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
此诗赞颂了西湖具有的自然风光之美,充满诗情画意。游览西湖,有如观赏米芾之画,有如聆听伯牙之琴。而最会欣赏西湖之美的,要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了。
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
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
泼墨米颠画,移情伯子琴。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
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睸。
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
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这四句是说:追想开挖西湖的时候,怎么会得到这个名字的呢?面对西湖的美景,好像面对古代美女西施,真是佩服古人的这一妙喻啊。据考,原来是宋代大文豪苏轼首先以西施来比喻西湖的。《苏轼集·卷四》《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这两句是说:西湖周围的山川是多么秀美艳丽啊,当濛濛细雨来临的时候,她更显得绰约多姿。
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这两句是说:人们为什么如此不停地念道西子(西湖)呢?原来是人们对西子(西湖)一往情深啊。
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这两句是说:向烟光里遥望,只见一片苍茫,西子却不可追寻。意思是,西湖之美是在一片苍茫之中,可以遥望而不可亵近的。
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这两句是说:我的家乡绍兴是争着说“山阴道上”(指今绍兴西南郊沿途一带),景物最美。而西湖则是湖心亭最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泼墨米颠画,移情伯子琴——这两句是说:西湖的山水,就像宋代大画家米芾的泼墨山水画;西湖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就像听了伯牙所奏的美妙琴声。“米颠”,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别号。米芾,字元章,以其行止违世脱俗,倜傥不羁,人称“米颠”。“伯牙琴”,相传伯牙操琴,琴声高妙,唯钟子期知音。子期死,知音难觅,伯牙遂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这两句是说:庄子在《秋水》篇中就曾大力称颂过山川之美,他这个观点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赞赏。《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从唐代开始,《庄子》这部书被道家称为《南华真经》,庄子也就被称为“南华真人”或“南华老仙”了。
到岸人心去,月来不看湖。渔灯隔水见,堤树带烟熇——这四句是说:游人上岸之后,就被岸上的美景吸引住了,他们的目光便离湖面而专注于岸上了;当月亮出来以后,月光溶溶,真是美极了。游人于此时也专去赏月而不顾湖面了。到了晚上,隔水看到点点渔火,轻烟笼罩着堤上的树木,这是多美的境界啊!
真意言词尽,淡妆脂粉无。问谁能领略,此际有髯苏——这四句是说:西湖的真意(诗情画意)是无法靠言词来表达的,当她淡妆之时(指秋冬季节),并无艳丽的花朵妆扮,毫无脂粉之气,这种美谁能去领略呢?只有苏东坡啊!陶渊明的《杂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苏轼诗词中,屡屡写到他的长髯,所以明、清学人喜欢称他为“髯苏”。如苏轼的《送陈睦知潭州》:“我得生还雪髯满,君亦老嫌金带重。”《浣溪沙》:“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剪彩发春荣。”《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此诗先从西湖名称之美写起,接着具体描绘了西湖自然风光之美,并以诗人家乡“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美来烘托,接着用米颠画、伯牙琴、庄子意来点染,加重了西湖的美,最后归结到苏东坡最能欣赏西湖淡妆之美。全诗显得结构严谨,意蕴丰厚,层次清晰。
西湖十景
两峰插云
此诗描绘两峰插云的景象。“两峰插云”从清代起改名为“双峰插云”。两峰指北高峰与南高峰,两峰遥遥相对,这中间有很多小山起伏,绵延约五公里。两峰尖顶时隐时现于轻岚薄雾之中,远望如插云天,因此而得名。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这两句是说:这北高峰与南高峰,像两个巨人站在天地之间,在相互对话。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这两句是说:因为这里有一个西湖,如此美丽,使这两个巨人留恋停住,而不忍离去。
此诗全用拟人手法,将静物写活了,写两峰也像人一样留恋西湖美景,不忍离去,从而更显示出了西湖的美。
三潭印月
此诗描绘了三潭印月景点的景色以及杭州人对于“三潭印月”的钟爱。三潭印月,在现今小瀛洲的“我心相印亭”前。苏轼当杭州太守开浚西湖时,在这里建造了三座小石塔,并下令禁止在这三座石塔范围内种植菱芡荷花,以防淤泥堆积。宋时石塔已毁,现在三座石塔是明朝天启年间重建。塔高两米多,中空,塔身为球形,球面有五个圆孔。每当明月当空时,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用透明的薄纸糊上,烛光透过薄纸倒映在湖面上,就像一个个小月亮,与天上的大月亮相映争辉。因传说湖中有三个深潭,故这个景点便被称为“三潭印月”。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这两句是说:西湖的水气冰冷,西湖的月光洁白胜过雪。
