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5900000003

第3章 他用生命锻造“空中利剑”

———罗阳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来源: 人民日报

记者: 王 炜

12月17日上午,因雨雪阴沉多天的京城终于迎来灿烂阳光,抚慰着人们依旧悲痛的心绪。罗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团成员饱含感情地向人们再现了罗阳为航空事业奉献终身的一段段感人故事。

“第一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设计员; 第二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设计研究团队领导; 第三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制造大型国有企业领导。”沈飞公司副总经理苗玉华这样总结罗阳在航空工业战线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30 年。罗阳2002 年起任沈飞公司党委书记,2007年担任沈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沈飞相继研制成功多个型号的先进战斗机,大家都知道的歼15飞机,就是这些先进战斗机之中的一种。在歼15飞机研制最紧要的关头,罗阳发出沈飞公司历史上第一个总经理令,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加快研制进程,终于攻克了难关,实现了我国航母工程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人们都说,看到罗总,就懂得了什么叫共和国航空工业的脊梁。在他身上,体现了航空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报国情怀,体现了军工人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体现了国企责任人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体现了共产党人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沈飞公司办公室秘书科科长任仲凯常年担任罗阳同志的秘书,他感同身受地体会着罗阳的付出和劳累。任仲凯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工作繁忙,罗阳睡眠太少,每一次上车,很快就会睡着。司机偷偷放慢车速,而他总跟司机说,能不能开快点,司机只好找些理由,在车速问题上“讨价还价”一番。任仲凯说,“我将永远铭记罗总说过的一段话: 我们的天空并不平静,我们未来的威胁,更多的来自于天空,天空有着民族的未来,拥有了天空,就把握住了未来,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研制航母舰载战斗机,中国是一张白纸、从零起步,关键技术外国人根本不卖给我们。罗阳却下定决心说,我们自己干!沈飞公司制造工程部综合处处长潘新回忆道,罗阳担任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创造了先进的设计制造手段和先进的组织模式。令她印象最深的是舰上起降试验。舰载机生产出来了,罗阳要求研制团队全过程参加起降试验。他说,这好比我们的孩子,就要上考场了,我们一定要盯到底、跟到位,确保它的最佳状态。“辽宁舰入列时,有外媒预测,中国的舰载机要实现舰上起降,至少还需一年半时间。而刚刚过去两个月,我们的歼15飞机就实现了在辽宁舰上的成功起降,创造了航母工程历史上的奇迹。我们成功了!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舰载战斗机!”

作为一名一线员工,沈飞公司试飞站的刘一夫时常感动于罗阳时刻把生产一线员工装在心里,一次次做出保障员工利益的硬性规定。冬天配备给试飞工取暖的“暖腰宝”、为装配工人配上的护腰带、给热处理工配上的防高温辐射面镜……“只要看到这些劳保用品,沈飞员工就会想起我们的罗总!”

“在辽宁舰上采访报道歼15 成功起降,罗阳的谦逊、沉静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倪宁把记录罗阳在辽宁舰上工作生活的一些画面组接起来,“他应该出现在庆功宴上,和大家一起开怀畅饮,但庆功宴上没有他的身影……他应该出现在欢庆的人群中,和大家一起尽情欢笑,但欢庆的人群中没有他的身影……罗阳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怀念。”

满怀着对罗阳的思念,哽咽着话语,罗阳的妻子王希利回忆着与罗阳这些年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在为罗阳整理遗物时,王希利找到了罗阳记录下的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要多为他人着想; 要善于观察他人的长处;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观点……”

这就是真实的罗阳。

“我知道,罗阳不只属于我,他也属于沈飞,属于中国航空事业,属于蔚蓝的天空。”王希利说,“默默无闻、踏踏实实、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有这样的信念和执着,航空人一定会实现他们的蓝天梦,中国人民一定会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12月18日刊发)

用生命守护责任

———罗阳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来源: 新华社

记者: 林红梅

“罗阳曾对我说,每个人都要守住自己的岗位,守住自己的责任。我哪里想到,他最后是用生命守住了他的岗位、他的责任!”

