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9300000006

第6章 为土地纠结——大变局中的探索与尝试(4)

民国期间农学家的本土化主张

民国期间,中国的农业教育问题可谓是“百废待兴”。教授与学生对于中国农业认识甚少,而且,那时的农科学生多为城市子弟,对农业了解少之又少。因此,对于农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农学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改进的意见。

当时北京大学农学院的院长董时进教授认为,要实现农业教育的目标,必需改变农业教育脱离中国农业实际的状况,改变多数教员外聘的状况,改变直接翻译外国农业教材生搬硬套的状况,必需提倡农业教师对中国农业理论方面的探讨以及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这样,中国农业才有望取得进步和发展。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的农业教育家和农业科学家,开始倾力于编写切合中国农业实际的大学教科书。例如,邹秉文等《高等植物学》。本书被认为是中国学者编写的第一部植物学教科书,书中将此前所称之“隐花植物”改为“孢子植物”,“显花植物”改为“种子植物”,“羊齿植物”改为“蕨类植物”,等等,直到今天也一直在使用,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各农科大学任职的教员都不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研究工作,因为当时教员较少,一个教员要能完成额定的教学任务,必须同时开设很多门课程,教学任务相当繁重,大学教授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其次,当时的教育经费十分有限,教授们没有必要的研究设备和实验用品,加之没有科研学术积累,只好安于现状。最主要的是,当时缺少人才,农业研究无法展开,农业创新力非常低下。

在这种局面下,许多怀有报国之志的有识农学家都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改变现状,他们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农业调查研究,在农业技术本土化历史进程中做出了开创性的业绩。

随着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兴起,对棉花原料的需求急剧增长。当局通过不同渠道引进了美国的优良棉种。但是由于中国的气候与美国不同,因此导致了“良种不良”的情况。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改良引进的美国棉种。

1914年,张謇出任农商部长,他上任之后,在河北、上海、武昌、北京等地设立了四个直属农商部的棉业试验场,主要任务就是试验、驯化、选择美国棉种。1919年,在宝山、南京以及各产棉大省纷纷成立了专门的棉业研究机构。此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也都加入到了棉花选种研究的工作之中。30年代初,中国成立了拥有现代科学设备和管理机制的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央棉产改进所,为中国棉花育种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大的支持。

在培育出优良棉种之后,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棉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量大增,质量也适应了机器纺织的需求。

由于近代使用机器进行加工生产,面粉业兴起以后,市场对小麦的需求量大增,为了增加小麦产量和提高小麦品质,自20世纪初期开始,中国育种家运用近代育种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小麦育种科学研究,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最早的小麦育种机构在南京的金陵大学。1914年,该校研究人员在南京郊区的麦田中发现一个表现优异的小麦植株,当即摘回,以后连续8年采用“纯系穗行育种法”对其进行提纯和选择,至1922年最终获得了一个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质小麦良种——“金大26”。这是中国近代采用科学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第一个小麦良种。此后,金陵大学先后在华北地区各省设立了8处小麦试验场,培育出很多优良的小麦品种。

水稻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一直都是农学家的研究重点。作为中国近代运用遗传学原理开展水稻育种的首创者之一的原颂周教授,于1919年利用南京高等师范的试验农场,对1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和选种改良,最终育成了“改良江宁洋籼”和“改良东莞白”两个品种。1933年至1936年间,曾由中央农业实验所主持,对2031个水稻品种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出良种89个,其中表现最优的“南特号”早熟水稻品种,在当时及后来的30年间都是中国南方稻作区推广的重要品种。

优良的品种要靠优秀的育种方法。近代中国水稻育种方法,主要采用美国作物育种家洛夫教授创立的“纯系育种法”,即:第一年“单穗选择”、第二年“单行试验”、第三年“二行试验”、第四年“五行试验”、第五年“十行试验”、第六年“高级试验”、第七年“繁殖推广”。

但是,这种源于美国的育种方法不能完全适合中国的育种实践。为了找到一种更合适的育种方法,著名水稻育种家、广州中山大学丁颖教授创造了“小区移栽法”,此法代替了洛夫的“纯系株行法”,而且育种周期缩短为4至5年,还适应了中国水稻栽培的移栽技术特点。自此,中国的水稻产量也开始有了质和量的突破。