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这两句是说:离开了三潭印月这个景点,杭州人简直就不去赏月。这并不是说,西湖其他景点就无月可赏,而是采用了夸张手法,强调在三潭印月景点赏月,那是最美不过的了。
此诗先从正面描绘三潭印月景点月色之美,然后运用夸张手法来强调,从而使三潭印月月色之美更突现了出来。
断桥残雪
此诗描绘了断桥一带长堤上树隙月光如残雪的特殊景象。断桥,一作段桥,又称宝祐桥。因唐代诗人张祜有《题杭州孤山寺》:“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其中特别写到“断桥”,因此而得名。传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与许仙就是在这里幽会。故这个景点颇多浪漫情调。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睺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这两句是说:高高的柳树覆盖着断桥一带的长堤,从树隙间洒下稀稀疏疏的破碎的月光。
蹩步松沙,恍疑是踏雪——这两句是说:在松软的沙土上散步,踩着破碎的月光,仿佛踏着残留的积雪。蹩(biébì):原义是匍匐而行,这里指散步。
此诗全用正面描写手法。前两句写高柳长堤上残月之美,后两句点题,写踩着残月散步仿佛踏着残雪,从而点出“断桥残雪”这个景点的特色,笔法极其简练、老到。
南屏晚钟
此诗描绘了南屏山的夜晚钟声悠扬的情景。
夜气乱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这两句是说:夜间雾气弥漫于南屏山的上空,山中的岚气薄如一层纸附着在山体上。
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这两句是说:钟声从山上的寺庙中传出,在夜色中隔江传来。上方,指建筑在山上的寺庙。
此诗紧扣住“南屏晚钟”四个字来写,先写南屏的夜景,接着写钟声,最后写钟声隔江传来,显得层次井然。
苏堤春晓
此诗描绘了苏堤优美的晨景。苏堤,俗称苏公堤,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于元祐四年(1089)任杭州太守时所筑,全长2.8公里,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桥,古朴美丽。每当春季清晨,西湖刚刚苏醒,春风吹拂,百鸟娇啼,杨柳如烟,意境极美,故称之为“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这两句是说:春天,苏堤上杨柳如烟,笼罩着一片艳丽的桃花;秋季,荷花如红玉,沉浸在秋水之中。前一句是当前景色,后一句是想象之词。
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这两句是说:西施(指西湖)这位美女,睡眼惺忪,禁不住夜气的,刚刚醒来,显得十分柔弱。
此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干脆将西湖称之为西施,写她刚刚醒来,睡眼惺忪,显得十分柔弱的样子。如此着笔,显得极其生动活泼。
曲院风荷
此诗描绘曲院风荷的美艳。“曲院风荷”景点在苏堤跨虹桥边。是宋朝酿官酒的曲院所在地。院内池塘中栽种了很多荷花,花开时香风四起,故名为“曲院荷风”,康熙南巡时改名为“曲院风荷”。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这两句是说:(荷花)面颊上带着微醉的颜色,她酒涡绽放开口笑着。
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这两句是说:是什么东西使荷花微醉的呢?原来是暖风像醇酒一样啊!
此诗描写风中荷花全用拟人手法。将荷花想象成一位醉酒的姑娘,将暖风比拟成醇酒,将荷花娇艳的颜色说成是“微酡”,如此一连串的拟人写法,就将曲院风荷写活了。
柳浪闻莺
此诗描绘了西湖黄鹂鸣叫时优美动听的声音,并从鸣声中听出诗情。这个景点在西湖东南岸涌金门与清波门之间的滨湖地带。这里是南宋时御花园所在地。园内有柳浪桥,沿湖种植了许多柳树,每当起风时,柳枝摇曳,恰如碧浪翻空,春天更有黄莺鸣叫其间,声音清脆悦耳,沁人心脾,故命名为“柳浪闻莺”。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这两句是说:深柳丛中,黄鹂在鸣叫着,这清脆动听的声音荡漾在翠绿旷远的空中。
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这两句是说:如果您用诗人的心肠去体会这声音,应当能体会出这声音中充满诗情,不应将其看作是一般的鼓吹之声啊!
此诗前两句直接描绘莺声之美,后两句通过议论,点出莺声中充满诗情。但不直接说出这层意思,而是提醒人们不要错把莺声当成一般的鼓吹之声。如此一转折,就使此诗颇耐人寻味。
雷峰夕照
此诗描绘了在夕照中雷峰塔的形象。雷峰塔又名黄妃塔、西关砖塔。在西湖南岸彳照山上。是吴越国王钱弘的俶妃黄氏所建,共七级。元末失火,明嘉靖年间又被倭寇烧毁,仅存赭色塔心。每当夕阳西照时,塔的金光与山色相辉映,别有韵味。故命名为“雷峰夕照”。相传法海将白娘子镇于此塔下。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这两句是说:雷峰塔靠近西湖岸边,好像一个喝得醉醺醺的老翁。
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这两句是说:这种奇特的情景是靠砖瓦自然结构而形成的,何必去凭藉人工的雕琢呢?
