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4400000008

第8章 上卷(7)

先生说:“子思概括了《大学》一书的主旨,作为《中庸》的首章。”

【原文】

问:“孔子正名①。先儒说:‘上告天子,下告方伯,废辄立郢。’此意如何?”

先生曰:“恐难如此。岂有一人致敬尽礼,待我而为政,我就先去废他,岂人情天理?孔子既肯与辄为政,必已是他能倾心委国而听。圣人盛德至诚,必已感化卫辄,使知无父之不可以为人。必将痛哭奔走,往迎其父。父子之爱本于天性。辄能悔痛真切如此,蒯聩岂不感动底豫?蒯聩既还,辄乃致国请戮。聩已见化于子,又有夫子至诚调和其间,当亦决不肯受,仍以命辄。群臣百姓又必欲得辄为君。辄乃自暴其罪恶,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而必欲致国于父。聩与群臣百姓亦皆表辄悔悟仁孝之美,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必欲得辄而为之君。于是集命于辄,使之复君卫国。辄不得已,乃如后世上皇故事,率群臣百姓尊聩为太公,备物致养。而始退复其位焉。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②,名正言顺,一举而可为政于天下矣。孔子正名,或是如此。”

【注释】

①正名:使名分恰当。语出《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孔子认为,为政治国必须先有恰当的名分,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严格遵守等级秩序。

②“君君”句:语出《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都要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

【译文】

陆澄问:“孔子要正名分。朱熹说孔子‘上告知天子,下告知四方诸侯,废除公子辄而拥戴公子郢’。是这样的吗?”

先生说:“不能这样理解,哪有人家在位时对我恭恭敬敬,让我执掌政权,我却要把人家废除了的道理?于天理于人情都不符合。孔子肯一心帮助辄治理国家,必定是他能倾心听从孔子的教诲,才把国家委托给他。孔子的品德高尚,他的诚挚感化了辄,使他明白不孝顺父亲就不可为人。卫辄必定哭着跑去迎接父亲回国。卫辄如果能真诚悔过,蒯聩怎会不感动,父子之爱本就是人的天性!蒯聩回来之后,卫辄把国家交给父亲治理,请求以死谢罪。蒯聩被儿子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又有孔子在当中诚心调解,治理国家的事,他也不接受了,仍然让辄继续治国理政。蒯聩和众大臣百姓们也都对辄表现出的孝敬仁爱很赞赏,就请示天子,昭告诸侯,一定要让卫辄当国君。他们集命于辄,让他又成为国君。卫辄无奈,于是,像后代的帝王那样,率领大家尊奉蒯聩为太上皇,然后才恢复了自己的国君之位。如此一来,君像君、臣像臣、父像父、子像子,名正言顺,天下就太平了。孔子所谓的正名,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原文】

澄在鸿胪寺仓居①,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炼。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处多认作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②。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才过,便非心之本体,必须调停适中始得。就如父母之丧,人子岂不欲一哭便死,方快于心?然却曰‘毁不灭性’③。非圣人强制之也,天理本体自有分限,不可过也。人但要识得心体,自然增减分毫不得。”

【注释】

①鸿胪寺仓居:鸿胪寺掌管赞导相礼的衙门。王阳明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升任南京鸿胪寺卿,许多弟子随他前往。仓居,在衙舍居住。

②有所忧患不得其正:语出《大学》。

③毁不灭性:意思是孝子哀伤不能伤害性命。语出《孝经·丧亲》。

【译文】

陆澄住在南京鸿胪寺的时候,突然接到一封儿子病危的家信,十分忧闷,难以忍受。

先生说:“这正是用功的好时候,如果放过这样的机会,平日讲学还有什么用呢?人就要在这样的时候磨炼自己。父亲关爱儿子,固然感情诚挚,但天理却也有个中和之处,一旦过度就成了私欲。这时,很多人依照天理觉得应当忧闷,于是一味悲伤,而这正是所谓的‘有所忧患不得其正’。但凡七情的表露,大多有点过分,不足的很少。一旦过分,就已不是心的本体,一定要调节适中才可以。比如,父母亲无常了,做儿女的,谁不想一下子哭死来减轻心中的悲痛呢?然而圣人说‘毁不灭性’。并不是圣人要求人们抑制情感,而是因为天理本身就要求适度,不可过分。人一旦认识了心体,自然分毫都不会增减。”

【原文】

“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①,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今人未能‘有发而皆中节之和’,须知是他‘未发之中’亦未能全得。”

【注释】

①体用一源:语出《伊川易传·序》:“至微者,理也:至着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问。”意为体与用同出于一个源头即易,它们虽然有或者显着或者微妙的差异,却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

