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9100000004

第4章 乱世求生:中国现代金融的初期发展(1912-1927)(2)

尽管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银元本位制度和十进位的银铜辅币制度未能最终建立,但是《国币条例》却在国内流通界中引发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即本国银元趋于统一,“袁大头”成为银元流通中的唯一主币。换句话说,从清朝晚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流通的成色杂乱的银元、“龙洋”,以及深受外商银行支持并借以居奇的“鹰洋”,都逐渐从流通中消失,而“袁大头”则成为国内一切支付大小交易中唯一起到主币作用的银元。这一变化,无疑是我国近代货币流通史上的一个重要进步。它不仅促进了银元的统一,也为后来的“废两改元”准备了条件。

《金券条例》的流产

为了顺利推行《国币条例》,北洋军阀政府于1914年3月8日设立币制局,梁启超任总裁。梁启超在旅日期间就认识到流通金融、整理货币是中国救亡图强的第一要务,因此将币制改革看得十分重要。而且当时刚从司法总长位上辞职的梁启超对北洋军阀政府仍然抱有幻想,因此欣然接受了币制局总裁这一职务,希望能够在币制改革上有所建树。于是,梁启超于1914年3月10日开局就职,以满腔热情起草和撰写了一大批改革币制金融的文章、办法和条例。在币制改革的观点上,梁启超的意见是先用银本位进行过渡,再整理并统一国内的货币。

经费是整理货币的关键,对此梁启超非常有信心,认为在大的款项没有办法争取到的情况下,能够争取小的款项也是可以的。他准备一边铸造新国币,一边以此为准备发行兑换券,而发行兑换券只需有一半或三分之一的准备即可,两年内约可铸造主币4亿元,辅币6亿元,再发行兑换券8亿元,到1916年末全国通用货币可达14亿元,这样一来便可奠定新币制的基础。梁启超向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提出,只要能向各国借到500万镑的资金,就可以满足六个月运用的需要,一边借一边还,在两年内即可将国内纸币和硬币整理完毕,而且还可以有数亿元的铸币余利与保证准备发行的兑换券,应供国家不时之需。然而这充满诱惑的建议却没有能打动袁世凯,梁启超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毅然辞职而去,币制局也在1915年2月被撤销。北洋政府财政部在接收币制局之后,重新设立币制委员会,继续讨论有关币制的重要问题。

“袁大头”银元开始发行不久,币制委员会鉴于新币有悖于《国币条例》的规定,建议将该条例进行修订,以进一步确定新币的国币地位。同时,该委员会还认为《国币条例》纯粹采用银本位,与金本位毫无关系,如果不设

法做些准备,恐怕永远不具备采用金本位的条件,所以主张试铸金币。

1918年8月10日,时任大总统的段祺瑞颁布币制“改革”条例《金券条例》,要求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度,该条例所拟单位名为“金元”,含金量定为与日本金元的含金量相差无几,完全以日本金元为标准,并从日本控制的朝鲜银行借款8000万元。但该款仍存在朝鲜银行作为发行“金元”券的准备金,实际是以日本银行发行的纸币作为金券的准备金,这无异于将中国整个币制金融完全纳入日本的金融体系中。

《金券条例》一经颁布,就在中国社会各界掀起了轩然大波,遭到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英美等国家甚至对北洋政府提出了外交抗议,就连日本国内本身也存在分歧,横滨正金银行明确通知日本政府反对中国金元改革。迫于国内外的一致压力,北洋政府被迫宣布取消《金券条例》。此后,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龚心湛、财政次长李思浩又提出《币制计划大纲》,打算通过借外债推行金本位制。1919年,天津造币总厂铸造出袁世凯金币,分为十元和二十元两种,上有“民国八年”字样,此外还有一种十元的袁世凯洪宪纪念金币。因时局动荡,铸造的数量较少,袁世凯金币的历史作用非常的有限。此后,以金汇兑本位制为目标的币制改革销声匿迹,暂告一段落。

第二节 国外金融势力在华大肆扩张

“四国银行团”与“六国银行团”

