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的办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不切实际的贪多,既不能理解,又能忘记。
——徐特立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
——鲁迅
读书有时会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使它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苏联】高尔基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北宋】黄庭坚
分析事理是一种最可贵的才能。
——【英】萧伯纳
有了知识不运用,如同一个农人耕而不播种。
——【波斯】萨迪
人们越是贤明,越低着腰向他人学习。
——【英】培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徐特立
勤能补掘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鲁迅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不都是天资高,有许多天资差的人经过勤学苦练也做出很好的成就。
——郭沫若
有十分天资的人,加以十分勤学苦练,才可能使他的十分天资充分发展。
——郭沫若
勤奋是智慧的双胞胎,懒惰是愚蠢的亲兄弟。
——【古巴】何塞·马蒂
笨鸟先飞早入林。
——【元】关汉卿
学者之患,莫大乎自足而止。
——【清】黄宗羲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毛泽东
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而三石焉,四石以至千万石焉,学习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
——《毛泽东学国学》
我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感受
五年级三班
李虹桥的姥爷 刘学书
我今年已经65岁了,农民出身,高小文化,少年因病辍学,欠读了无数的书,老年酷爱读书,尤其喜欢和外孙、外孙女一起读书。为了营造读书氛围,特别装修了一间书屋,叫长乐书屋。书屋藏书若干,文房四宝应有尽有,名人字画琳琅满目。91岁高龄的恩师尹文相来书屋观后,挥毫写下了“书香之家”的条幅。我经常和孩子们在这个书屋里读书,读书时戴1400度的眼镜还不够,遇到小字还要再加一个厚厚的放大镜。
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在理想情操、立志奋斗、品德修养、勤奋学习、珍惜光阴、团结友爱等方面的自觉性,从而与学校互动,为造就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而努力。
从孩子二年级开始,我们先后一起阅读了毛泽东、鲁迅、司马迁、司马光、孔子、李白、杜甫等名家著作和诗词,共约百余篇。对有些文章的重点语句,要求孩子能背、能写。有些文章还要求孩子结合思想实际,写出读后感,其中有一部分已写入老师布置的日记、作文和手抄报上。这样,提高了孩子对文章的领悟力和记忆力。
我的外孙女李虹桥,是中心小学五年级三班的学生,拟稿前我初步计算了一下,从她二年级开始,我与她一起读书写读后感共有20余篇,如: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主要培养孩子从小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读《任未勤学苦读》意在让孩子懂得不学无术者与“行尸走肉”没什么两样的道理;读《诸葛亮诫子立志》是为了启迪孩子树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意识;读《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是针对孩子有粗心的毛病,敦促孩子强化“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在《天下谁人最快乐》一文中写道,宋高祖问大臣们:“天下谁人最快乐?”有的说功成名就者最快乐,有的说有权有钱人最快乐,宋高祖都摇头,唯大臣万钢说:“畏法度者最快乐。”宋高祖认为是对的。让孩子读此文是为了配合学校普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让孩子牢固树立终生守法的观念。
除此之外,还结合时事政治,与孩子一起阅读报纸,收看电视,如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期间,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先后阅读了《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小兵张嘎的故事》等文章,并将读后感写入假期的手抄报和日记作文里。
为了防止孩子死读书和读死书的倾向,为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还紧密结合学校的统一布置,面向社会、深入实际,多次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如:“对莱州市环境污染的调查”、“对农民告别皇粮国税的调查”、“莱州婚丧习俗调查”、“花卉调查”、“文字调查”等,同时都要求孩子写出了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
我和孩子一起读书是天伦之乐,是一大幸福,也是一大责任。孩子写的读后感、心得体会和调查报告,说实在的,在文字水平和观点认识方面,不全是孩子的,其中有我的一大半。然而我认为对孩子是一种帮助、是一种促进、是一种启蒙、是一种教育。特别是对正确树立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作用。我的外孙女李虹桥,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在家庭的配合下,收到了好的效果,有了很大进步,四年级升级考试,数学名列全班第一,其它课程全是优秀,可以不谦虚的说,现已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老师们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每天像园丁一样,辛辛苦苦,精心培育着这些天真的孩子。老师为了谁?归根结底孩子还是属于家长的,家长是孩子最大的受益者。我想:家长应与老师有机互动,共同努力,培养好我们的孩子。况且,与孩子一起读读书,搞点活动,也净化了我们自己的灵魂,陶冶了我们自己的情操,对我们自己的精神、身体大有帮助,对益寿延年也大有好处!
(此文于2005年11月获莱州市文明办、共青团市委、市妇联、市教体局举办的“书香相伴、共同成长”征文比赛一等奖。)
3、践 行
【原文】
曾子曰:「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身》
【译文】
曾子说:「君子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习气,检查反省自己的过错,尽力突破自己所不能做的,去除私欲,符合道义的事,当下去做,这样可以称得上是真实学问了。」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庄子·让王》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
——【汉】杨雄
强学力行。
——【唐】韩愈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宋】司马光
知无不言,言无不行。
——【宋】苏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明】王守仁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明】王守仁
行,发乎迩,见乎远。
——《周易·系辞》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尚书·说命中》
学贵适用。
——【清】张伯行
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挤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
——【清】颜元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晋】子夏
天才形成于平静中,性格来自生活的激流。
——【德】歌德
夫学问岂以他求,不过欲明此理而力行之耳。
——【南宋】朱熹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南宋】朱熹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南宋】朱熹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明】王守仁
一家,力行而不惑者寡矣。
——【唐】韩愈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
——【明】王廷相
盖天下之事,固因豫立,而亦无先知完了方才去行之理。
——【明】王夫之
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实践之,乃心所素知,行焉皆顺。故乐莫大焉。
——【明】王夫之
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
——【清】颜元
心上思过,口上讲过,书上见过,都不得力,临事时依旧是所习者出。
——【清】颜元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
——【清】魏源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南宋】陆游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明】王守仁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西汉】刘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陆游
九折臂而成医。
——【战国楚】屈原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东汉】班固
师心不如师古,师古不如师天,师天不如师物。
——【明】王夫之
传闻与事实不同,悬算与临事有异。
——【北宋】司马光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明】王守仁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实现的。
——【捷克】夸美纽斯
行动是知识的真正果实。
——【英】富勒
除了实践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法】狄德罗
凡是在理论上正确的,在实践上也必定有效。
——【德】康德
实践“不仅具有普遍的品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品格。”
——【德】黑格尔
从理想到实在的过渡,只有在实践哲学中才有它的地位。
——【德】费尔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