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2800000002

第2章 斯大林之死(上)

引子

1953年3月1日的凌晨,黎明中的莫斯科郊外充满寒意。然而孔策沃别墅内却异常热闹,前苏联的最高领袖斯大林还在他的私人别墅里高举着酒杯,神采奕奕地和他最核心的同僚们一起共进已经吃了好几个小时的晚餐。

3月6日清晨6点,仍旧是那个充满寒意的莫斯科郊外,广播电台里却传出了播音员缓慢、低沉和悲哀的播报声:“列宁的战友和列宁事业的天才继承者,共产党和苏联人民英明的领袖和导师斯大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短短5天,从把酒言欢到突然逝世,“斯大林之死”从此笼罩在了一片神秘的迷雾之中。

斯大林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纵横捭阖,叱咤风云。他是反抗***的世界三巨头之一。他的强权铁腕也是人们崇拜的焦点,却也是恐惧的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争议的人物,他的死也同样充满了争议。五十多年来,关于斯大林的死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多俄罗斯历史专家和海外学者纷纷著文来探讨这个至今尚未完全解开的“谜团”。那么斯大林的死究竟有何蹊跷之处?死亡的背后又隐藏了多少错综复杂的政治内幕和离奇古怪的私人恩怨呢?

说法一:突发脑溢血

1953年3月1日的夜晚,距克里姆林宫不远的孔策沃别墅里空气异常紧张。警卫们的目光焦急地关注着斯大林卧室的窗口。斯大林的卫士罗兹加切夫在多年后回忆说,从2月28日晚起,孔策沃别墅的情况就有些异常。那天晚上,斯大林曾经命令当晚所有卫士都不用在他的卧室外站岗。这个命令并不是斯大林本人下达的,而是由卫士长传达的。可直到第二天上午,斯大林的房门还没有打开。

按照惯例,到上午十一点,他应该起床。他醒了一般的应该拉一下铃,外面铃铛一响,端洗脸水洗完了吃早餐。但是那天早上铃铛一直没响。

——沈志华,华东大学冷战研究室主任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警卫们焦急地等待着。到了3月1日的夜里11点,人们的焦虑达到了顶点。

此时,值班人员必须在关心一位领导人的生命和打破一项制度之间做出选择。最后,罗兹加切夫作为代表被派进房去查看发生了什么事。

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

罗兹加切夫回忆道:“我当时推开门就冲了进去,叫道:‘斯大林同志,你还好吗?’但我看到斯大林躺在地板上,口中发出微弱的不连贯的声音,一只怀表和一份《真理报》掉在地板上。表壳摔碎了,表针指着6:30的方向,我想这可能是他摔倒在地的时间吧。”

1953年3月4日,就在卫士发现斯大林倒在卧室后的第3天,前苏联发布了斯大林的健康状况公报。3月6日清晨,前苏联向全世界宣布了斯大林的死讯。

全世界人民都为这个突然的消息而震惊,得知此事,就连当时在前苏联安插了一张情报网的美国中央情报局都措手不及,各国政府迅速召开会议,商讨斯大林的去世将会造成怎样的时局变化。

当时相关的医学报告是这样记录的:在大脑的左半部出现了大面积的溢血,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紊乱,除脑溢血外,左心室实质性的肥大,心肌、胃、肠黏膜也大面积出血,另有血管的动脉硬化病变,而脑动脉硬化症可能是导致斯大林死亡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是慢性的高血压所致。上述记录都来自官方的报告,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又是怎样的呢?

说法二:非正常死亡

1.被隐藏的P检报告

就在前苏联举国哀悼自己的领袖之时,却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1953年3月5日21时50分,这是官方宣布斯大林死亡的时间,据传,就在这个时候,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却喝得烂醉如泥,嘴里不断地说:“他们杀了我的父亲,他们杀了我的父亲。”

那么瓦西里所说的“他们”到底是谁?难道斯大林并非如官方所称死于脑溢血,而是另有原因?斯大林死后,“谋杀论”的阴霾逐渐弥漫开来。

细细探究“脑溢血致死论”确实存在不少可疑之处。在斯大林死后,前苏联官方有意报道了斯大林之前身体情况不佳的消息,然而事实也许并非如此。

我觉得应该说他的身体不是很好,但是我现在看到的材料,就是斯大林每年的那个体检的检查报告,他的血压很好,不大会出现脑溢血的这种症状。

——郑异凡

据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回忆,她感觉到斯大林的身体很好,可以说是精神抖擞。所以对于苏联官方所宣布的斯大林是因为突发脑溢血而去世的这个定论,斯维特兰娜是不相信的,她认为,斯大林有可能是死于谋杀。

