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1700000007

第7章 家世(2)

“父亲去世后,最悲恸的和最痛苦的,是年仅40岁的母亲。但她坚定、倔强,眼睛里有一股从前没有过的韧忍的冷冻冰光。她办理丧葬,哺育一大群嗷嗷待育的贫儿,其中包括她自己的五个孩子,其中只有最大的一个已经出嫁。事业上受挫,繁重的工作和贫困的生活,这一切都在她面前出现了。需要多大的勇气,她才能战胜这种凄苦的命运,来将一切重新安排妥当。也许正是困难给了她力量。她默默地、但毫不示弱地顶着,继续担任她的副院长的职务。现在,救贫理想和贫儿院的事业集中地放在她一个人的身上了。贫儿院可少不了她这个副院长。成立以来一直是她管理着贫儿院的生活起居。贫儿们的里外衣服都是她和大伯母俩人在两台缝纫机上缝制出来的……”

陶莲雅在贫儿教养院前后工作了23年,直到日本人的战火把贫儿教养院烧成瓦砾堆,才悲愤离去。之后,她长期住在上海二女儿徐曼倩的家里。

1944年7月,徐舜寿的母亲陶莲雅患肺结核病逝,终年62岁。

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大姐徐曼珠,曾用名徐玲宝、徐雪明。她思想比较进步,解放前后,就把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送到北方参加革命工作。50年代,她在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工作,能写一手娟秀小楷,曾被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聘为院办公厅秘书。

二姐徐曼倩,原名徐珑宝,家人称她“好姐”。1930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在上海万国储蓄会当办事员。1939年,她嫁给地产商兼银行家杨树康。杨家生活阔绰,有一栋三层楼的豪华楼房,有一定的社会势力。徐舜寿于1946年从美国回到上海时与姐夫见过面。由于志趣不投,很少往来。

三姐徐和,原名徐和宝,曾用名徐曼虹。1930年毕业于上海的两江女子体操学校。1946年,从北平奔赴解放区,先后在张家口、大连、哈尔滨、沈阳等地工作。在大连期间与时任沈阳卫戍区司令的伍修权将军结婚。

1951年9月,徐舜寿在《自传》中这样写到三姐:

“我和她幼年时代比较接近,但在1937年分开后一直到1949年才在沈阳见到她。那时我初到解放区,情绪方面不很安定,在这一方面她对我起了一些影响,奠定了我参加革命的信心。”

哥哥徐迟,原名徐桑寿。19岁在上海发表诗作,22岁出版诗集。抗日时期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工作和活动,结识许多文化界的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按照董必武同志指示回南浔镇办学,历时两年多。1949年后,先后任职于国际新闻局、《人民中国》、《诗刊》。1976年以后,徐迟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发表《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生命之树常绿》等系列作品。徐迟生前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徐迟年长徐舜寿三岁,兄弟俩从小在一起,亲情甚笃。徐迟引领徐舜寿结识了共产党人与进步人士,了解了共产党,直至奔赴解放区,参加革命。

徐舜寿在《自传》里写道:

“哥哥徐迟,年龄和我最近,比我大三岁,我所受到他的影响也最多……抗战后1939年左右在香港和共产党的同志们开始接近,思想转变很快。香港沦陷后逃难到桂林、重庆。1944年我在他重庆家中住了三个月,受到过他很多影响。”

注释:

① 《自述四十五韵》刊登在徐一冰先生编辑的《南浔贫儿教养院五年刊》中,见诸徐迟《我的文学生涯》。徐迟对该诗做了“一个不分行的散文译文”,摘录如下:

“当我还是一个儿童的时候,我跟我父亲来到湖北省,县城名鄂。父亲管教我是很严的,思想里他受着皇朝的考试制度的束缚。他爱我这么深,专给我建一座面临着长江的高高楼阁。那儿风景幽静,一半儿农村,一半儿城廓。我看到隔江的黄州赤壁,与我遥遥相对,朝霞在那儿飞逐;我看到阁楼左边的樊口西山,夕阳在这儿没落。我总是到夜半还诵读着诗书,直到月色已残,听到鼓打五更,其声柝柝……”

② 2005年4月23日的《城市快报》刊登了记者王志辉的一篇文章——“人种不强国安赖 上海滩上练体操”,其中第一节的小标题为“不忍列强侮辱 立志强身健国”。这篇报道记述的就是徐一冰先生的这一段历史,摘录如下:

