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8100000005

第5章 不殁的天良(下部)(3)

五、宫门外的较量

辛次膺知道,汤思退心狠手辣,自己真要落到他手中,定难活命。他不会去做飞蛾投火的蠢事。然而,好不容易获得卖国贼的罪证,经过九死一生,眼看到了京城,再这么回老家去,实在是太不甘心。在徽州街头一处小摊吃饭时,辛次膺听人低声议论,说前军元帅魏胜应汤思退之邀,去楚州探敌情,半路中了金兵埋伏,被乱箭射死了。辛次膺听得心头滴血,知道这是汤思退为讨得金人的欢心,设计害死了魏胜这位威镇敌胆的名将,他觉得必须立即回京城,让皇上尽快除掉汤思退这个奸贼。一位南方籍客商的说话声,让辛次膺心中一动。想到汤思退的老家是处州(今浙江丽水),他猛地有了进京城的主意,雇了一辆马车,向南直奔处州。处州城内外一片盛平。辛次膺在城中住了一夜,仔细地打听了汤思退的家庭情况。一早起来,雇车向北急奔京城。当晚二更时分赶到留下镇,他打发车夫离去,悄悄敲开王祚的府门。王祚一见辛次膺,激动地说:“流言纷纭,只想再不能见面,苍天保佑你又回来了。”辛次膺顾不得多说闲话,开口说了要见皇上的事。王祚听了他的计策,吓得脸色都变了。他说:“太险、太险,此计万万行不得。”辛次膺叹了口气,说:“我也知此计太险,但为了早日除掉奸贼,也只有这么做了。”他让王祚照计准备。并要他明日一早进城去通知陈康伯,让他务必午时前在宫门外等候。第二天巳时刚过,京城南门外来了一辆车轿,几名随从跟在车后,一名护卫走近城门高声喝道:“闪道闪道,汤宰相的老太爷进城来了。”他挥舞着马鞭开着道,又回身请车轿向前。守城门的军士见有人闯城,想上前盘查,但听说车内坐的是汤宰相的父亲,却又不敢上前拦阻。一名军士急去门房禀报,立刻有一位官员迎了过来。车轿内坐的是辛次膺,他从轿帘缝里向外看着,一见守城门的这位官员,大吃一惊。真是冤家路窄,这位官员是他在运河上没抓住的知閤门事龙大渊。见龙大渊向车轿走来,他急忙轻咳一声,给随从们发出了危险信号。护卫着辛次膺进城的都是王祚府上的人。他们听到辛次膺发出的信号,紧紧护住车轿。为首的护卫见龙大渊要掀轿帘,大声说:“老太爷路上受了风寒,不许惊扰。”龙大渊听了此话,媚笑着走到车轿前,低声说:“老太爷,晚辈奉宰相密令在此守门,闻您老到,前来问候。”说着话,他推开拦他的护卫,举手掀开轿帘。见车中人仰卧着,盖着纱巾的面目无法看清,回身低声对守门的军士说:“你们在此侍候好老太爷,我去相府请人来接。”说罢骑了一匹马,急急进城去了。龙大渊刚离去,王祚从城中转了出来。他见守门军士紧围着车轿,上前喝道:“出了什么事? ”一名军士认得王祚,忙说:“禀侯爷,车上是相府汤老太爷。龙大人无法盘查,去相府请人来认。”王祚听罢点点头,到车前掀了掀轿帘,回身说:“老太爷偌大年纪,身体欠佳,你等如此对待,就不怕宰相怪罪?”见军士们诺诺连声,他又说:“你等退后,本侯亲自送老太爷去相府。”说着一扬手,随从们簇拥着车轿进了城。陈康伯已经等在宫门外,他的护身武士和一队亲兵站在周围。