——薛小荣,解放军南京政治学上海分院

斯大林逝世后,在他病重期间照顾他的医生开始撰写《斯大林病史》,记述了从医生们3月2日到达斯大林的别墅,直到3天后斯大林去世这段时间的诊疗过程。可是,这份报告直到1953年7月才完成,整整写了4个多月。

我们现在搞苏联史研究的,对官方的好多东西也不能轻信。因为这些东西到公布的时候,不断地修改。这个完全要从政治需要的角度来看了。

——郑异凡

斯大林死后,为斯大林治病的治疗小组里多数医生去向不明,其中参加解剖斯大林遗体的鲁沙柯夫教授“突然死亡”,负责斯大林健康的克里姆林宫医疗卫生管理局被撤销,局长被逮捕。

就在众多学者专家为斯大林是“自然死亡”还是“遭人谋杀”争论不休时,2003年,即斯大林死后的50年,部分档案解密了。

据档案记载:1953年3月6日,医生从早晨4点开始解剖斯大林的尸体,解剖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1点。为进行这次尸体解剖,组成了一个19人的特别委员会,并编写了《约瑟夫·斯大林尸体病理解剖研究报告》。但由于未知的原因,在报告上签名的只有其中11人,6名尸体防腐专家和2名治疗医生没有签名。

尸体解剖结果的轰动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支持官方公开的说法,却发现了消化道内有异常。

医生尸检的结果,各种各样症状都说明他是中毒死亡的。

——郑异凡

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胃内容纳物为黑色液体,数量为200毫升。胃黏膜上可见大量小暗红点,可轻易用刀剥落……其状就像不计其数的铁砂击中了胃黏膜,以致再也见不到完好的地方。”

对于历史,最好的侦探只能是“时间”。这份尸检报告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斯大林中毒死亡的可能性,也使得“谋杀论”逐渐地被世人所接受。那么接下来,斯大林之死将面临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就是谁能够把这位铁腕领袖置于死地?他或是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将重新回顾斯大林之死的全过程,通过分析在斯大林生命中最后一段时间里,他身边的每一个嫌疑人和每一个可疑细节,来揭开这个世纪之谜。

说法三:被家人谋害

斯大林传记作家西蒙·蒙特菲奥里是英国研究斯大林死因最权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列出了最可能谋杀斯大林的5大“嫌疑犯”。

令人震惊的是,西蒙指出,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和儿子瓦西里都有杀死父亲的动机,斯大林很有可能是死于自己的儿女之手!子女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父亲,他的证据又是什么呢?

这个证据牵连到另一个人。她就是斯维特兰娜和瓦西里共同的母亲,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阿利卢耶娃。1932年,这位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妻子突然死亡。事件发生后,前苏联官方的解释是她死于阑尾炎。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据部分解密的前苏联档案,阿利卢耶娃并非死于阑尾炎,而是自杀。阿利卢耶娃死于“十月革命”15周年盛大晚会的第二天。那天晚上,斯大林同阿利卢耶娃发生了争执。第二天早晨,打扫房间的仆人发现女主人躺在床边的血泊中,身旁有一支左轮手枪。

我们知道阿利卢耶娃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女性,她与斯大林经常发生一些矛盾,而这些矛盾不是生活上的矛盾,主要是在一些治国的理念和政治上的意见分歧。阿利卢耶娃倾向于列宁夫妇,同情被斯大林肃反的一些人。

——薛小荣

阿利卢耶娃结束自己生命时,年仅32岁。为了维护领导人形象和国家利益,国家政治保卫局掩盖了事实,对外宣传的死因是“急性阑尾炎”。

母亲的死,是女儿和儿子心灵上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长大后两人不约而同地认为母亲之死是由父亲斯大林一手造成的;此外,他们还亲眼目睹自己的母系亲戚一个接一个地被斯大林下令逮捕和流放。

1943年,斯维特兰娜的第一任丈夫卡普勒又因“英国间谍”的罪名被斯大林逮捕,先被流放了5年,又在西伯利亚的一个盐矿强制劳动了5年,最后默默无闻地死在那里。

采访郑异凡

实际上斯大林是很爱他的女儿的,这是一个。并且她要求接近她的父亲,也不是说谁,就像那几个政治局委员,整天能见着的。(2月28日)那一天,她不在,就是斯大林的女儿不在,斯大林的女儿后来据说是发现斯大林倒了,倒在地上,在抢救过程里面,才把他女儿找来的,那么她什么时候下的毒呢?这可能性,我觉得这个作案的动机也好,或者说作案的可能性,我是排除的。

