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1300000001

第1章 口碑(1)

碑是走出的路,路是延伸的碑……

1960年至1962年自然灾害时期。

国人正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磨难和蹂躏。

旱灾无情袭击着胶东半岛掖县西南部的凤凰山丘岭地带。

放眼望去,那光禿禿的道道山岭?那黄土地千裂的干旱场景,那一棵棵细弱的禾苗,在烈日的炙烤下,已干枯焦死。

小山村的羊肠小道蜿蜒曲折,凹凸不平。土路上行走着三三两两的衣衫褴褛、肩挎竹篮或布袋的逃荒庄稼汉。他们各个面无表情,那与黄土地一样颜色的脸庞上,透露着对生活的离愁和无奈。

自然灾害肆虐如瘟疫,苍生痛苦悲伤,田野萧条。

是的,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并非铺满鲜花和阳光,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侵略者和推翻了拥有800万军队的蒋介石统治政权的共产党人,面对经济建设这个难题,再也无法像指挥战争一样从容不迫,镇静自若了。为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富国强民,共产党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着艰苦的探索。

这探索之路充满着艰辛、坎坷、凶险。便更显示了共产党人对人民大众的赤诚胸怀和奉献精神。经过血与火洗礼的党与人民的关系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骨肉亲情啊。

第一集

1

1961年盛夏。

中午一时许,天空一片湛蓝。日头正毒,空气如凝聚了一般,灼热的光芒洒向黄土地的万物生灵,窒息得人简直要命。

掖县西南部的凤凰山西侧的丘岭地带,山路弯弯,崎岖不平。一个年约40上下岁的中年人头戴草帽,骑一辆旧“国防”牌自行车,车后座上封一简单行李,正匆匆骑车向一个叫“柳沟”的村庄行驶。

遇一陡坡,无奈,只好下车推着车子走。来人不时从腰间扯下条毛巾擦脸,并自语道:“这鬼天气!”

骑自行车人有一米七三四的个儿,甲字型小长方脸,浓眉眼光藏针,给人以干练、睿智感觉。但见他上穿一件白圆领短褂,腰扎皮带。皮带上系有一擦脸的白毛巾。下穿蓝黑色单裤,赤着脚,但脚上蹬一双黑色旧皮凉鞋。

他推着自行车向前快步走了几步,赶到坡上的一拐弯处,只见一条大沟横在面前,沟边长有两棵树叶茂盛的大柳树,柳树下一位年逾七旬的放牛老人正放着队里两头牛。老人此时正倚在柳树下打盹。

骑车人大概也走累了,忙支下车子上前同放牛老人搭讪。

“喂,老哥,好自在哟!”骑自行车人友善地微笑着打招呼。

放牛老人见来人陌生,一怔,忙起身应着:“是啊!”

骑车人:”天好热啊,简直得跟扒了皮一样,烤得狠哪!”

放牛老人招呼他:“来,这里风凉一下,虽说没风,也可以遮掩毒日头。”

骑车人从衣兜里掏出一盒大前门烟递给老人:“来,老哥,抽一支。”

老人一见,吓得瞪直了眼睛自语:“抽这么好的香烟,没准儿还真是个大干部呢!”忙从腰间抽出烟袋,边装烟边推让:“哎,我们乡下人抽这个习惯了,不客气,不客气。”

见老人执意不要,骑车人忙上前夺下老人烟斗,并将烟卷强行塞到老人手里:“哎,老哥,俗话说,这烟火不分家嘛!”边说边取出火柴给老人点上,然后自己点烟斗猛吸两口,干咳两声:“喂,老哥,这旱烟这么有劲,是潍县顶烟吧!”

放牛老汉:“是啊,春上赶朱马集买了几斤,不好抽吧?”

骑车人笑笑:“还行!(忽然神情认真地)老哥,我猜你是柳沟大队的吧?”

放牛老汉点点头:“是啊,你咋知道的?”