这次育种改良技术的成功,再次证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固然是好,但是要想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农业文化环境,就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只有经过本土化改造的过程,让其完全适合自身,才能保证中国农业稳步向前,取得更多更大的发展。

艰难而漫长的农业推广

在中国的历史上,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通过宣传、示范和展览等方式,传递给广大农民,以使农业生产有所增长,即“劝课农桑”,历代都有记载,尤其唐朝的时候,更是大为提倡,然而,却从未切实推行。真正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时间,要追溯到甲午战争前后,自此农业推广才正式萌芽。也就是说,农业推广之路,经过清末和民国的各个时期,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前,历尽了艰难而漫长的半个多世纪。

清朝末年的农业推广始于优良种子的推广。推广人主要都是一些地方官员及私人。例如,1892年,由张之洞请人在美国选择良种,采购棉籽,寄至湖北试种。而后,杨士骧、魏家骅、赵尔巽等引进美棉。1901年,张謇在南通对美棉的试种是比较成功的一次。

1906年,中央农事试验场在北京设立,这对于当时当地的农业推广工作来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那时,清政府在各省设置劝业道,各厅、州、县设劝业员,通饬各省举办农务学堂及农事试验场,并将购入的大量美棉种籽分发至各省进行种植。

为了响应清政府的号召,直隶省保定首先创立农会。1907年,清政府制订了《农会简章23条》,命令各省仿办,一时间,农会的创办风起云涌。在农会业务中,对农业推广方面的工作做了诸多的规定。1909年,也就是宣统六年的时候,又制订并推广了《农会简章23条》。随着农会的创办以及农林简章的制定,截至1911年,各省已开办的试验场、讲习所、农业学校、农会、木植局、垦务所等有一百多处,此举进一步拓宽了农业推广之路,同时也加快了农业推广的步伐。

由于推广进程得以加快,于是,1912年,即民国初期,政府设立了农林部,改颁《农会暂行规程36条》。后来,由于北洋军阀窃据政府职权,张謇任农商部长,提出“棉铁主义”,前面已作介绍,在此不再赘述。在张謇的领导下,农民掀起了种植棉花的热潮,各地也都开办了各种农事试验场。到1926年,全国共有各农业试验场230余所。纵然农事活动做了不少,但那时因军阀混战,人才短缺,农业科研或推广方面并没有做出很多卓有成效的业绩。

1929年3月,国民党三次全代会通过《中华民国之教育宗旨及设施方针案》,对农业推广的方针与范围做了如下规定:“农业推广,须由农业机关积极设施。凡农业生产方法之改进,农业技术之增高,农村组织与农民生活之改善,农业科学知识之普及以及农民生活消费合作之促进,须以全力推行”。当然,这也是国民党直接插手农业推广的重要标志。

1929年6月,农矿、内政、教育三部会令公布《农业推广规程》,并于同年12月成立了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在江苏等16省,分别成立省级农业推广机构。1930年,国民党中央又推行了“实施全国农业推广计划”,同时,还建立了一些农业推广实验机构。

由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与金陵大学农学院,合办乌江农业推广实验区,推广改良棉、麦品种,并组织农会及合作社;由农矿部与中央大学农学院,先后在江宁县第四区及汤山镇,合办中央模范农业推广区,推广改良稻、麦、棉及蚕种、猪种,并倡导组织合作社及农户储押仓库等。正当农业推广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它又陷入了发展的桎梏。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述所有的农业推广活动都陷于停顿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1938年,国民党政府迁移武汉,设立了农产促进委员会,负责统筹全国农业的推广业务,协同促进农业生产及发展。1940年7月,成立了农林部,隶属于行政院,负责管理全国农林行政事务。1942年,农产促进委员会改隶该部。

在此期间,除了国内的农业推广,国外不少国家,如近代英、美、德、日等帝国主义者都为着各自的目的纷纷在中国进行农事推广与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英美烟草公司在山东推广烟叶种植;日本在河北、山东及东北等地推广美棉、水稻、甜菜的种植和蚕的饲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促进了农业推广。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1948年,国民党政府曾乞求美国来办农业推广。他们利用当时缔结的“审美农业协定”,向美国经济合作署申请取得一大笔美元作为经费,在浙江省建立示范性质的省农业推广委员会,以推动农业推广工作。

