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4400000007

第7章 上卷(6)

【译文】

陆澄问:“宁心静气之时,可以称作‘未发之中’吗?”

先生说:“现在的人存心养性,也只是为了定气养神。在他安静之时,也只是气的安静,还不能算作是‘未发之中’。”

陆澄说:“‘未发’就是‘中’,宁静是求‘中’的功夫吗?”

先生说:“只要去人欲、存天理,就可称为功夫。无论静或动,都不忘去人欲、存天理。如果依靠宁静,不仅会逐渐养成喜静厌动的毛病,而且会有很多病藏在心里,很难根除,遇事就会滋生开来。如果谨遵天理,心怎么会不宁静呢?只是追求宁静,不一定就能遵循天理。”

【原文】

问:“孔门言志①,由、求②任政事,公西赤③任礼乐,多少实用!及曾晳说来,却似耍的事,圣人却许他,是意何如?”

曰:“三子是有意必④,有意必便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曾点这意思却无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⑤矣。三子所谓‘汝器也’⑥,曾点便有‘不器’⑦意。然三子之才,各卓然成章,非若世之空言无实者,故夫子亦皆许之。”

【注释】

①孔门言志:语出《论语·先进》。

②由、求:由,仲由,即子路。求,冉求,字子由,孔子的学生。

③公西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

④意必:语出《论语·子罕》。意,即主观猜测;必,即武断绝对。

⑤“素其位”五句:语出《中庸》。素其位,安于现在的地位、条件。

⑥汝器也:语出《论语·公冶长》。器,即器具,特定的器具有特定的才能。

⑦不器:语出《论语·为政》。意为不是一般的器具,具有多种才能。

【译文】

陆澄问:“孔子的弟子们聚在一起,谈论志向,子由和冉求想主持政事,公西赤想掌管礼乐教化,多少还算是有实用之处。而曾晳所说的像玩耍一样的事,却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什么意思呢?”

先生说:“子路、冉求、公西赤三人的志向不是凭空臆想就是太绝对,有这两种倾向,容易偏执,往往顾此失彼。曾晳的志向比较实际,这就是所谓的‘根据自己的条件行事,身处夷狄之境,就做夷狄能做的事;身处危难之境,就做危难中能做的事,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总能应付自如’了。前面三人是单面之才,而曾晳则是具有多种才能的人。但是前三人,各有各的长处,而不像世上那些光说不做的人,所以孔子也会赞许他们的。”

【原文】

问:“知识不长进,如何?”

先生曰:“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①。仙家说婴儿亦善。譬婴儿在母腹时只是纯气,有何知识?出胎后,方始能啼,既而后能笑,又既而后能识认其父母兄弟,又既而后能立、能行、能持、能负,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皆是精气日足,则筋力日强,聪明日开。不是出胎日便讲求推寻得来,故须有个本原。圣人到‘位天地、育万物’,也只从‘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上养来。后儒不明格物之说,见圣人无不知、无不能,便欲于初下手时讲求得尽,岂有此理?”又曰:“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注释】

①盈科而进:语出《孟子·离娄下》。比喻循序渐进。

【译文】

陆澄问:“知识不见长进,这该如何是好?”

先生说:“做学问必须要有一个根本,再从根基上苦下工夫,循序渐进。道家用婴儿作比,十分精辟。婴儿在母腹中,只是一团气,有什么知识?等到出生后,就会啼哭,之后会笑,然后又能认识父母兄弟,渐渐地能够站立、行走、背、拿,最后世上的事也就都会了。这完全是因为婴儿的精气日益充足,筋骨也逐渐强壮起来,头脑变得更加聪明。这些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必须要有个根源。圣人在天地之间立足使万物自由生长,也是从喜怒哀乐尚未表现出来的时候逐渐培养起来的。后世儒生不明白格物的道理,看到圣人无所不晓、无所不能,就妄想一开始就将一切彻底弄明白,哪有这样的道理?”先生接着说:“立志为学,就像种树。开始生根发芽,没有树干,有了树干,再有树枝,有了树枝后,长上叶子,有了树叶,才能开花结果。刚把树种上,只管培育灌溉,不要去想生枝长叶、开花结果。因为空想有什么好处呢?只要不忘精心栽培灌溉,还怕不开花结果?”

