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5200000010

第10章 报道篇(2)

疼痛渗入心底。在后来的岁月里,每到冬季的每一天,吴大观总会亲手给妻子削一只梨,曾经的苦难让她落下不能痊愈的咳嗽;每一年的365天,每一天的中午晚上两顿饭后,吴大观总会起身打一盆热水,拧一块热毛巾给妻子擦手擦脸。无言的爱,是彼此的珍惜,更是相互的搀扶。

“文革”终于过去了。他们笑了。因为,他们一直坚信,那些做坏事的人不代表共产党。

吴大观重新回到了发动机的世界。还有什么比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更令吴大观虽九死而不悔?

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话:“翻阅一些杂志看到,国外在我们搞‘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电子技术、工业化发展非常快,就是这十年中,我们与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拉开了更大的距离。这是非常痛心的。”

他开始和时间赛跑。

他拖着一只失明的左眼和仅剩0.3视力的右眼,每天早晨7点前就到办公室,晚上11点才离开。

引进斯贝发动机期间,进行150小时定型持久试车时,英国专家组织两班倒,63岁的他却一个人顶两班,发烧到39℃仍不下岗。

晚年的他,视力更差,路都看不清楚,就由老伴打着手电筒,每天早晨7点前把他送到办公室,晚上再由秘书把他送回家。后来,老伴走不动了,就由家里的保姆继续送他出门。

他在88岁高龄学会了使用电脑,天天坐在电脑前,戴着眼镜,再拿着放大镜,搜寻下载着各种有关航空发动机资料,一摞一摞地装订好,送给工作在一线的晚辈们。

他在90高龄写下肺腑感言:“在我这个中国老航空人心中,为中国制造的飞机装上中国制造的、具有先进水平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是我最大的心愿!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我愿在自己有生之年,继续为我们的航空工业尽心尽力,为实现今生航空报国夙愿,奉献一颗赤诚之心!”

一个人,一生,如此单纯执著地为自己的祖国做一件大事,他该是多么幸福!

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鲜红党旗下,他把信念、忠诚与爱洒满祖国的万里长空

这一天,是2009年元旦。下午,吴大观早早坐在电视机前,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即将转播,他急切地等待着那首他最喜爱的乐曲《蓝色的多瑙河》。

……广阔、辽远、如梦如幻的蓝色世界啊,这不正是他仰望了一生的天空!

他拉拉老伴的手:“华国,我们都老了,自然规律。如果我走在前,有些事你要帮我做到。”

94岁的老伴温柔地望着他:“你说吧。”

他慢慢道来,一口暖融融的江苏镇江的乡音,像66年前他们在谈恋爱。

“第一,若有情况,不做任何治疗,不要浪费国家的医药费。

“第二,后事一切从简。

“第三,不要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第四,代我把积蓄的10万元钱交最后一次党费,剩下的一半留给你生活……”

老伴认真点点头:“我一定照办,决不含糊!”

吴大观抬起手,轻轻抚摸着老伴稀疏花白的发丝。半个多世纪的患难夫妻,两颗心早就长到一起了。

多交纳党费,是吴大观几十年的自觉行为。

20世纪50年代,中国普遍执行低工资制度,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二三十元,一个车间主任的工资六七十元。作为二级专家,吴大观每月的工资是273元。他十分不安,几次打报告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资,未获批准。于是,从1963年开始,他主动每月多交100元党费,一直坚持了30年。“文革”期间,他被打成“特务”,工资停发,连许多年的多交纳党费也被污蔑为“筹备特务经费”。他不作任何辩解。“文革”结束后,他把组织补发给他的6000元工资,拿出4000元再次补交了党费。后来,当他的工资早已落入社会中下等水准,他依然没有停止。从1994年开始,他以年为周期,每年向中组部继续多交纳4000~5000元党费。

他在给组织的一封信中写道:“从根本上讲,我们国家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这代人只能过艰苦的生活,只有我们过艰苦的生活,我们的后代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多交党费,代表了一个党员的一点心意,也可以说是自己的信仰。”

生活在精神世界的人,是超然于物外的。走进吴大观的家,每一个人都会为这个清贫如一张褪了色的老照片的家感到震撼。

刷着半截白灰半截油漆的老墙,吊着一根老式日光灯的天花板,一张可以折叠的简陋饭桌,磨白了皮的破沙发,一排用当年从沈阳搬家过来的包装箱打的衣柜,衣柜里最好的一件衣服,是有4个口袋穿了40多年的涤卡中山装,他把它称为“常委”。