张岱在《西湖梦寻·雷峰塔》中曾写道:雷峰者,南屏山之支麓也。穹窿回映,旧名中峰,亦名回峰。宋有雷就者居之,故名雷峰。吴越王于此建塔,始以十三级为准,拟高千尺。后财力不敷,止建七级。古称王妃塔。元末失火,仅存塔心。雷峰夕照,遂为西湖十景之一。曾见李长蘅题画有云:吾友闻子将尝言:‘湖上两浮屠,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予极赏之。辛亥在小筑,与沈方回池上看荷花,辄作一诗,中有句云:‘雷峰倚天如醉翁。’严印持见之,跃然曰:‘子将老衲不如子醉翁,尤得其情态也。’盖余在湖上山楼,朝夕与雷峰相对,而暮山紫气,此翁颓然其间,尤为醉心。然予诗落句云:‘此翁情淡如烟水。’则未尝不以子将老衲之言为宗耳。此诗仍用《西湖梦寻》中的比喻,可见此诗是有言外之意的。
平湖秋月
此诗描绘了“平湖秋月”景点的优美景色。“平湖秋月”在白堤西边,前面是开阔的西湖外湖,每当在皓月当空的秋夜,波平似镜,清光如泻,境界幽静美丽之极,即因此而得名。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这两句是说:每当在秋天的晚上,就能看到一轮皓月悬挂在碧空,进入高阜的树林中,一阵阵冷气袭人。
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这两句是说:这时静下心来,就听到雁叫声,原来是一只孤雁从头顶上飞过,这声音显得轻快而不滞重,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
此诗用袭人的冷气和孤雁的鸣声来烘托皓月当空的秋景,使人有寥廓苍茫之感。
花港观鱼
此诗抒发了诗人在花港观鱼时的感想。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这两句是说:我张岱非常憎恨所谓“放生池”,其实是无缘无故为鱼类所营造的监狱。他在《西湖梦寻·放生池》中说:“但恨鱼牢幽闭,涨腻不流,刿鬐缺鳞,头大尾瘠,鱼若能言,其苦万状。以理揆之,孰若纵壑开樊,听其游泳,则物性自遂,深恨俗僧难与解释耳。”
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这两句是说:现在鱼儿来到花港中,自由自在,怎么肯受人约束呢?
由于张岱个性解放,他居然在放生池观鱼时替鱼类抱不平,要求能“物性自遂”。
大石佛院
此诗描绘了南明山大佛的形象,即剡县石城寺的大佛(今浙江新昌大佛寺的大佛)。此大佛依山壁凿成,由齐至梁,经僧护、僧淑、僧祐三代僧人努力,花了三十年时间建成。《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二》:“南明山:本名石城山,吴越时,改今名。嵬岩攒簇,石壁千仞,天台之西门也。”
余少爱嬉游,名山恣探讨。泰岳既睻峨,补陀复杳渺。
天竺放光明,齐云集百鸟。活佛与灵神,金身皆藐小。
自到南明山,石佛出云表。食指及拇指,七尺犹未了。
宝石更特殊,当年石工巧。岩石数丈高,止塑一头脑。
量其半截腰,丈六犹嫌少。问佛凡许长,人天不能晓。
但见往来人,盘旋如虱蚤。而我独不然,参禅已到老。
入地而摩天,何在非佛道。色相求如来,巨细皆心造。
我视大佛头,仍然一茎草。
余少爱嬉游,名山恣探讨。泰岳既峗峨,补陀复杳渺。天竺放光明,齐云集百鸟。活佛与灵神,金身皆藐小——这八句是说:我从小就喜欢游览,凡是名山都纵情去探寻。泰山峗峨高大,普陀山杳渺多姿,天竺山绽放光明,齐云山聚集百鸟,但这些名山上佛与神灵的塑像,都很藐小。
自到南明山,石佛出云表。食指及拇指,七尺犹未了。宝石更特殊,当年石工巧。岩石数丈高,止塑一头脑。量其半截腰,丈六犹嫌少。问佛凡许长,人天不能晓。但见往来人,盘旋如虱蚤——这十四句是说:自从我来到南明山,就看到石佛的雕像高出云霄。单说佛的食指与拇指,七尺都不止。这座石佛真特殊啊,可见当年石工的技巧。几十丈高的岩石,止雕佛像的一个脑袋。量量佛的半截腰身,远远超过一丈六尺。要问佛像为何这样长大,没有人能回答。只看到往来的游客,在佛像周围盘旋,就像虱蚤一样。
而我独不然,参禅已到老。入地而摩天,何在非佛道。色相求如来,巨细皆心造。我视大佛头,仍然一茎草——这八句是说:我与一般游客不一样,我一生都在参禅。从地下到天上,整个宇宙,哪有一处不体现佛理?其实,执着于色相去求助于如来佛,都是徒然的,因为世间事物无论巨细,一切都是心造的。据我看这座巨大的石佛,仍然是一根小草而已。
此诗分三层来写,第一层八句,用泰山等四座名山的塑像都极藐小来烘托石佛寺石像的高大。第二层十四句,具体描绘大佛寺这座石佛的高大,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大佛寺的这座弥勒大佛,历时已一千五百馀年之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大佛双目下垂,作禅定状,身高约五丈,头部高一丈五,顶有螺髻,耳长七八尺,鼻长五尺许,眼长三尺馀,掌中站数人,仍宽绰有馀地。第三层八句,写诗人对佛理的感悟。通过这感悟,不仅使我们认识到张岱对于佛理的透彻理解,还可以看出张岱对于身世与国事的深沉的感慨。由此可见,这首诗是写得非常出色的。
