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帝的去世引起了一场政治地震。在自己的姑姑、太后王政君的支持下,王莽发动政变,夺取了帝国的军政大权,重新回到大司马的位置上。不可避免的大清洗开始了,除了哀帝的外戚集团,还有哀帝的同性恋伙伴董贤,历史上著名的大美女、成帝的皇后赵飞燕。
惊心动魄的一天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六日,当了六年皇帝、年仅二十五岁的汉哀帝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他把自己最宠爱的董贤叫到身边。董贤就像个即将失去情人的女孩子一样满面泪痕,他的伤心是真的,因为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同性之恋并不全是为了荣华富贵的虚情假意,也因为他的飞黄腾达都要感谢这个垂危的人。
董贤的伤心中更多的是恐惧,他虽然身居大司马的高位,掌握着帝国的军政实权,但汉哀帝去世了,他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待多久呢?没有了保护伞,他自己能保护自己吗?那些一直以来仇视、嫉妒自己的人会放过自己吗?别说是权势、地位和财富,就是身家性命都难保啊!
汉哀帝望着龙榻前伤心欲绝的董贤,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留恋和悲伤。他不忍心抛下这个人,更不忍心拉着他为自己殉葬,可自己走了,心爱的人还能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吗?只恨自己无力安排好身后的事,为他消除一切潜在的威胁。
汉哀帝躺在他和董贤曾经同床共枕、挥剑断袖的龙床上,虽然已经气若游丝,身上没有了一点力气,生命在渐渐地消失,但他的大脑仍然在旋转着。忽然,哀帝眼前一亮,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正握着哀帝冰凉的手、跪在床前的董贤被吓了一跳,以为哀帝是回光返照,马上就要驾崩了呢!
哀帝向站在一旁的掌玺太监使了一个眼色,太监会意,在床前跪下,奉上了玉玺。哀帝使出最后一点力气,将玉玺拿起来,放到董贤手里。他用微弱的声音对董贤说:“我把玉玺交给你。如果我把皇位禅让给你,一定会遭到太后和大臣们的反对。但有了玉玺,你可以拥立新君。凭着拥立之功,新君会信任和保护你的。你可以找皇后帮忙,这是我最后能为你做的!”
说完这些话,哀帝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他已经了却了最后的心愿,可以安心地走了。至于董贤的哭泣和呼唤,他都听不见了,因为两个曾经热恋的人已经属于不同的世界。
太后安插在哀帝身边的耳目马上把消息传递出去。王政君听说哀帝将玉玺交给了董贤,并让他和皇后一起拥立新君,马上紧张起来。但她毕竟经历过无数的风浪,见多识广,元帝、成帝驾崩时的风风雨雨不都挺过来了吗!几十年的宫廷生活和政治经验磨练出了她的胆识和勇气,也砥砺出她的果断和魄力。
所以,太后王政君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稳住心神。她开始从容地部署应变计划。首先,召来担任中常侍的侄子王闳,也就是在哀帝戏言要禅让皇位给董贤的时候,声色俱厉地斥责哀帝的那位勇士,让他陪自己前往未央宫。
王政君的车驾在王闳的护卫下疾驰入未央宫。当她进入皇帝的寝殿的时候,董贤还没有从悲痛中恢复过来,仍然趴在床沿上,握着哀帝的手哭泣。王政君用鄙夷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冲身边的王闳使了个眼色。
王闳大步上前,厉声对董贤喝道:“太后驾临,大司马还不上前参拜!”
董贤这才发现王政君已经到了。他艰难地站了起来,走到王政君面前行礼。古稀之年的王政君依旧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浑身散发着让人不敢正视的威严,一双眼睛仿佛能把人看穿,睿智中透出令人恐惧的凌厉。这是身居高位几十年,阅人无数、饱经风霜之后养成的气质。
在王政君的注视下,生性柔弱的董贤感到脊背上一股股的凉气在向上蹿,身体开始发抖,说话的声音打着颤,“臣董贤参见太皇太后”。
王政君没有说话,沉默让偌大的宫殿空气都凝固了,紧张的气氛让人窒息。董贤抖得更厉害了,恐惧已经完全压垮了他,整个人几乎要支撑不住,昏倒下去。他觉得脚下的地板随时都可能裂开,自己会掉进万丈深渊,摔个粉身碎骨。
董贤的样子让王政君更加鄙视,也确信这个人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她缓缓地说道:“玉玺在哪里?大司马还是把它交给本宫保管比较妥当。”
这句话刺激了董贤已经麻木的神经,因为玉玺是哀帝临死前给他的救命稻草。他本能地回头去看还放在床沿上的玉玺,不等他回身去拿,王闳已经抢先一步冲了过去,抓起了玉玺。他手按佩剑,一步步逼近董贤,阴沉着脸问道:“大司马难道要违抗太后的懿旨吗?”