12月17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小礼堂,由中宣部、中组部、国资委、辽宁省委、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联合举办的罗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报告台上,罗阳同志的妻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希利泣不成声; 台下,听众们数度泪水模糊了双眼。

罗阳生前是我国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11月25日,在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完成训练任务后,突发心脏病去世。

报告团成员由罗阳的妻子王希利、沈阳飞机工业 (集团) 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苗玉华、沈飞公司办公室秘书科科长任仲凯、沈飞制造工程部综合处处长潘新、沈飞试飞站员工刘一夫、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倪宁组成。这些罗阳身边的人,深情地回忆起与罗阳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从他们的报告中,罗阳,一个用生命将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的汉子,栩栩如生地向我们走来。

他将孝扛在肩上:“7年前,父亲去世,78岁的妈妈一个人住。只要不出差,再忙再累,下班后他都去看妈妈,拉着妈妈的手说说话。”

他心疼妻子:“罗阳的衬衫一直自己洗,他觉得我也忙,不肯麻烦我。”他把工人装在心里: 他让管理部门给装配工人都配上了防腰脱的护腰带;在生产线现场支起行军床,让员工累了能小睡一会儿; 他安排40岁以上的员工两年体检一次,40岁以下的三年一次; 他安排请医生每周二上午到生产现场,为工人检查身体; 他还请来心血管病专家和心理健康专家,给员工上健康课。

他对身边的同事说:“我知道你们很累!可是咱们都得挺住,航空报国不是荣誉,而是责任!”他创造了“厂所一体、设计制造一体协作攻关”的新模式; 组建了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攻坚团队; 他组建了折叠机翼研制攻关团队,一次次地从头做起,终于为舰载机插上了收放自如的灵活翅膀;拦阻钩是拦阻系统的关键部件,他组织科研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断调整研制思路和主攻方向,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

他把所有责任扛在肩上,唯独顾不上自己: 他一年365 天,天天都在大干。他的办公室没有床,忙到后半夜,就靠着沙发睡,趴在桌上睡。体检他一直没去,健康讲座也没听过。

罗阳的时间总是不够用。秘书科科长任仲凯说:“他吃饭速度非常快,吃完起身就走; 在路边小店随便吃口饭,从来不进大酒店; 他没时间逛商场,戴的那块旧电子表,黑色表带磨得露了白边,他拿着笔用墨水把表带的白边涂黑,凑合着戴。”

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倪宁目睹了罗阳在辽宁舰上的最后时刻。25 日,辽宁舰返回港口。早6点,罗阳没有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他胸口闷得慌。9点,辽宁舰停靠码头,罗阳拖着行李箱走出舱房,迈上两级台阶,就吃力地停了下来,让小战士搀扶着上了甲板。9点30分,罗阳一到宾馆房间,就倒在床上,大家立即将他送往医院。9点40 分,车离医院100 米时,他昏迷过去。医生拼命抢救了3个多小时,12点48分,他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透过报告会,一个有理想的大写的人,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罗阳是军人的后代,喜欢飞机。高考时,他一定要报北航。他放弃了挣大钱的机会,在军工单位日子不大好过时,坚守下来。他在我国第一代航母舰载战斗机壮美冲天的瞬间,完成了生命之花最绚丽的绽放,将英名镌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画卷上。

他的死重于泰山: 沈飞员工希望将正在建造的新食堂正式启用定在6 月29日,这一天是沈飞的厂庆日,也是罗阳的生日。

他激励着更多的后人。报告团成员,他的同事和战友们誓言:

“我们一定更加努力拼搏,更好地担当起航空报国的责任,让更多的中国战鹰飞上蓝天,飞向大海!”

“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矢志航空报国,不懈努力奋斗,抛洒我们的热血甚至奉献我们的生命!”

“我将永远铭记罗总说过的一段话: 天空并不平静,未来的威胁更多地来自于天空。天空有着民族的未来,拥有了天空,就把握住了未来,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我们要像罗总那样,追求卓越、勇攀高峰,让中国的飞机飞得‘更高、更远、更快’!”

“罗阳没有离去,他还在我们身边!万万千千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人都是罗阳!罗阳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感召着我们,踏上新的征程!”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倪宁的结束语,回荡在听众的心头。

(2012年12月17日刊发)

同类推荐
  • 小记者大世界

    小记者大世界

    本文讲述的是:“叙事类,写景类,状物类三部分等精彩的内容。”
  • 屠格涅夫经典

    屠格涅夫经典

    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几乎都可以视为诗歌与散文相结合产生的形式,而且是典范的俄国诗歌和俄国散文相结合产生的新形式,是典范的俄国浪漫主义和典范的俄国现实主义相结合产生的新形式。同时,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本书收录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散文诗33篇、《猎人笔记》精选及短篇小说《木木》。
  • 信贷风险和资产保全案例选

    信贷风险和资产保全案例选

    本书通过梳理近年来金融系统重大信贷风险事件的典型案例,以分析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与教训。在分析信贷风险案例的基础上,通过以债务重组、诉讼追偿等不良资产处置的九个专题案例。
  • 自立成就好人生(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自立成就好人生(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提高思考记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思考记忆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热门推荐
  •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

