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80000000002

第2章 认识我们的住所——地球(1)

地球是个老寿星

故事里的大学问

地球的年龄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中国古人推测,自开辟至于获麟(公元前481年),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17世纪西方国家的一个神父称,地球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的。以上只不过是人们的推测,真正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地球年龄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哈雷。他提出,研究大洋盐度的起源或许能为解答地球年龄找到依据。

1854年,德国科学家赫尔姆霍茨根据他对太阳能量的估算,认为地球的年龄不超过2500万年。1862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说,地球从早期炽热状态中冷却到如今的状态,需要2000万至4000万年。

科学家们对地球年龄众说纷纭,遗憾的是,没有哪一个说法能让人们信服。那么,地球到底多少岁了呢?科学家们是如何找到使人们信服的答案的呢?

真相是这样的

到了20世纪,科学家发明了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法,这是测定地球年龄的最佳方法。根据这种办法科学家找到了最古老的岩石,其年龄约有35亿岁。但这并不能成为地球出世时留下来的最早的证据,因为“婴儿时期”的地球是一个炽热的熔融球体,而最古老的岩石是地球冷却以后形成的。

20世纪60年代末,科学家测定取自月球表面的岩石标本,发现月球的年龄在44亿~46亿年之间。根据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太阳系的天体是在差不多时间内凝结而成的,由此可以认定地球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然而,这是依靠间接证据推测出来的。实际上,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

根据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方法,地质学家将地球的历史分为五个“代”。它们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代”还可进一步划为若干“纪”,如古生代从远到近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太古代时期的地球表面形成了原始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但地壳还不稳定,火山活动频繁,海洋面积很大,陆地上尽是些秃山,最低等的原始生命开始出现。

太古代之后是长约18亿年的元古代,此时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仍被海洋覆盖。到了距今6亿年左右,地球上出现了大片陆地,出现了海生藻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

到了古生代,海洋中出现了几千种动物,鱼类开始出现并大量繁殖。后来一种用鳍爬行的鱼出现了,并登上陆地,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两栖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北半球陆地上出现了大量的蕨类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后来变成大片的煤田。

中生代历时约1.8亿年,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曾称霸一时,这时出现了原始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动物,后来逐步演变成了煤田和油田。中生代还生成了许多金属矿藏。

新生代距今约6550万年,新生代时期自然界生物的大发展,导致了人类的出现。专家们认为,南方古猿(又被称为“正在形成中的人”)大约出现在500万~800万年前,后来逐渐演化成现代人。

科学家们间接推算出地球的年龄为46亿年,那么,人类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人类起源发展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能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

“完全形成的人”是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已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到了第三个阶段,人类才真正地进化完成。

地球是悬浮在宇宙中的舞者

故事里的大学问

物理课上,老师拿来一个很特别的地球仪,它不同于普通的地球仪,普通的地球仪需要转轴穿过球体才能立在空中,而这个地球仪却可以直接悬浮在空中。同学们看了觉得非常新奇,子涵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这个地球仪可以悬浮在半空中呢?”

老师回答说:“这叫磁悬浮地球仪,运用的是磁悬浮的科学原理,它可以在无任何支撑点及触点的空中自转,展示地球的真实状态。”听了老师的话,子涵有些明白了,但另一个疑问又产生了:地球为什么能够悬浮在空中呢?

真相是这样的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把一颗石子抛向天空,无论抛多高,它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这是受重力的影响。那么,地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一直悬浮在宇宙中那么多年呢?这就要从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说起了。

引力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宇宙间的物体都有引力,这就是引力的万有性。由于太阳的引力,行星可以保持在各自的轨道上。地球一直绕着太阳运行,太阳比地球大得多,引力也大得多,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太阳半径的215倍,而地球的绕转速度约为每秒30千米,地球运动产生的惯性,使其向外飞转,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又使地球没办法脱离太阳。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将一根绳子系上一块小石头,在手里挥动绳子,使小石头在空中转圈,在惯性离心力作用下,驱使小石头向外飞转,但紧拉着的绳子又不让它飞去。

总之,地球正是在离心力和万有引力的双重作用下,保持力的平衡,得以悬浮在宇宙中。

我们知道,地球大概已经有46亿年的年龄了,那么,它还能存在多久呢?它会一直悬浮在宇宙中吗?