这个朴素而老旧的家,就像它的窗外那些不知从什么时候留下的古老的梧桐树,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精神和自己的历史年轮。

“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

这是谁的话?雨果的。

很多很多年了,吴大观总忘不了这句话。他19岁去昆明西南联大求学路过广州,在街头看到一家电影院上演一部电影《悲惨世界》,他买了票走进去,一下子被震撼了,一连看了两遍。“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lifeistogivenottotake)”刻在了他的心间。

后来,他在西南联大,看到了那些留学英国、美国却为国家、为抗日甘愿回到祖国过着清贫生活的教授;在解放区,他看到了聂荣臻司令员等一大批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共产党人,他的人生信念与共产主义信仰紧紧融为一体。1949年11月,当他在新中国的礼炮声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已注定了他一生的方向。

给予的人生是多么幸福的人生。哪怕一点点,都会给这个世界增加温暖。除了多交纳党费,他努力做得更多。

“希望工程”,他捐款;南太平洋海啸,他捐款;四川抗震救灾,他捐款;身边的同事朋友有困难,他更是倾囊而出;及至家中的保姆生病住院,他全部买单。

给予的人生是多么快乐的人生。可是,他老了,要走了,他还能拿什么给予?

在近90岁的高龄,离开一线岗位,有时间了。吴大观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以及各种航空刊物、报纸,每天从早到晚孜孜阅读,认真做学习笔记。从毛泽东、周恩来的语录,到邓小平文选;从“三个代表”的思想论述,到科学发展观的文摘,他都一一抄录下来,工工整整,一笔不乱。有谁能想到,这出自一位只有微弱视力的耄耋老人之手!

绵绵密密的字里行间,写尽了他对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思考和建议;写尽了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写尽了对祖国、人民和党的挚爱。

他写道:“历史事实证明: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振兴中华。唯有共产党才能洗雪国耻。唯有共产党才能振兴航空工业!”

他写道:“自己当年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投奔共产党,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与幸福!”

在他走后,家人把这些心得日记和学习笔记总共56本,全部交给了组织,这是他为党和国家所能做的最后的奉献了。

2009年2月18日,93岁的吴大观住进医院。搞了一辈子自然科学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他拒绝一切治疗。

“没有用了,不要浪费国家的医药费。把药用到最需要的病人身上吧。”这是他对医护人员说得最多的话。

因肝区严重腹水,饮食难进,医生给他挂吊瓶输营养液,针头扎进去,他坚决地拔出来。护士等他睡着了再扎针,他醒来,又坚决拔掉。医院考虑请外院的专家为他会诊,他同样拒绝。

他的慈祥、纯真以及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让每一个医护人员心怀敬意。创造伟大事业的人,是不会戚戚于死亡的。死亡对于吴大观,是又一次出发。

他最高兴的事依然是读书看报,活动小餐桌成了他的小书桌。

每有领导和同志来看望,他兴奋不已,总有太多的话想说。

那一天,从事航空发动机的晚辈刘大响、马福安等人来到他的病床前,这些当年他手下的小伙子,现在都是领军的人了。他坐起来急切地拉住他们。

“吴老,您快躺下。”

“不,我没有时间了,让我说。”

思维依旧简洁明快,却蕴含了一生厚重的托付。

“第一,对我们国家的航空事业,我做得很不够,我感到深深有愧。第二,航空发动机太难了,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按科学规律办事。第三,一定要加强预先研究,要把基础工作打牢。第四,一定要讲真话,千万不要忽悠!一定要把真实情况告诉领导。第五,一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搞上去!”

他的目光朝向窗外的天空,久久仰望……

“我就要去见马克思了。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多么美,多迷人啊!我是看不到我们自己的大飞机装着我们自己的发动机飞上祖国的蓝天了。但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

他流泪了。

风筝,一个红色的像鸟一样的风筝,是20年前他带着4岁的外孙女毛毛放的那只风筝吗?毛毛开心得不想回家了,他答应她下次再来。可他再也没有给毛毛下次。他相信外孙女不会怪他,她懂得外公。他对她说过一句话——“只有一个国家强大了,这个国家的人民才会有归属感”。她一定记得,一定……