说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金融,外国银行团是一个不能逃避也无法回避的话题。银行团是列强对在华权益相互妥协、相互争夺的产物,加入银行团的各国财团都有非常深厚的政府背景,因而外国银行团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中国金融小知识

外国银行团的由来

外国银行团产生于清朝末年。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上书清廷提出修筑川汉、粤汉两条铁路的主张,鉴于铁路耗资巨大,清政府决定“借款筑路”。1909年,英、德、法三国组成三国银行团,对川汉、粤汉铁路共同进行投资。被排除在外的美国非常不满,单方面建议组成一个新的更强有力的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共同为川汉、粤汉铁路提供借款。美国总统塔夫托甚至致电当时的摄政王载最后,美、英、法、德银行团经过讨价还价,于1910年11月签署协议,成立四国银行团。1911年5月,“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签订成立,四国银行团借给清政府600万英镑,即湖广铁路借款。令外国银行团始料所未及的,正是这笔借款,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直接导致清王朝的覆亡。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政局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动,而外国银行团在中国的活动也更加频繁了。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从海外归国的孙中山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刚成立不久的南京临时政府曾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提出紧急贷款200万两的要求,但当时的四国银行团对中国的政局还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度,他们不愿意冒险借款。正如汇丰银行伦敦分行经理艾迪斯(EAddis)在回答孙中山的贷款要求时所说的那样:“在稳固的政府建立以前,不能期望得到贷款。”

事实上,西方列强对新生的民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对孙中山也没有什么好感可言。他们看上的代理人,是被清政府不得已重新起用的强势人物袁世凯。他们觉得“袁世凯是挽救中国局势的唯一强有力人物”,也只有袁世凯才有利于保持他们在华的利益。

而在此时,日本财团利用西方列强犹豫观望的机会,以招商局的资产作为抵押,主动贷款给南京临时政府,他们还与一些地方政府接触,洽谈贷款事宜。这给四国银行团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其实早在1910年11月,日本就要求加入四国银行团,但遭到英国方面的拒绝,理由是日本没有能力筹集资金。日本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他们继续窥测时机以求加入,终于找到了这个跻身外国银行团的突破口。

俄国同日本一样,对银行团通过币制贷款而介入东北的工业发展感兴趣,因而也有意加入四国银行团。

由于俄、日两国在列强争夺侵华利权的角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力量和影响,连美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在向中国贷款的过程中再也不能忽视这两个国家。英、法、德、美四国政府就四国银行团第一次向中国垫款的问题进行交流时,已显示出赞同俄、日两国参加此项垫款的愿望;四国银行团也同意接纳俄、日两国的资本,共同合作,其目的也是把潜在的竞争对手转变为商业上的伙伴。在四国银行团向中国支付第二次垫款的前后,德、英、美即相继邀请俄、日政府授权其银行家参与对华垫款及善后借款。法国更明确劝告俄、日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而加入到国际银行团中来。与此同时袁世凯政府也同意俄、日与四国联合起来共同提供贷款。日本政府鉴于此项借款具有浓重的政治意味,因此持积极态度对待这件事情。它强调“不能让对华财政监督权完全操纵在四大国手中”,于是便欣然接受邀请,指派横滨正金银行作为日本资本家的代表,与四国银行团进行谈判,准备参加四国银行团的对华贷款。此时的俄国原本对四国银行团敌意较深,一直想加以破坏;但当它们发现破坏不可能,对抗也非长久之计时,也宣布有条件地参加,并指定华俄道胜银行为俄国财团的全权代表。

俄、日两国在当时并不是资本输出国。相反,它们自身在资金问题上都要依赖于外国。它们参与对华贷款,主要是基于政治上的目的。这一切表现在它们所提出的一些特殊的条件之中,主要有两条:一是要求在借款的使用上不得影响它们各自在华势力范围内的利益,即俄国要求不得有碍于它“在北满、蒙古以及中国西部的权利和特殊利益”,日本要求不得有损于它“在南满地区以及邻近南满的内蒙东部地区的特殊权利和利益。”二是要求在发行各自所承担的借款份额方面要有行动自由,即要求允许它们通过各自选定的代理人在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发行其所承担的借款份额,而不必通过四国银行团中的任何财团。