【译文】

“不能说‘未发之中’一般人都有。因为‘体用一源’,二者一个显着,一个隐微,却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有这样的体才会有这样的用。有‘未发之中’,也就有了‘发而皆中节之和’。现在的人不能够‘有发而皆中节之和’,是他们在‘未发之中’也还不能完全做到。”

【原文】

“《易》之辞是‘初九,潜龙勿用’①六字,《易》之象是初画,《易》之变是值其画,《易》之占是用其辞。”②

【注释】

①初九,潜龙勿用:《易经》乾卦的初九爻爻辞,象征潜伏的龙,不能发挥作用。初九,指乾卦从下数第一爻,亦称初画。易经中用九代表阳爻,用六代表阴爻。

②辞、象、变、占:《易经·系辞上》:“《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象,即用卦爻等符号比拟自然界和社会的形态与变化。

【译文】

“《易经·乾卦》的初爻爻辞以‘初九,潜龙勿用’六个字开始,《易经》的卦象是初九爻,《易经》的变化在于出现新爻,《易经》的占卜是利用其爻辞。”

【原文】

“‘夜气’①是就常人说。学者能用功,则日间有事无事,皆是此气翕聚发生处。圣人则不消说‘夜气’。”

【注释】

①夜气:语出《孟子·告子上》。人在夜里产生的清明和善的心气或精神状态。

【译文】

“‘存夜气’是就一般人而言的。求学者能够用功,不管白天有没有事情,心中满是清明和善的夜气聚合的地方。至于圣人是不必讲究‘夜气’的。”

【原文】

澄问“操存舍亡”①章。

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此虽就常人心说,学者亦须是知得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则操存功夫始没病痛。不可便谓出为亡,入为存。若论本体,元是无出无入的。若论出入,则其思虑运用是出,然主宰常昭昭在此,何出之有?既无所出,何入之有?程子所谓‘腔子’②,亦只是天理而已。虽终日应酬而不出天理,即是在腔子里。若出天理,斯谓之放,斯谓之亡。”

又曰:“出入亦只是动静,动静无端,岂有向邪?”

【注释】

①操存舍亡:语出《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唯心之谓欤?’”操,指保持人的善良本心。乡,通‘向’,即方向。

②腔子:指胸腔。语出《河南程氏遗书》:“心要在腔子里。”

【译文】

陆澄向先生请教《孟子》中“操存舍亡”一章。

先生说:“‘心的出入没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无从知道它的方向’,这话虽然是就平常人的心说的,求学的人应当知道心的本体本来就是这样,这样操存功夫才不会有差错。不能简单地认定出就是亡,入就是存。如果从本体来说,心原本就无所谓出入。如果要论出入,那么人的思维活动就是出,但人的主宰明明在心里,何出之有呢?既然没有出,何入之有?程颐所说的‘腔子’,也只是天理而已。即使终日忙于应酬而不出天理,也仍是在心腔里。一旦超出天理,就是‘放’了,这就是‘亡’。”

先生又说:“心的出入只是动静而已,动静无常,哪里有一定的方向?”

【原文】

王嘉秀①问:“佛以出离生死诱人入道,仙以长生久视②诱人入道,其心亦不是要人做不好,究其极至,亦是见得圣人上一截③,然非入道正路。如今仕者,有由科,有由贡,有由传奉,一般做到大官,毕竟非入仕正路,君子不由也。仙、佛到极处与儒者略同。但有了上一截,遗了下一截,终不似圣人之全。然其上一截同者,不可诬也。后世儒者又只得圣人下一截,分裂失真,流而为记诵、词章、功利、训诂,亦卒不免为异端。是四家者,终身劳苦,于身心无分毫益。视彼仙、佛之徒,清心寡欲,超然于世累之外者,反若有所不及矣。今学者不必先排仙、佛,且当笃志为圣人之学。圣人之学明,则仙、佛自泯。不然则此之所学,恐彼或有不屑,而反欲其俯就,不亦难乎!鄙见如此,先生以为何如?”

先生曰:“所论大略亦是。但谓上一截、下一截,亦是人见偏了如此。若论圣人大中至正之道,彻上彻下,只是一贯,更有甚上一截、下一截?‘一阴一阳之谓道’,但‘仁者见之便谓之仁,智者见之便谓之智,百姓又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仁、智岂可不谓之道?但见得偏了便有弊病。”

【注释】

①王嘉秀:字实夫,王阳明的学生,好谈佛道。

②长生久视:指长生不老。语出《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之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③上一截:指上达。下文中下一截指下学。当时一般把孔子的学问分为两部分,即上下两截。上一截谈性与道,下一截讲治国平天下。王阳明不同意这种看法。

