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953年7月10日,莫斯科各大报纸上刊登了一则爆炸性消息:几天前,苏联共产党举行了中央全会,以“反党、反国家”的罪名,把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内务部长贝利亚,作为苏联共产党和人民的敌人,解除了他的职务,开除了他的党籍,并且将他移交苏联最高法院审理。几个月后,贝利亚就被枪决了。这是斯大林逝世后,一场震惊世界的政治风波,史称“贝利亚事件”。然而,贝利亚之死留下了众多疑点,有关其死亡时间、死亡方式以及他的功过是非,半个世纪来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说法一:秘密处决
1953年6月27日的晚上,莫斯科国家大剧院首次隆重上演歌剧《十二月党人》,苏联党政领导都要出席观看。演出正式开始后,有人却发现在领导人观剧的特等包厢里,唯独少了苏联政坛的第二号人物贝利亚。
贝利亚当时是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按照惯例,他要在开演前半小时到达,以便在排位上紧随苏联的第一号人物,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
国家大剧院坐落在靠近红场的地方。因为这天晚上有国家领导人莅临观剧,所以剧院附近的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名警察站岗,路边停着几辆大卡车,还有几辆坦克在街头慢慢行驶。可是,当贝利亚坐着他的防弹汽车开到剧场附近的街道上时,却突然被两辆坦克围在了中间。
晚上,他从他的办公大楼出发,到莫斯科大剧院观看《十二月党人》的首演。贝利亚的汽车就在途中遭到了几辆坦克的劫持,这几辆坦克一直把他劫持到莫斯科郊区列夫尔托沃监狱,然后在那里把他处决。
——徐隆彬,《贝利亚秘史》作者
第二天,也就是1953年6月28日的早晨,当时在苏联大使馆工作的荣植从《真理报》和《消息报》上读到了大剧院隆重上演《十二月党人》歌剧的报道,但从报上刊登的观剧领导人名单中却没有看到贝利亚的名字。
苏联领导人一块儿看戏,说明苏联可能有动作,你得要很细地观察。领导人一块儿看戏,少了个贝利亚。后来的节日的照片里面,第一个照片是马林科夫,第二个就是赫鲁晓夫。
——荣植,中国第一批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人员
从这一天起,贝利亚的名字在苏联领导人名单里永远勾销了。
多少年来,关于贝利亚的死亡,说法很多。但是,贝利亚毕竟是苏联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此仓促处决又怎么能够服众呢?因此在最高领导层一番权衡之后,苏联民众终于在7月10日的《真理报》上,读到了关于贝利亚被捕的消息。一时间,人们大惑不解,一直以来那个戴着夹鼻眼镜,紧跟在斯大林身边的忠诚的贝利亚,为什么突然成了叛国反党的人民公敌呢?
很快,苏联的各大报纸转载了这则消息。《真理报》还紧跟着发表了题为《党、政府、苏联人民的不可摧毁的团结》的社论,罗列了贝利亚的罪行,说他企图破坏苏维埃国家,为外国资本家服务,提拔对他个人忠诚的人来做内务部工作人员,并企图把他掌控的内务部凌驾于政府和苏联共产党之上。那么苏联人民眼中的贝利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是否就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贝利亚记忆了呢?
舆论的天平顷刻间向一方彻底倾斜,报纸刊登出各种所谓的事实来印证贝利亚的罪名。似乎所有人都已经忘了,就在四个月前,苏联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还是贝利亚当选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的消息。在四年前,人们还为了庆贺他50岁的生日,到处建造戴着夹鼻眼镜的塑像,创作诗歌来歌颂这位“从死亡中将祖国救出”的英明伟大的领导人。
包括《大百科全书》所有的文件上,都把贝利亚,与他相关的资料都要删节。已经出版发行的百科全书,采用了遮挡的方式,变成了其他内容的词条。
——王桂香,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们特意比对了两本不同时期的大百科全书,发现不仅是关于贝利亚的词条不见了,有着他巨幅照片的那一页,也是颇费心机地,被同样音节的“白令海地图”覆盖了上去。
他被捕以后,凡是正面反映他的材料,都被收起来了,所以他也被称作是一个没有档案的人。
——徐隆彬
如今,从贝利亚词条的解释中,也只能看到关于这个传奇人物相当简单苍白的介绍:贝利亚于1899年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农民家庭,出身寒微,天资聪颖,在20年代初就在高加索做契卡的领导工作;此后,他受到斯大林的赏识,出任秘密警察头子,一直跟随在领袖身边,斯大林逝世之后,贝利亚更是身兼了内务部长和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两个职务,是与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之一。
然而,正当贝利亚处在权力巅峰之时,他的战友、同志们却正在秘密进行着把他从天堂拉进地狱的计划。那么到底是谁,最终发力,制服了这个和斯大林最亲近,又最难以撼动的人呢?
