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2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日之间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借由特定的地理条件、特殊的人文环境而促其成,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日本对于中国的研究,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业已形成了专门性的学科领域,学界向以“日本汉学与中国学”相称谓。以发生于19世纪后半的“明治维新”为界限,日本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从之前的“日本汉学”时期进入了“近代日本中国学”时期。在欧洲近代文化观念的催生下,日本的中国认识与中国文化观都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点在《论语》的研究史上也得到折射。首先,《论语》所承载的中国儒家学说的基本理念,开始从日本传统意识形态的本体,逐渐过渡为一个“他者”,也即《论语》从曾经的表达日本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存在,变化为一个可以被言说、被讨论的客观对象;其次,讨论的边界日益学科化、体系化,也即《论语》从古来的一部经学文本,开始被分别纳入近代学科体系中加以考量。这一变化似乎于悄然中发生,却绵延了一个多世纪而获得高度发展。

对“近代日本中国学”的样态、特征、学术成就作出回应,应该成为中国学界的责任担当。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论语〉与近代日本》或可视为其中的一个个案尝试。作者旨在立足比较文化的立场,就中国古代典籍、儒家经典《论语》东传日本后,在异质文化的土壤中,如何植入再生,如何发生变容,以及如何得到别样诠释等诸样相,作一历史性爬梳。

从传播时间上看,《论语》无疑是最早传入日本的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作为儒家学派创始者孔子的言谈总录,《论语》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论语》传入日本伊始,即受到极大关注,因应着日本历史上不同时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需要,对《论语》的研读、奉习乃至研究,可谓旷日持久,以至日渐深入。这一切自当首先依赖于《论语》文本的广泛传布。从古代至近代,横亘其间的近世时代,是《论语》日本传播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论语》文本完成了从钞本到刻本的发展演进,《论语》日本传播史上最重要的和刻《论语》集解本,至此阶段也已相当成熟和完备。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本学者《论语》注释之作——《论语古义》与《论语徵》。所有这些,为即将到来的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第一章即主要围绕这一领域的话题而展开。

《论语》在近代日本的传播呈现出空前未有的态势,对于《论语》的研究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领域广泛深入地展开,而这种丰富性和多样性又恰恰是与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形成与发展直接相关的。

近代日本中国学的形成最早始于“哲学”学科的确立。在日本的中国文化研究史上,中国的儒学文化始终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日本汉学史就是在对以儒学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受容中建构起来的。及至近代,日本对于中国的认识和想象、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评判,尽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对于中国儒学的探究,仍然构成近代日本中国学的重要一翼。作为传载儒学文化的重要经典文本之一的《论语》,在近代文化语境下,获得了来自哲学界的新阐释,其中既有将其奉为圭臬的、以服部宇之吉为代表的“孔子教派”,当然亦不乏如狩野直喜、武内义雄等注重文献考订的“古典解释派”。《论语》在日本近代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此番“遭遇”足以使其本身成为重要的东亚近代思想史材料。

在近代日本中国学形成并渐次发展的过程中,原本“捆绑”于经学之中的历史学、文学纷纷挣脱束缚,独立而成近代学科之一门类。在此情形下,原本仅作为经学文献的《论语》,开始进入历史学研究者、文学研究者的视线,成为他们分析研讨的对象。这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有民间史学代表人物山路爱山的孔子研究,也有秉承历史批判主义主张、尝试将儒教理念加以剥离解构的津田左右吉的“儒教批判”,还有以《论语》为方法,实现其“由经学而文学”、阐释中国智慧的吉川幸次郎的《论语》解读。

