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6600000004

第4章 奴隶社会卷(1)

夏、商、西周

夏王朝的建立——“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夏王朝的建立,到底是始于禹,还是始于启,一直争议不断,但“世袭制”最后代替“禅让制”,“家天下”正式确立,却是到启时才完成。因此,夏王朝的建立应包括禹、启两代。在此之前,夏族还有一段更长的历史。

夏族是活动于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一个古老部族,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一位夏族首领是鲧。当时黄河流域洪水泛滥,鲧临危受命,被推举为治水领导。由于鲧治水的方法失当,遂历时九年以失败告终。禹是鲧的儿子,鲧死后,禹受命,继任治水的工作。禹改进其父的治水方法,疏导河流,终将水患解决。

治水后,夏部族势力逐渐增强,而舜对禹的能力与胆识倍加赏识,他特派禹去讨伐三苗。禹不负众望,屡败三苗,最后驱逐三苗于丹江与汉水附近。

成功治水加之讨伐三苗的胜利,使夏部族的威望大涨,而禹也得到了包括舜在内的所有首领的青睐。当舜年老时,大家一致推举禹为继承人,禹遂践天子之位。

禹即位后,建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告成镇),后又将都城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两座都城都地处颍水上游;西连伊洛,东临河济,南望淮上;既是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带,又便于联合东南地区众多邦国或部落。为了巩固王权,禹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郊)大会诸部落首领和众多邦国君长。因禹治洪水的创举远传天下,遂众首领及邦国君长皆以玉帛相见,对禹行臣服礼,甘愿成为禹统治下的诸侯。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涂山之会”,亦是夏王朝建立的重要的政治基础。

禹年老时,也效仿尧、舜推行禅让。他曾推举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就过早病故了。后来禹觉得自家势力已足够称霸于世,遂有自立王朝的打算。但为了表示对“禅让”的尊重,他只能暂命东夷首领伯益为继承人。暗中则培养其子启的党羽,希望他能一统江山,开辟王朝。

禹死后,伯益按照禅让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表示谦让,由各氏族部落推选继位。然而多数部落在禹、启父子多年的笼络下,都不拥戴伯益。尴尬至极的伯益于是只能孤注一掷地将启拘禁。后来启设法逃脱,并亲自率兵讨伐伯益,将其杀之。最大的障碍一经扫除,启名正言顺地继承了首领之位。

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部落首领,以期大家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的做法大为不满,坚决不予出席。出于对王权的维护、社会的统一,启调动军队对有扈氏进行征伐。两军在今河南洛阳市以西的甘地展开决战。最后有扈氏大败,其士兵皆被启所诛杀,而族众亦沦落为奴。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甘之战”。这次战争使启的专制政权得到了巩固。在这次战争之后,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中国历史也从“公天下”的时代进入了“家天下”的时代。

趣味链接 夏后氏百官

夏朝建立后,王成为最高统治者,王以下设百官,故史籍中有“夏后氏百官”之说。当时的官吏主要有掌管政教和农业生产的羲氏、和氏,掌管军事的六卿,掌管车辆、畜牧以及膳食的车正、牧正和庖正等。

太康失国——夏朝初期的动荡政局

一个新政权的产生,必然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面临的形式就更加严峻。倘若统治者剥削、掠夺、贪图享乐的本性不改,那么其政权必定会受到挑战。

启建立夏朝后,经过数年治理,天下一片繁荣,但他很快就沉湎于声色享乐的生活。启的大儿子太康从小便深受父亲影响,启死后,太康继位,他腐败堕落的程度更胜于启。他整日“盘于油田,不恤民事,疏于朝政”,民间怨声载道,而他却不闻不问。人们的反叛情绪逐渐滋长,各个部落都想废除太康,取而代之。在这些部落当中,实力最为强劲的是东边有穷氏。

有穷氏的首领后羿,因箭法超群,体恤民众而受到族人的拥戴。他时常教族人习武学剑,亦亲自游走民间体察民情,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愿意追于他。

整天只知享乐的太康,在一次出外打猎时,三个月未回朝。于是后羿趁机带领族人一举占领了夏都,以“后羿代夏”,正式接管了天下。而孤身在外的太康自知势穷力单,无力复国,于是,便在其狩猎的山林中郁郁而终了。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太康失国”。

但是,后羿也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夺取权力后他也开始不修民事而淫于色。他把政事交给一个名叫寒浞的亲信,而寒浞乃奸诈小人。他对后羿极尽谄媚之能事,获得了后羿的信任;同时,又骗取同僚和一部分庶民的支持,在条件成熟之后,勾结后羿的亲信随从,杀死后羿,并霸占了后羿的妻妾和财产,夺得了最高统治权。