解说1613-1731稍快

尽管如此,在斯大林死后的1969年,移居到美国的斯维特兰娜在接受美国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曾将自己的遭遇形容为“悲惨的故事”,而把母亲的死、亲戚的死、丈夫的死都归咎于她的父亲——斯大林。1957年9月,她把“斯大林”这个姓改成“阿利卢耶娃”,她说:“我再也不能用斯大林这个姓了,它那铮铮的钢刀声刺痛了我的耳鼓、我的双眼和我的那颗心。”

而瓦西里一生非常惧怕自己的父亲。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只要父亲在场,瓦西里就紧张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尽管瓦西里后来被晋升为前苏联空军将军,但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瓦西里就开始有意地和父亲作对,让斯大林难堪。此后,瓦西里不仅被父亲降了军衔,而且还被派上了战争前线。斯大林传记作家西蒙在解释瓦西里是可能的“嫌疑犯”时说:“瓦西里一生对父亲毫无好感,他是否会认为自己的混乱生活都是由父亲一手造成的呢?”

如果说斯维特兰娜、瓦西里谋杀斯大林是出于个人的仇恨,那么,“斯大林”的死其实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幸福,相反带来的却是更大的悲剧。斯维特兰娜在斯大林死后,出于个人安危考虑,不久便前往美国避难;而瓦西里更惨,斯大林死后的第21天,他便被解职,随后两次被铺,41岁便神秘地死在了喀山。

那么斯大林的死又给谁带来了最大好处?这个受益者有没有谋杀的嫌疑呢?

说法四同僚仇杀

酒后的失言

1963年7月19日,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的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举行大型宴会,款待匈牙利党政代表团。席间,已有醉意的赫鲁晓夫念起了事先写好的祝酒词。在念到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的内容时,一向不拘礼节的他决定扔掉讲稿,即兴发挥几句,谁知道一讲就是10多分钟,而且都是他在清醒时绝对不会透露的内容。

赫鲁晓夫一离开稿子讲话,他就没边了。但是他说的这些话呢,我想也反映了他当时的想法。

——郑异凡

他说,人民说,如果斯大林早死10年,我们是可能生活的更好。还说,历史上任何专制的君主,最终都是死于保卫他们权力的锄头。

——薛小荣

这句话实际上是《圣经》里面讲,谁首先动剑,谁就被死于剑下。我想他这里是给了一个暗示。

——郑异凡

赫鲁晓夫的这番话,使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大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片刻后,宴会厅内又骚动起来,因为人们似乎从赫鲁晓夫的话中捕捉到了惊人的秘密。

赫鲁晓夫,在西方观察家的眼里是一个穿着过时、举止粗鲁的光头,他是斯大林用来平衡政治权力分配的弄臣。

赫鲁晓夫这个人文化水平不高,是矿工出身,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是紧跟斯大林。战后赫鲁晓夫是受重用的人物,所以他能够一步一步上来,可见他跟斯大林的关系搞得是不错的。夜里喝酒,斯大林要捉弄他,说你跳个舞,他就得跳,那么这都是自我保全的一个手段了。

——郑异凡

可是在斯大林死后,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宠臣却爬上了权力顶峰,最后通过作“秘密报告”,对斯大林进行了大肆批判。

前苏联克格勃警卫总局副局长多库恰耶夫中将于1996年出版了一本名为《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警卫队》的书,书中引用了赫鲁晓夫在二十大召开前对几位亲信说的话:“尽管斯大林已经是一具僵尸,我也要为儿子报仇,让他尝尝我的厉害。”那么,他和斯大林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恩恩怨怨呢?

赫鲁晓夫的儿子,在一次酒会上枪杀了一名军官,那么斯大林非常生气,要把他处以极刑,那么赫鲁晓夫就向斯大林求情,而且是跪在地上。在这种情况之下,斯大林就原谅了赫鲁晓夫的儿子,但是把他派到了前线。

——薛小荣

赫鲁晓夫的儿子戴罪上了前线,当上了飞行员。在第一次战斗中,他又不幸被德军俘虏,并宣布投降,由此成为了**德国宣传战中的一张王牌。为此,斯大林十分气愤,下令不惜代价把他弄回来。前苏联锄奸队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把赫鲁晓夫的爱子劫回了莫斯科。

这个时候,赫鲁晓夫再向斯大林求情,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斯大林坚决的要求把赫鲁晓夫的儿子执以死刑,那么就给赫鲁晓夫与斯大林两个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薛小荣

然而,赫鲁晓夫和斯大林的恩怨更集中在政治权力上。赫鲁晓夫虽然是斯大林的宠臣,却一直生活在斯大林的阴影下。当斯大林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突然离去,惶惶不得终日的赫鲁晓夫总担心厄运也会突然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所有人都是胆战心惊,都不知道自己明天会是个什么结果。斯大林的这种独裁,特别是到了晚年,变成了怀疑狂,谁都不信任,而且他当时一句话就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这些人都提心吊胆。