不忍列强侮辱 立志强身健国

近代体育在我国的兴起至今不过百余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体育的水平十分低下。国弱民贫,被列强戏谑地称为“东亚病夫”。徐一冰就是成长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国人的贫弱,列强的嚣张,时刻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爱国神经。

徐一冰又名益彬、逸宾,浙江湖州市南浔人。据他的大儿子、我国著名作家、诗人徐迟回忆,他平时威武而严肃,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自幼喜欢武术,常常练习摔跤,并喜欢作诗。徐一冰成长的年代,清王朝犹如一棵朽树,在风雨中吱吱作响、濒临枯萎。

每每听到有人称国人为“东亚病夫”的时候,徐一冰的胸中仿佛被压上了千斤巨石,不能呼吸。“不能这样,绝不能这样。”心里的呐喊燃起他的斗志。“学习体育,健体强国!”1905年,24岁的他带着要自强的梦想,雪“东亚病夫”之耻的壮志,坐上了前往日本的客轮……

徐一冰来到日本后,进入大森体育学校,专攻体育。据浙江省湖州市体委韩锡曾考证,大森体育学校(又称大森体育会)是当时的同盟会在日本办的一所速成体育师资学校,分一年和一年半毕业两科。课程有体育学、教育学、生理学、解剖学、音乐、徒手体操、器械体操、兵式体操等专业学科。1901年至1906年间,中国留学日本的1.3万名学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到这里来学习体育的。

两年后,徐一冰回到祖国,来到了被人们称为“遍地黄金”的上海滩。不过,他带着的不是“淘金梦”,而是对民族体育的期望。一到上海,他就开始准备筹建体育学校。

建校上海滩 学校招生忙

今天的上海,浙江中路两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一片。在老上海的这条马路上,经过徐一冰的不断努力,我国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于1907年问世了。

据浙江大学体育史专家赵善性说:“中国体操学校并不是一所专门培养运动员的学校,它是我国培养体育专门人才、传播近代体育的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这所学校创建后,在上海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

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创办中国体操学校,不是完全照搬大森体操学校那一套,而是一方面积极引进近代体育,吸收外国体育的有益部分,编译西洋体操与运动;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保存国技之精华”,主张“凡自高等小学第三年起,即可添入体操课内”,并派人赴精武体育会进修,学校办得很有生气,因此深受各界赞赏。

担任校长的徐一冰对学校的建设充满了热情,什么事他都要亲历亲为,虽然校舍和经费都非常紧张,但中国的第一所体育专门学校还是蹒跚上路了。

增设田径球类 学校迁回家乡

从1907年中国体操学校挂牌授课开始到1920年,学校风风雨雨地走过了13个春秋,中国历史已经翻开了她新的一页,体操学校也到了改革的时候。赵善性说:“上世纪20年代,由于欧美田径和球类等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兴起,以德、日兵式操练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教学已经过时。体操学校旧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徐一冰便决心改革教育制度,增设田径和球类等运动项目。”

但是,上海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给学校的改革设置了场地上的障碍,开展这些运动项目困难不小。于是他把眼光放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湖州南浔镇,那里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建造校舍,开辟运动场地。而且学校从“十里洋场”迁往宁静的乡村集镇,不仅可以节省办学经费,而且有利于学校教学。

浙江湖州南浔镇,素有浙江首富之镇之称。“中国体操学校”的最终落脚点,就选在了这里一个名叫西栅下塘的西庄村。

结合社会发展 增删教学内容

赵善性说:“当时徐一冰决定迁址,也有很多困难,当时他一无校舍,二无场地,三无设备,四无教员,原来的几位合作共事者皆各走他方,学校什么事全都靠他一个人。他东奔西走,筹捐募款,终于在1920年挂起了‘中国体操学校’的校牌,开始了正规的教育训练。”

新的学校占地50亩,除了教室、礼堂、宿舍、厨房、传达室外,还辟有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建有体操平台和风雨操场,添置了体育器材与器械。

中国体操学校办学初期,他为学校设置的课程是:学科——体育学、教育学、伦理学、兵学、国文、生理、急救法、音乐等;术科——兵式操练、器械操练、普通连续徒手操、哑铃、球杆、棍棒、应用操、游技、教授法、射击术、拳术、武器等。这次改革,他首先做的就是革除兵操。因为国外的体育运动已经向竞技体育转变,中国的体育也正经历这个潮流。

