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为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出台了种种救市方案,中国也依靠海量投资的注入,保持了很高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被视为率先复苏的典范。但是对中国而言,研判救市措施的利弊得失,不应只着眼于短期绩效,而应有更长远的眼光。观察中国在这次危机中所暴露出的严重内外失衡是否已经获得了改善,其中的关键在于:是不是抓住了危机中趁势改革的“机会窗口”,避免还是助长了行政干预的常态化倾向。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从近期看,可否顺利抵御系统性风险,规避“黑天鹅”事件?从中长期看,能否通过提高效率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为今后保持较为平稳的经济发展势头创造条件?所有这些,都成为一切关心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牵挂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有识之士心头高悬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为学问者,以经世济民为己任,此情此境之下,怎能不忧心忡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
下一步该怎么走?越来越多的学者有了基本共识: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的改革道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包容性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光明的未来。
重启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落实。
2012年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埃尔文·罗斯曾经在1988年编辑过一本纪念后来与他同获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伊德·沙普利学术贡献的论文集。他在书中说:“学者的两大义务,一是要光大先贤的重要思想,二是要让这些重要思想能够到达范围更广的听众。”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像沙普利、罗斯这样,将思想的发展和传播视为自己的使命,孜孜不倦地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学术平台传播,唤醒尘封的智识,放大理性的声音,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专业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亡和全体国民的福祉。积极推进改革,既是包括学者在内的所有公民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套由青年学者朱敏(朱克力)总编的《智石丛书》就是上述理念的体现。丛书的作者群以研究现实社会问题的学者为主体,内容涵盖经济发展、改革战略、民生建设、产业提升及社会创新等议题。希望通过不同思想、学说、方案的呈现、碰撞和互补,与读者一同努力创造思想,凝聚共识,推动改革,使好几代中国人致力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国家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是为序。
智石总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