骑车人指着他身边的两棵柳树:“是它告诉我的,你们柳沟大队就这个多。”

老人佩服地说:“你还真有眼力,我是柳沟的。我们这柳沟啊,别的没有就是柳树多,沟多。”

“哦,柳树多、沟多?”骑车人一听,觉得挺新奇,便饶有兴趣地和老汉攀谈起来,听他讲起关于柳沟的往事。

柳沟,又名柳树沟,属胶东半岛掖县中西部凤凰山区的典型丘陵地带。这里岭势陡峭,层峦迭嶂,风景秀丽。沿凤凰山向西南七八里路,途经东埠顶、北大埠即到此村。这里沟壑较多,有名的沟名有:周家沟、半掘沟、北大井、山洞坑、老遥子沟、猫头湾、寺沟山沟等。南北东三面为岭埠,西面为平原。岭埠呈梯形分布,岭上岭下荆棘遍地。典型的树种为榆树、洋槐、棉槐、柿子树。而柳树最多也分布于村前、南河两岸。多时有1000多棵垂柳和400多棵白杨树。小河常年汩汩流淌,一路西去奔向渤海。

相传,明洪武二年时,四川绵竹县一名叫铁对臼赵家的地方发了大水,由于受水灾影响,庄稼颗粒无收。于是,铁对白赵家一名叫赵有良的老汉,带着老婆孩子,一路东逃来到这里。见此地是个半坡崖子,出水泄水方便,不会遭受涝雨灾害,便就此安营扎寨,建村立疃。又见此地柳树多,沟多,赵有良脱口而出,定此村为柳沟。

五百多年过去了,赵有良早已驾鹤西去,但他四个儿子却在这里世袭传承,繁衍生息。四个儿子分为四大支户:也就是老大为一支,老二为二支,老三为三支,老四为四支。现在看起来,老大支户特旺,门户也大。原来这柳沟是没有杂姓的,出门就说是“都是一个老赵家的”。尔后,又有王姓、于姓、林姓来养老,或过继过来,这才有了几个杂姓。

放牛老人同骑车人说了一大阵儿,忽然问道:“咱俩说了这么久,敢问你是?”

骑车人又吸了一口烟:“噢,老哥,我叫栾树茂,是县上来的。”

放牛老人一惊,目光狐疑地打量他:“你是从县上来的?

2

骑车人摘下草帽扇着风,点点头:“对,您就叫我老栾吧!”

放牛老人忙说:“这大热天,你到我们这儿干啥呀?”

栾树茂:“老哥,我是县里派来驻点的。”

放牛老人惊讶地:“驻点的?到我们大队?”

栾树茂:“是啊,到柳沟大队。老哥,您贵姓啊?”

放牛老人忙应酬:“不贵,不贵姓赵,名中开。”

栾树茂自语道:“赵中开,不错的名字,您有70岁了吧?”

赵中开咂咂嘴:“哎,78岁了,不中用了。”

栾树茂:“您身子骨还蛮硬朗嘛!哎,老哥,我问您个事儿,你们大队的支部书记是不是叫赵古臣,大队长叫王春来?”

栾树茂提问的两个人名字,使放牛老人赵中开一怔,他忙站起身:“同志,是这两个村干部。对了,我们大队还有个叫云江的大队会计,有个叫王六子的民兵连长。哦,你怎么知道赵古臣和王春来啊?”

栾树茂笑笑:“我从1958年开始到你们夏邱公社领队修留驾水库,一直到上年还在河南岸的潘家、王家、徐家、傅家、平村、老温家驻点包队。所以,你们大队的情况知道一点儿。”

赵中开点点头:“怪不得这么熟。哎,栾同志,你到我们柳沟这个兔子不拉屎的穷山沟做什么点?”

栾树茂笑笑,避而不谈放牛老人赵中开提出的问题,反而用手指指着正在沟边吃草的两头腱牛:“老哥,我问您,这是集体的耕牛吧?你们村一共有多少头?”

赵中开不假思索地回答:“喀,一个穷山村,200多户,1000多口子人,就这么两头耕牛呀!”

