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5100000008

第8章 心理学学生们都在学什么?(7)

实验心理学——两点阈实验

如果你从来没有了解过实验心理学,如果你是第一次选修心理学课程,你肯定不知道接下来会面临什么,尤其不会想到,实验心理学会非常强调统计学和方法学。对于心理学学生也是如此,只有少数人会得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惊喜,而大多数人则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不幸地,鄙人也是那“沉默的大多数”。

提出假设、实验证明、得出结论,这不是自然科学才会用的方法吗?还要生成一个讲述你的研究故事的实验报告——你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候,你变成了一个古代的说书人,你用人们广泛认可的规范提出问题和假设,列出文章的结构,绝对不能像自由的现代小说家那样,随意编排故事。此外,还要假定你的听众是对这个领域知之甚少的人,你需要讲清楚每一个细节,耐心细致有条理,此时你是不是像关谷君一样,瞪着天真可爱的大眼无奈地喊声:纳尼?

用师太的一句话形容实验心理学:“和臭豆腐差不多,闻着臭,吃起来香!”简而言之,就是看起来很复杂、很困难,认真地研究起来,却也趣味无穷呢。首先,来看看实验心理学的庐山真面目吧。

所谓实验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在达尔文的《人和动物的表情》发表以后,学者G.J.罗马尼斯和博物学家L.摩根都对动物心理产生了兴趣,并且着手研究。其后,罗马尼斯出版《动物智慧》一书,摩根完成了《比较心理学导论》。不过,他们都是采用观察的方法研究自然条件下的动物状态,罗马尼斯的许多材料是不可靠的,结论甚至有拟人论的倾向;摩根虽然提出了反对轶事法——着名的“摩根法规”,却也没有摆脱对心理表面的观察和描述。

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被看作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早期的实验心理学比较重视感觉和知觉方面,于是陆续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比如费希纳定律、韦伯定律和艾宾浩斯对记忆的研究等。

到了桑代克那里,人类对动物学习的研究开始发生变化。他创立了联结主义的实验方法。他将饥饿的猫放在迷箱中,食物放在迷箱外面,让猫可以看到、嗅到,为了能吃到食物,猫就必须找到门闩,经过一阵子乱碰乱抓,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猫找到了机关,打开了门。经过多次尝试,猫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打开门的时间也在不断缩短,直到猫一被放进迷箱就能立刻打开门,学习过程就算完成了。

这个过程被命名为“桑代克的效果律”,而这种学习方式被称为“尝试错误”学习。在桑代克用猫做实验的同时,巴甫洛夫正在用狗研究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唾液分泌时发现了条件反射的现象。经典条件反射是把无关的刺激(如铃声)与引起某种反应(如分泌唾液)的刺激(如食物)多次搭配出现,无关刺激变成了条件刺激,动物只要一听到铃声,就开始分泌唾液。

实际上,实验心理学就是将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看待,像物理学需要做光的反射、折射实验,生物学需要做苹果和水晶梨中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对比实验一样,用科学的、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让心理学摆脱了哲学心理学的阶段,从此进入了实证科学的王国。

在实验心理学中,“皮肤两点阈的测量”一直是不可忽视的经典实验。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皮肤两点阈。人的手、脚、胳膊、后背,到处都分布着肤觉感受器。肤觉感受器能维持人体和环境之间的平衡,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丧失了痛觉、冷觉或者温觉,那么如何能记住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呢?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是散乱分布的,就像一个个小点点藏在皮肤下面,因此也被称为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肤觉感受器的分布、数量都是不同的。

同时刺激非常邻近的两个皮肤点,感觉就好像变成了一个点,如果加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就会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两点阈就是能够感觉到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的最小距离,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阈越小,两点距离越近,证明辨别能力越精确。在皮肤的不同部位,两点阈的数值也不同。

皮肤觉两点阈的测量就是测定皮肤两点阈,找到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并分析实验过程中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对两点阈的影响。威洛特是最早使用两点阈测量器的学者,他发现从背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也就是说身体部位的感受性是随着运动能力的增强而增强的。这一观点被称为威洛特运动定律。

实验步骤如下:

1.测试时,选定被试的左手背和前臂背面为测量区,按照编号手背为一区,前臂分为两区,前臂区域又分为A、B、C三个部分。测量前,做上标记,在标记内进行实验。

2.主试向被试说明指导语:当感觉到两点时报告2,感觉到一点时报告1,记录员负责记录。不管被试答案如何,按照原计划将所有实验做完。

3.将两点阈量规摆在垂直向下的方向,两个尖头轻轻地、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间不超过两秒。主试可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再在被试的非测量区练习几次。

4.一般情况下,两点阈的测量以7~15毫米长度为起点,2~4毫米为间距,5个间距随机出现,每种间距进行20次。

5.为了避免疲劳效应,可让被试在做完100次后短暂休息。

6.选定其他区域后,按照上述要求继续实验。

根据测量所得的数据,可以分析被试的不同皮肤部位的两点阈区别以及同一区域、不同被试之间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说,手背的两点阈要比手臂的两点阈小。其他实验也证明,身体暴露在外的部分,如手指、头面的两点阈要比掩盖起来的部分,如手臂、大腿、小腿的两点阈小。

由于被试需要接受上百次的刺激,实验过程难免会受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影响。多次实验,被试的反应速度会加快,准确性也有所提高,从而使两点阈值降低;当然,随着实验次数不断增加,厌烦情绪、疲惫感也会出现,从而使反应速度变慢、准确性降低,导致两点阈值升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间隔地让被试休息以确保其始终处在标准状态。为了检查疲劳效应,同时对被试进行测谎,主试也可以在数十次的两点刺激后,插入一次一点刺激。

在学习过程中,实验全程由学生主持、参与实验,因此准确性并不高。另外,由于时间的限制、没有掌握好刺激的力度、被试的感受性高,期望效应、疲劳效应、练习效应造成的误差、实验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使得主试很难确切地获得被试的两点阈值。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对额外因素的控制对心理学实验的重要性。

STORY TIME

自从冯特创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实验心理学便快速发展起来。1883年,也就是冯特创立实验室的四年后,赫尔在美国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此后心理学实验室在全美遍地开花。到了20世纪初,各种流派开始陆续登场,形成一股风起云涌的心理学潮流。

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或者构造主义学派,各个学派的观点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重视实证研究。每个心理学派都有自己的观点,心理学家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实验,为他们的观点寻找依据。比如,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强调心理的构造和机能,因此研究感觉、注意、知觉等;华生将实验法,尤其是经典条件反射运用到动物和人的心理方面,通过研究动物、人的行为来研究心理;弗洛伊德则借助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精神分析学说,虽然其理论主观性较强,但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个实证论者,并认为每一件事情都有内在的原因。

今天的STORY TIME,我们来分享实验心理学中的经典——开窗实验。

开窗实验是一种测定反应时的实验。所谓反应时就是指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测量反应时的方法有三种,相减法、相加法、开窗实验法。前两种方法都是间接的测量,难以直接获得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并且还要通过严密的推理才能被确认。心理学家设想,如果能够直接测量到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能够清晰地看到各个阶段,就好像打开窗户,外面的景色一览无遗,因此这种实验被称为“开窗”(open window)实验。

汉米尔顿和霍克基的字母转换实验就是典型的开窗实验。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字母后面标有数字,比如“F+3”、“KENC+4”。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3个位置的字母,即I;当呈现“KENC+4”时,被试则要一次说出K、E、N、C后面第4个位置的字母,即OIRG。

当“KENC+4”作为刺激项目时,被试按键,看见第一个字母K计时开始,按照字母表的顺序,被试会出声转换“K-L-M-N-O”,找到第4个字母O,按键看第二个字母E。如此循环,直到四个字母都呈现完毕,回答完毕,计时结束。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被试在完成字母转换时进行的三个阶段:

1.从被试按键,看到第一个字母到开始出声转换,此为编码阶段,被试对所看到的字母进行编码,在记忆中搜寻这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

2.被试进行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即为转换阶段。

3.从出声转换结束到按键,看下一个字母,这段时间为贮存阶段,被试将转换的结果贮存在记忆中。

和相减法、相加法比较,开窗实验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它也不是完美的。在后一个加工阶段,可能包含着对前一个阶段的复查,贮存阶段包含着对前面字母转换结果的提取和整合。然而,这些交叉在多个阶段中的时间是无法测量的。