【译文】

王嘉秀问:“佛教用超生轮回的说法诱惑人入教,而道教用长生不老的说法诱惑人信奉它,其本意不是让人去干坏事。但归根结底,也只能看到圣人的上一截,还不是步入正道的方法。现在仕途之人,有的通过科举,有的是乡里举荐,有的依靠先辈荫庇,同样做了大官,但毕竟不是步入仕途的正道,正人君子是不屑于这样的。道、佛到了极点,和儒家相仿佛。但是他们只注重上一截,而忽视下一截,终究不如圣道这样全面。但也不能否认,他们的上一截与儒家相同。后世的儒生们,往往学到了圣道的下半截,致使圣道分裂失真,丢失了本意,只剩下记诵、功利、训诂之类的学问,最终难免发展成异端邪说。与那些修道、信佛,清心寡欲、超然世外的人相比,反而觉得一生劳苦,一无所获。如今的学者不必忙着先排斥道、佛,而应专心致志学习圣人的学说。圣人的学说昌明了,道、佛自然就会泯灭了。不然的话,儒家的学问不但很难让他们信服,只怕使道、佛也感到不屑。这是我的浅见,先生觉得怎么样?”

先生说:“你说的大致正确。但是你所说的上一截、下一截,也是人们的偏颇之见。圣道中正至大,上下连贯一气,哪里分什么上一截、下一截?《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君子之道是很少有人明白的’。不管是仁还是智都是道,但片面地去看就有问题。”

【原文】

“蓍①固是《易》,龟亦是《易》。”

【注释】

①蓍:一种草。蓍草茎,古代常用来占卜。

【译文】

“用蓍草占卜固然是《易经》,用龟甲占卜也是《易经》。”

【原文】

问:“孔子谓武王未尽善①,恐亦有不满意。”

先生曰:“在武王自合如此。”

曰:“使文王未没,毕竟如何?”

曰:“文王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②。若到武王伐商之时,文王若在,或者不致兴兵,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文王只善处纣,使不得纵恶而已。”

【注释】

①孔子谓武王未尽善:语出《论语·八佾》。孔子认为武王用武力得到天下是最好的方法。

②“天下三分”句:语出《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意为当时三分之二的诸侯国已归顺周,而周文王仍恪守臣节,尊奉殷朝。

【译文】

陆澄问:“孔子认为周武王没有尽善,大概孔子对武王也有些不满意吧?”

先生说:“对武王自然应该这样评价。”

陆澄说:“假如文王没有死,情况会怎么样呢?”

先生说:“文王活着时,已经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武王伐纣时,如果文王还在,也许不用发动军队,余下的那三分之一也一定归顺了。文王处理好与商纣的关系,使纣不再作恶,就可以了。”

【原文】

唯乾①问孟子言“执中无权犹执一”②。

先生曰:“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随时变易,如何执得?须是因时制宜,难预先定一个规矩在。如后世儒者要将道理一一说得无罅漏,立定个格式,此正是执一。”

【注释】

①唯乾:冀元亨,字唯乾,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王阳明的弟子。

②执中无权犹执一:意为坚持中庸虽然正确,但如果不知因时制宜,加以权变,那就是偏执。语出《孟子·尽心上》。执中,即坚持中庸之道。无权,不知道灵活权变。执一,固执而不灵活。

【译文】

唯乾就孟子所说的“执中无权犹执一”这句话向先生请教。

先生说:“‘中’就是天理,就是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怎么能固执不变呢?所以很难预先定下规矩,需要因时制宜。后代的儒生们,想要把道理讲得天衣无缝,毫无漏洞,就定下一个固定的程式,这正是所谓的偏执了。”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编译局陆续编译出版了大量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为了满足当前学界的需要,让这些宝贵的研究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精选,分为“经典著作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版本和传播、编译以及生平事业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部分重新编辑出版。
  •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古代哲学家曾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但随着哲学、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的研究,发现在人的潜意识中存在不为自己意识到的偏见、谬误和错觉,比如先入为主、事后诸葛亮、对人不对事(因人废言)、多数人说的就一定是对的、迷信权威,等等。本书总结了在我们的思维中存在的61个偏见、谬误和错觉。针对每一个问题,作者用一篇生动的文章来介绍这个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家怎样通过思考或实验来解释它们产生的原因、在历史上或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典型的案例,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偏见、谬误和错觉。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庄子大讲堂

    庄子大讲堂

    两千多年后,我们的人生依然需要庄子透视古今的超凡智慧。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约束,所以他才强调逍遥。
  •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本书从哲学(生命中一场美丽的邂逅)、观点(时间能证明对与错的博弈)、智慧(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等八个方面探讨哲学本身、哲学对人性的影响、哲学对人的帮助。书中以精彩有趣的哲学故事为基础,辅以理论知识,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精神的盛宴。相信您阅读本书后,心灵不再贫瘠、视野不再狭窄、信念不再飘摇、理想不再模糊,像智者一样,认真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热门推荐
  • 诗法家数