玛瑙寺长鸣钟
此诗从玛瑙寺长鸣钟声引发出对制造现实冤狱者的批判。
女娲炼石如炼铜,铸出梵王千斛钟。
仆夫泉清洗刷早,半是顽铜半玛瑙。
锤金琢玉昆吾刀,盘旋钟纽走蒲牢。
十万八千《法华》字,《金刚般若》居其次。
贝叶灵文满背腹,一声撞破莲花狱。
万鬼桁杨暂脱离,不愁漏尽啼荒鸡。
昼夜百刻三千杵,菩萨慈悲泪如雨。
森罗殿前免刑戮,恶鬼狰狞齐退役。
一击渊渊大地惊,青莲字字有潮音。
特为众生解冤结,共听毗庐广长舌。
敢言佛说尽荒唐,劳我睼黎日夜忙。
安得成汤开一面,吉网罗钳都不见。
女娲炼石如炼铜,铸出梵王千斛钟。仆夫泉清洗刷早,半是顽铜半玛瑙。锤金琢玉昆吾刀,盘旋钟纽走蒲牢——这六句是说:女娲氏当年炼石像炼铜一样,终于铸造出这有千斛容量的梵王钟来。经过仆夫清泉的洗刷,这座钟看上去既像是铜质又像是玛瑙质的。这钟就像经过精心煅造、削铁如泥的昆吾刀一样质地优良,钟上盘旋着钟纽的走动的蒲牢怪兽。女娲氏: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传说她与伏羲由兄妹而结为夫妇,产生人类。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支撑四极,平治洪水,驱杀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并继伏羲而为帝。梵王:指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仆夫泉:据张岱《西湖梦寻·玛瑙寺》记载,在寺内,“有僧芳洲仆夫艺竹得泉,遂名仆夫泉”。昆吾刀: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刀。《海内十洲记·凤麟洲》:“昔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蒲牢: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海边的兽。据说它吼叫的声音非常宏亮,故古人常在钟上铸上蒲牢的形象。《文选·班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李善注引三国吴薛综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后因以“蒲牢”为钟的别名。
十万八千《法华》字,《金刚般若》居其次。贝叶灵文满背腹,一声撞破莲花狱。万鬼桁杨暂脱离,不愁漏尽啼荒鸡。昼夜百刻三千杵,菩萨慈悲泪如雨。森罗殿前免刑戮,恶鬼狰狞齐退役——这十句是说:《妙法莲华经》有十万八千字,《金刚般若经》字数略少些。这座钟的背腹两面铸满佛经文字,一声钟响撞开地狱之门。许多鬼魂都暂时脱离了枷锁刑具,不必再在半夜悲哀啼哭了。一个昼夜,钟上一百个刻度共撞了三千下,感动得菩萨慈发悲心,泪如雨下。在阎罗殿上宣告免去了无数狰狞恶鬼的苦刑役。啼荒鸡:《晋书·祖逖传》:“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本来此典是喻有志之士奋发自励,这里借用,仅仅是为了渲染夜半啼哭的悲惨气氛。森罗殿:传说阴间阎罗王所居之殿。
一击渊渊大地惊,青莲字字有潮音。特为众生解冤结,共听毗庐广长舌——这四句是说:一旦钟声击响,苍茫大地万物都被惊动。庙宇中响彻讲说佛法的声音。这钟声是特地为众生解除冤结的,请大家共同来聆听毗卢佛所宣讲的佛法。海潮音:海潮按时而至,其声音宏大,用来比喻佛与菩萨应时适机说法的声音。毗卢:佛名。毗卢舍那(亦译作毗卢遮那)之省称。广长舌:指佛的舌头。据说佛舌广而长,覆面至发际,故名。《大智度论》卷八:“是时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宋苏轼《赠东林总长老》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清赵翼《大石佛歌》:“斯特维摩寓言耳,广长舌岂论寻尺。”这里指佛所宣讲的佛法。
敢言佛说尽荒唐,劳我阇黎日夜忙。安得成汤开一面,吉网罗钳都不见——这四句是说:但我敢于说佛的说法都是荒唐而毫无根据的,害得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日夜为之奔忙。只要君王能网开一面,酷虐诬陷的冤狱就不会发生。成汤:亦作“成商”。商朝开国之君。这里借指各朝的君王。罗钳吉网:《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四载》:“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重用酷吏罗希奭、吉温,二人皆随林甫所欲深浅,锻炼成狱,无能自脱者,时人谓之‘罗钳吉网’。”后即以“罗钳吉网”指酷虐诬陷。
此诗诗眼在最后四句。张岱是不信佛的,他将矛头直指现实世界,他认为人间冤狱都是统治者造成的。敢于大胆批判真是了不起!