多么温柔的声音!是她吗,华国?是她,一生相濡以沫的爱人。她坐着轮椅来到他床前,可他睡着了。她默默地望着他,心里在和他说话。他都听到了。他多么幸福,这辈子因为有了她,心里永远像怀着一盏温暖的灯……

晓云,还记得那只能悬停的蜂鸟吗?时光多快,早年那个小嘟嘟竟也已经退休了。他为女儿骄傲。他没给她留下什么财产,她却继承了他们的家教——“传家有道唯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这是早年舅舅家宅院门上的一副对联,他记住了,传给了女儿。他相信,女儿也一定会传给她的女儿……

这是2009年3月18日。刚刚过去的夜晚,吴大观一夜无眠。

抬起头,最后一次仰望天空,他的心乘风而去……伴随着他的是一架架轰鸣着“中国心”的中国战鹰。

飞过长江黄河,飞过泰山昆仑……

中国的天空上肆虐着侵略者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中国已经跻身于目前世界上仅有的、能够独立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5大常任理事国,后来者们正在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

百年航空报国志,仰天长啸“中国心”。

中国心,报国情

——论学习吴大观同志

《人民日报》(2009年7月1日04版)

本报评论员

九十三年风雨路,矢志不渝报国心。吴大观同志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事迹感人。他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是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的日子里,报道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更加坚定了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拿出祖国需要的航空发动机!对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化作了吴大观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一生实践。爱国爱党,无私奉献是吴大观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学习吴大观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学习他的事业至上为之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学习他不计名利勇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吴大观一生的奋斗,就是要为中国的飞机安上“中国心”。其实,吴大观胸中跳动的正是一颗“中国心”,他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需要,把改变中国航空事业的落后作为毕生的追求。为了中国飞机的“中国心”,在敌机肆虐的炮火下,他毅然改行学航空;在归国还是留外的选择中,他坚定地回来报效祖国;在没有机构、没有人员、没有资料的“三无”情况下,他迎难而上主动请缨。个人的能力再高,只有在国家民族事业的大舞台上,才能尽情施展;个人的价值再大,只有融入到国家民族的事业中,才会永恒。吴大观规划了新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的基础构架,培养了一批发挥中坚作用的人才,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吴大观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在国家建设中显示才华,他的奉献已经汇入民族复兴的洪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新中国即将迎来60华诞,6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日益繁荣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正走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种种困难和挑战也在考验着我们。我们要学习吴大观同志的爱国精神,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国家的实际行动,勇于承担责任,勇敢面对挑战,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的人生随着国家的进步而升华。当前,就是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贡献一分力量,用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真信仰,百炼钢

——二论学习吴大观同志

《人民日报》(2009年7月2日05版)

本报评论员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在为党、为人民奉献了毕生心血和才华后,又把自己剩下的10万元积蓄,全部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交给党。吴大观的一生,展现了矢志不渝地为理想奋斗的真信仰。

同类推荐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 再造世界的100个奇迹(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再造世界的100个奇迹(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文字简洁,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富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是一部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奇迹缩影。涉及到影响世界文明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宗教、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重大历史文明。以从历史中所启迪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创造人类历史的崭新未来。
  • 政府网络发言

    政府网络发言

    该书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网络发言人的时代背景、主体特征、功能定位、制度设计、组织架构和效能保障,同时从网络问政、网络论坛、网络微博,以及培养意见领袖、应对网络谣言等具体方面提出了政府网络发言的基本策略,并对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既具有理论开拓的价值,又有着广泛的实际运用意义,可以为新闻传播学者和各级政府官员提供有益的启发、借鉴和帮助。
  • 留守:守望的天空

    留守:守望的天空

    本书作者深各地乡村,全面采访众多的留守儿童及“留守群体”(如留守妇幼、老幼),采访当地政府、学校为留守儿童所做的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见证新形势下人们对生活的不屈探索,新一代少年儿童所展示的顽强生命活力,对生活的热爱与创造。全方位展现别样风采的“小鬼当家”。
  •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超值金版)》除了常用文种外,还增加了其他实用写作书中很少出现过而当今又极需要的文种,如加强了经济文体的介绍。未来的世纪是科技与经济主宰人类的时代,经济生活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用写作的经济化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性潮流。鉴于此,本书增加了有关股份制企业文书的介绍和外贸文书的介绍等,以适应当代经济生活的发展。
热门推荐
  • 宣验记

