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它经历了元、明两朝的衰落,到清代又重新繁荣起来,《纳兰词》作为清代词坛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纳兰词》是纳兰性德的作品集。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共300余首,名为《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已经享有盛誉。
纳兰性德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与他出身豪门、入值宫禁、循规蹈矩的官场生活,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他抱病与好友相聚饮酒大醉,然后便一病不起,几天后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31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词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虽然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不算开阔,但由于他极为性真,故词作尽出佳品,倍受当时及后世好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誉:“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