岳王坟
此诗抒写了诗人对岳飞被冤杀的悲愤以及对卖国贼秦桧的痛恨。
西泠烟雨岳王宫,鬼气阴森碧树丛。
函谷金人长堕泪,昭陵石马自嘶风。
半天雷电金牌冷,一族风波夜壑红。
泥塑岳侯铁铸桧,只令千载骂奸雄。
西泠烟雨岳王宫,鬼气阴森碧树丛——这两句是说:西泠桥畔一片烟雨濛濛,岳王坟就在附近。在这绿树丛中,显得鬼气阴森。
函谷金人长堕泪,昭陵石马自嘶风——这两句是说:由于岳飞被杀,北方沦为敌占区,人民(这里的“金人”指北方汉族人民,不是金国人)被迫离开家乡,迁往函谷关一带去,故尔掉泪;而昭陵的石马也迎风悲鸣。汉武帝为求得长生不老,在建章宫神明台上造金铜仙人,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人称为金(仙)人承露盘。三国时魏国建都于洛阳,魏明帝要将仙人承露盘迁往洛阳。据传说,拆迁时,金人不愿离开故都,竟潸然泪下。唐代诗人李贺写有《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陕西省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前的六块浮雕石刻,是李世民在建立唐王朝的战争中所骑的六匹骏马的雕像。唐制,臣民有冤者,可到昭陵(太宗墓)哭诉。唐李洞逸句:“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后因以“哭昭陵”为哭诉冤恨之典。这里借用此典,指北方人民不甘沦为异国之臣民,故尔连昭陵的石马也在迎风悲鸣。
半天雷电金牌冷,一族风波夜壑红——这两句是说:秦桧通过皇帝所下十二道将岳飞从抗敌前线紧急召回的金牌就像半空中的雷电一样令人胆战心冷,一夜之间岳飞一族在风波亭被杀,鲜血染红了整个山壑。《宋史·岳飞传》:“秦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风波亭:岳飞遇害处。其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小车桥畔。
泥塑岳侯铁铸桧,只令千载骂奸雄——这两句是说:如今的岳坟前,岳飞的像是泥塑的,秦桧跪在岳飞前的像是铁铸的,是要将秦桧的罪恶用生铁铸下,让后人在千年以后仍要咒骂这个罪恶滔天的奸雄。
此诗首联描绘岳坟周围的阴森气氛,为下文抒写悲愤心情作了准备。颔联用典痛诉北方汉族人民因岳飞被杀而亡国的悲愤。颈联直接抒写岳飞被金牌召回于风波亭被害后鲜血淋漓的情景。尾联通过议论,指出秦桧将永远被人唾骂。全诗写得悲愤激昂,铿锵有力。
飞来峰
此诗描写了飞来峰形状的怪异奇巧。
石原无此理,变幻自成形。天巧疑经凿,神功不受型。
搜空或洚水,开辟必雷霆。应悔轻飞至,无端遭巨灵。
石意犹思动,瞁瞂势若撑。鬼工穿曲折,儿戏斫珑玲。
深入营三窟,蛮开倩五丁。飞来或飞去,防尔为身轻。
石原无此理,变幻自成形。天巧疑经凿,神功不受型——这四句是说:一般的石头本来没有变成这种形状的道理,但这是大自然变幻而天然形成的啊。说它是天巧吧又像是经过人工的斧凿,到底还是神功不受常型拘束。
搜空或洚水,开辟必雷霆。应悔轻飞至,无端遭巨灵——这四句是说:它的镂空必然是靠了洪水的力量,它的开辟必然是靠了雷霆的力量。应当懊悔当时轻易从印度飞来,却无缘无故遭受到极大的戮辱。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飞来峰”:“地名)在浙江杭县灵隐山东南。《舆地志》曰:晋时西僧慧理登此。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因号其峰曰飞来。亦名灵鹫峰。”张岱《西湖梦寻·飞来峰》:“深恨杨髡,遍体俱凿佛像,罗汉世尊,栉比皆是,如西子以花艳之肤,莹白之体,刺作台池鸟兽,乃以黔墨涂之也。奇格天成,妄遭锥凿,思之骨痛。翻恨其不匿影西方,轻出灵鹫,受人戮辱。”
石意犹思动,躨跜势若撑。鬼工穿曲折,儿戏斫珑玲——这四句是说:山石像在运动,好像要跳动起来。它那曲折的形状像经过鬼斧神工,像孩子的玩具一样被斫得玲珑剔透。