见王祚领着车轿赶到,陈康伯正要让守宫门的禁军向内奏报,忽见汤思退和他的儿子领一队亲兵急呼呼地追了过来。原来龙大渊进汤府禀报,正遇汤思退从江北回来。汤思退在江北没捉住辛次膺,担心他转路过江潜回京城,就悄悄回家,想在宫门外再布一层防。听龙大渊报说老太爷进京来了,他心中疑惑,叫上儿子领人赶到城门,随即又追了过来。见车轿停在宫门口,匆匆奔了过去。陈康伯见汤思退要掀轿帘,急忙走上前,大声说:“汤大人,皇上令你督军,你是抗旨不遵未去前敌,还是私离防地,潜回京城啊。”陈康伯这番话震住了汤思退,他回转身来,支支唔唔地说:“贵妃娘娘懿旨宣召,说老父亲来京……说完低声令人推上车轿快走。他儿子正要领人上前,陈康伯大喝一声,说:“督军擅离前敌,其罪当诛。汤思退,你随我去见皇上!”汤思退闻言一惊,立即强硬起来,说:“本督回朝为捉拿盗取军情的奸细,只怕你也难脱干系。”说着话上前要掀轿帘。正在此时,有人高声喝道:“皇上驾到。”众人闻言,高呼万岁,一齐跪在地上。原来王祚见汤思退追来,忙以皇亲身份进宫,见皇上与汤妃在一起,只好报“汤老太爷来了”。汤妃闻听爷爷进宫看她,缠着皇上一同出宫迎接,她见父亲与弟弟在车轿旁,笑嘻嘻走过来,叫着爷爷掀开了轿帘,猛见辛次膺端坐轿内,惊得尖叫起来。辛次膺见皇上来到轿前,喊了声“万岁”下了轿。他双膝跪地,两手捧起了汤思退给金人的信。孝宗皇帝没想到辛次膺会冒充汤思退的父亲,心中十分恼怒。他气哼哼地说:“辛次膺,你敢欺朕?”拂袖转身就要回宫。未想到刚转回身,又见陈康伯双手捧着本章,躬身挡住了他。见皇上一脸怒色,辛次膺站起来大声说:“臣自知犯了欺君之罪,只想死前让皇上看一封信。”说罢将信递到皇上手中。皇上开始看得并不经意,看着看着认真起来,眉头越皱越紧了。他看完汤思退给金人的信,陈康伯又把卢忠贤的状词呈上,皇上急急看罢,手指汤思退,咬牙切齿地说:“奸贼,朕待你不薄,你竟要谋朕的江山社稷!”他当即传旨:罢了汤思退的官职,与龙大渊等人交大理寺问罪;汤思退女儿打入冷宫。看着汤思退、龙大渊等奸臣贼子受到惩罚,辛次膺才双膝跪地,他说:“臣闯宫欺君,请皇上降罪。”皇上看了看辛次膺正要说话,陈康伯急忙跪下,说:“辛次膺在原籍颐养天年,是臣寻去求助的。他不顾年迈体衰,千里迢迢回朝奏报敌情,又亲临前敌,设计取了奸臣的罪证。回京路上,处处凶险,他身处绝境,正义不泯,不设此计,无法进城,望皇上念他为国为民一片忠心,免予惩处。”他的话刚说完,皇上哼了一声,说:“陈康伯,你告病辍朝,暗里却奔波万里,难道没犯欺君之罪吗?”一句话,说得陈康伯无话可答,伏在地上请罪。皇上沉思片刻,大声说:“陈康伯和辛次膺身犯欺君之罪,朕要惩处他俩。”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国家正值多事之秋,你二人却一个告老还乡,一个在家装病。今就罚二人官复原职,同朕一起为江山社稷操劳。”众人听罢先是惊愕,继而大声欢呼起来。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辛次膺和陈康伯穿上官衣,一左一右站在孝宗皇帝的身旁。

