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1700000006

第6章 家世(1)

家乡

南浔镇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地处长江金三角杭(州)、嘉(兴)、湖(州)平原腹地,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水稻产区和鱼米之乡,更是享誉全球的蚕丝产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代(公元4世纪)。南宋时期逐渐繁荣,淳佑末年(公元1252年)建镇,明清成为商业重镇。“水市千家聚,商鱼舟结邻”,“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至19世纪初,所产“辑里湖丝”以白、净、柔、韧驰名中外,历代被指定为帝、后服料,多次在巴拿马、旧金山、纽约等万国丝绸博览会获奖,鼎盛时期其产值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有资料记载, 1847年,仅南浔镇生丝就占上海口岸生丝出口的三分之二。

南浔镇距太湖最近处不到两三公里,离杭州60公里,离上海100公里。清澈明净的苕溪水,源自西天目山,从湖州出来分为72条,其中最北边的一条横贯南浔镇东西。南浔镇有88座石桥,河边有保存完好的名园、名楼、名人古宅。“古巷深深,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在文人的笔下,南浔镇被誉为“绿波三叠跨晴红,十里桑阴水市通。”

徐舜寿于1917年8月21日出生在上海,1920年,他随母亲迁回祖籍——浙江湖州的南浔镇。

徐舜寿的哥哥徐迟,是著名的诗人、作家、翻译家。他在回忆录——《我的文学生涯》中这样描绘自己的家乡:

“这里有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太空,水晶晶的日月,水晶晶的星辰,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寺院,水晶晶的宝塔,水晶晶的天主堂,水晶晶的耶稣堂,水晶晶的水风车,水晶晶的水车,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水网……这个水晶晶的小镇,水晶晶的倒影,映出这个水晶晶的世界!这是,呵!这是我的水晶晶的家乡!”

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笔触,展现了玲珑剔透的水乡景色和淡雅清新的南国气息。

徐舜寿在这秀美的江南故乡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湖州古称吴兴,由汉代至清代正史立传的有285人。近代以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方,才俊辈出。2004年,湖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从湖州225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人中选出代表,在湖城仁皇山新区的文化广场和市民广场上建湖州历史文化名人园。经过市民广泛的参与、讨论、推选,以开城鼻祖战国春申君黄歇为主雕塑、四座共26位历史文化名人的群雕组成的方案得到一致认可并付诸实施。

与赵孟 、沈约、颜真卿、陆羽、吴昌硕等历史文化名人并列的,有一组以“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为主角、五位现代名人为一组的群雕。其中有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开拓者,主持设计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著名地球和空间物理学家赵九章等。

在这组群雕中,与钱三强比肩而立的,就是徐舜寿。雕像基座的简介上写着——“飞机设计师。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机构,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架喷气歼击教练机”。

2006年8月,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05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专家评选活动中,湖州历史名人园雕塑荣获10个年度大奖之一。这组群雕塑还获得“2006浙江省城市雕塑评选”的最高奖项——特别奖。

南浔镇有一个文化公园,里面有“徐迟纪念馆”和历史名人长廊,其中也有徐舜寿的画像。

家族

南浔镇里徐氏家族在历史上曾经是比较殷实的。家族用“延年益寿,长发其祥”八个字为族人按辈分取名。

曾祖父徐延祺曾在紫禁城内太和殿旁的军机处行走,在总理衙门担任过相当于内阁中书之职,专司向皇上条陈有关外交政策奏章。后因深夜值班,受寒得病、哮喘咳嗽,旬月而卒。

祖父徐麟年,家教甚严。徐舜寿的父亲徐一冰在37岁时曾写下一首五言古诗——《自述四十五韵》①,记叙苦读史。诗中写道:

“余年甫成童,侍父游楚鄂(自注:时先君客鄂城司贸库事)。庭训督责严,都为科名缚。老父爱儿深,为起临江阁(自注:修葺典中更楼为余之读书室)。……暮日西山落(自注:楼之左即樊口西山),夜半尚吟哦……”

徐舜寿的父亲出生于1881年,属“益”字辈,名益彬、逸宾,常用“一冰”。20岁时考取秀才。哥哥徐迟对父亲有深刻的记忆:

“他很威武。贫儿院里既有新式的体操用具如哑铃、曲棍等等,也有国术的武器,刀枪剑戟,插在武器架上。父亲是十八般兵器都能取下来耍上一段段的功夫的。

我记得父亲管教我很严,经常要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里去,让我坐在他的办公桌前,出了题目要我作文。”

(徐迟《我的文学生涯》)

1905年,徐一冰24岁留学日本,进大森体育学校,专攻体育。

留学期间,徐一冰看到外国人的强健体魄,对比中国人的文弱之躯,意识到要让国人强壮,就必须有专门的学校传播体育。他刻苦学习体育技艺和理论知识,立志回国后有一番作为。

1906年,徐一冰毕业回国,先后在上海的中国公学、爱国女校、湖州旅沪公学、民立中学和上海女子中学等学校任教。1907年,在上海老西门创办中国体操学校,自任校长并兼训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操学校②。

由于徐一冰先生办校成绩卓著,曾获得北洋政府颁发的一等文宪章和七等嘉禾章,获得民初大总统黎元洪颁发的“教思无穷”匾额。

1914年,徐一冰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现代体育刊物《体育杂志》。奠定了徐一冰属于“我国第一代的、居于第一位的现代体育家的身份。”

南浔镇徐氏一门,徐一冰、徐迟、徐舜寿父子三人,都在不同领域创造性地开拓了自己的事业,作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父亲

跨入20世纪的中国,经历着从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是一个军阀纷争、社会动荡、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思想文化流派纷呈的历史时期。一批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努力寻求国家、民族摆脱困境与屈辱的途径,并开始注意到启蒙民众、提高国民觉悟的重要性。

徐一冰年幼时受儒家忠恕之道影响,留日期间,接受了孙中山以民权、平等思想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所以,对社会问题特别关注。创办体操学校后,又将目光投向贫困的流浪儿童的教育。

他在“创办贫儿教养院缘起”一文中表述了对贫困儿童教养的观点和决心:

“国何以贫,民贫故也。自近世社会主义日渐发达,种种救贫政策,不一而起……

凡救贫事业中,是属可怜可悯,而为当务之急者,莫如先救一般失养之贫儿……

盖儿童之贫,非自为也,实社会之不良,无人教养,有以制其死命耳……父母不能尽教养之义务,父母之罪也。社会更不能代尽教养之义务,此岂社会之幸福哉。故吾人能于社会上,多尽一份子之义务,即于社会多得一份子之幸福……

一冰夫妇,关心社会义务。十年于兹,于良心上固早有一种教养贫儿之志愿。现在商请地方自治机关,将洗粉兜慈阴庵房屋,拨一半为贫儿院院址,所有开支经费,由一冰夫妇变卖家产,首先试办……”

要给贫困儿童以教育,财力是首当其冲的问题。1915年初,徐一冰在南浔镇大街小巷的墙头张贴布告,广泛宣传要在阴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一连三日,在南浔镇德懋弄本宅拍卖房屋家具、金银首饰、各式衣服、文房书画和祖传珍藏等家产。经过三天义卖,徐一冰用所得资金约4000元,加上募捐所得,开办了南浔镇贫儿教养院。他自任院长,夫人陶莲雅担任管理贫儿衣食生活起居的副院长,全家随之迁入贫儿院居住。

同时,他要兼顾上海的中国体操学校。因此,在老西门租有一座石库门房子。他奔波于沪浔两地,时而也带全家人去上海居住。徐舜寿就是在上海这栋房子里出生的。

贫儿院开办以后,招过两期学生,每期30人,共60人。这些学生入院前,大都备受饥寒,饱受湿热,不少人有病在身。入院后先在病房中隔离、治疗、护理,以免传染。数月后,疾病渐少,面黄肌瘦者逐渐恢复,精神萎顿者日见活泼。贫儿院实行半工半读,办有木工、竹工、藤工、纺织工和织毛巾工场。音乐科教学铜管乐器,军乐队的全副铜管乐器应有尽有,打击乐器一应俱全。聘有乐师教习,每天排练。