深入营三窟,蛮开倩五丁。飞来或飞去,防尔为身轻——这四句是说:它好像狡兔要营造三窟,它好像五丁要开辟秦岭。它竟然能飞来飞去,它的身体岂不是显得太轻了?《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扬雄《蜀王本纪》:“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献山,秦王(秦惠王)献美女与蜀王,蜀王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蛇,山崩,秦五女皆上山,化为石。”
此诗运用描摹、夸张、比喻、成语、典故等多种修辞手段来描写飞来峰的怪异形状,能给人以直观的印象。
寿具和尚并贺大殿落成
此诗写灵隐寺住持具德和尚的精明能干。寿具和尚,意思是为具和尚祝寿。具和尚是具德和尚的简称。《西湖梦寻·灵隐寺》是这样记叙具德和尚的:“具和尚为余族弟,丁酉岁,余往候之,则大殿、方丈尚未起工,然东边一带,朗阁精蓝凡九进,客房僧舍百什馀间,棐几藤床,铺陈器皿,皆不移而具。香积厨中,初铸三大铜锅,锅中煮米三担,可食千人。具和尚指锅示余曰:此弟十馀年来所挣家计也。”饭僧之众,亦诸刹所无。午间方陪余斋,见有沙弥持赫蹄送看,不知何事,第对沙弥曰:‘命库头开仓。’沙弥去。及余饭后出寺门,见有千馀人蜂拥而来,肩上担米,顷刻上禀,斗斛无声,忽然竞去。余问和尚,和尚曰:‘此丹阳施主某,岁致米五百担,水脚挑钱,纤悉自备,不许饮常住勺水,七年于此矣。’余为嗟叹。因问大殿何时可成,和尚对以:‘明年六月,为弟六十,法子万人,人馈十金,可得十万,则吾事济矣。’逾三年而大殿、方丈俱落成焉。余作诗以记其盛。官府收租税,要靠敲诈鞭挞;具德和尚聚粮,意态自闲,嗟咄立就。可见宗教的力量,远远大于官府行政的力量。
飞来石上白猿立,石自呼猿猿应石。
具德和尚行脚来,山鬼啾啾寺前泣。
生公叱石同叱羊,沙飞石走山奔忙。
驱使万灵皆辟易,火龙为之开洪荒。
正德初年有簿对,八万今当增一倍。
谈笑之间事已成,和尚功德可思议。
黄金大地破悭贪,聚米成丘粟若山。
万人团族如蜂蚁,和尚植杖意自闲。
余见催科只数贯,县官敲扑加锻炼。
白粮升合尚怒呼,如坻如京不盈半。
忆昔访师坐法堂,赫蹄数寸来丹阳。
和尚声色不易动,第令侍者开仓场。
去不移时阶瞃乱,白粲驮来五百担。
上仓斗斛寂无声,千百人夫顷刻散。
米不追呼人不系,送到座前犹屏气。
公侯福德将相才,罗汉神通菩萨慧。
如此工程非戏谑,向师颂之师不诺。
但言佛自有因缘,老僧只怕因果错。
余自闻言请受记,阿难本是如来弟。
与师同住五百年,挟取飞来复飞去。
飞来石上白猿立,石自呼猿猿应石。具德和尚行脚来,山鬼啾啾寺前泣。生公叱石同叱羊,沙飞石走山奔忙。驱使万灵皆辟易,火龙为之开洪荒——这八句是说:白猿站在飞来峰的石头上,仿佛是山石在呼唤白猿、白猿在呼应山石。具德和尚云游到此,由于他管理得严格,连山鬼都在寺前啾啾地哭泣。具德和尚就像梁朝高僧竺道生(后人尊称为生公)一样,呼叱石头像呼羊群一样,弄得飞沙走石,山也为他奔忙。万物都为之躲避,火龙也为他开辟洪荒。这是张岱用夸张和想象来描绘具德和尚的能量之大。张岱在《西湖梦寻·呼猿洞》中曾记叙了这样的故事:“呼猿洞在武林山。晋慧理禅师,常畜黑白二猿,每于灵隐寺月明长啸,二猿隔岫应之,其声清皦。后六朝宋时,有僧智一仿旧迹而畜数猿于山,临涧长啸,则群猿毕集,谓之猿父。好事者施食以斋之,因建饭猿堂。今黑白二猿尚在。有高僧住持,则或见黑猿,或见白猿。具德和尚到山间,则黑白皆见。”生公:梁时高僧竺道生。他曾讲经于虎丘寺,聚石为徒,石皆点头。
正德初年有簿对,八万今当增一倍。谈笑之间事已成,和尚功德可思议——这四句是说:正德初年修寺时有账册记载,共花了八万两银子,现今增加了一倍。但具德和尚在谈笑之间已将庙宇修好,他的功德就可想而知了。
黄金大地破悭贪,聚米成丘粟若山。万人团族如蜂蚁,和尚植杖意自闲。余见催科只数贯,县官敲扑加锻炼。白粮升合尚怒呼,如坻如京不盈半。忆昔访师坐法堂,赫蹄数寸来丹阳。和尚声色不易动,第令侍者开仓场。去不移时阶乱,白粲驮来五百担。上仓斗斛寂无声,千百人夫顷刻散。米不追呼人不系,送到座前犹屏气——这十八句是说:这充满铜钱臭味的世界居然破除了吝啬,送到寺中的粟米聚成了山丘。无数运粮的人像蜂蚁一样簇拥而来,而具德和尚却拄着拐杖姿态十分闲雅。我曾见过官府催交几贯钱的捐税,就要鞭打威吓无所不为。为了一升一合的公粮,官吏居然发怒呼叫,即使这样,运到仓库,运到京城还不到一半。我回忆以前拜访和尚时,他坐在法堂上,有一名小和尚传送从丹阳来的几寸纸片,他不动声色,只传令手下开仓。不多一会,台阶上乱纷纷的,白马驮来五百担粮食。上仓时连斗与斛碰撞的声音都听不到,千百人的运粮队伍运完粮食立即散去。米不需追缴,人不需关进牢狱,送粮的走到和尚座前是凝神屏息的。