趣味链接 太康道情

所谓太康道情,其实和夏朝的太康是没有关系的,而是指民间的一种戏曲艺术。这种戏曲艺术主要分布在太康县及其周边地区。太康道情的体裁种类繁多,剧目丰富,有三十多个曲牌、曲调,包括三大类五大品种。三大类别是:唱腔、表演、音乐。五大品种是:声腔派系、表演程式、音乐体系、曲牌子曲调、打击乐。这些类型的形成,既有沿袭下来的民间艺术,也有姐妹艺术穿插,最后形成了太康道情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

少康中兴——夏朝中期的中兴发展

太康失国不久,其弟仲康在部分臣僚、贵族的保护下,在斟附近建立了一个小政权。由于其实力一时还无法与庞大的夏朝匹敌,遂决定先安步当车,慢慢蓄积力量。仲康死后,其子相在帝丘(今河南濮阳县南),依靠斟灌(今山东寿光县东北)、斟等东方诸侯和亲夏势力的支持,积蓄力量。不料后羿王朝此时发生了政局倾覆,寒浞杀后羿窃国,并展开了消灭亲夏势力的大屠杀。其速度之疾,出人意料。很快寒浞的军队就攻陷了斟灌、斟二地,又向相所驻之地帝丘发起攻击。相被杀。当时相妻已身怀六甲,情急之下,从墙洞逃脱,回到母家有仍(今山东金乡),生子少康。

少康出世后,相妻对他管教极其严格,不但每日要求太康习武练剑,还要他研习兵法。目的就是要将少康培养为雄杰,为父报仇,夺回夏国。

少康长大后,在有仍充当牧正。寒浞之子浇派人追杀少康,少康自不会坐以待毙。为了躲避浇的追杀,少康逃至有虞(今河南虞城)。有虞君主虞思任少康为庖正,并把两个姚姓女子给他做妻子,还封以纶邑十里的土地,以五百之众供其使用。少康施恩布德,积极招纳夏之余众。与此同时,寒浞的暴虐统治令国内民怨四起,都城安邑陷入慌乱之中。

少康见复国时机已到,便联合夏臣伯靡灭掉了当年追杀他的浇。之后,他一路势如破竹攻克安邑,斩杀了寒浞,重新夺回了王位,恢复了夏朝的统治。

少康深谙“得民心者得天下”之理,因此在复国之后,他勤于政事,关心生产,治理水患。在他的治理下,社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天下安定,百姓康乐,夏朝再次走上了鼎盛的高峰。因此,后世史家将这段历史称为“少康中兴”。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经历了三代人,约40年的斗争,才重新夺回政权。这一曲折而复杂的斗争说明,在国家诞生之初,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和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就已不同程度地存在,民心向背是一个政权根基动摇的主要因素,任何暴虐的君主都难以长期一统江山。

趣味链接 酒酿鼻祖——少康

曹操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里所谓的杜康即是夏朝君主少康。相传少康在位期间,农业发展空前繁盛。身为君主的少康用高粱造秫酒,奠定了我国白酒制造业的基础,被后人尊崇为酒酿鼻祖和酒圣。少康造酒之后,历代酿酒者继续精心调制,我国涌现出了种类繁多的美酒佳酿,有白酒、黄酒、葡萄酒、果酒……尤其是白酒,作为世界着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声名远播世界各地。

夏桀暴政——华夏第一朝的败亡

桀乃夏第14代君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但荒淫无度,且暴虐无道。据古史记载,桀继位之初,对百姓极尽暴虐搜刮之能事。为宠妹喜,他不惜大肆征兵“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不仅如此,他还对外滥施征伐,勒索小邦,在内重用佞臣,大肆网罗天下美女供其淫乐。夏王朝内部阶级矛盾日趋尖锐,与周围部落之间的关系也渐趋紧张。可是桀却一意孤行,拒不听从忠臣劝谏,大臣关龙逄因苦谏被杀。桀还时常自信地以太阳自喻,相信夏朝统治永不灭亡,可实际上夏朝的统治已岌岌可危。

就在夏王朝内忧外患日益加剧之时,东方的商部落在商汤的领导下日益强盛了起来。公元前1600年,商汤看到夏王朝已成败亡之势,遂决心起兵伐桀,推翻暴政。但他并没有鲁莽行事,而是先利用各种手段与其他部落结成联盟。在与伊尹分析了当时的夏朝形势后,他认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能与夏朝正面冲突。于是,在伊尹的协助下,商汤最先歼灭了夏王室的主要附属国,使亲夏势力大为减少,然后亲自率兵大举进军夏都安邑,一举攻灭夏朝。势孤力穷的桀只能带着妹喜与各种珍宝逃往南巢(今安徽巢湖)。随后商汤军队快马加鞭将其拦截于鸣条(今河南封丘),杀桀于鸣。华夏第一王朝自此败亡。

商汤回师西亳后,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成为天下之主。他定都于毫,立国号为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自此建立。

趣味链接 夏桀是否因妹喜而亡国?