栾树茂:“现在正处在自然灾害年份,粮食够吃的吗?”

赵中开发牢骚地:“哪够吃的?家家早断炊了,眼下这秋粮还未下来,不知道又要断炊多少天哪!这些洋槐花、榆树皮也全撸完了,扒光了,山野菜、毛根草也挖的干干净净的。这穷日子……唉!”

正说着,赵中开见小路上走来了两个三十多岁背着布袋子的青壮年,忙招呼道,“噢,顺子,你俩个大热天到哪儿去?”

叫顺子的男人面无表情地:“家里已两天揭不开锅了,七八口子总不能坐着等死吧?”赵中开起身:“又要去讨饭?也别说,刚才走了两三帮子了,这青黄不接的时刻,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饿死了。唉,苍天哪!!”

栾树茂一听,忙问:“老哥,村里没有救灾粮吗?”

赵中开:“唉!这年头,一点儿救灾粮挡不了活命。两个大黄饼子就能换个黄花闺女回家当媳妇。对了,(老人指指栾树茂)顺子,来,这位是来咱大队驻点的工作组,栾同志。”顺子依旧面无表情地“哼”了一句:“这年头,这个组,那个组的,来的多了,有用吗?咱该讨饭还得去讨饭哪!”

栾树茂一听:“你……”

顺子儿个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了。栾树茂陷人沉思,他凝望着远山,一言不发。作为曾是县委常委的他,不能不忧虑。须臾,栾树茂问赵中开:“老哥,您说说,你们大队的干部怎么样?有责任心吗?”

赵中开气愤地:“屁,大队书记赵古臣是个酒囊饭袋,懒死,爱睡娘儿们。大队长精明的像个鳖,村里人都叫他‘鳖精’;主管会计云江还算个老实人;民兵连长兼治保主任王六子更是个混小子,一点不学好,一天到晚干些男盗女娼的事儿。毛病不少,花花肠子也多。就爱欺负姑娘和小媳妇,村里人都叫他‘六狼’。”

栾树茂皱皱着眉头:“哦,这么凶?”

“是啊,栾同志,我们这个柳沟可真的该有个好官管一管了。”

栾树茂双手拍他的肩膀:“老哥,我就是县委派来帮乡亲们扶贫解困的工作人员哪!”

“太好啦!柳沟这下可有指望了!”赵中开老人激动地紧紧握住栾树茂的双手!

3

两个人蹲坐着,正谈得火热。不料,蹲坐一旁的栾树茂,忽然警觉地站起身:“老哥,您听,什么声音?”

赵中开一见他那机敏的样子,也竖起耳朵仔细地听,自语着:“没什么动静嘛。”

栾树茂仿佛预感到什么,匆匆起步奔上沟上崖。

“不好!蝗虫在啃玉米苞!”他蹲在玉米田边,边察看,边顺手扒开一嫩苞米,见一棒玉米上爬动着十几只寸长蝗虫。此时,再仔细一瞧,一棵只有七八片叶子的玉米秸,此时已被蝗虫食掉一半,肆虐的恶虫正毫无顾忌地吞啃着。

栾树茂略一皱眉,忙从腰带上摘下毛巾,然后捉下一棵粗壮秫秸上的虫子,小心翼翼地包好。

栾树茂又飞驰到另一块邻墒的玉米地,见玉米地也是响起一片“嚓嚓”声。

急躁的栾树茂抬头仰望万里无云的苍穹,心如刀绞一般。

事不宜迟。他飞速跳下沟坎,向正在不知所措的放牛老人赵中开询问:“老哥,又是一次大蝗虫灾,严重着呢!

赵中开:“栾同志,这可让庄户人怎么过哟!

栾树茂安慰他:“老哥,遇上了,就得想法子。我问你,西边这一片玉米田,全是柳沟的?”

“嗯!”赵中开忙点头。

“老哥,您先歇会儿,我看看去!栾树茂从车把上摘下黄帆布书包,转回身”蹬蹬蹬“向西坡跑去!