公侯福德将相才,罗汉神通菩萨慧。如此工程非戏谑,向师颂之师不诺。但言佛自有因缘,老僧只怕因果错——这六句是说:具德和尚真有公侯一样的福德,将相一样的才能,罗汉一样的神通,菩萨一样的智慧。这样浩大的工程决不是儿戏,我称扬法师,法师不同意,只是说佛家做事靠因缘,老僧只是担心错过了因缘。
余自闻言请受记,阿难本是如来弟。与师同住五百年,挟取飞来复飞去——这四句是说:我听了具德和尚的话便将其记载下来,具德和尚就像阿难,他本来是如来佛的弟弟,跟随如来佛修行了五百年,你挟着飞来峰从西方飞来,我担心你还会飞回去。阿难:译成汉语为庆喜,他是白饭王的儿子,提婆达多的弟弟,佛的从弟,生于佛成道之夜,后来随佛出家,侍奉佛二十五年,为佛执事弟子,以多闻第一著称。
此诗先用神奇的传说和夸张的词语开场,接着通过对运粮场面的具体描写来显示具德和尚的才干,然后以公侯将相、罗汉菩萨的福德才干来比拟,最后直接赞颂。全诗层次清晰,描绘具体形象,并充满激情。
灵芝寺
此诗写“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并暗示人们要忠于明王朝。
项羽曾悲骓不逝,活马犹然如泥塑。
焉有泥马去如飞,等闲直至黄河渡。
一堆龙骨蜕崖前,迢递芒砀迷云路。
茕茕一介走亡人,身陷柏人脱然过。
建炎尚是小朝廷,百灵亦复加呵护。
项羽曾悲骓不逝,活马犹然如泥塑。焉有泥马去如飞,等闲直至黄河渡。一堆龙骨蜕崖前,迢递芒砀迷云路。茕茕一介走亡人,身陷柏人脱然过——这八句是说:项羽战败后,曾经唱过“骓不逝”的悲歌,那时项羽所乘坐的活马就像泥塑的马一样了。怎么会有泥马健步如飞,轻易地将康王直送到黄河渡口呢?康王的坐骑枯骨蜕化在崖岸边,在遥远的芒砀路上迷失了方向。康王孤身奔走逃亡,身陷窘迫境地居然轻松脱逃。张岱《西湖梦寻·灵芝寺》曾详细叙述了“泥马渡康王”的情节:“高宗为康王时,避金兵,走钜鹿,马毙,冒雨独行,路值三岐,莫知所往。忽有白马在道,鞚驭乘之,驰至崔祠,马忽不见。但见祠马赭汗如雨,遂避宿祠中。梦神以杖击地,促其行。趋出门,马复在户,乘至斜桥,会耿仲南来迎,策马过涧,见水即化。视之,乃崔府君祠中泥马也。”柏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汉八年,上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后遂用为皇帝行止戒备的典故。
建炎尚是小朝廷,百灵亦复加呵护——这两句是说:宋高宗以建炎作年号的朝廷不过是一个偏安的小朝廷,神灵们尚且加以呵护。
诗的最后两句有言外之意:偏安的小朝廷神灵尚且呵护,何况堂堂正正的大明王朝呢?这是张岱运用隐晦的手法在唤醒人们护卫明王朝的意识。
钱王祠
此诗赞颂了吴越王钱不称帝,从而使吴越地区百年来一直是歌舞升平。
扼定东南十四州,五王并不事兜鍪。
英雄球马朝天子,带砺山河拥冕旒。
大树千株被锦绂,钱塘万弩射潮头。
五胡纷扰中华地,歌舞西湖近百秋。
扼定东南十四州,五王并不事兜鍪——这两句是说:吴越国平定了东南部十四个州,先后共五个王,并没有发动战争。
英雄球马朝天子,带砺山河拥冕旒——这两句是说:吴越王钱癝这位英雄穿着有绒球的朝服,骑着骏马去朝见天子,受皇家恩宠,拥戴帝王,与国同休。冕旒: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顶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这里专指皇冠。借指皇帝、帝位。带砺:衣带和砥石。《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裴集解引汉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绝耳。”后因以“带厉”为受皇家恩宠,与国同休之典。