当欧美田径和球类运动在我国兴起后,他就将课程改为:学科——体育学、教育学、伦理学、国文、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英语、音乐等;术科——体操、棍棒、田径(田赛包括:跳高、跳远、铅球、铁饼、标枪、三级跳远、撑竿跳高等,径赛包括:110码、220码、440码、880码、1600码、110码高栏和接力赛跑等)、球类(包括:篮球、排球、足球和网球)、国术等。当时,对要不要设国术一课,徐一冰据理力争保存国术精华。中国体操学校迁往南浔以后,他还延聘上海精武体育会著名拳师王凤岗前去担任国术教师。

据韩锡曾介绍,当时学校管理很严,学生生活军事化,学生冬天穿黑色校服,夏天穿白色校服。徐一冰身体力行,常勉励学生要为雪“东亚病夫”之耻辱,争民族荣光而勤学苦练,为兴国强民效劳。在全体教师的教育下,大家带着民族自豪感而刻苦锻炼,每天金鸡报晓即踏着晨露,活跃在运动场上,学校办得很有生气。

学校分成男女部 女生革命成女兵

徐一冰的“体育救国”,志在提倡体育,增强体质,振兴中华。他认为“强国之道,重在教育;教育之本,体育在先”,“人种不强,国家安赖”。除了提倡“正当体育”关键在于学校师资的培养外,他积极主张女子参加体育活动,把女子参加体育活动看成是体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赵善性说:“从日本留学回国以后,徐一冰首先任教于爱国女校,接着创办中国体操学校女子部,大力培养女子体育师资,提出‘女子大小学校体操课必须延聘女子教员教授’的主张。辛亥革命后,他还协助同乡好友王明良创办爱国女校南浔分校。”

他还介绍,在中国的体育史上,还有一所上海中国女子体操学校,这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所女子体操学校。其实这所学校就是中国体操学校的女子部。该校创立于1910年,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办学方法都受日本教育制度的影响,其中以教日本体操、舞蹈闻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被迫停办,全体学生参加了学生革命军。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女学生革命军,一时传为美谈。

1913年学校恢复,因校舍经费均与男子分开,故改名上海中国女子体操学校。校长增聘了中国体操学校毕业生段钢诚、张梦吉等为教师,在宝山县宝山里租赁房舍作为校舍,学生增至40人。

办校十六载 桃李满天下

据赵善性称,中国体操学校创办16年,一共有36届毕业生, 1531人,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中间,有不少继承徐一冰的遗志,成了各地从事体育教学的骨干。上世纪20年代前创办的东亚体专、上海两江女子体专、上海体师、沪江女子师专、上海体专、浙江体师等体育专业学校的创始人,都是该校毕业生。

而今,南浔中国体操学校的校舍已变为稻田。但每当人们望着那葱翠的禾苗,谈起当年中国体操学校的业绩和徐一冰先生立志办校的可贵精神,仍赞叹不已。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孙武,地米斯托克利、吴起、孙膑、亚历山大、白起、汉尼拔、西庇阿等人物。
  •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毫无疑问是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本书通过精 悍的叙述、有力的点评、生动的语言,诠释了秦亡汉兴的真实历史画卷, 展现了一代战神韩信神机妙算、英明果敢、儿女情长的一生,如同璀璨的 繁星从历史的天空划过,留给世人以无限的仰慕与尊敬。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不过,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
  • 卫国英雄:冯子材(青少版)

    卫国英雄:冯子材(青少版)

    每次看中国地图,我都深为祖国的地大物博、山河壮美和历史悠久自豪。中华民族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战斗、生与死的考验。面对侵略敢于战斗,面对强敌敢于亮剑,方显英雄本色。卫国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华民族不可侮,中国人民不可欺。
  • 特斯拉自传

    特斯拉自传

    特斯拉,不只是电动车;特斯拉,更是人类历史上最传奇的科学家之一。作为电气时代最主要的奠基者之一,特斯拉创造了我们的现在(交流电、雷达等等);作为一个天才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特斯拉预言了我们的未来(空中交通、星际通讯等等)。特斯拉何以取得如此令人惊叹的成就?特斯拉对未来还有着怎样惊人的预言?本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特斯拉撰写的回忆录,第二部分是特斯拉的文章、演讲及时人对他的报道,诸多内容都是首次在中文世界披露。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不仅能了解特斯拉的生平经历,还能读到他对未来世界的设想,思考科技的真谛。
热门推荐
  • 亦清短文集