夏桀暴虐,臭名千古,但人们更愿意将夏亡之责推到妹喜身上,认为她才是夏亡的罪端。其实,夏朝在胤甲末年时即走向衰败。当时,它的体制严重僵化,税赋严重,酷刑苛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桀本是才智兼备之人,但偏巧继位于暮朝。桀无力回天,只好沉湎于酒色,暂时逃遁。桀之暴虐、好大喜功并非世人所说的生来具有,而是因不堪暮朝之重负,导致其人格扭曲,滥用王权,嗜杀成性。而妹喜只不过是一个战败之国的女俘,只因姿色出众独得桀之宠幸,遂夏亡之责不能归于她。综上所述,夏亡是历史之必然,是几代君主残暴统治下的必然结果,桀之暴虐只不过是残酷统治链条上的最后一环而已。

盘庚迁殷——巩固王权的重要举措

历史上常以“殷商”代指商朝。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一次重要的迁都,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这次迁都在商朝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令商朝从内忧外患之境彻底摆脱,使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

自商汤开国,传至盘庚,商朝已诞生君主二十位。盘庚之前,曾先后迁都五次,由于史料缺乏,无法确切说明其原因。至商王盘庚当政时,王都连年遭受水患,王都附近的土地因水患贫瘠难垦,农业发展严重受阻,商朝子民怨声载道,生活苦不堪言。而商朝内部亦因天灾之祸而纷争不断,盘庚处理政务时被各方牵制,很难有所作为。

为拯救政治危机,平定朝内纷争,盘庚决定效法先辈,再次迁都。但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予以反对。因此,盘庚对贪图安逸的贵族软硬兼施,要求他们趋同前往,共同振兴大商王朝,否则就对他们赶尽杀绝。同时,盘庚还对不解实情的民众晓以利害。最终盘庚在公元前1300年带领王都贵族、百姓渡过黄河,迁都至殷。

盘庚迁殷是我国文明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使内忧外患的商朝成功摆脱了困境,亦使盘庚的王权得到了巩固。从此商王朝社会稳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度出现“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商王朝在之后二百多年都以殷为都,殷也成了商的代名词。

趣味链接 殷商时期的文化

殷商时期,青铜器的冶炼技术发展迅速。民间青铜器作坊众多,殷商子民用各种方法熔青铜于炉,不仅铸造了矛、刀等兵器,还铸造了鼎、盘等日用器具。世间罕有、举世闻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即是由殷商子民所造。它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现保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除青铜器外,后世的考古学家亦从殷商遗址中发掘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的龟甲和牛骨。龟甲、牛骨上的文字皆为占卜吉凶、国家祭祀等内容。遂后人将其称为甲骨文,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文字记载。

商纣暴政——商之败亡已成定局

自商王朝建立以来,奴隶和平民群众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就从未停息。到了商纣统治时期,阶级斗争则更为激烈。

公元前1075年,纣继位。他不仅将殷都扩大至沫邑,还大建朝歌,实为暴贪之君。为了满足其贪欲,纣还对殷商子民大肆搜刮,征收赋税以建鹿台,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因此,他又滥施酷刑,肆意屠杀,这进一步激起了民怨。

不仅如此,纣王刚愎自用,坚持“以暴制暴强政权”的统治思想,听不进任何劝谏,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断升级。微子痛心劝勉,纣王以炮烙之刑待之;比干公然相驳,纣王将其挖心致死;箕子言辞不当,纣王将其囚之……纣王之暴令朝中文臣武将纷纷逃离殷都,以避祸患。

同类推荐
  • 微观历史:1957-1965

    微观历史:1957-1965

    本书汇集了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在天津、北京上大学时,和60年代前期刚参加工作时的几本日记,记述了当时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大学青年教师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时代风貌,集中反映了当时大多数的普通高校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 秦亭

    秦亭

    本书是一部严肃的历史文大抵分为两部分——幻想篇与史实篇。本书为幻想篇,史实篇搜索《秦亭纵横篇》幻想篇中为架空历史以及仙侠元素,是作者的一次尝试,内容较为晦涩。史实篇为纯粹的历史文,没有任何杂乱的元素掺杂在内。本书有书生北地茫茫踩雪,丽人寻夫身死他乡;亡国公子一怒杀破天下,纵横策士斡旋邦交漩涡;铁面君王卧薪尝胆蓄意东出,白衣雅士呕心沥血投命变法;文人墨客舌战学宫,关山将士生死沙场;迁客骚人天涯悲歌,穑夫农士井田高唱;还有威武雄壮的铁军锐士喋血北望,那声威显赫的贵族世家惨遭流放。
  • 召唤猛将在隋唐