——沈志华

在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对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神话,对斯大林的错误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评价说,斯大林把不同意他看法的人当作“人民的敌人”。结果几十万诚实的人因此丧生。那些日子里,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这一切永远不会被原谅和遗忘。赫鲁晓夫上台后,他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骨灰埋在了克里姆林宫的墙下。

从斯大林生前两人的表现来说,无论是权力的争斗,还是个人恩怨,赫鲁晓夫都可能存有谋杀斯大林的动机。同时,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死后也是获益匪浅。然而现在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赫鲁晓夫当时还只是莫斯科市党委书记,无法控制秘密警察,更加无法在斯大林的内务工作中安插亲信,如此一来,密谋毒害斯大林的可能性就很小。那么所谓的“谋杀”又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另外还有一只幕后黑手导致了这个伟人的死呢?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恺撒

    名人传记丛书:恺撒

    名人传记丛书——恺撒——罗马帝国的无冕之皇:“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 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 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 。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 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 一笑亡国:褒姒

    一笑亡国:褒姒

    《一笑亡国——褒姒》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热门推荐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工业之动力帝国

    工业之动力帝国

    飞驰的列车,高高的井架,呼啸而过的战机,劈波斩浪的巨舰......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工业的血脉在钢铁怪兽中尽情奔腾!!!共和国工业心脏的缔造者:梁远书友群,欢迎来踩:235141016
  • 打工小说三题

    打工小说三题

    烨华背起行李,故作潇洒地打了个响指,接着习惯地推了推鼻架上的近视眼镜。抬头看看了这家自己打工了五年的工厂,走出了厂门,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摇了摇头。他实在想不通,狗屁经理会为一个湖南妹炒掉自己。早知道这样,昨天下午不说那位湖南妹就好了。但又一想:我作为一个组长,上班时间员工无故早退不说几句能行吗?烨华心里总觉得自己没错,错就错在这湖南妹跟那狗屁经理有那么一手。烨华回到自己租来的简陋小房,门口的一个小窗透进来微弱的光射在床上。一条小木凳横倒在一块作为桌子的木板旁边,这肯定是早上匆忙上班留下的杂乱。
  • 浑沌仙尊

    浑沌仙尊

    故事开始于三千年前,那时蓝星夜战出现引领超凡时代,任务中赵翼文(南宫昕雪)在太玄界建立了道宫,剑尊出世,独创魂剑道,于荒古界晋级之争中,道宫独领风骚……ps:这是一位大佬和的成长史。
  • 盛世妖娆:摄政王妃要逆天

    盛世妖娆:摄政王妃要逆天

    轮回匕首,一念入轮回一念堕地狱。传闻,只要用轮回匕首自缢,就会用一半灵魂,换一场重生。白静书,一个热爱于追狗血小说的中医院院长,一不小心穿书,成为被女主顶替身份的正主。一代权臣,相貌出众,是书里众星捧月的对象,她的存在,完完全全就是用于衬托女主后期有多么的惨。本想安安静静过完一生,却不想被他黏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首辅大人,春宵一度~”白静书:“……”她这是造了什么孽。没办法,自己选的人,跪着,也要宠!一场灵魂的互换,一次艰难的选择,等到盛世花开,来赴一场醉欢。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缘起缘落,指尖一念

    缘起缘落,指尖一念

    为何一见倾心,原有十世情劫,却都未果,今生是最后一次机会,你我可否续上那断线的风筝。这一世你是阴阳先生,我愿陪你一起行走阴阳,度化白衣女鬼,解阴婴蛊,斗法红衣厉鬼,收复睚眦,寻那传说中的阴阳乾坤剑···
  • 花都最强医圣

    花都最强医圣

    一枚龙纹戒,让乡村神医易小飞,从此走上一段与众不同的人生。
  • 三国之天下我独尊

    三国之天下我独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后世一代武术宗师穿越到了三国。“吾庄后有一桃园,明日当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齐心协力,然后可图大事。”刘谦疑惑盯着眼前这人,“你是?”那人声音如洪钟,“哥哥啊,你刚才不是问过我了吗?我叫张飞啊。”刘谦眼睛挣得老大,张飞?桃园?称我为哥哥?“那我不就是——刘备!!!”
  • 新商业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革命

    新商业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场景革命

    技术的发展时常出于偶然,而天才的创意往往来自于对于现实生活的洞见。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那些真正改变经营形态、商业模式甚至全世界的时刻,是在人们将那些看似并不十分神奇的“新”技术放入到现实场景中的瞬间。技术与现实、用户之间,正在以更加充满想象力的方式结合与关联,下一个“iPhone”般的革命性创新或许正孕育于其中。这场变革带来的冲击波将会对当下的商业形态产生强烈的震动,但幸运的是我们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