贫儿多是失学儿童,文化程度低,资质参差不齐,故实施分级授课。每天上午授课4小时,侧重国文和算术,下午进行手艺学习,分别在竹木工场和纺织工场学习劳动。儿童们学习手艺方面进步很快,纺织工、藤工、车工在半年后即能自制成品出售,一年后可成为熟练工,如纺织工每天可织出30多条至50条毛巾。

徐舜寿和贫儿教养院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长大。他用纺车纺线。粗纱细纱、经线纬线,都能整理得很好,并坐在织毛巾的机子上,手拉脚踏,织出各种毛巾来。

这样的环境,养成了他特有的细心和严谨。他的夫人宋蜀碧回忆:

“他的心非常非常细。在沈阳还写信叫我把零布头给他寄过去,裤子破了,哪儿破了,他自己缝。自己缝还要用同样布的线,他从布里抽出线来缝。”

贫儿院的生活严格而有序,如学生到食堂用膳,必须排队而入。食堂里挂着一副对联,内容取自《朱子家训》,上联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下联是“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吃饭时谁也不能掉一粒米在桌上,若不慎掉了,必须拾起来把它吃掉。在此环境中成长的徐迟和徐舜寿从小懂得爱惜物力。

1907年,徐一冰创办中国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1914年,他创办中国第一个现代体育刊物;1915年,他毁家创办“贫儿教养院”。在今天看来,都是了不起的壮举。不幸的是,由于积劳成疾,1922年末,徐一冰病逝,终年42岁。

母亲

父亲去世的那一年,徐舜寿年仅5岁。

徐舜寿的母亲陶莲雅,又名“怜亚”,出身名门,知书达理。她与徐一冰结婚的十年中,连续生了三个女孩。直到1914年,第一个儿子徐迟出世。1917年又生了徐舜寿,父母给这个孩子起了一个小名为“止宝”,意思是到此为止,但家里人将他的小名唤为“止多”,意思是孩子生得够多了。

父亲去世时,母亲年仅40岁。她不仅挑起全家生活和教育子女的重担,还继续担任贫儿院的副院长,负责管理贫儿们生活方面的事务工作。但接任院长的却是一位忘恩负义的小人,“任院长后第一件事就是卖掉东翼台上那架钢琴”,紧接着把陶莲雅一家人撵到洗粉兜20号的一座小破房子里去。徐迟在《我的文学生涯》中讲到这一段历史:

同类推荐
  • 黄继光

    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家里,幼年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49年四川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曾两次被评为模范。 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纵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本书是以作者踏上旅途开始,并以回到故乡作结。由于她的旅途主要是穿越广袤的俄国和俄领中亚,全书最初就是在对这一路的描写上展示了独特的风格。书中生动地描写了一个英国外交官家庭20世纪初在喀什生活工作的经历,其中讲到的一些喀什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在今天的喀什仍然能寻觅到踪迹。
  •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共和国传奇英雄:叶挺

    共和国传奇英雄:叶挺

    刘战英,1943年生,河北省高阳县人。国家一级作家。曾任中央军委空军文学艺术创作室副主任。1987年转业,任中国侨联机关刊物《海内与海外》杂志社主编。现任北京世界华人文化院院长兼书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已出版包括长篇小说、传记、散文集等在内的20余部著作,逾500万字。
  •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史书中的刘邦,并非是失真的,却是局部的。通过司马迁的笔,后人得到了两个生动而典型的艺术形象:神威武勇的项羽、猥琐龌龊的刘邦,这两个冰火两极的对垒,尽管读史者疑窦重重,却始终难以摆脱。本书尝试对刘邦的思维进行全景扫描,讲述他从一芥草民步入天子殿堂的人生轨迹,还原其人性的复杂性。四十八岁厚积薄发,于乱世中拔得头筹,刘邦的成功,更多在于他对时局的把握,以及他的敢做敢言。成伟业者,多是有大气魄、大胸怀者,也是自大狂、被迫害狂与多疑症患者。
热门推荐
  • 凰权歌天下