    程浩的生命日记:这个少年,曾这样认真努力地活过……程浩去逝后,母亲给他整理的文字中,有一部十余万字的日记。日记写于2009年一次濒临死亡的状况后,记录了程浩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生命光影。日记中少有鸡毛蒜皮、人生琐事,多为对生命、对人世的反刍与思考,记录了无数让他内心激荡的段落和时光。之中有少年维特般的烦恼,有对人性的感慨,有对命运的嘲讽,有对自己严苛的鞭策……他在几年间,迅速成长成熟。本书几乎按照原貌收录了这部分内容,希望呈上一个完整的生命印迹。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网王之繁华烟花易冷

    网王之繁华烟花易冷

    这是片雪白的世界。一切都停止了。她独自漫步在这片世界里,看着这个世界停止的那一刻,突然有了寂寞。为什么会变成如今这副模样呢?为什么一次次被给予机会的人类最后还是走向了灭亡?她突然看不明白了。这片雪白真的刺眼。那个为爱而伤的倒在地上的女孩的身影也是刺眼的。水原安,铃子为你安排了一场梦,在这梦里,你和你们能如心而为吗?你们能明白这个世界给予给你们最后的信息吗?人类。
  • 告别时分

    告别时分

    这么远的地方遇见你,真是一个意外。是的,像是被人安排的玩笑。上次见面,是什么时候?三年前,整整三年没有再遇见你。那是段很好的时间,当你还记得一个人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时间。——这三年间,是否因为任何事想起过我?记不起来了,但总会因为一些事情而想起过你。是不是还记得我的名字?是的。但是你没有叫过我的名字,尤其是在这么远的地方遇见你,也没有叫我的名字。是呵,三年前那时候遇见你,也没有叫过你的名字。他回想那时见面的情形,但是想不出很确切的印象。
  • 傲娇小姐:小子,别和我拽

    傲娇小姐:小子,别和我拽

    镜夜环这个伪君子,竟然长着自己的学生会长身份公报私仇打击报复!铃音愤怒的找他理论,还没想好怎样反驳,就见镜夜环身体前倾将胳膊搭在了桌子上,双手交叉握在一起抵住下颚,他透明的镜片隐隐泛起了白光……
  •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这部作品集合了46篇爱情故事,涵盖了校园初恋、暗恋、虐恋、成人婚姻等各个方面,涵盖内容广,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需求,让你一次看过瘾!真实生动,感人至深,总有一种是你的方式,总有一篇是你的故事。带领我们感悟青春,体验真爱,在爱的故事里,踏着爱的痕迹挥鞭前行。
  • 特警狂妃:王爷轻点爱

    特警狂妃:王爷轻点爱

    她是21世纪惊艳绝伦的首席女特警,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意外来到异世。举目无亲的她用智慧开辟了一片天地,同时也锁住了那个人的心。他是异世的王爷,清心寡欲,从不为红颜美人动心,直到遇见了她。“瑶儿,嫁给我。”男子学着现代的礼仪单膝下跪。“不抬平妻,不娶妾室,不纳通房,可?”她淡然提出要求,浑然不知这话惊掉了多少人的下巴。“遇瑶儿前,未曾想过娶妻,遇瑶儿后,娶妻未曾想过别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百科全书(5)

    中国百科全书(5)

    倩倩一个人坐在操场边上等着老师来。大黑狗在她脚边懒懒地摇晃尾巴。天真蓝,蓝得掺不进一点儿别的颜色,只有最远处的山头上飘着一小朵白亮亮的云,像只迷路的羊羔。倩倩最喜欢看云。云上像有另外一个世界,大地上有的、没有的,都能在那个世界里找到。山里的云最多变。安静的时候像一群仙女,旁若无人地舞动纱裙,舞着舞着,便一步一步沿着山坳走下来了。云来时,远远近近灰蒙蒙一片,看不见对面山头。细小的水点子直往人衣服里钻,不一会儿又凝成雨珠噼里啪啦掉下来。黑压压的云像狂暴的兽群在天上厮杀,云里裹着电闪雷鸣。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做领导最好的左右手

    做领导最好的左右手

    升职、加薪总是离你很遥远,难道真的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如果自身真有实力,为什么不让更多人发现?为什么要让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草包”靠着钻营取巧夺取了你的位置,以权谋私呢?指望他人去改变世界,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只能说既幼稚,又懦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掌握一些处世的技巧可以让领导更了解你,成为领导最好的左右手,可以让你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冲开一片天地,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