    诗法家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彷徨(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彷徨(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相公很难缠

    相公很难缠

    【驭魔】她,人如其名。风淡云轻,高雅若兰。一次意外让她穿越至这异世,从那黑帮首领沦为三岁孩童。迷茫窘迫时,被他所救,摇身一变成了“逆天”尊上之子,但谁又知,救赎的相遇只是利用的开始。辗转红尘,搅乱一池春水,究竟,属于她的幸福在何处?他,邪肆魅惑,冷情无心。十五岁那年捡回昏迷的她,不过是为了那独一无二的天羽血脉。但是为何,在火光中看到那单薄而决绝的背影,他竟然心疼到无法呼吸?他,冰冷骇人,冷眸如兽。穷尽这一身,他只为一人展颜。那一年的初遇,就注定了沦陷的开始。他,风流不羁,洒脱叛逆。身为丞相之子,却只甘流连风花雪月。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但那日不经意的惊鸿一瞥,却让他万劫不复。原来,这世上竟真的有一种爱,叫一见钟情。他,霸道残酷,残忍嗜血。当今圣上的第六子,风头正盛的厉王爷,战场上长胜不败的神话。但遇见他,却好像一切都变了。“他”明明是男子,自己怎么会.他,俊美出尘,喜怒无常。他是世人既爱又怕的“毒医”。一次意外,他得知她竟是女儿身。本无其他,但,心底那欣喜若狂的感觉是什么?他,冷酷无情,城府极深。身为鹰野的九五之尊,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牺牲所有可利用的一切,哪怕是他自己。但为什么看不见那个单薄的身影,他竟会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片段一:“若儿,再给我一次机会好不好?我们离开这里...若儿,不要离开我好不好?”紫眸男子第一次在人前露出了自己的脆弱,不惜一切,只为换得那人的再次驻足。“爹爹,你在说什么?若儿不明白。”银眸女子轻笑,优雅而疏离。她的眼中、心中亦不再有他的身影。片段二:“少尊主,琅骁永远只是你一人的琅骁。”绿眸少年单膝跪地,冰冷的脸上有着不可摧毁的坚定。“好。”男装的少年拉起绿眸少年的手,声音轻柔而缥缈。片段三:“贤弟,你对同性之爱如何看待?”蓝眸的公子用扇轻抵住唇角,遮住面上闪过的一丝痴迷之色,轻挑的声音中含着一丝异样的情绪。“同性么?”蓝衫的银眸少年放下手中的书,向蓝眸公子看去,“并无特别,只要两人相爱就可。”“你真的如此认为?”蓝眸公子蓦然站起了身子,面上溢满欣喜之色。片段四:“若儿,不要想要离开,你这一生,注定成为我萧错的妻。”俊美似仙的男子拉着银眸少女的手,一字一顿。“哦?凭什么?”兰若淡然反问,将手轻轻地抽了回来,转身离去。
  • 武当虹少年1:骑鱼的女孩

    武当虹少年1:骑鱼的女孩

    平凡的少年金阳,有一位与众不同的爸爸,从爸爸身上,他学会了用不一样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然而父亲却不幸离开了他,这让他承受起同龄孩子不该有的痛苦和坚强。这时,街道拐角的秘密商店、被法术包围的十座大山、起死回生的苹果……种种神秘离奇的事物接踵而来。而一张录取通知书改变了金阳的人生,面对拯救世界的重任。金阳开始迷茫、挣扎。终,勇敢的骑鱼女孩让他在犹豫中做出选择。后他踏上了前往武当山太极学园的征程……
  • 故事会(2015年1月上)

    故事会(2015年1月上)

    朋友看了这期杂志的样刊,说她最喜欢《喊夜》这个故事。我问为什么,朋友说,她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因为那种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她也感受过。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的大胆科学猜想,将向您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并道出美国宇航局“突然终止”登月计划背后的真实原因。
  • 总裁的甜心妻子

    总裁的甜心妻子

    她为了报复自己的父亲与他签下不平等合约!他强势的欺压、怀疑,背叛。让她一颗心逐渐冰冷她决定奋起反抗,势必要让这个男人吃到苦头。没想到.....“你放开我!”她面红耳赤只是他怎么也不放手!男人一愣,在她耳边轻笑一声,沙哑撩动人心“你睁大眼睛看清楚,我刚刚跑步回来,身上穿的是运动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隋是唐非

    隋是唐非

    本书从隋末暴政到唐初中兴,大唐帝国的盖世伟业是如何建立的?其间腥风血雨、惊险悬疑、步步惊心!一部《隋是唐非》,超过最刺激的悬念小说!历史这样写,很好看。
  • 听歌二首

    听歌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地颂(第三部)

    天地颂(第三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