俄、日两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向四国政府提出第一条,华俄道胜银行代表和横滨正金银行代表在同四国银行团代表谈判中就这两条进行了反复的申述。由于四国银行团提出种种反对,在1912年5月15日的伦敦会议和1912年6月7~8日的巴黎会议两轮磋商之中,双方都未能达成一致;直到1912年6月18~20日六国财团的代表在巴黎召开第三次会议时才签订一份协议。英、法、德、美财团在为各自保留了同样退出的权利的情况下接受了俄、日财团提出的条件。此外,六国财团还一致协议:在向中国垫款或提供借款之前,应先从中国政府取得关于使用该款所欲达到的目的之性质的“确切情报”,并决定立即将这一情报传达给各个财团,以便让它们“征询它们各自政府的意见”,每个财团都“不办理它的政府可能反对的业务。”这些保留和协议实际上都是承认国际银行团的业务活动不得触及俄、日在华势力范围。

在六国财团协定签订之后,俄、日两国财团正式加入了国际银行团,四国银行团扩大为六国银行团,自此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六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在中国建立了相互合作的关系。俄、日与四国银行团的矛盾基本消除,四国集团与六国银行团并存的局面意味着加强了英、法与日、俄的结合,把四国集团的力量带进了六国银行团,相应地削弱了美、德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反映了以美国为一方,俄、日为另一方的列强在华势力的此消彼长。

加入六国银行团的每个国家的银行团,一般都是由多家银行组成,在这些银行之间也有协议。例如法国银行团由9家银行组成,以东方汇理银行为代表。日本银行团的组成成员最少,只有横滨正金银行一家,但实际上正金的背后有15家日本银行的大力支持,“暗中实一无形之银行团”。英国银行团由5家银行组成,由汇丰银行领衔,汇丰银行在英国银行团的贷款额度中占33%。德国银行团由13家银行联合而成,以德华银行为代表。俄国银行团的成员虽有8家,但纯粹的俄国资本却很少,俄国银行团的领衔者是华俄道胜银行,其资本主要来自于法国,其他成员有包括华比银行在内的比利时资本银行、法国资本银行和英国资本银行。

就这样,从四国银行团到六国银行团,外国银行团在中国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他们利用各自的优势,对中国经济进行肆意掠夺,在中国攫取它们窥探已久的权利和资源,使中国的经济一步一步地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而在银行团内部,英、美两国正上演一场激烈争夺新银行团领导权的斗争。

英国与美国对金融领导权的争夺

外国势力在中国大肆扩张的过程中银行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金融领导权的问题上,各国也是各怀鬼胎。

英国与美国在金融领导权的问题上的斗争由来已久,而在银行团内部,英美也展开了一场争夺新银行团领导权的斗争。在1913年美国因为不甘于英

国对银行团的控制而退出当时的银行团,美国倡议和积极筹组新的银行团,主要是希望凭借自己日益雄厚的经济实力,在新银行团里起主导作用,进而能够取代英国的领导地位。

中国金融小知识

新四国银行团的组建

1913年3月正式退出六国银行团的美国为没能参加善后大借款而耿耿于怀。1918年7月,美国发起由美、英、日、法四国财团组成新的银行团。1920年10月,美、英、日、法在纽约签订新四国银行团协定,有效期五年。组成新银行团的各国财团包括美国36家、英国7家、法国9家以及日本19家著名的银行和金融公司。

新银行团是美、英两国为争夺在华金融领导权而相互争斗妥协的结果,同时也是帝国主义国家为进一步攫取在华经济利益、扩张在华金融势力而产生的“共鸣”。然而,这个由美英日法四国搭台、美国唱戏的新银行团自始至终也没有任何的大作为。