    凰权歌天下

    后世对南梁顺统帝推崇备至,盛赞其在位期间,乃大梁盛世之序幕。有趣的是,在所有歌功颂德的文献记录中,都非常一致的提到,顺统帝一生唯一之污点:帝独宠皇后谢氏甚!“你要做什么?”他瘫在地上,只见她一手拿着匕首一手却伸进他的亵衣之中。“殿下以为呢?”她缓缓扯开他的衣襟,举起手将匕首一举刺下……“你就不怕遭报应吗?”她懒懒地躺在榻上手上慢慢涂着丹蔻,瞧这下面一脸狼狈的女人邪邪一笑道:“报应?在这里,本宫就是报应!”
  • 神君饶命啊

    神君饶命啊

    夏妩刚刚飞升成仙便被妖女一击毙命,再度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成了妖女!这也就算了,为什么仙魔两界的人都要杀她?害得她只能每天都过着亡命天涯的日子!这也就算了,为什么那个凤卿神君明明第一次见她就要把她打入天牢?为什么那个树妖朱槿明明救了她却又一树枝把她刺了个透心凉?为什么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离羽每次出现都没什么好事还莫名其妙给她换了脸啊!苍天啊!她生前行善积德,只是为了好好做个小神仙而已!为什么……这么倒霉……
  • 飞越盲区

    飞越盲区

    七十年代末,一群青年男女走进了军营,笼罩在他们头顶的仍是那片盲区。他们为各自的理想努力着,然而他们却陷入了生活的盲区,他们追寻着、沉浮着……这方充满魔幻的盲区,使他们迷惘、困惑,然而,他们并不甘心沉沦,他们用青春和生命为代价,寻找着生活的座标。小说以父子飞行员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奋力穿越地域和人生的“盲区”为主要线索,赞颂了两代军人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品格,在空灵的艺术风格中寄意遥深。
  • 重生种田:丑媳太彪悍

    重生种田:丑媳太彪悍

    癌症去世,江兰觉得一生也就这样就很好,谁成想竟然重生了,只是为啥被人指着鼻子骂:“勾搭小叔子的贱妇!”还有,这满身的肥肉,一脸的青春疙瘩痘,黑糙的皮肤,还有这黑乎乎叫娘亲的小包子是几个意思?老天这样还不如不要重活这一趟!就当江兰决定握住手中银钱,好好生活照顾小包子的时候,这战场上死了的丈夫咋又回来了?
  • 逃婚记

    逃婚记

    好不容易穿越了一把,结果却穿成了边陲小国的公主。爹不疼娘不爱就算了,还被一道圣旨打发去邻国和亲了。这是逃呢?还是逃呢?腹黑看上傻白甜,道路是曲折的,结局是欢喜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修女汪惠

    修女汪惠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一缕烟波

    一缕烟波

    从前说天下。禅宗的高僧一人镇守江山,直到空手的老道士进了长安,不知名的老人一人战一城,逃进荒地成了遁去的一,天下最厉害的剑客隐居在漠北,抢了地方换了块牌子就叫做剑帝城。现在说江湖。东边有个潦倒客面朝东海枯坐了三年,长剑再未出鞘。茅山的年轻道士一人守一座山。一丝不苟的贵公子以及不谙世事的小丫头。江南道有个采花大盗,被人逮住揭开蒙头的破布一看,怎么,怎么是个和尚?......三里一门,七里一派,可谓盛世。大唐初平,连姓都没有的怠惰少年行于江湖,身后却是一片云谲波诡!
  • 五代春秋

    五代春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妈咪招牌主食

    妈咪招牌主食

    《妈咪招牌主食》根据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和身体需求,精选了近百道家常主食,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招牌主食》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弃妇的医路荣华

    弃妇的医路荣华

    陈未秋穿越后,身为黄花大闺女的她光速成了带着拖油瓶的弃妇!她有个可爱的女儿,慈祥的父亲,严厉的母亲,憨厚的大哥,还有一个彪悍的美萝莉软妹子,真是美满的一家!等等!陈未秋摸着下巴,好像少点什么,哦,她缺个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