这其中的秘密,还得从贝利亚牵涉到的另一桩惊天阴谋——斯大林之死说起。至今,仍有许多学者坚信,贝利亚在斯大林死亡的事件中,扮演了促使斯大林尽快死亡的角色。
二、孔策沃别墅的秘密
1953年3月1日深夜,在莫斯科近郊的孔策沃别墅里,警卫发现斯大林昏倒在自己卧室的地板上。一直到第二天的晚上,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才得知斯大林病重的消息,被接到了孔策沃别墅。
多年以后,她在回忆中特别强调了贝利亚的异样:他的出现让房间里的空气凝固了起来。在斯大林清醒时,贝利亚显得特别殷勤,而一旦斯大林陷入昏迷,整个屋子都充斥着贝利亚的咆哮。
贝利亚在斯大林抢救期间的异常举动,以及斯大林逝世后的反常表现给在场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斯维特兰娜,就连赫鲁晓夫也在回忆录中说:“斯大林刚一逝世,贝利亚就显得容光焕发。他是脱胎换骨返老还童了。说得露骨点,贝利亚在斯大林遗体还未装进棺材之前已经在摆进宅酒了。”赫鲁晓夫并没有直接指认贝利亚是谋害斯大林的凶手,但却明确地指出了贝利亚是斯大林逝世后最大的受益者。
三、残忍而又胆颤的刽子手
1938年12月,斯大林亲自挑选了曾经领导过高加索地区契卡工作的贝利亚出任内务部长。内务部是苏联重要的国家内部安全机关,当时的主要职责就是肃反。在“大清洗”的年月里,“内务部”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部门,它的领导者则不可避免地被认为是大规模血腥镇压、残酷迫害干部群众的刽子手。
二战以后,斯大林开始有意识地排这些老的政治局委员。另外,他的反应也比较机敏,很会讨得斯大林的欢喜。1946年他就成为政治局委员了。
——徐隆彬
由于在卫国战争中的突出贡献,贝利亚被晋升为苏联元帅,授予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以及各种勋章。此外,贝利亚还受命领导苏联核武器的研制工作,这一点长期以来并不为人所熟知。
苏联的原子弹、火箭的研制是在他(贝利亚)的直接领导下搞的,确实也做出了成绩。
——徐隆彬
我们现在采访的一些军界的人物,他们接触到贝利亚在领导苏联“两弹”工作方面的贡献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钦佩于贝利亚的这种管理才能。
——王桂香
冷战开始后,苏联和美国开始了核武竞赛,尽管苏联很快赶超了美国,但斯大林却不愿进一步强化贝利亚的领导地位。然而苏联每一次核武器的成功试爆,依然会成为贝利亚通向权力核心的垫脚石。
但是,随着斯大林年事已高和体质与精力的日渐不济,他开始由重点考虑国家政权的安危转为重点考虑他自身地位的安危。于是,贝利亚在“捍卫”国家政权方面的“功绩”开始被他淡忘,而贝利亚在这些“捍卫”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阴险狡诈和勃勃野心则日益清晰地闪现在他眼前,挥之不去。
斯大林并不隐讳自己对贝利亚的敌视。为了确保自己地位乃至生命的安全,斯大林开始有计划地将打击目标对准了贝利亚。
1951年底,贝利亚的亲信阿巴库莫夫突然被解除了国家安全部长的职务,接替他的是贝利亚已故政敌的追随者。这位新部长上任后,立即在安全机关内部进行了清洗,削减了贝利亚的势力。
紧接着,这个新上任的国家安全部长又炮制出所谓的“明格列尔事件”,称格鲁吉亚一些领导人组织部分明格列尔人暴动,企图脱离苏联,和土耳其结盟。涉案人员都是贝利亚在格鲁吉亚工作时期培植的亲信和属下,而贝利亚本人就是地道的明格列尔人。
斯大林交代这些办案人员,一定要在这些明格列尔人中挖出一个大人物。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就说,明格列尔人案就是斯大林为了除掉贝利亚而捏造出来的。
——徐隆彬
贝利亚对斯大林的这套惯用手段了然于心,他自己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取代了他的前任,也正是这样罗织罪名,镇压迫害自己的政敌的。
当时贝利亚确实是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的关系比较紧张,斯大林也开始不信任他,我想贝利亚心里也很清楚,大家都有种恐惧的心理。
——沈志华
斯大林在苏联拥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在一面把贝利亚捧上内务部长之位的同时,一面编织着一张捕捉贝利亚的大网。到了1953年,斯大林只要把网口一收,贝利亚顷刻就会被生擒活捉,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斯大林已经无力收网了。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行将就缚的贝利亚这才得以侥幸逃脱。因此,在斯维特兰娜和赫鲁晓夫的回忆中,贝利亚在斯大林病重时一反常态的表现确实是他内心如释重负的真实写照。
