
热门推荐
  • 佛说分别缘生经

    佛说分别缘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宣武战神

    宣武战神

    都市屌丝青年昊天,不被社会接纳,跳海自杀本以为死了,可没有死而是到了一个新世界,到了一个属于战争的世界,这个大陆叫做宣武大地,这里没有乐土,只有战争,无休无止的战争,这是一个有这属于战的世界
  • 弑神

    弑神

    神,不一定是正义的化身;仙,不一定是美好的代言。二次仙神界之战,乱了所有界面的秩序,唯一没有被争斗扰乱的只有被九天神禁包裹的天元大陆,而这里,将会诞生一个人,一个有着弑神之力的凡人。
  • 神仙骗你谈恋爱

    神仙骗你谈恋爱

    相传,孟婆是一个身材佝偻、长相丑陋、性格阴郁的老妇人,一生都在为转世投胎的鬼魂熬制孟婆汤。屁,一句话半个点都没答上。孟婆,孟茯笙,三定天下时便存在的正神,懒惰闲散的漂亮女子,常年在冥界挂职,享受幽冥之神的称号,所有事物都全权交付于一众鬼差,卧床看话本子数栽。有人终于忍不住了,然后她就被天地共主派去指导新晋小仙修习仙法,满腔的不情愿在见到小徒弟的瞬间消失,天哪!瞧着这俊秀的消磨样,一看就是长成话本子里温柔帅气、贴心宠妻的好男儿啊!行吧,一日为师,终生为妻。上至天界九重天,下至地府十八层,你都跑不了了!众神仙:为了我们的姻缘,求你们快点在一起吧!
  • 三辅黄图

    三辅黄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嫡女的小目标

    重生之嫡女的小目标

    上一世,她错信良人,落得满门抄斩,胎死腹中,全家人尸首异处,既然老天又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一定会好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先定个几个小目标:目标一:毁渣男,将他拉下皇位,生死无门目标二:灭绿茶,让她沦为娼妓,永不翻身目标三:金银在手,吃穿全有
  • 燃犀传:火焰丝

    燃犀传:火焰丝

    火翼和冰鳍是传说中的“燃犀”少年,“燃犀”即是指能够与彼岸世界“沟通”的人,这对长相极其相似的堂姐弟自幼生长在古城香川里。早已被人们遗忘的传说、灵怪、秘仪却很自然地融入姐弟俩的日常生活中……这是火翼、冰鳍姐弟遵照诺言,经历重重困难和种种奇遇,将龙神阳炎送回家乡大海的故事。
  • 人脉

    人脉

    再后来,我用另一只手在上衣兜里悄悄摸索着,然后就取出了老奶奶当初送给我的那对玉镯。这物件在我身上已经揣了好几天了,其实早在乔雨暑假回来之前,我就合计好了,老人的这对玉镯应该原物交还给乔雨,因为我觉得只有她才配戴它们。现在,我终于鼓足勇气,将这珍贵的玉镯一只一只轻轻地套在了乔雨的两只手腕上,竟然不大不小,恰好合适。乔雨有些吃惊地盯着自己手腕上碧绿碧绿的镯子,半天跟好奇的孩子那样不停地转动着腕子。因为两只手挨得很近,玉镯会不时相碰,叮叮作响,余音清脆绵长。“怎么想起来给我戴这个了?”乔雨慢慢地抬起头看着我。我正冲她傻傻地笑着,她忽然也抿着嘴唇笑了,那笑容于我而言确实久违了。
  • 世界是网的

    世界是网的

    《世界是平的》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世界无疑是正确的。通过较长时期的理性思考,《世界是网的》作者钱志新认为在“平”的背后是“网”的,网络的巨大组织作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如果将这个认识扩展到世界各个领域乃至整个宇宙,则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世界是网的。”世界的多样性决定其表现形式是千差万别的,但在包罗万象的现象背后有着共同的本质,这就是网络。
  • 关于思维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思维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关于思维的格言》让我们在听名人的名言时,也可开拓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思维不再局限于那狭窄的一方天地间,而是如鹰般翱翔于广阔的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