总体而言,农业推广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但是,在国内的努力以及国外势力的推动下,农业推广运动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农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乡村建设实验的潮起潮落

从1904年开始,各种“改良运动”此起彼伏,例如,在河北省定县翟城村的“村治”,辛亥革命后,山西“规模省”的“村治”,五四运动以后,新村运动以及平民教育运动,等等。他们领导的这些运动都非常注重“农村改良”,但活动范围很小,并没有产生大的影响。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东海陆丰地区,以及湖南等省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而且逐渐壮大。然而,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以后,这次以土地革命核心、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色彩的农民运动,其中的一部分被迫消沉下来。但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一些由机关、团体和个人所进行的所谓“乡村建设实验”却随之发展起来。

所谓乡村建设运动,指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了救国救民,挽救中国农村于水火,一批有识之士不断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代表人物有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他们或着力于农民文化教育,或注重农业技术传播,或致力于地方自治和政权建设,或强调经济、政治、道德三者并举,但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使破败的中国农村早日找到一条出路。

1935年前后,进行“乡村建设试验”活动的单位有100多家,2000多人,而且分别就乡村工作的有关问题,在山东邹平、河北定县及江,苏无锡开过三次年会。

其实,这些机关、团体和个人所组织的“乡村建设实验”,出发点和目的各有不同:有纯粹从“自卫”出发的;有主要以实验并推广农作物良种为目的的;有从近代教育观点出发,用实际的社会教育方法改善农民生活;有专门从事合作社的组织和推广,作为改善农民的经济生活的唯一途径,并认为将来的教育、自治、甚至自卫等,都可借以实施;有从教育入手,但要遵循固有的礼教精神,“启发农民的自觉组织乡村,以推动社会”;有从改革县政入手的;有只看到中国农村若干欠缺现象,但实际上并无独特的乡村建设信念,还是要从各方面去改进的,等等。

此外,这些乡村实验的侧重点也是不一致的:他们有的重视教育、有的重视民团、有的重视合作社、有的重视某种农业技术推广等。而且,这些乡村实验的借助力量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依靠地方的财力,有的依靠社团的供给,有的依靠政府的协助,有的完全依靠本国的人才,有的依靠国际的援助,等等。

尽管这些乡村试验之间存在不少的差异和矛盾,但他们却有着一些绝非偶然,不约而同的共性,这些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为了重新建立或者维持农村的秩序,提高农村的购买力,大力推广农业技术,以最和谐的方式缓和或消灭农村的内部矛盾,等等,总之就是使农民摆脱贫困,让其生活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

在众多“乡村建设实验”中,最有代表性的由团体发起的运动,主要是旧派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以及新派晏阳初的定县平教会。

梁漱溟作为“最后的儒家”,在儒学传统面临崩溃的局面下,仍坚持挖掘和高扬中国儒家理念,并试图寻找一条可以将其变成现实的渠道,于是,由他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兴盛起来。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乡村建设运动是梁漱溟用儒家文化拯救中国农村的一种实际行动。

梁漱溟之所以致力于乡村建设运动,并在1931年出版其《乡村建设理论》一书,将其思想理论化,且在现实中积极实践,是基于他对中国社会的独到认识。

同类推荐
  •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下一轮经济危机2:中国凭什么幸免于难

    虽然人们将爆发的危机命名为美国次贷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同样那么艰难?如果说,中国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的恶化,那为什么中国的股价下跌得比美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都要严重呢?作者认为,这一轮经济危机的实质在于创新的停滞。创新停滞导致生产力增长乏力,社会支出大于社会产出,主权债务如雪球般越滚越大。而政府基于社会和经济稳定的诉求,在错误思想的指导下,释放流动性,制造通胀。“货币把戏只能收到表面的一时之效,从长远看它肯定会让国家陷入更深重的灾难。”政府对解决危机的一次次拖延,使危机积蓄力量,蓄势待发。
  •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你面前:企业倒闭,百业萧条,更可怕的是过去那种简单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中国35%的经济产出都要依靠外贸出口,而这些产出所依赖的终端消费形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步步恶化已经没有往日的风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到目前为止是有限的,还没有真正开始,真正的开始会是什么时候?就是美国的防火墙破裂之后。美国的防火墙一旦破裂,冲击到美国的消费市场,由于美国进口的减少,使我们的出口受到影响,从而打击到我们经济的基本面。
  • 若有所失:漫步在历史和经济的丛林中