【原文】

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①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注释】

①四书: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起来,编为《四书》,作为儒学的基本经典。

【译文】

陆澄问:“读书而不知其意,如何是好呢?”

先生说:“读不懂,主要是因为你只一味地从字面上理解。这样的话,倒不如去学习程朱的学问。他们看得多,解得通,十分清楚明白,但也终于没有收获。做学问必须在心上下苦功夫,凡是自己看不明白、想不通的,回到自身,在内心认真体会,这样就能理解了。《四书》《五经》讲的也就是这个心体,也就是所谓的‘道’,心体明即道明,再没其他的了。这才是读书为学的关键所在。”

【原文】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①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或问:“晦庵先生曰:‘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此语如何?”

曰:“心即性,性即理,下一‘与’字,恐未免为二。此在学者善观之。”

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

先生曰:“恶人之心,失其本体。”

【注释】

①“虚灵”两句:语出朱熹《大学章句》。

【译文】

“‘心体虚灵明澈而不被蒙蔽,众理具备,万事万物因此产生。’在人心之外没有天理,也没有事物。”

有人就问:“朱熹先生讲过:‘人之所以为学者,心与理而已。’这句话正确吗?”

先生说:“心就是性,性就是理,加个‘与’字,就将‘心’‘理’一分为二。这就要求学者善于观察和领会了。”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心,而心就是天理,为什么有人善良,而有的却不善呢?”

先生说:“恶人的心,早就丢失了心的本体。”

【原文】

问:“‘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余’①,此言如何?”

先生曰:“恐亦未尽。此理岂容分析?又何须凑合得?圣人说‘精一’自是尽。”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注释】

①“析之”句:语出朱熹《大学或问》:“析之极精不乱,说条目功夫:然后合之尽大无余,说明明德于天下。”

【译文】

陆澄问:“朱熹在《大学或问》中说‘分析天理可以使它看起来精确而不混乱,然后综合它就会囊括一切无一遗漏’,这话正确吗?”

先生说:“恐怕并不完全正确。天理怎么能分隔开加以分析呢?又有什么必要去凑合起来呢?圣人所说的‘精一’足以概括一切了。”

“省察是有事之时的存养,而存养是在无事之时的省察。”

【原文】

澄尝问象山①在人情事变上做功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②’,‘致中和’只在‘谨独’③。”

【注释】

①象山:陆九渊(公元1139-1193),字子静,自号存斋,江西抚州人。曾讲学于象山,学者称象山先生。

②中和:语出《中庸》。中,天下的根本。和,天下的大道。

③谨独:即慎独,意为一个人独处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思想要符合道德规范。

【译文】

陆澄曾向先生请教有关陆九渊在人情事变上下工夫的观点。

先生说:“除了人情事变,世上再没有别的事了。喜怒哀乐,难道属于人情吗?从视、听、说、动到富贵、贫贱、患难、死生,都是‘事变’。而事变包含在人情之中,关键在于‘中正平和’,而‘中正平和’在于‘慎独’。”

【原文】

澄问:“仁、义、礼、智之名,因已发而有?”

曰:“然。”

他日,澄曰:“恻隐①、羞恶、辞让、是非,是性之表德邪?”

曰:“仁、义、礼、智也是表德。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心之发也,遇父便谓之孝,遇君便谓之忠。自此以往,名至于无穷,只一性而已。犹人一而已,对父谓之子,对子谓之父,自此以往,至于无穷,只一人而已。人只要在性上用功,看得一性字分明,即万理灿然。”

【注释】

①“恻隐”句:语出《孟子·公孙丑》。

【译文】

陆澄问:“仁、义、礼、智的名称,是从心性已发之后才有的吗?”

先生说:“是。”

一天,陆澄又问:“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等,这些从‘性’上产生吗?”