根据地质学家推测,太阳已经发光50亿年了,估计再过50亿年,太阳的大部分氢会聚合成较重的氦。氦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聚合成碳,因氦较重,其引力会更强,使太阳中心压力加高。

当气体压力增高,温度就会自动提高。当太阳重心温度增高到现在的10倍,达到1亿摄氏度时,所有的物体都会变成气体,太阳系就不会存在了,当然,地球也会因为失去太阳而消失。

爱运动的地球

故事里的大学问

19世纪,法国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做了一个特殊的摆,这个摆由一根长60余米的纤细金属丝悬挂一个27千克重、直径约30厘米的铁球所组成。当时人们把这种从未见过的“超级摆”称之为“傅科摆”。

1851年的一天,傅科在法国巴黎万神庙的圆顶上将亲手制作的“傅科摆”吊上,并在摆的下方画了一个刻度盘,摆在广场上悠然自得地摆动着。不少人都来围观这一奇怪的实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发现摆在悄悄地“偏移”,并且是沿顺时针方向与刻盘所指示的方向发生偏移。

有的人在摆动开始时,明明看到摆球运动到自己眼前,又荡了回去,过了一段时间后,摆球离自己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在场围观的人认为,既然自己没有发生移动,那就是摆平面发生了“移动”。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不是,你又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真相是这样的

实际上,摆动的平面是不会发生移动的。摆作为一种物质运动形式,是无法摆脱地球自转的影响的。傅科选用较长的金属丝,是为了让摆动的时间足够长,以便于观察。选用较重的摆球是为了增加摆的惯性和动量,以克服空气的阻力,一旦它摆动起来,作为一种运动状态,有滞后于地球自转的惯性,也就是说能够减少地球自转的影响。

由于地球的自转,每个观测者都被地球带着运动,尽管观测者站在原地没有动,但脚下的地面是运动的,这就把观测者悄悄地带离了原来的方位,所以,摆动的平面并没有移动。“傅科摆”的摆动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那么,地球自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产生了地方时和区时。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零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由于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所以,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公转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公转方向呈顺时针。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一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一个回归年。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角速度约1°/日;线速度约30千米/秒。

地球公转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正是因为有了地球的公转,才有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有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以及五种气候带等自然地理现象。

认识地球的结构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都可以到太空遨游了,真可谓是上天有路,但是对于我们脚下的地球却是入地无门。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南极和北极附近有两扇敞开的大门,从那里人们可以进入地球内部。

这当然是幻想故事,那么,人们面对庞大的地球,要想得知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质组成,逐步揭示地球内部的秘密,该怎么办呢?

真相是这样的

如果地球很薄,我们完全可以像开凿矿井一样去了解地球,但实际上地球很厚很厚,要想了解地球深层的情况,只能用间接的方法,如通过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了解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利用地震波来揭示地球深处的秘密。

1910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下面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地下2900多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分别将他们发现的分界面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用这两个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地球最上面的一层,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3千米。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地幔又分为上地幔(从33~1000千米)和下地幔(从1000~2500千米)。

地核的半径约3450千米,分内核和外核两部分。外核厚约1600千米,是液态的;内核是一个温度很高、密度很大、由铁镍构成的金属核。

刚才我们讲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那么,你知道地球的外部结构是怎样的吗?

地球外圈分为四个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因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千米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距地面10千米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水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均匀覆盖。

由于存在地球大气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矿物,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地球上形成了适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环境。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层部分、大气圈的下层部分和水圈的全部,这构成了地球上一个独特的圈层,称为生物圈。

对于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一直延伸到软流圈。

地球优美的体形

故事里的大学问

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关于这个问题,我国在古代就已经开始“研究”了。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着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当时的人认为,蓝天就像是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像一块四方的棋盘,并认为蓝天与大海相连。当然,也有人认为在地的四角八方都有一根擎天柱支撑着蓝天。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知识的积累,人们又提出了拱形大地的设想,即“浑天说”。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同类推荐
  •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青少版名著)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青少版名著)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讲述了英国绅士福克先生以两万英镑为赌注同朋友们打赌,只用80天的时间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小说以打赌开头,中间穿插探险故事、异域风情、爱情故事等。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作品形象而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开创了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
  • 纳尼亚传奇5:马儿与少年(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5:马儿与少年(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都曾表示自己深受C·S·刘易斯作品的影响。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故事改编成电影,全世界更多观众和读者开始认识这部不朽的作品。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纳尼亚冒险故事中,这绝对是你一生难忘的神奇旅程……
  • 五个孩子和沙滩仙子