英国对于这一点是看得很清楚的。银行团内部英国财团的领衔人、汇丰银行的艾迪士对此深表忧虑。他明白加入银行团的各国财团都是由其政府直接进行控制的。如果新银行团的控制权被美国财团夺得了,实际上就等于新银行团被美国政府所掌握。这当然不符合英国在财团中的利益。英国方面的反应是:①扩大英国财团,吸纳麦加利等一些有实力的银行;②重新确定汇丰银行在英国财团的领导地位,在任何英国财团对华的贷款之中,汇丰都能够获得1%的中介佣金,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汇丰和英国财团与美国财团的竞争力。

同类推荐
  •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研究

    制度变迁和制度演化一直是演化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演化经济学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经济发展的方法和范式,提供了一个解释经济增长源泉的动态制度演化框架和技术变迁范式。
  • 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将貌似深奥的经济学道理映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组成一幅幅快乐又富有智慧的经济学生活长卷。让你在轻松好玩中掌握经济学的精髓,让经济学成为弥掌控生活和工作的左膀右臂。
  • 听厉以宁讲经济学

    听厉以宁讲经济学

    本书选取了厉以宁今年来所发表的文章。
  • 工业4.0时代的盈利模式

    工业4.0时代的盈利模式

    工业4.0时代具有个性化、人性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智能工厂成为一个消费者可以参与深度定制的“透明工厂”。消费者不但能充分享受个性化消费,还能与机器、信息相互连接,体验整个生产流程与产品生命周期。智能工厂将动用产业价值链上的所有资源,替每一位用户“DIY”既贴心又廉价的个性化产品。此外,未来的人们将生活在“智慧城市”中,乘坐智能汽车,接受智能交通系统的导航,购买智能产品,享受人性化的智能家居生活。如果有什么需求没有满足,给智能工厂下单定制即可。
  •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本书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20几岁的年轻人介绍一些最基本、生活中最常用的经济学原理,从而让年轻人在轻松的阅读中探究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规律,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日常行为,理性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热门推荐
  • 阁楼(中篇小说)

    阁楼(中篇小说)

    夏日的中午,院子里静悄悄的,门卫室的保安趴在桌上打瞌睡。白建明搀着他娘慢腾腾地走了进去。城管办秘书王琳在半睡半醒中听见窗户上笃笃地响,睁开眼吓一跳,敲窗的男子她见过,前几天来领取过处罚通知单。但是这老太太太令她感觉慌兮兮的。骄阳烤着她衰老孱弱的身子,汗水从那苍白的脸庞上淌下来,湿透了半件衣衫。她抬起手,指着王琳说,姑娘,是你叫我来的吗?老人那通红的手上凸着青筋,僵直多骨的手指仿佛隔着玻璃点到了王琳的脸上。王琳哆嗦了一下,接着便如梦初醒似的跑出去搀扶老太太。昨天开会时主任刚说过,最近社会上对城管部门的负面新闻太多,要大家多注意“窗口形象”。
  • 安魂曲之末日诅咒

    安魂曲之末日诅咒

    黑夜中的城市注定有不为人知的暗夜。暗夜中隐匿着守护黎明使命的人。看似平凡却是阴年阴月阴日阴时出生的女孩杨莹琳,玩世不恭的富二代却不得不背负家族使命的季冉,拥有强大而神秘背景却深陷诅咒的周旭然,三人命运注定被交织捆绑在一起。爱恨交织,嬉笑怒骂,末日诅咒重现,驱魔小分队的打鬼怪之旅,注定面对的是未知的艰险。前世因,后世果,安怨魂,平众生,安魂曲。
  • 刀碎星河

    刀碎星河

    地球无数文明,一次次被毁灭。宇宙奥秘无垠无俦,科技和力量主宰一切。太阳系的窥觑,银河系的挑战,来自五千万光年外的陨石……战武纪,来自地球的少年,掌至宝‘万里长城’,刀碎星河,叱咤宇宙亿万界!……新书《超神弑猎》已上传^^
  • 总裁的灰姑娘

    总裁的灰姑娘

    这个该死的无良丫鬟,竟然在七王爷发现爱上她的时候逃之夭夭了,她以为男人都是陈世美呀,她以为王爷都无情呀,共患难的情谊到什么时候都是叫人无法忘却的,更何况一个爱上她的男人,到底是谁给了她这么诡异的思维,需要找回来好好调教,问题是这个一肚子计谋的丫环到底跑到哪里去了?
  • 非典型网游文