赵中开忙喊:“哎,栾同志,你的车子,你的行李……”

见无回声,放牛老人摇摇头“看来,这真是个急性子的好官!

4

“当当当,当当当……”

柳沟大队街中央的老樗樗树上的钟声,突然一声紧促一声地响起。

此时,正值中午1:40时,喜睡午觉的社员们正在睡梦里。听到村里钟响,人们情不自愿地惺惺着向村中心的大队部拥来。

男女群众边走边议论着:“什么事,敲得这么急?”

有社员回答:“谁知道呢,简直跟催命似的

社员们边议论,边走到大队部旁。

大队部门紧锁着,而大队部门前的钟声依旧在响。

“嗯?是个外人?”

“八成是个神经病吧!”

人们见敲钟人素不相识,不免脸上生满疑惑。

胆大一点儿的民兵连长王六子上前对栾树茂:“伙计,哪儿来的?敲了半个时辰了,全大队除了出去五六十个讨饭的,全村1000多口子差不多都给呼隆出来了。”

栾树茂听罢,顿了顿,把钟绳狠狠一摔,走下台阶,绷着个脸,对众人声如洪钟一般询问:”“谁是柳沟书记?

众人一听,感觉此人挺有唬头,觉着来者不善,嘟囔着悄悄向后退,众人的目光也都相互搜寻着来人要找的人。

“我再问一声,”栾树茂再一次大声高喊,“谁是柳沟书记?”

“我就是!来了!”忽然村东不远处跑来一肥头大耳,身材臃肿,光着大脊梁,穿短白色大裤衩子,赤着黑脚丫的约五十六七岁的大队党支部书记赵古臣。

“自报姓名!”栾树茂一点儿不买他的账。

“赵古臣!”来者气喘吁吁而胆怯地询问,“你是……”

栾树茂没有直接回答,手一摆,双目利光盯着村支书,他瞪着双眼,在支部书记那猜疑、惊恐的脸上盯了足足三分钟,然后心平气和却又铿锵有力地继续责问:“大队长到了吗?”随着栾树茂的问询声刚落,一名四十七八岁的男子挤上前躬着腰:“我叫王春来,是柳沟大队的生产大队长。”

“民兵连长呢?”栾树茂又逼问道。

“我就是!”

栾树茂定睛一瞧,就是刚才敲钟时,第一个同他搭话的瘦个子,老鼠眼,虾米腰。

“报名!”

“王六子。”虾米腰忙点头。

“哦!你就是有名的王六子啊。”栾树茂轻篾地瞧了他一眼。

栾树茂从容地从黄帆布包里扯出一张介绍信递给赵古臣:“我是栾树茂,给,看看吧!”

赵古臣战战兢兢地接过介绍信,前额上一下冒出一股大汗,他用手下意识地抹了抹脸上冒出的一股汗水,念出声:“兹介绍我县衣业合作部部长栾树茂同志到柳沟大队驻点,时间两年,请接洽!掖县县委会。”

赵古臣一见,忙惊恐万状地“啊哟,栾部长到了!有失远迎!”栾树茂扯回介绍信:“不用那么罗嗦,大家叫我老栾行了!”转身对赵古臣:“你说,这柳沟大队现在有多少户?多少口人?”

他怎么一进村,还没挪进脚,突然问起这个?赵古臣不知是计,竟语无伦次地回答:“哦,这个么,栾部长……”

栾树茂心烦地一挥手:“什么这么个,那么个的,快报实数!”