行为矫正——如果人变成发条橘子

一个少年,带着邪恶而扭曲的笑容,他酗酒、滥交,有暴力倾向,带着与他年纪相仿,爱好相同的伙伴们到处寻欢作乐。他们痛打街边的流浪汉,对一个欲强奸少女的流氓大打出手,抢劫一位作家的公寓,闯入一位富婆的家中……少年漫无边际地游荡,恣意释放本我的冲动,原想如此放浪下去,没想到这一次他栽在了自己人手里,不仅被警察逮捕,还以杀人罪被判入狱14年。

这是电影《发条橙》中主人公亚历克斯的遭遇。在亚历克斯放下了手里的物品,脱光了衣服接受狱警检查时,观众是否期待,几年之后亚历克斯会改头换面,重新做人,重新回到社会,变成一个“新人”?亚历克斯的确接受了改造,和普通的犯人改造不同,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当时的政府对像亚历克斯一样的青年采取了实验性的治疗措施,也就是行为主义疗法。

接下来,我们看到,亚历克斯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实验品”。在被注射过某种药物之后,医生用个人电影的方式给他呈现极端残忍、血腥、暴力、色情的犯罪事件,用仪器撑开他的眼睛,画面不断放大,强迫性地给“实验品”提供刺激。在药物的作用下,亚历克斯的本我欲望和身体变化指向了不同的方向,先天的快感和药物引起的呕吐感让他非常难受。最终实验成功了,亚历克斯变成了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没有性欲且绝对不会危害社会的“新人”。

看着亚历克斯从精神抖擞的小混混变成了木讷的傻瓜,许多人咒骂政府官员的愚蠢和医生的无能。此言差矣。不要以为他们在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摧残自己的同类,从医生的观点来看,他们在拯救走向堕落的同类,而使用的方法则来自一个伟大的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医生给亚历克斯使用了经典条件反射、厌恶疗法,可谓行为主义疗法之最高代表。

20世纪初,行为主义最大的应用就是用厌恶疗法来改造社会的“不良分子”。所谓厌恶疗法,就是将个体的不良行为和一种会造成负面感受的刺激联系起来,比如电击的疼痛、难闻的气味、血腥的场面,一旦条件反射形成,“不良分子”想要做坏事时,马上就会联想到负面刺激,从而打消做坏事的冲动。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派别,行为主义无疑是最科幻,最具独创性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达尔文的进化论、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行为主义。他认为心理学应该摒弃人类意识,关注外界刺激和个体反应之间的关系。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由环境决定,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增加和消除。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说,行为主义是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异常革命。20世纪初,将人当作机器的思潮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潮,笛卡尔将人看作毫无思想的机器,拉美利特写了一本思想着作,直接叫做《人是机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政府、独裁统治、社会控制论甚嚣尘上,行为主义为统治阶层的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疗法也成为摧残人性的武器。

中国有句成语叫“过犹不及”,华生的行为主义就有过犹不及的倾向,因为它直接把人当机器对待。人文主义者倡导的爱、尊严、人性、自由,这些在行为主义者眼里都是幻觉,在他们眼中,人和马、猫、狗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猫、狗的大脑构造相对简单些,人只能算作比较复杂的机器。

同类推荐
  •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本书针对大众日常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提供具体的自我诊断测试、行为分析以及自我矫正(疗法)指南等。涵盖了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忧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普遍心理问题。每种类型的心理异常,都设计了一个针对此心理异常的总体测验或者分类测验,以便读者进一步鉴别心理异常的情况和类别。每个心理异常包括自我诊断测验、测验结果的解释与建议、矫正心理异常的建议措施、预防该类心理异常的建议等。通过书中的诊断性自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趋向,以便及早地发现不健康的心理信号。
  •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读者今日有幸一睹他们之间的通信,真是莫大的福气。
  • 暖口味心理学

    暖口味心理学

    本书以快速让自己的心情变好为主旨,以心理学为依据,围绕快乐主题,结合生活实际和事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学会掌控情绪,管理心情,用理智驾驭情感,进而获得成功和阳光人生。本书阐述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并提供了有效的改善方法。例如,什么是情绪,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如何摆脱情绪障碍,怎样做情绪的主人;心情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我们为什么要快乐地活着,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地忧郁和烦恼,好心情由谁决定,如何创造和坚持好心情;在职场如何调节情绪,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自我管理情绪等。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走出心情的低谷,摆脱烦恼的困扰,彻底地改变你的精气神,用热情、积极、乐观和快乐的心情拥抱美好人生。"
  •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关于心理的一些小常识你了解吗?《心理常识速读》这本书从“感官生理心理”、“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心灵不可知”等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心理的常识;快来了解这些关于心理的常识吧!
  • 成年孤儿