王闳语气中透出的杀机让董贤退却了,乖乖地让王政君取走了玉玺,也失去了最后一线生机。
王政君命人将董贤带到东厢房,问他如何安排哀帝的丧事。还沉浸在悲伤和恐惧中的董贤无言以对,他对此一无所知。除了像情人一样陪伴着哀帝,作为辅政大臣应该掌握的知识他一点都没有。面对太后的质问,董贤只有免冠谢罪,连声求饶。
太后暂时缓和了语气,从容地说道:“新都侯王莽过去以大司马的身份置办过成帝的丧事,懂得规矩,就让他来协助你吧!”董贤连连称是。
使者骑快马从未央宫疾驰而出,奔赴王莽的府邸,宣召新都侯王莽。自从哀帝病危后,王莽也是夜不能寐,时刻密切关注着哀帝的病情,对宫中的形势了如指掌。他很清楚,这是生死攸关、瞬息万变的时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自己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就像绷紧的弓弦上的利箭一样,随时准备射出去。
太后的宣召就像一声号令,王莽如同离弦之箭,飞入了未央宫。
王政君下旨,将调兵的印信、百官奏事、宫中的宦官“中黄门”、皇帝的卫队“期门兵”(又称“虎贲郎”)全部交予王莽节制。兵不血刃,姑侄二人就成功地控制住了哀帝驾崩后的险峻形势,取得了斗争的主动权。
东山再起
王莽大权在握。王政君把侄子叫到跟前,屏退了闲杂人等,面授机宜。按照太后的授意,王莽让朝臣弹劾董贤,指责他对病危的哀帝不尽心照料和治疗,禁止身为大司马的董贤进入皇宫禁卫军营地。
董贤不过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佞臣,这样的局势根本就不是他能应付得了的。惶恐不安的董贤唯有流着眼泪谢罪,这次不但免冠,把鞋也脱了,光着脚求饶。但就算他把衣服都脱光,这世上也容不下他了。
次日,太后颁诏,“董贤年少,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担任大司马不能服众,收缴其大司马、高安侯的印信,免职回家”。董贤这个高安侯再无法高枕无忧、安享富贵了。
绝望中的董贤回到家中,与妻子抱在一起痛哭。他思来想去,都是死路一条,与其被敌人羞辱、折磨,还不如自己死个痛快。夫妻二人在家中自杀。自从四年前被哀帝宠幸,平步青云,登上权力顶峰,位极人臣,从天而降的、梦幻般的荣华富贵曾引起多少人的羡慕和嫉妒。但果真是命运无常,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最后连性命都保不住。董贤的遭遇令人唏嘘感叹。
董贤的家人连夜埋葬了董贤。消息传到王莽那里,王莽担心董贤使金蝉脱壳之计,诈死脱身,派人挖了董贤的坟,验明正身,确认是董贤无误后,就随便地在大牢中就近掩埋了。
董贤一死,大司马的位置就空了出来。太后王政君下诏,让大臣们推选大司马。这是一次毫无悬念的选举,王莽在朝野的威望、他担任过大司马的资历以及与太后王政君的关系,都让他成为这一职位的不二人选。
包括丞相孔光在内的满朝文武一致推选王莽。太后的使者带着满意的笑容正要离开,忽然一个不同的声音在宫阙下响起——“臣公孙禄举荐前将军何武”。公孙禄时任左将军。他这句话一出口,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与何武身上,而两个人就站在一起。
刚才一直不说话的何武也开口了,“臣何武举荐左将军公孙禄”。宫阙下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在故意捣乱,给太后和王莽难堪。何武与公孙禄都对外戚专权不感冒,这次相互举荐就是向身为外戚的王家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