    五个孩子和沙滩仙子

    五个孩子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沙滩仙子,它通过魔力可以实现他们提出的任何愿望。起初,他们许的愿实现后总是让他们感到十分新奇与兴奋,但事情的结果往往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随着愿望的实现总是会惹来一个又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麻烦!
  • 一个少年的笔记

    一个少年的笔记

    《一个少年的笔记》收录了叶圣陶的小说及散文作品中的名篇,包括《小铜匠》《潘先生在难中》《没有秋虫的地方》《我坐了木船》等。其中,小说多以讲述故事的形式,揭示现象,阐明道理,通俗易懂,又寓意深刻;散文则多表现作者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趣味性和教育性兼具。他的作品看似平淡,却隐藏着独具的睿智与明见,值得仔细品读、慢慢感悟。
  • 女生都是小气鬼(倒霉蛋阿歪)

    女生都是小气鬼(倒霉蛋阿歪)

    《倒霉蛋阿歪》系列丛书围绕主人公阿歪展开情节,分别讲述了阿歪在学校、家庭中遭遇到的种种事情,突出反映了小学校园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趣情境,以及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艺术,反映了现代小学生群体活泼灵动的生活面貌及可爱无矫饰的个性特征。故事幽默搞笑,其中不乏关于善良、友谊、家庭教育、学习、成长等启示。
热门推荐
  • 玫瑰绽放的年代

    玫瑰绽放的年代

    十七岁的抗联女战士柳芍药双亲都被日寇杀害,为了护送她到苏联学习,十五名抗联战友牺牲在黑龙江边。在柳芍药的生命中,杀敌报仇成为她唯一的生存目的!石钟山“激情三部曲”终篇,“女版石光荣”的长篇小说。从30年代到80年代,半个世纪的时光,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的经历的辛酸成长史!
  • 爆笑母子:天才儿子奇葩娘

    爆笑母子:天才儿子奇葩娘

    穿越以来苏三三得以过上吃饭睡觉打豆豆的小日子,无奈身后跟着一个妖孽儿子,最为无奈的是她连孩子她爹是谁都不清楚。闲来无事遛遛妖孽儿子调戏调戏帅哥,吃干抹尽继续走人。某日妖孽宝宝问:“娘亲,我爹爹来了,说要带我们回家。”苏三三睁开睡眼朦胧的眼睛微微斜着看了一眼,懒散的问:“哪儿呢?”“喏,就在这里。”顺着妖孽儿子的指引,苏三三方才看到前面站着几个一个比一个长得妖孽却冷冰冰着脸的男人。苏三三暗暗在心里告诉自己要淡定,这才一扬手道:“想要我和儿子是吧?是不是得表示一下?”
  • 心存邪灵

    心存邪灵

    心存的邪灵是那曾经闪过的念头——....邪灵在我的心里?为什么一切都是假的?我害怕的东西出现在我的眼前,以前是猴子……现在是我……我到底是谁?我的朋友离开了?可是,眼前的这个是谁?我身边的这些人是什么?为什么我不知道我自己?一却都只是我……
  • 不焦虑 学冥想: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

    不焦虑 学冥想:学会情绪平衡的方法

    情绪平衡是一种能力,情绪平衡技巧是管理情绪的有效方式。掌握情绪平衡技巧,我们就能以不压抑的方式,辨识、认知、接纳并协调自己的情绪。焦虑是影响我们情绪的主要因素,冥想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喜爱的情绪减压方式。坚持每天冥想几分钟,我们将彻底脱离焦虑人生,化解忧虑,感知幸福。
  • 老子答问录

    老子答问录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仅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就不计其数。《老子答问录》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释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近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
  •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太上洞玄灵宝消禳火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坛。这是个漂泊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缠身和爱情失意折磨着的孤独少女。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让人捉磨不透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
  • 法王经

    法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幽魂牵梦绕

    幽魂牵梦绕

    (本文1V1)梦中的少女竟然真的存在,失去了记忆和身体以另一种方式陪在他身边。他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