赵古臣一听,竟颠倒了数字:“这人一千多户,这户嘛约二百来口。”

“哗……”整个村的社员全给这“活宝”笑乱了。

同类推荐
  • 围炉夜话(中华国学经典)

    围炉夜话(中华国学经典)

    《围炉夜话》是一本通俗格言集。不以严密的思辩见长,而是以简短精粹的格言取胜,三言两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但使自己清醒,也能使别人警醒。
  • 铁肩集:“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演讲稿和新闻作品选编

    铁肩集:“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优秀演讲稿和新闻作品选编

    2014年8月,中宣部、全国“三教办”在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活动。这一活动对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弘扬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省精心组织,积极参与,以东北新闻网记者李理、大连广播电视台记者卢建伟为代表的一大批新闻工作者深情讲述了他们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好故事,充分展示了他们以导向为灵魂、以真实为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和良好形象。
  • 抒情时代

    抒情时代

    灯红酒缘、光怪陆离,这个时代是如此陌生,周洁茹将光代的生活刻画得纤毫毕现,将一些现象展现得如些直接,直接到令你吃惊。这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世界吗?当然是!这就是当今的这个抒情时代!
  •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以中国人的视角完整反映南京大屠杀始末。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进城的日军,以其占领者的优越感,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残暴地屠杀了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守城官兵和普通市民达30余万人,在中国人心头和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文笔大气磅礴,以详尽的事实和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以犀利的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现实意义。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热门推荐
  • 娘子,别抛下为夫

    娘子,别抛下为夫

    他,一城之主,本是残忍,不近女色,在外人眼中的恶魔。在遇到她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谣言,什么不近女色,分明是将某人缠得紧紧的,什么恶魔,在她面前,他永远都是一副温柔,宠妻的模样。“城主,柳家公子看上了夫人,说要将夫人娶回家。”“我的人,也是他可以想的,居然还惦记我的卿儿,灭了柳家,我看他怎么惦记。还有,别让卿儿知道。”下面的人都在想会不会太残忍了些,人家只是说说而已,唉...
  • 我就是妖怪

    我就是妖怪

    我是一个妖怪,我是一个可以让时间停止的妖怪,我是一个可以让时间停止甚至倒退的妖怪。这些都没什么,我的身份远不止这么神秘。我甚至想,那才是人生中最值得玩味和感慨的——我是一个人类社会的居委会主任……哎,所以我的同类都叫我:不堪回首何安忆。
  • 澄空民间中医学精髓论

    澄空民间中医学精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绛

    仙绛

    我是一个最受天道诅咒的人,因为我身有七彩长虹;我是一个最为世事遗弃的人,他们看我,如同一个怪物。然而我依旧还在修仙,修成天下第一步……何为仙?随心所欲。不拘于兴,不劳于物,不疲于命,不陷于情。一身自在,无挂无碍,是为仙。何为道?一心追寻。只为证果,只为证道,只为证轮回,只为知天命。掌我道果,筑我道身,是为道。何为仙绛?天有绛仙,为“生于世而出于世”。天有绛道,为“顺轮回而逆轮回”。凡有灵性,皆可成仙。凡有悟性,皆成道果。是为“仙绛”!
  • Steep Trails

    Steep Trai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恩格斯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恩格斯

    恩格斯,共产主义学说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恩格斯在少年时代起就博闻强识,成为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他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并与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领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恩格斯对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
  • 用爱安顿心灵

    用爱安顿心灵

    马登名作,比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等人更早研究成功学,被公认为“成功学的奠基者”!成功学大师马登传授给你25种爱的方式,作者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30年,累计销量超1亿册。爱的方式包含了一切美丽、善良、干净、真实的东西,它没有悔恨,也不留下遗憾。它纯洁得就像那孩童的生命。爱的行为总会得到灵魂的认可,爱的方式领我们走正确的路,因为它是神的方式。
  • 余罪1:我的刑侦笔记

    余罪1:我的刑侦笔记

    水太深!一个传奇警察和毒贩、悍匪的交锋实录!带你窥探这个时代的黑暗角落,领略触目惊心的真实景象!著名作家马伯庸、小桥老树狂热推荐。
  • Utilitarianism

    Utilitarianis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这师弟啊

    我这师弟啊

    我这师弟啊,其实还是挺低调的,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他呢,不爱惹事,但是对于敌人也毫不手软。当然了动手也是从不拖泥带水,还是带埋的。还算是有点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