    非典型网游文

    少年肇裕薪,出身寒微,六亲无靠。唯有依靠经营一家无牌无照的游戏工作室,勉强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然而,就是这么惨的主角,还因为游戏中与人结怨。在即将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被人在现实世界击落深谷,落得一个植物人的下场。从此,肇裕薪得意识被困在游戏里面,无法脱身。现实世界的躯体,只能依靠医疗设备维持生命。奈何,祸不单行,肇裕薪在现实世界之中唯一的亲人,也出车祸去世....且看,一个网瘾少年,如何在游戏里变得越牛,现实就会越惨的前提下,逐渐成长起来。肇裕薪究竟是,最终走向人生巅峰,还是就此失联,欢迎各位加作者QQ发表看法。作者二十四小时,不定期逗B在线,恭候各位。
  • 名门艳女

    名门艳女

    我一直认为,小说的根本是讲故事,只有故事讲得好,才是优秀的小说。因为我生活在狭窄的文学圈子之外,每天接触的都是与我相同,或不相同,但大多都是在为生存进行着艰苦的,甚至是残忍的苦拼苦斗者。对于这部作品的扩张网络版改编,我完全没有理睬当今的写作时尚,也不打算走追风媚俗之路。作品的全部叙述,都是围绕着彝族人家,阿诺家族的没落史而展开的。这是一个子女众多的阿诺家族,也是一个正与新彝汉文化交织得理还乱的家族。我动情地描绘这一家人,写他们在最近十几年中有过的种种经历。我完全是从另一种视角——这个曾经的土司贵族到贫穷平凡的彝族视角,从阿诺黑骨史的视角和几个个性不同的现代兄妹的视角,来展开分类叙述。是由内而外、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讲述,让大家跟着几个各有个性的人东走西闯,细品他们心灵的震颤,领略彝族人的生存体验,特别是彝家少女——汉艳。本小说为《超级画师》的改编和扩编版,内容不同,但线索是一样,人物出现了很大变化。
  • 毒妃倾城之皇叔套路深

    毒妃倾城之皇叔套路深

    她现代古武世家三十五代传人,喜欢研制毒药,却悲催的把自己炸穿越了,而且还是一个同名同姓未嫁先休的废物身上,再次睁开眼,她不再是任人欺负的废物,当废材变天才,她光芒万丈,谁与争锋。初见,她踢了他几脚,还顺走了他身上的银票,本以为不会再次相见,没想到猿粪这东西躲不过,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抱着他哭诉道:“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
  • 影子是最温柔的回忆

    影子是最温柔的回忆

    14岁,你说要保护我一辈子,一生不离不弃,毫不夸张的可以指天为誓。17岁,我遇见那个人,过往的场景种种,淡忘干净。我深切的知道,我狠狠地爱过,卑微过,也骄傲过,甚至,刻薄过。21岁,你,或是他,终于都消失得干净。而你们却都成为了我心中的禁隅,也成为了我不愿再见到的想念……
  • 俄罗斯,那双美丽的眼睛

    俄罗斯,那双美丽的眼睛

    这是我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乘坐飞机就是一次跨国飞行。北京——莫斯科。近乎夸张的惊讶坐在客机的座椅上,我目不转睛地紧紧盯着座位侧上方的荧光屏幕,通过客机前面安装的摄像头,可以看到飞机外面的景象。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我脸上的表情近乎痴迷。为了掩饰我在乘坐飞机方面过于浅显的经历,我努力装出一副老到的样子,尽量在脸上添加些许轻描淡写的微笑。飞机的涡轮开始发出撼人心弦的低吼,紧接着,机场跑道开始快速地向后移动。
  • 香榧

    香榧

    棋,是人与人脑力之间的碰撞,但是你要是遇到了它,那就不一定了,被迷惑被左右,只要你心中坚定,没有逃不出的控制网。小白少女拥有着这件宝物,她是正还是邪?是利用还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到达自己的目的?且看《香榧》带你走进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