大悲阁上的灵瓦(一)

清朝顺治八年清明节这天,国史大学士张端在家庙祭祀先人后,又去园中大悲阁上闲逛。他见昨晚一场大雨后,阁檐上落下几片瓦当。抬头看,墙壁湿了多处,椽子和顶板上也有不少漏雨的地方,心中不由得疑惑起来。这大悲阁是张端的父亲做官时修造的,建成至今不满七年。张端知道,象这种用双层硫璃瓦盖的阁顶,不遇大天灾一百年都不该漏雨。落下的瓦当和处处水痕告诉他,阁顶的瓦坏得很厉害。想到雨季快到了,他决定禀告父亲,赶快找工匠将瓦退下来另盖。张端的父亲叫张忻,他听说大悲阁漏雨之事,低头想了一会,恼怒地说:“这是西街的孙晋一伙干的。当年他嫌咱家的工钱低,开始不接这活,是县衙的刘班头去了他家一趟,才领工匠来了。他们如此欺咱,今天我决不轻饶他们。”说完,令家人去将孙晋找来。看着家人出了门,张端走到父亲身边,说:“爹,阁顶漏雨也许另有原因,不可全怪在工匠头上。当年你让县衙派人叫乡邻们来干活,已经失了礼。等孙晋来了,还是以礼相待,商议如何修缮吧。”张忻听了这话“哼”了一声说:“还以礼相待?这些泥瓦匠个个发贱,他们耍弄了咱,背后里一定还笑咱糊涂呢,此事我自有办法治他。”父子二人正谈不到一块,孙晋来了。孙晋给张忻父子施了礼,问传他来有什么事。张忻说:“当年建阁时是你领人盖的瓦。如今漏了雨,看在老街旧邻的份上我不追究。如今我还出民房盖瓦三倍的工钱,你快领工匠来退下瓦另盖吧。”听了这些话,孙晋为难地说:“老太公,工匠们要养家糊口,我不能强拉他们来啊。”张忻听了冷冷地说:“将我这飞檐斗拱的大悲阁糟践成这样,他们就不怕我告到县衙?”说着话,两眼狠狠地盯住孙晋。见孙晋低着头不说话,张端心中有些不解:大悲阁比民房高,盖瓦是要多一些难度。但父亲出民房三倍的工钱,为什么工匠还不愿来干这活?他想问孙晋内中有什么原因,谁知一句话还没说完,张忻向他一摆手,站起来说:“大悲阁修竣后,我亲自去观音祠引来香火,未想到七年未满就要重修,这要惊扰神灵的,真是造孽啊。”说完,要张端立刻去准备,代他去观音祠上香告神。他催张端出门后,又怒斥孙晋,要他立即率工匠修缮大悲阁。观音祠在城东山上,张端烧完香出祠游览山景,见几个工匠在祠西厢外檐上换瓦,他想起孙晋说工匠们不愿来大悲阁干活的事,假做请人修房,上前打听退瓦另盖的价格。

大悲阁上的灵瓦(二)