    若有所失:漫步在历史和经济的丛林中

    从英国的金本位制不经意的确立到其与国际金本位制的渊源,从美国历史上刹那出现的唯一改革到日本历史上的以退为进,从东亚金融危机到由希腊引发的欧元危机,从人口涨落到国家沉浮,作者旁征博引,所述看似是迷失在历史大潮中的细节,背后却有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隐喻。
  • 做好税收筹划的28个方法

    做好税收筹划的28个方法

    本书作者将职场故事和财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相结合,用严密的逻辑将财会知识和实操技巧相结合,从税收筹划入手,深入浅出地提炼出28个方法。
  • 城镇化转型

    城镇化转型

    在推进城镇化转型的过程中,传统融资方式面临挑战,如何进行投融资创新与改革,既能有效满足新型城镇化的融资需求,又能有效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值得深入探讨。《城镇化转型:融资创新与改革》一书,从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内涵差异,以及新型城镇化的融资需求与挑战出发,对城镇化融资的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城镇化融资的历史、现状做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勾勒了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的基本框架,并详解了这一框架所需要的财税、土地和金融改革。
热门推荐
  • 美漫丧钟

    美漫丧钟

    穿越美漫,原本只是普通人的他变成了世界著名的雇佣兵和杀手。物是人非,他究竟是应该成为一名正义的英雄?还是继续他黑暗的事业?“不要用善恶这种浅薄的观念来衡量我,我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主角突然出现在了胡编作品简介的本书作者身后,一拳把他打飞了出去:“事情本来很简单,我即是所有人耳边响起的丧钟!”
  • 魔教霸世:圣女月菱

    魔教霸世:圣女月菱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她更倒霉的吗?每月十五月圆之夜,要成魔吸纳男子精元救命?这还不算什么?一生不能动情、不能嫁人、不能随便生子?还要孤独终老,这也就算了。偏偏自己还能长生不老的活受罪?老天爷?您老让我穿越来这里,是来受折磨的吗?眼看着无数美男蜂拥而来,挡不住的桃花运呀?却不能享用?这不是比死还难受吗?
  • 我与幽灵少女

    我与幽灵少女

    有一天,我做了一场梦。梦见我同一个叫千里的女孩相遇,并且走过了一段虽然忙碌但快乐的日子。她彻底,打乱了我的生活。把原本不属于我的快乐塞进了我的世界。这是一段属于御宅青年与一群少女的欢乐欢乐校园探险,这是一段清纯唯美经久难忘的青涩情怀~
  • 米塞斯评传

    米塞斯评传

    米塞斯评传关于米塞斯的传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米塞斯自己撰写的早年回忆录;另一种是他人写的米塞斯传记,其中包括其夫人在其去世后写的回忆录和许古斯曼的详实巨作,当然也包括本书。本书全面而简明地介绍了米塞斯的一生,主要包括其经济学思想和其影响。柯兹纳作为米塞斯的学生和一名极富影响力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他追溯了米塞斯一生的关键时刻和重要事件,解释了其对经济理论的核心贡献,并评价了米塞斯对20世纪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影响。篇幅虽小,但要言不烦,这只有深刻把握米塞斯和奥地利学派思想的大家才能做到。
  • 重生空间之商界医女

    重生空间之商界医女

    林月因失手打死上司,被执行枪决。醒来后发现自己重生到和自己同名同姓的8岁女孩身上,并且意外得到了可随医术提高而升级的医药空间。自此,林月苦练医术,终于财源滚滚,可正当林月喜笑颜开之时却发现自己居然是世家之女,林月彻底怒了,额,能不能早点说啊。这样自己就不用累死累活的赚钱了!
  • 侠客行(全两册)(纯文字新修版)

    侠客行(全两册)(纯文字新修版)