大树千株被锦绂,钱塘万弩射潮头——这两句是说:吴越王钱归故乡时,让千株大树都披上锦绣,共同庆贺,钱塘江的潮头像万箭齐射,极为壮观。张岱在《西湖梦寻·钱王祠》中写道:“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自昔游钓之所,尽蒙以锦绣,或树石至有封官爵者,旧贸盐担,亦裁锦韬之……为牛酒大陈,以饮乡人;别张蜀锦为广幄,以饮乡妇。年上八十者饮金爵,百岁者饮玉爵。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
五胡纷扰中华地,歌舞西湖近百秋——这两句是说:中原地区由于五胡入侵战乱不停,而吴越地区则百年以来一直歌舞升平。
此诗前六句从正面歌颂了吴越王钱癝不称帝的英明举措,最后两句将中原地区与吴越地区作了对比,说明其后果的截然不同。
小蓬莱奔云石
此诗具体而真切地描绘了小蓬莱上奔云石之美。
滇茶初着花,忽为风雨落。簇簇起波棱,层层界轮廓。
如蝶缀花心,步步堪咀嚼。薜萝杂松楸,阴翳罩轻幕。
色同黑漆古,苔斑解竹箨。土绣鼎彝文,翡翠兼丹。
雕琢真鬼工,仍然归浑朴。须得十年许,解衣恣盘礴。
况遇主人贤,胸中有丘壑。此石是寒山,吾语尔能诺。
滇茶初着花,忽为风雨落。簇簇起波棱,层层界轮廓。如蝶缀花心,步步堪咀嚼。薜萝杂松楸,阴翳罩轻幕。色同黑漆古,苔斑解竹箨。土绣鼎彝文,翡翠兼丹——这十二句是说:小蓬莱上的奔云石图案十分美,就像一朵刚刚开放的滇茶花,被风雨打落在地上。它有一簇簇的波棱,层层轮廓分明。它像一只蝴蝶住在花心,从上面走过,步步都耐人寻味。有松楸和薜萝的阴影像轻纱幕笼罩着,显得更美。在漆黑的底色上面,苔痕犹如竹叶。土绣色的花纹,仿佛钟鼎上的彝文。再加上翡翠色与丹色的衬托,真是美极了。
雕琢真鬼工,仍然归浑朴。须得十年许,解衣恣盘礴。况遇主人贤,胸中有丘壑。此石是寒山,吾语尔能诺——这八句是说:雕琢的技巧真是鬼斧神工,然而又归于天然浑朴。如果真要是用人工去雕琢的话,解衣盘礴于其上,起码得十年的功夫。何况是遇到一位贤主人,胸中知识极其丰富深邃。这个奔云石真有灵性,就好像唐代民间诗人寒山一样,我在那里自言自语,它似乎在回答。
此诗前段对奔云石之美作了具体的、多侧面的、活灵活现的描绘,给人们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再经过后段的高度赞颂,就将奔云石写活了。张岱真是写物的高手!
雷峰塔
此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描绘了雷峰塔之美。
闻子状雷峰,老僧挂偏瞏。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
时有薰风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
惨淡一雷峰,如何擅夕照。遍体是烟霞,掀髯复长啸。
怪石集南屏,寓林为其窟。岂是米襄阳,端严具袍笏。
闻子状雷峰,老僧挂偏。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这四句是说:听说您(按指张岱的友人闻子将)形容雷峰塔像一个披着袈裟的老和尚,他天天都在观赏西湖的美景,看了一生都没有看够。
时有薰风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这四句是说:不时有南风吹来,西湖像是酒床,雷峰塔又像一个潦倒站立的醉翁,像一口就要吸尽西江水那样在痛饮着美酒。
惨淡一雷峰,如何擅夕照。遍体是烟霞,掀髯复长啸——这四句是说:在夕阳的照耀下,雷峰塔显得有点儿暗淡。他遍体披着烟霞,掀着美丽的须髯在放声长啸。
怪石集南屏,寓林为其窟。岂是米襄阳,端严具袍笏——这四句是说:怪石都集中在南屏山,寓林成为它们的洞窟。难道是宋代杰出的山水画家米芾穿着朝服拿着笏版恭恭敬敬地迎接它们到来的?
老僧与醉翁的比喻已将雷峰塔写活了,尾联出色地想像米芾具袍笏拜迎怪石,更是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