这些工匠想揽生意,热情地说了退瓦另盖的工钱。张端问明他们报的是民房的价,忙说自己要修的是阁楼。一位老工匠说:“泥瓦匠有句行话说,‘宁修三间房,不修一间厅,宁修两间厅,不修一间阁’。在阁顶上干活,上瓦上泥费时费劲,一般按民房的六倍讨工钱。要是阁楼是飞檐斗拱式的,脚手架靠不到墙,又高又险的,你出十倍的工钱,还得管饭呢。”听了老工匠的话,张端才明白父亲给孙晋的工钱太低了。他正想着,老工匠却以为他嫌要的价高,忙向前凑了凑说:“盖瓦的活,你不能光听价钱啊。”他回身拿起两片瓦来说:“这两片瓦看似一样,你仔细看看是一样吗?”说着把瓦递到张端手中。张端拿着两片瓦看了一会,也看不出什么两样。老工匠将瓦接过去叠到一起,又比了比瓦的两头,他才看出两片瓦的孤度不同,瓦头大小也不同。老工匠说:“这瓦是有公有母的。母瓦也称底瓦,一行行排在底层,公瓦也称上瓦,一行行盖在母瓦行与行之间的缝上。公瓦母瓦插在泥中的深浅和角度有讲究,瓦头露出的长短、瓦垄平不平更有讲究,要是不分公瓦母瓦,只管垄泥摆上,那可省力省事,不过能抗几年风雨可就难说了。”说完嘿嘿笑了起来。张端烧香回来,大悲阁的修缮已经动了工,阁脊前的瓦已经退了下来,几个工匠正从西端重新盖瓦。张端见一位拌石灰泥的工匠舀了一瓢凉水喝了,他皱了皱眉,让两个在此督工的家人赶快去烧开水。一会儿,两个家人抬着一桶开水来了。张端要孙晋吆喝伙计们过来喝水,他舀了碗开水,双手端到孙晋面前,慌得孙晋立刻跪在地上,说:“老爷,您是朝庭重臣,一品大员,小民怎敢劳您亲手端水啊。”张端摇摇头说:“在朝我是大臣,在家就是平民。你们为我家干活,出力流汗,我给您舀碗水是应该的啊。”他把碗递到孙晋手中,又说:“大叔,请您告诉伙计们,来这儿干活不要自己带饭了。每天的午饭和晚饭由我府准备。”他见两个家人站在一边,走过去说:“你二人要供足这里的开水,不要管工匠们如何干活了。”说完回身走了。这一天,阁顶盖了五十垄瓦。吃晚饭的时候,张端提着酒来到饭桌旁,他说:“中午饭不加酒是因为大伙下午登高干活,如今收工了,大家喝酒解解乏吧。”孙晋看了看张端,轻轻地点了点头。第二天傍晚,守在工地上的两个家人来找张端,一个气哼哼地说:“昨天盖了五十垄瓦,今天到现在四十垄未盖完。咱们的饭白管了。”另一个说:“难怪老太公说这些泥瓦匠奸刁,看来咱们不督工不行啊。”听了这些话,张端想起观音祠老工匠说的公瓦母瓦的事,他让两个家人退下,自己拿了些银子,匆匆去了大悲阁。工匠们收了工正在吃饭,张端来到孙晋面前说:“大叔,我父亲不知盖瓦的价格,定的工钱少了,如今我以民房盖瓦十倍的价,按惯例先付给您一半,余下的等完了工再算好吗?”孙晋听了些话一愣,他站起来想说什么,却又猛地转回身,高声说:“伙计们快吃饭,今天将阁前的瓦捡开再回家。”说完一仰脖子把杯中酒干了。张忻听说儿子许了工匠们十倍的工钱,第二天一早就来到大悲阁前,他见孙晋领着工匠来了,迎上去说:“我儿是朝庭大臣,他的话已经出口,我也不便再改,这瓦如果盖得仍像七年前那样,老夫决不饶你们。”听了他的话,孙晋笑了笑说:“老太公,我孙晋六十多岁了,这把老骨头还不知能不能活七年,我们就凭良心干吧。”他还要说什么,又见张端急急地赶来。张端来到张忻面前,低声说:“爹,你年纪大了。有我在家,这事您就别操心了。”他正要扶张忻离去,孙晋笑了笑说:“老太公,您老不就是想要阁顶上的瓦百年不动吗?请您听我一句话吧。”他上前扶着张忻,慢慢地走到阁前一堆瓦旁,拿起一片瓦来,说:“老太公,你看这瓦,它有头、有身子、有脚,也是有灵气的啊。”他看了张忻一眼,又低声说:“老太公,这瓦是识敬的,建阁时你未敬瓦,才出现了不满七年阁顶漏雨的事。今天您老若能敬瓦,我敢说,这些瓦上了阁顶,保证牢牢固固一百年不用修缮。”说完,他走到开水桶前舀满一碗开水。

大悲阁上的灵瓦(三)