    此书上下共两册,《侠客行》中最独特的一点,是女主角丁珰对待爱情的态度。她明知所爱的人是浮滑浪子,但仍然爱他,而不爱另一个外貌完全一样的正诚君子,说明了爱情和理智是两回事。《侠客行》主角石中坚是一个完全不识字、完全不通世情的人,反而能领略到上乘武功的真谛,而许许多多博学多才之士,反倒钻进了牛角尖中,走不出来。至巧不如拙,再蠢笨的人,也自有他的际遇,《侠客行》中表现的哲理至深。
  • 妙门

    妙门

    明明只是求道修仙却被人丢到孤岛上,开局一百人,装备全靠捡;看看我手里的平底锅,谁能活到最后心里没点儿数?
  • 魅王邪妃:草痴三小姐

    魅王邪妃:草痴三小姐

    为了救自己的亲人而选择自爆而亡,上天给了孤傲千叶一个重生的机会,这一世她要活回她自己,虽然是一个草痴的身体,而现在住进了一个强者,21世纪的最强王者“毒蛇”。今世体会了亲人的感觉,有两个妹控的哥哥,还有两个最宠自己的爷爷和老爹,她在一次在异世界体会到了亲人陪伴的感觉。渣女渣男的什么都滚一边去,白莲花,绿茶婊神马的统统不是对手,任天地来多少这样的人,孤傲千叶统统都不放在眼里。男主华丽而来,无欹大人就这样看上孤傲千叶了?“小野猫,这下你就从了我吧”。“无妻大人,你这样可不好吧”!“小野猫,我愿为你倾尽天下”。“无妻,你可知道我是一个冷血的人”。
  • 写在时间开头

    写在时间开头

    「2017科幻春晚」科幻小说合辑包含:《春节序曲》《昨天今天明天》《春天的故事》《俏夕阳》《宇宙牌香烟》《虎口遐想》《涛声依旧》《如此包装》《故乡的云》《四郎探母》《过河》《空城计》《相约一九九八》《空中悬人》《吃鸡》《三岔口》《警察与小偷》《常回家看看》《超生游击队》《好运来》《千手观音》《难忘今宵》。未来局甄选的这些题目,全部来自于过去三十多年在春晚舞台上最受欢迎的节目,作家们在选定题目后48小时内,完成4000字左右的科幻短篇小说创作,并需要在科幻小说中设置与原有春晚节目呼应或致敬的细节。「科幻春晚」是未来事务管理局旗下《不存在日报》在每年春节期间进行的一档科幻小说连载活动。2017年春节期间,23位风格各异的科幻作家参与了本次活动。其中有韩松、何夕、凌晨、杨平等资深作者,江波、陈楸帆、飞氘、万象峰年、张冉、刘洋、阿缺这些已经成名,风格鲜明的新生代。还有滕野、塔塔、孙望路、郝赫、慕明、KiSA、赵猫鱼、双翅目这些还是生面孔,但今后大有可为的新晋作者。23篇科幻小说风格各异,但都保持了较高的创作水准。其中既有传统太空题材、赛博朋克、人工智能等科幻小说的常见语境下的新意之作,亦有一些难于归类的架空、近未来社会幻想、传统文学改编和魔幻现实主义作品。「2017科幻春晚」最初在《不存在日报》微信公众平台、果壳网、豆瓣、知乎、澎湃、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网易新闻、简书、MONO等平台连载,在科幻迷群体中引起热烈反响,总计被阅读150万余次。在此,我们将23篇作品制成合辑,整体呈现「2017科幻春晚」的全部作品,以飨读者。未来事务管理局是一个以“未来”为核心的科技文化品牌,致力于科幻文化传播与科幻生态搭建,创造中国科幻黄金时代。
  • 傻笑

    傻笑

    我敢负责任地讲,东方优是个跨世纪的大傻瓜。对于他,我不但恨,而且恨(这是东方优从小就养成的说话习惯,我一想起他,语法、修辞就乱了)。因为他曾经差一点儿让我丢了小命,所以我既忘不了他,又忘不了他。据说回忆往事是人走向衰老的表现,我并不服老,而且完全有信心在领导岗位上再干一届,到六十岁下来正好。自从我年过半百之后,肾虚、气虚、心虚和其他的空虚感觉常常扑面而来。眼前的事情转身就忘,而过去的人和事却不依不饶地在我眼前晃动,出现频率最多的就是傻瓜东方优——我幼年的同伴,少年的同学。他那与生俱来的笑脸经常出现在我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