    成年孤儿

    直到父母离开,我们才真正长大成人。一部帮助成年孤儿找到归属的心灵读本!近20年口碑流传经典,美国《图书馆杂志》特别推荐。“我不再是谁的小孩了……”当那一刻来临,为什么要坚强以对?为什么不敢放声哭泣?剥去成年的外壳,我们只不过是没有了爸爸、妈妈……的孤儿。成年丧亲,其实是极普遍的现象,那种失去归属的感觉,需要受重视、受疼惜,却往往被社会避而不谈,更被我们自己刻意视而不见。可是,如何为失亲之痛找到出口,面对身边关系的转变,并重新定位自我,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失去了爸/妈,我要如何自处?悲伤,又能如何面对?不去想,它会自己消逝吗?”
热门推荐
  • 末世小疯狂

    末世小疯狂

    桑桑是个小可爱,她穿越了,于是变成了一个大可爱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关于末日世界的——小疯狂。
  • 快乐的习惯:哈佛大学经典心理课

    快乐的习惯:哈佛大学经典心理课

    本书为人生励志读本,从哈佛经典心理课中选取了七种许多人时常想不开、悟不透的问题或误区,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画龙点睛的评议,启发读者养成快乐的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
  • 多面夫君

    多面夫君

    现在生活平稳的白领杜湘然,莫名穿越到历史架空的一个朝代。穿越就穿越吧,最起可以重新过一下18岁的年华,不过悲剧的是穿过来这家小姐不仅是个不受宠的庄主夫人!竟然还刚刚小产!既然没有感情,那就休夫吧!结果咧休夫不成反倒被威胁嫁给他国嗜血鬼面三王爷做侧妃,二婚,这剧情也太狗血了吧。庄主诸葛瑾明;鬼面三王爷陌上轩;冥月宫宫主?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爱情对他来说其实比天际的星辰还要遥远,清冷淡漠无心的度过了二十八年,得到江山那一刻他才明白整个江山也抵不上那一抹笑颜。。。。。。
  • 贞观长歌行

    贞观长歌行

    谱一曲盛世华章,奏一曲贞观长歌。一段早已被岁月遗忘的往事,让我们拨开层层雾霭去见证吧!
  • 画墨离华

    画墨离华

    他宠她她就可以随意任性;他陪她她就可以任意生气;他爱她她就可以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她爱她所以,她配得上他。一切的阴谋终将大白于天下,一切的算计都会尘归尘土归土。岁月静好,等一人。定一生。缘分,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也是,最真实的东西。属于你的终究,属于你。不属于你的,计划再完美,也没用。经历让我们成长为更出色的人。回过头,没事,我陪你!
  •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是,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从军阀逃回来后,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彻底地堕落了。他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人们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并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 天高地远

    天高地远

    以主人公赵逸飞为代表的一批求职者,在老家经历了乡村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的种种艰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积极追寻梦想,艰苦努力取得了大学或大专学历。在人才流动的大潮中,为了改变命运,为了自我发展和家人生存条件的改善,他们选择了西行之路。这些人跳出农门,化蛹为蝶,击水弄潮,创造辉煌的过程充满了奋斗精神,极具故事性和传奇色彩。作品中青年男女独特的感情历程也是全书的亮点之一。
  • 至尊妖帝

    至尊妖帝

    大苍世界,种族林立。这里,不仅有中土神州这样的人类净土,也有十万大荒这样的异兽肆虐之地。这里,不仅有海族称霸的五大海域,也有漠北极寒之地的神弃魔疆。看古风成为人族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复活被神族封印的十三名大圣,利用万化妖灵的便利,肆意猎杀神族,不断壮大自己的战力,终于,在神都一役,灭杀神帝无忌,成就至尊妖帝。
  • 修真在科幻世界

    修真在科幻世界

    一个承修真文明于一身的人,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将会有怎样的一个人生?请各位书友到书中一阅!
  • 宣公

    宣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