张忻疑惑地看着孙晋,见孙晋将这碗开水递到他面前,皱着眉说:“你想戏耍老夫?”孙晋摇摇头说:“老太公,你别轻看这一碗开水啊,这就是情意。只要您老用敬人之心,将这碗开水浇到瓦上,今天我就能让您亲眼看到这些瓦的灵气。”张忻见孙晋说得如此神乎,他疑惑地接过碗,将水慢慢地浇到瓦上,说:“这就行了?”孙晋点点头说:“如今卯时已过,等午时一到,请您老来看吧。”说完他向工匠们一挥手,第一个上了脚手架。张端也觉得孙晋说的话太玄。他见孙晋同工匠们撇开阁顶西端已盖好的瓦垄,又从东边开始盖,心中更加疑惑起来:这瓦该从一边挤紧缝向另一边盖才对,工匠们从西边已盖了两天,怎么今天又从东边开始盖呢?中间合垄处缝大缝小的挤不紧该怎么处理呢?他见工匠们干得挺认真,想到自己不懂泥瓦活,自嘲地笑了笑,扶着父亲回家了。午时刚到,张忻叫着张端去大悲阁。路上,他又提起不满七年重修阁的事,对工匠们耿耿入怀。张端低声劝他说:“建阁时咱家亏待了工匠。因我父子官高势大,他们有怒有怨也不敢计较。今天咱修阁叫人家来,工匠们又顺从了咱。咱该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才是啊。”听了这话,张忻不再言语,只是步子加快了。阁顶盖的瓦差不多快合垅了。孙晋见张忻父子来了,吆喝了一声说:“午时已到,咱们验证一下,看看老太公敬过的瓦有没有灵气。”他挥了挥手,地下一个工匠搬来一个早已捆好的碌碡,阁顶上的人放下绳子,把这个碌碡拔了上去。孙晋搬着这只碌碡,先放到第一天盖的瓦上。他一松手,碌碡压着瓦片“叭啦叭啦”一阵乱响,滚到了地上。大家一看碌碡滚过的地方,瓦垄七扭八歪,不少碎瓦塞到垄沟里,几个瓦当随碌碡一起掉到地上摔破了。孙晋喊了一声,工匠们又把碌碡拔上去,放在第二天盖的瓦上。碌碡又滚下来,这一次虽有“叭啦”响声,但垄沟中的碎瓦明显地少了,碌碡滚过的地方,瓦垄有几处歪了,但也不怎么厉害。工匠们第三次将碌碡拔到阁顶,孙晋向张忻父子拱了拱手,说:“老太公,这些瓦是您敬过的,请您看好啊。”说完,放下碌碡,张忻和张端注目看着,只见碌碡带着风声落下来,如从平地滚过,没有一点压破瓦的声音,一道道排列整齐的瓦垅上,根本看不出碌碡是从何处滚下来的。碌碡刚落地,听孙晋在阁顶上吆喝:“伙计们把前两天盖的瓦全部退下去,按今天这个样重盖。”张端听到这句话两眼湿润了,他双手合式,向工匠们打了一拱。张忻看着阁上的瓦,有些疑惑地说:“难道这瓦真的识敬?”张端叹了口气说:“爹,该敬的是人啊。”他想了想又说:“官有大小,人无贵贱。工匠们为咱出力,咱该善待他们才是啊。”张忻听了这话点点头,在这些工匠面前,他脸上第一次有了笑容。

同类推荐
  • 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生活》是周作人所有作品中一篇长篇的论文集,它确立了其人道主义的思想基调。在《艺术与生活》中,周作人此次以思想家的立场,讨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其关注的角度不再局限于文学本身的思考,还涉及妇女、儿童、异国的民间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农夫诙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农夫诙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 自己的园地

    自己的园地

    《周作人精选集:自己的园地》一书收录的都是周作人最为经典的名篇佳作。其中“第一辑:家人·故国往事”收录的是纪实性叙事散文;“第二辑:日本·文化管窥”收录的是作者研究日本文化的文章,价值极高;“第三辑:美文·冲淡平和”收录的是短小精悍的杂文,极具启发意义;“第四辑:研究·鲁迅身后”收录的是作者写的关于鲁迅的文章;“第五辑:故人·往来鸿儒”收录的是作者纪念徐志摩、李大钊、辜鸿铭等人的文章。
  • 史学名家梁园东

    史学名家梁园东

    梁园东先生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史学家,本书收入了梁先生论文中主要的、精华的部分,体现了他学术思想的概貌。
热门推荐
  • 做个好女人:男人最欣赏的10种女人