    亦清短文集

    一篇文章一个感悟,即使它不是故事。一种思维一种变化,即使那样又如何。
  • 告白芭蕾:米斯蒂·科普兰传

    告白芭蕾:米斯蒂·科普兰传

    本书是是美国著名非裔芭蕾舞蹈家米斯蒂·科普兰的自传。在书中,她仔细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基本被白人所占据的芭蕾舞圈内取得惊人的成就,以及自己对于生命与芭蕾的感悟。新线影业已经获得了这部自传的电影版权。
  • 两个人的行走

    两个人的行走

    作者立足西部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用独特视角观察生活,叙述生活,《一头雾水》中,主人公胡一宁因渴望城市生活而逃离农村,却又因厌倦城市生活而希望回归农村;《进城打工》中,民工张二狗痛失爱侄,无法面对亲人,恐惧回家;《梦醒时分》中,魏小丽因生活闲散无聊导致感情出轨,无颜面对家人,选择自尽;《铁面柔情》中,程英为帮丈夫戒毒,不料失手杀夫……总之,每一篇故事的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家庭,一段难忘的记忆。
  • 戴明贤集(第七卷):走进云里去

    戴明贤集(第七卷):走进云里去

    本书系《戴明贤集》第六卷,收录戴明贤曾出版过的《岔河涨水》《走进云里去》二书以及一些散见于报刊中关于儿童题材的文章。作者对这种题材进行的创作并不是严格的儿童文学,就像他说“写孩子的小说不一定就是给孩子看的‘儿童文学’;而写孩子的小说应该写得让成人也喜欢看。”例如他的《金牌》,就是一篇极其适合父母看的小说,是作者对社会上各种培优、攀比、望子成龙等等风气的忧心之作。《走进云里去》特意安排了一个城里的小孩到山中体会乌蒙大山的生活,用他的眼睛观察充满着乐趣和新奇事物的山城和山民,也“描写几个小孩子对于一片小天地的感受”。
  • 侠道众生

    侠道众生

    江湖之中,传统武学没落,突破式武学兴起。新兴武学伸指可操控雨水瀑布,挥掌可震碎山脉,抬脚可踏上九天云霄。温琰辰破除一场大阴谋,登上无妄之巅得神兵,遇异兽。最终战江湖,碎苍穹,颠倒日月,扭转阴阳乾坤!武林九鼎、江湖六公子、中原三美人儿、魔道七杀客、十二天道……终极一战,谁与争锋!官方读者Q群:9368230
  • 生者不死

    生者不死

    穿越是个好事,穿越到不会死的世界更是好事中的好事,但是当这个世界带个魂字,设计师姓宫崎,那就是坑爹中的坑爹了。穿越到这个世界,马上就死了1001次,接着系统的声音响起,其实这是无限流哦~龙背上的骑兵、尼尔、无限传说2、血源诅咒、反乌托邦公职……一个又一个坑死人不偿命的世界,这一切的真相是什么?抬头仰望,这是主神之间的最终交锋,人类的生存方式,文明的延续手段,到底谁会胜利?所有被设计出来的万物终会迎来毁灭,我们一直被囚禁在生与死的无限螺旋中,这是诅咒?还是惩罚,我们是否终有一天会将弓箭射向给了我们这个谜题的神?为了卑微的希望,不死者们集结到了一起。一切尽在《生者不死》~
  • 致命狂妃

    致命狂妃

    新文《暴君宠妻:爱妃,太凶猛》已开,求支持~她,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异世重生,面对家族灭门,血腥再一次渲染她的手。他,是大兴王朝的绝色王爷,铁血冷酷,却一眼相中了她。“放眼天下我不会为任何人卖命。”两人对崎,她狂傲至极的话语,如同君王般让人膜拜,更挑起了他绝对的占有欲!乱世之战,烽火倾城,谁能主宰?
  • 观光日记

    观光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孔雀王咒经一卷(妙辟印幢陀罗尼经)

    孔雀王咒经一卷(妙辟印幢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大辩邪正经

    佛说大辩邪正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