斯大林的死亡,对他们是一个转机,但就在这个转机的过程里面,我们现在看到材料,赫鲁晓夫说的,这个党内斗争,权力的斗争,就已经开始了。
——郑异凡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还在弥留之际,他的“亲密战友”们便迫不及待地商议讨论了新的领导班子。
他们的理由当然也很充分,国不可一日无主,他已经昏迷好几天了,还不醒,那我们不能老这么等下去。
——沈志华
权力分配的话,他的权力又增加了,实际上是变成第二把手了,第一把手是马林克夫,第二把手是贝利亚,并且贝利亚掌握的是真正的权力,因为他们苏联整个国家里面,克格勃在内务部的权力是非常非常大的,好多人的生死,全掌握在他的手上。
——郑异凡(老)
说法二:替身受审说
儿子的证言
2001年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贝利亚的儿子谢尔戈·贝利亚在1994年出版的《我的父亲贝利亚》一书。在书中,谢尔戈称自己的父亲是在1953年6月26日在莫斯科被暗杀的,此后的审判、枪决只是一场没有主角,没有观众的游戏而已。
从贝利亚被捕到他被枪决,这期间的档案苏联官方并未完全公布,而从当事人回忆的角度所得到的一些细节却又存在着不少疑点,因此,对于贝利亚扑朔迷离的死亡之谜,就出现了许多猜测和传说。
关于贝利亚的死亡,从五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中央全会以后,被一直关押着的,一直到最后被枪毙的,是替身。
人们揣测,想消灭贝利亚的人是用了半年的时间,在茫茫人海里找到了那么一个和贝利亚有几分相似的人,来为这出权力争夺的大戏谢幕。那么,贝利亚的这个替身说真的成立吗?
这些说法其实都是靠不住的,法庭上的贝利亚因为经过半年的关押不见天日,他的气质风采都荡然无存了,再加上处于被告这样的身份地位,再加上给他摘去了他的夹鼻眼镜,就和他过去出现在大庭广众面前的形象就不一样了,所以人们以为这是一个替身,真正的贝利亚早被枪决了。
——徐隆彬
学者的推测各有各的道理,而要接近真相,还原最为真实的历史原貌,只有等待原始档案的解密。
不久之后,莫斯科国际民主基金会出版了名为《二十世纪俄罗斯》的文件集,其中有不少关于“贝利亚事件”的档案。而且,最重要的是有三封贝利亚在被捕后所写的亲笔信,最后一封的落款日期是7月3日。这就证明了贝利亚不是在6月被杀掉的。那么,贝利亚到底是怎么被捕、又是怎样被杀的呢?
说法三:官方说法
1953年6月25日早晨,莫斯科军区防空司令莫斯卡连科元帅突然接到一个重要人物打来的电话,要他以“忠诚的党员身份作保证”,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打电话的人就是赫鲁晓夫。
第二天,莫斯卡连科和其他一共11个将军,带着武器,坐着布尔加宁和朱可夫的汽车畅通无阻地进入了克里姆林宫。在这一天,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会召开了一次没有记录的秘密会议,名义上是商讨夏季军事演习,而实际上,则是对贝利亚的批斗会,并且要按照计划在第一时间抓捕他。
贝利亚到底怎么死的,官方的说法,就是6月26日,在这个会议上,把贝利亚给逮捕了。逮捕了以后,经过审讯,到8月底,审讯完毕,然后到12月23日,就把贝利亚宣判给枪毙了。但这里存在着好多疑点。
——郑异凡
伴随着这个官方说法公布于众,一个推翻贝利亚的集团渐渐浮出水面。随着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发表回忆录,人们却发现,他们对于抓捕和枪决的细节描述却各有不同,这到底是因为什么?难道贝利亚真的是未经审判就被枪毙的吗?赫鲁晓夫等人除掉贝利亚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斯大林逝世前后的几年,也是贝利亚人生旅途的最后几年,在这几年里,他的命运之舟一会儿跌入了谷底,一会儿跃至浪峰,最后则陷入漩涡,沉入海底,他的命运轨迹表现得极具戏剧性。多年来,贝利亚之死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狡诈的阴谋家、残忍的刽子手咎由自取的结果,但是,在苏联解体以后,随着这个档案的解密,许多学者对贝利亚之死有了新的诠释。而1998年,也就是在俄罗斯《政治迫害平反法》正式生效6年以后,贝利亚的亲属向俄罗斯军事检查总院提出了审诉,要求给贝利亚等人平反昭雪。凭着这些解密档案和学者的研究成果,能不能为贝利亚改写历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