    做个好女人:男人最欣赏的10种女人

    本书介绍的这10种女人,虽然都有各自的性格与魅力,但是她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她们都是男人及所有的人最仰慕、最欣赏的女人。她们的生活情态,个性爱好,气质修养、风度内涵,虽各有千秋,但她们却能让自己修行成为精品女人,当然她们也都有独到的气质与套路。本书中提到的好女人的标准,充分反映了如今男人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它不仅为女人们提供了明确的奋斗方向,而且指出了奋斗的途径和方法。所以,不管是女人还是男人,这本书都不容错过!
  •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This is a one-volume edition of this classic sequence of sea novels set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about a voyage from England to Australia. Rites of Passage (Winner of the Booker Prize) "e;The work of a master at the full stretch of his age and wisdom."e; (The Times Close Quarters). "e;A feat of imaginative reconstruction, as vivid as a dream."e; (Daily Mail Fire Down Below). "e;Laden to the waterline with a rich cargo of practicalities and poetry, pain and hilarity, drama and exaltation."e; (Sunday Times).
  • 在另一个世界遇到他

    在另一个世界遇到他

    韩莺儿从一位神秘的老婆婆里中了穿越大奖。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然后遇到了某位闷骚男(ps:写的不好勿喷!)
  • 余生戒甜不戒你

    余生戒甜不戒你

    她因惊人的美貌被星探挖掘而走上演戏之路,但作为新人,她一路碰壁。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顾北淮,面对国民男神的各种刁难,她虽无力抗衡却绝不妥协。仇家发展成契约夫妻,令人跌破眼镜!男友的背叛,事业的曲折,世界变成了永动机,逼着她不断奔跑。她邂逅了混血美少年周显浩,也遭遇白梦婷的明枪暗箭,情敌孟凡的攻击,林东南的支持,与邓思琳的重逢,与余权的纠葛……她生命中所遇到的人,最后都离她而去,就在她以为自己会隐退孤独终老时,他来了。他把她紧紧箍在怀里,嗓音低哑深情:“我爱你,王逸歌。”兜兜转转回到原点,她终于明白,爱原来不是她一个人的修习。
  • 巴菲特传

    巴菲特传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和人生历程历来受到众多投资者关注。在这部传记中,作者以巴菲特独有的投资风格和管理方式为焦点,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投资策略、人生哲学和管理智慧等进行了深入透彻的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大量翔实的材料重现了巴菲特如何由一个奥马哈报童成长为一个投资大亨,如何在他所崇拜的导师格雷厄姆的影响下寻找一只只被低估的股票,从而积累财富,以及如何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塑造成美国排行前列集团企业的奥秘……
  • 要你好看

    要你好看

    本书包含朱辉的短篇小说近作十五篇。这些小说秉持了作家一贯的艺术风格,细腻、曲折、精准,深刻反映了现代都市人的伤痛和精神困境。面对人们常常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作者聚焦于故事的转折和人心的裂隙,点穴般地烛照着人性的幽微。十五个故事聚焦男女关系和错失的情缘。小说充满对生活的精准的观察力,看似很旁枝末节的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剪裁,把暗流涌动的生活真相隐藏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
  • 白话夜谭随录

    白话夜谭随录

    小说一词,在中国出现得很早。最初的意思是指琐屑之言,无关道术宏旨,与现今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概念,更是风马牛不相干。后来班固著的《汉书·艺术志》是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则与今之所谓小说浙近。但《汉书·艺术志》著录的十五家小说共一千三百九十篇,至隋朝时已全部散佚。不仅如此,现存所有的汉人小说,也全都是出于后人伪托。因此,要论中国的小说,还当自六朝始。
  •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圆融的智慧:做个会说话的聪明人

    任何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就像我们的对手一样,单从一方面去看待他,无疑会把其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有他的存在,才会让我们有提升的动力。本书就像位智者,谆谆告诉我们,口无遮拦,无异于在危机四伏的社会横冲直撞,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因此,在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谎言,能让你少走弯路。
  •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