先生说:“仁、义、礼、智是也都是表面的德。性只有一个,从外在来说叫作‘天’,就主宰来说叫作‘帝’,就流行变化来说叫作‘命’,它赋予人时就称作‘性’,主宰人的身体时就是‘心’了。心性发挥作用的时候,对待父母便是孝,忠于国君便是忠,以此类推,虽然名称众多,但只有一个心性。就好比一个人,他的称呼也可以有很多,对父亲而言他是儿子,对儿子而言他又是父亲,但实际上只是同一个人而已。所以只要用心参悟心性,世上的一切就会变得明了了。”

【原文】

一日,论为学功夫。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①,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虽曰‘何思何虑’,非初学时事。初学必须思省察克治,即是思诚,只思一个天理。到得天理纯全,便是‘何思何虑’矣。”

【注释】

①槁木死灰:语出《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译文】

有一天,大家一起讨论怎样做学问。

先生说:“教别人做学问,不能偏执一端。初学者三心二意,心中所想的多是个人私欲之类的事,因此,不如让他学习静坐,以此安定他的思绪。久而久之,当他的心安定了之后,如果还一味悬空静坐,也毫无用处。这时就要教他做省察克己的功夫。这种功夫是不能间断的,就如铲除盗贼,要有一个彻底铲除的决心。没事可做的时候,就把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一一搜寻出来,然后将其根除,使它永不复发,才觉得痛快。好像猫捉老鼠一样,眼睛看着,耳朵听着,一有私欲萌动,就立马坚决地予以克服,绝不能姑息纵容让它有喘息之机,不可包藏它,更不可让它逃脱,这样才能将心中的私欲根除掉,这才是真功夫。直到心中再无私欲需要克除的时候,就拱手端坐了。虽说‘无所思虑’,但却不是初学者所能做到的。初学时必须认真思考省察克治的功夫,也就是使意念真诚,只思考一个天理。达到天理纯正圆满之境,也就达到‘何思何虑’了。”

【原文】

澄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

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①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

子莘②曰:“正直之鬼不须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恶,故未免怕。”

先生曰:“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货即是货鬼迷,怒所不当怒是怒鬼迷,惧所不当惧是惧鬼迷也。”

【注释】

①集义:意思是经常积累善心。语出《论语·公孙丑上》。

②子莘:马明衡,字子莘,福建莆田人。官至御史,王阳明最早的福建弟子。

【译文】

陆澄问:“有人夜晚怕鬼,该怎么办?”

先生说:“这样的人平常不做善事,内心有愧,所以才会怕鬼。如果平时行事敬畏神灵,又怎么会害怕呢?”

子莘说:“正直的鬼没必要害怕,但邪恶的鬼不管人的善恶,都有可能伤害,所以不由得人不害怕。”

先生说:“正直的人还怕邪鬼的迷惑吗?之所以会害怕,就表明此人心术不正。并非是鬼迷惑了人,而是人心自己迷了。比如,有人好色,就是色鬼迷;有人贪财,就是财鬼迷;不应当发怒的时候发怒,就是被怒鬼迷;不该怕而怕的,就是被怕鬼迷。”

【原文】

“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动静,所遇之时也。”

【译文】

“定是心的本体,即是天理。动和静的变化,是天理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

【原文】

澄问《学》《庸》同异。

先生曰:“子思①括《大学》一书之义,为《中庸》首章。”

【注释】

①子思:孔子的孙子。相传为曾子的学生,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译文】

陆澄向先生问关于《大学》《中庸》两本书异同的问题。

同类推荐
  •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周易

    《中信国学大典》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周易》是一本以百科全书为“体”,而以占筮为“用”的性质奇特的典籍。它蕴含渊懿微妙的哲思,表达敬德、重民的治国理念,保留了好些商、周的史实,盛载大量的上古文化遗存。
  •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是西塞罗给儿子的长信,语重心长、娓娓道来,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思考结晶和盘托出供其参考,启发其深思人生中的各种选择,教子之道堪称后世典范。《论义务》是西塞罗写给他在雅典学哲学的儿子的书信,阐释“义务源于美德”的主题。书中内容十分丰富,列举了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的许多故事,教导人们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包括了西塞罗对自己实际国务活动的深刻体悟和对数百年罗马历史重大事件的认识。
  •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经典超译本)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美的哲学

    美的哲学

    本书并不局囿于美学学科内部的研究范式探讨“美”的本质与现象,而是从哲学的高度进行高屋建瓴地阐发。通过剖析人与世界的关系和人的生存状态,作者将艺术视为一种基本的生活经验和基本的文化形式,一种历史的“见证”,表达了作者在“思”、“史”、“诗”相统一的哲学视角下独特的美学观与艺术观,并且呼吁让生活充满美和诗意。《美的哲学(重订本)》角度新颖,视野宏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信天翁笨笨旅行记