    召唤猛将在隋唐

    你有你的绝世猛将,我有我的召唤系统。不服?来各大历史武将全部有通通招来。
  • 一千零一个国王

    一千零一个国王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蹬地。天每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长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虽然盘古已经不在了,但听说他还有一个弟弟,就藏在天地间的某处。他的大名叫盘瓜,不过他更喜欢人们叫他,盘小瓜。
热门推荐
  • 逆刀风云

    逆刀风云

    傍晚,京城开封杨府偏厅内灯光通明,檀香缭绕,百万禁军都统领杨惊鸿与大夫人王氏、二夫人刘氏、三……
  • 圣碑录

    圣碑录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块碑从天而来:圣碑,刻写关于世界的秘密。
  • 鬼神夫君别病娇

    鬼神夫君别病娇

    突然噩梦惊醒,醒来发现身边多了个靓丽的男“鬼”,之后便怪事层出穷,无故在停尸房醒来,和一个人说话,后来却发现他已经死了一周了。坐个火车都会被发现,曾经的“万人坑”。脖子上祖传的倒斗出来的玉坠,又频繁的带我附身回到死人生前的一幕。桃花运永远建立在各种被分尸的尸体上……但是他永远能护我周全,梦回千年,古墓里相互依偎,知情后解,愿你永生永世笑靥如花,可惜我却不在六道之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醉禛不过黛玉心

    醉禛不过黛玉心

    她,清冷如月他,冷漠傲然她是前朝皇嗣遗留的血脉。他是当朝尊贵的皇子。为她,他终究喋血后宫,弑杀兄弟。为他,她乔装改扮,夺回密诏。他可以为她夺取江山,放弃江山。她可以为他颠沛流利,辗转尘世。一时的相遇,几十年的相守,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有的只是彼此眼中的那一眸的温馨。片段:傲绝宫中:“为什么要为我做这么多事情?”她清冷的双眸中有的是不解。“自己去想。”他依旧一脸冷漠。雍亲王府:“你好似从来都不会怀疑我的决定。”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柔和。“自己去想。”她的嘴角泛起同样柔和。紫禁城前:“为什么你们就一定要选择离开呢。”作为他们的儿子,不掩饰脸上有一丝的不满。两人相视一笑:“自己去想。”这是正剧文,也是红楼文,喜欢小白的童鞋们,就千万别来挑刺。推荐好友作品《再嫁为后》
  • 谜中人

    谜中人

    海归博士柳韬回国欲与女友罗曼团聚,却惊闻女友葬身火海。种种迹象表明,女友之死绝非意外,而是谋杀,且与云天公司商业泄密事件有关。与此同时,命案连环发生。柳韬决心潜伏云天公司,追查事件的真相,却意外发现女友尚在人间……到底是谁泄了密?到底是谁设计了这一切?《谜中人》将带你一一揭开这些谜团。《谜中人》是花想容从未公开之震撼新作。
  • LEGENDS AND LYRICS- FIRST SERIES

    LEGENDS AND LYRICS- FIRST SE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魂夺命刀

    追魂夺命刀

    明成化年间,宦官专政朝堂灰暗、民不聊生,宪宗皇帝朱见深宠信宦官,在东厂之外再设西厂,东、西两厂挟锦衣卫,监视百官大太监汪直权倾朝野,百官只要不附逆阉党者,多被杀害,一时间政局灰暗,江山震荡。浙江布政使刘福为官刚正,不愿与阉党同流合污,多次力柬皇帝撤销西厂,并罗列了汪直等宦官阉党的数十条罪证,但是阉党势大,刘福的上书不但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却被阉党所嫉恨。随即刘福被东、西两厂联手陷害……在阉党抄刘福的家之时,刘福五岁的儿子刘士臣被杭州巡城指挥都使燕月飞冒死救出,而刘福一家除了刘士臣之外,尽数被杀,忠臣惨死……接着东、西两厂挟锦衣卫对燕月飞围追堵截,在五云山上,燕月飞终于被围……
  • The Crusade of the Excelsior

    The Crusade of the Excelsi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

    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

    《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内容简介:我们经常能碰到所谓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大多数“问题孩子”的成因应该归结到成年人身上,是成年人的“问题”导致了孩子的“问题”。《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着眼于青少年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探讨了“‘问题孩子’问题何在”、“父母需要持证上岗”、“别戴‘有色眼镜’看顽童”、“警惕成功标签制造‘童年恐慌’”、“独生子女的孤独世界”、“孩子成长中的压力与困惑”等十余个热辣话题。针对每一话题,列举众多典型鲜活事例,从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多个视角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当代父母矫正家庭教育思路,塑造全新的家庭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