    宣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嫡女翻身记

    重生:嫡女翻身记

    “是我的我势必讨回!从今以后,宁做人人害怕的毒妇,也不做被人欺压的懦女!”被亲生弟妹迫害致死,含怨重生,她发誓要把前世受的苦十倍讨回。树威严,寻亲信,灭庶母……爱她的,她让他们富贵荣华,欺她的,她要他们挫骨扬灰!
  • Trans-Siberian Express

    Trans-Siberian Express

    An epic tale about a land and a people Winston Churchill called "a riddle wrapped in a mystery inside an enigma."American cancer specialist Dr. Alex Cousins is on a covert mission to the USSR. He is tasked with prolonging the life of Soviet Politburo Chief, Viktor Moiseyevich Dimitrov, who is suffering from advanced stage leukemia. But the tenuous confidence between the unlikely colleagues is shattered one night as Alex accidentally discovers Dimitrov's diabolical plans for a nuclear strike on China. Alex soon finds himself dispatched, homeward bound, on a six-thousand-mile journey aboard the Trans-Siberian Express; long enough, Alex realizes, to silence him from alerting the U.S. of the imminent destruction.
  • 大洋洲:澳大利亚(世界我知道)

    大洋洲:澳大利亚(世界我知道)

    本书内容丰富、文笔活泼、信息完整。它全面地反映了澳大利亚的风光与民俗。
  •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

    《折射的光斑》由戴子著,这是接地气而又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对故土挚爱的情愫在审美创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戴子有历史书记官的气象,春秋笔法,不遗忘,不遮蔽,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戴子写的虽然是成都,但一花一菩提,一叶一世界,我们感到的却是世纪沧桑和整个当代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 禁庭

    禁庭

    建安城中有美人,纤白明媚无人及。是年,天下三分,钺国独大。绥国郭太后力排众议,接回流落民间的女儿,晋封长公主,遣十员大将并金吾百人随行,远赴大钺和亲。从探子发回的密函上看,钺国皇帝的性情简直称得上莫测。登基三年不立后,也没有宠幸过哪个妃嫔;冷漠、寡言、厌恶别人的触碰,还有着近乎病态的偏执:他生活的地方一切要按原样摆放,半分也不许动。嫁给这样一个人,秾华是抱着视死如归的念头的。禁庭内相见,他毫无感情地瞥了她一眼。大婚当夜,他探过手把她挨着自己的胳膊拨开。拨完了,手指在被面上反复擦了两下。一座禁庭,困住两个人。
  • 30岁,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30岁,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千古食趣》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通俗读物,以饮食为写作的缘起,进而用文化俘获读者的心,在杯盘碗盏、觥筹交错之中,历史、人物、情感、地域无所不包,使读者在阅读饮食文字的同时领略广博的文化,获得独特的心理体验。
  • 都市红包系统

    都市红包系统

    被人陷害后对天许愿,李昊偶得红包系统,捡起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红包。“这个红包有颗蟠桃,吃了立马成仙!”“红包在校花屁股上,摸一摸就能领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点了太多红包,里面的钱,根本花不完啊!”
  • 商海破冰

    商海破冰

    “商战小说第一人”,国内著名营销策划专家、财经作家刘林的最新作品,这也是他本人的第八部商战题材作品。小说讲述了在一个没有硝烟却无比惨烈的快消品行业中,一群被称作“企业操盘手”的特殊精英群体的商战故事。田枫林作为“硕分”商贸公司的操盘手,从并购整合上游生产企业入手,进行渠道和资本的整合。在传统渠道整合方向,老牌企业操盘手赵宏宇成为了田枫林最大的竞争对手。双方在快消品重点市场及资本市场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圈地”竞赛。最终,双方达成了由“战”到“和”的意愿,携手寻找优质的线上团队,并最终联手冲出困境,打开了销路,实现了共赢。
  • 多来米骨牌

    多来米骨牌

    张子清笑道:“李市长这是干什么?逼上梁山伯?”大家都笑。李龙章没笑,依然板着他的脸。“别开玩笑。”他的口气不容置疑,“东城很要紧,就是你了。”张子清没有吭声。李龙章也没管他,权当已经决定。有人推门进屋,给李龙章送来一份急件。李眉头一锁,匆匆浏览,而后拿着薄薄的那张纸往桌上用力一拍:“情况不好。”张子清读急件。是最新灾害气象情况通报,预计未来三天,本市一带还有大雨,局部地区有暴雨甚至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