上述相关问题的讨论,分别构成本书第二、三、四章的核心内容。

与文学独立于经学而成为近代日本中国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日本的近代文学也在与世界发生着深刻的联系而经历着自身的发展蜕变。一部分作家一方面接受欧洲近代文学思潮的影响,吸收、模仿西洋近代流派,另一方面,对于浸透于日本历史之中、同时也深深浸透到他们各自生命体验中的中国文化,又怀抱深刻的理解,充满深情的向往。其中如下村湖人、中岛敦便选择以《论语》为蓝本,以《论语》中的孔子、孔门弟子为人物原型,构造其文学创作,以此寄托作家自己的人生理想,阐发其学术思考与追求。本书第五章即关注到日本近代作家的这一特殊的“《论语》情结”。

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激发的论辩和作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之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作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同类推荐
  • 活着真好(2):感悟生命,感恩生活

    活着真好(2):感悟生命,感恩生活

    追求生活的真谛、充实自我的心灵,空虚是得不到充实的忧郁,充实是摆脱了空虚的满足。
  •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尼采的人生哲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对尼采及其哲学的全新解读。全书围绕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展开,即反对神权及一切“旧社会的权力产物”,伸张自主权力,激励人们摆脱奴性,超越自我,奋发图强,焕发生命的璀璨光华。全书从总体上把握尼采的思想体系,多方面系统介绍尼采的学说,客观点评其观点论断。它名为哲学,实则旁及方方面面,涉及不少学科和知识领域。它还将尼采的思想观点加以演绎,并且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掌故和逸闻,既反观历史,也针砭时弊。因此,它不仅具有学术性,而且具有相当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现实性。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本书由吴晓明主编,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热门推荐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帮你揭秘身体奥秘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帮你揭秘身体奥秘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荒岛求生之杀出重围

    荒岛求生之杀出重围

    一场意外,我和我的朋友乘坐的船发生了触礁,我们被困在一座岛上,为了食物,为了生存,他们尔虞我诈,互相抢掠,互相厮杀,人性的丑陋变得赤裸裸,但是我不会屈服,为了我的朋友和我爱的人,我要变强,我要变强,我要——群号:426476388
  • 大雅村言

    大雅村言

    本书共收录散文作品45篇。包括:“皇帝与作家”、“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人的感觉误区”、“胡椒八百石”、“嘴巴的功能”等。
  • 致前女友的一封信

    致前女友的一封信

    苏小小,现在,我躺在这里。黑夜静谧,月色美好,而我很想你。距离你离开我,已经两年了,这是我们在一起后,最长的分别。就当度假了吧,现在,我要去接你。我希望我还来得及。
  • 铉集

    铉集

    一个初中学历的人,没什么文化,但喜欢写点不成文的小诗词,水平低浅,不好之处即是笑话罢
  • 虚芒

    虚芒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善,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恶。三千世界,即使高远,也离不开凡尘俗世。修行之人,纵使飘渺,也逃不脱世道人心。说是虚幻,其实也是现实。说是仙侠无情,其实也是人生百态。
  •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仓央嘉措,是西藏一个极具有传奇色彩,也极具有争议的一位活佛。他是藏传佛教地位崇高的一位上师,也是一个感情真挚热烈的诗人。他是高门宫苑里供奉的佛爷,却向往宫门外的自由。他是念经打坐苦海孤筏的僧,却渴求无法企及的爱情。一位拥有世间一切爱的活佛,一段倾倒后世追随者的传奇。
  • 一生诺

    一生诺

    这一生,他在哪儿,我便在哪儿,他不会永世孤独,这一生,他有我。 南逸尘:如果你只有一世,我便只活一世,我不要永生,我只要你。
  • 末世中的一生

    末世中的一生

    这是个疯狂且黑暗的年代,他们在废墟中相遇,彼此的命运互相交织,但无一例外,最后的结局都走向了深渊……
  • 逝词

    逝词

    我们都在校园中体验过最初的爱恨缠绵,哪怕并不成熟,却仍然让我们撕心裂肺过……你,是否也像书中的他们一样,彷徨过,失落过,在无数个夜晚怀念过回想过曾经的岁月。我们都曾许下誓词,到最后才发现,誓词已成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