    信天翁笨笨旅行记

    信天翁笨笨心中有个美丽的梦想——环球旅行,他要像爸爸妈妈那样,飞越海洋,环游地球,做一个勇敢的旅行家。可是,要实现梦想,就要经受住重重考验,他到底遇上了那些磨难呢?笨笨钻进大海寻找食物,却被空中海盗军舰鸟洗劫一空;趴在海面睡觉,竟遭遇了凶恶的大白鲨;与伙伴们进行飞翔比赛,恰巧撞上了可怕的龙卷风;眼睁睁看着好伙伴被人类的钓鱼钩吊死……这一系列的凶险磨难,像一柄柄大铁锤,把他锻造成一个机智果敢的旅行家。
  • 指间青春:相思不过泪成殇

    指间青春:相思不过泪成殇

    那一年我们青春年少,那一年我们似水如花;冥冥中我们意外相遇,约定让你我命运无声相连;千般情愫,万般思念也及不过那片刻的相见;我们相信幸福离我们并不远,纵使百般刁难千般羁绊,只要我们还能彼此伸出双手,只要我们还能彼此轻触指尖,所有的苦越累,酸与涩,都不过是我们追逐幸福路上的风景而已;
  • 星际大头条

    星际大头条

    【官方提示:这不是娱乐圈文!不是娱乐圈文!不是娱乐圈文!】林伊穿越星际,明明抽到的是一手烂牌,却打出了王者之风(误)!别人以为她是在装逼,却冷不丁地被她打脸。别人以为她要打脸了,其实她真的是在装逼。迷一样的骚操作,新闻头条上总少不了她。*用实力实现一路躺赢,一路狂拽炫酷吊炸天的人生理想。
  • 春去樱花花正阳

    春去樱花花正阳

    “桃李花开,即是春来而季,缓缓岁月,洗刷浅浅伤痕”,选择环境成就事业,让青春在事业中实习,不会失去,只是汲取的开始……
  • 比我优雅的女人都恋爱了

    比我优雅的女人都恋爱了

    《比我优雅的女人都恋爱了》作者以她幽默的笔触,为现代女性提供了细致而绝妙的建议,告诉她们如何才能永保别致、优雅和迷人的仪态。她的教诲值得今天的每一位女士聆听和借鉴。书中内容涉及到日常的就餐、交往、谈话等诸多方面,对女性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细节问题都进行了贴心的讲解。还对女性易陷入的感情困境提出了忠告,对于任何希望永远出色得体的女性来说,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本书将会告诉你一些比单调的说教更富有价值的东西;成为优雅女人,不仅仅是为了讨好他人,更是为了取悦自己。生活将会变得情趣十足、无比享受;目标也会更容易实现;成就感与满足感将会随之而来。
  • 太荒神王

    太荒神王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绝代枭雄重生于三千年前,得盘皇道统,炼至强肉身,再战前世诸多强敌,横扫无尽大地……
  • 科技之门

    科技之门

    新书:《学渣的魔法》已经发布,求收藏推荐。这是一本蚂蚁所畅想的完全不同的魔法世界观。……“魔法向左,科技向右。”当程远看到忽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带着截然不同气息的两座大门时,傻眼了。身为一个新世纪的好青年,程远毫不犹豫地朝左边大门走去。“对不起,您的智力过硬,请重新选择……”于是,被鄙视的程远只能咬着牙,含着泪,走到了右边……从此,华夏出了一个天才,一个与爱因斯坦相提并论的超级天才。已经有第一个交流群了:106098661第一个vip群成立了,进群需全订,群号:522365570
  • 我消失于人世间

    我消失于人世间

    活着,是很困难的选择,即便如此,仍旧有很多人选择活着。如果可以,我愿意消失在人世间。而这每个故事,都守护被一首歌所守护。如果你曾听闻哪一首,再听闻,已然是曲终人。
  • 相府天晴

    相府天晴

    上天既然让我重活一回,那我就一定要好好的活着,不仅仅要活着,还要过的好!庶女怎么了?庶女也要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 如果可以迟一点遇见你

    如果可以迟一点遇见你

    我想了很久,男主是什么样的,然后这本就是我慢慢的去寻找我心目中男主吧。女主大概就是我心目中的那种自强自立但是又很柔软有自己想法的女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