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94800000004

第4章 主要人物表

一、孔子亲属:

孔子:(前551一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及教育家。

孔纥:姓孔,名纥,字叔梁。孔子父亲,为陬邑大夫。

颜征在:姓颜,名征在。孔子母。

亓官氏:孔子妻,宋国人。

孟皮:字伯尼,孔子庶兄。

孔鲤:字伯鱼,孔子之子。

孔饭:字子思,孔鲤之子,孔子的孙子。

无违:孔子女儿。

无加:孔子侄女,孟皮之女。

孔忠:孔子侄子,孟皮之子。

二、孔子主要弟子(见后)

三、政界人物

孔子时代的鲁国四君:

鲁襄公:(前572一前542)鲁国国君。

鲁昭公:(前541一前510)鲁国国君。

鲁定公:(前509一前495)鲁国国君。

鲁哀公:(前494一前467在位)鲁国国君。

季孙氏:鲁国权臣,三桓之一。

叔孙氏:鲁国权臣,三桓之一。

孟孙氏:鲁国权臣,三桓之一。

老聃:春秋末年杰出的思想家,道家思想的鼻祖。东周国家守藏吏。

阳虎:季孙氏的家宰。

卫灵公:卫国国君。

南子:卫灵公王后。

卫出公:卫国国君。

齐景公:齐国国君。

晏婴:齐国丞相。

陈滔公:陈国国君。

楚昭公:楚国国君。

吴王夫差:吴国国君。

越王勾践:越国国君。

蒯聩:卫国太子。后来的卫定公。

孔子主要弟子简介

一、孔子

孔子(前551一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中国文化之父。中国思想体系的奠基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缔造者,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一部《论语》治天下,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二千五百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及思想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响。

晚年致力于教学,培养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十哲人,并整理诗书、定礼乐、修《易经》,写《春秋》,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伟大的、不朽的贡献。

孔子和释迦牟尼处于同一世纪,孔子思想和释迦牟尼一样,现已遍及世界。孔子的《论语》已成为了人性的灯塔,几千年来对中国及世界人性的美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孔子不愧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已不仅是中国的孔子,而且是世界的孔子;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且是人类的自豪。

孔子最伟大之处有三:一是提出仁礼思想,奠定了中国的政治观;二是提出有教无类,砸碎了贵族才能受教育的锁链,开创了全民教育的新纪元;三是提出“举贤才”、“学而优则仕”,打破了贵族世袭的旧官制,开了举贤才的先河。

二、孔门四高足十哲

颜回:

颜回(前521一前481),姓颜,名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岁。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高足。列为孔门十贤之首,最为有德之人。

颜回出身贫寒,孔子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自始至终跟随孔子,不离左右,并跟随孔子周游十四国。

颜回是最刻苦,最好学,最重仁道的学子,他才思敏捷,聪明天慧,他“闻一能知十”,且从不迁怒于人,从不犯二过,是最有道德的人。孔子评价说:“自从有了颜回,弟子们相处如亲兄弟。”颜回视孔子如父亲,他评价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忠于孔子仁礼思想亦步亦趋。颜回死时年仅四十一,孔子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丧我矣!”

颜回是孔门八派颜氏之儒、孔子四大高足之首。

子路:

子路(前542一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鲁国卞邑(今山东泗水县)人。小孔子九岁。出身贫寒。生性刚勇耿直,豪爽仗义。孔子说自从有了子路,再也听不到辱骂他的恶言了。

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并护卫于左右。崇尚义勇,卫国内乱时,为护主英勇就义,被剁成肉酱。

他长于政事,做过季氏宰,并任卫国蒲邑宰(县令)。其死后孔子悲痛欲绝。孔子四高足之_。

子贡:

子贡(前520-一?),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卫国人。小孔子三十一岁。出身贫寒。个性豁达仁义,善经商而富有,常资助孔子,长于外交言辞,有将才。齐伐鲁时,曾游说于齐、吴、越、晋诸国,救了鲁。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子左右臂,孔子被困厄于陈蔡时,他游说于楚,引来救兵使孔子师徒得以解围。他评价孔子如日月,不能超过。

孔子死后,他守墓六年。之后,曾活跃于列国为宣传孔子思想起到了巨大作用,不愧为孔子四高足之一。

曾参:

曾参(前505一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从小即师从孔子,并随孔子周游列国,性格内向,守忠信,长于内省,提出“君子慎独”及“吾日三省吾身”等不朽名言。笃行仁孝,提倡忠恕。

著有《孝经》。孔子死前将孙子子思拜师于曾参。成为了影响甚大的思孟学派,对继承及弘扬孔子思想起到了主干作用。

曾为武城侯,为孔子四高足之一。

子夏:

子夏(前507一?),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出身贫寒。擅长文学,思维敏捷,曾对孔子问礼,提出仁为内核,礼为外的观点。

子夏是孔子晚年弟子,他协助孔子整理“六经”,纂写《春秋》,对弘扬中国文化起到了巨大作用。孔子死后,在西河讲学,弟子三百,声势很大。

子夏从孔子“举贤才”悟出“学而优则仕”,砸碎了贵族世袭官制,开了举贤人的光河,对后世影响甚大,为孔子弟子十哲之一。

冉求:

冉求(前522一前489),姓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出身寒微。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冉求多才多艺,擅长政事,尤长于理财,曾为季氏两代家臣。冉求能文能武,曾与樊迟起率兵击退齐国的侵犯,从而深得鲁君及季氏的嘉奖,并听从了冉求的建议,接回了奔波在外的孔子。因帮助季氏推行用田制而使孔子十分生气,批评他助纣为虐,并要弟子们抨击他,但冉求对孔子依然敬重。

闵损:

闵损(前536一前487),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小孔子十五岁。出身贫寒。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性格内向少言,行为谦恭端正。以德著称,被孔子列为与颜回平行的德高弟子。生性忠厚寡言,孔子赞他“人不言,言必有中”。

一生不从仕,特别注重道德修养,视荣华富贵为粪土。为抗拒季氏请他任私邑宰,他差点去跳汶河。年轻时,后母虐待他,他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求父亲不要休后母,后又以德报怨,善待后母而孝名远传。孔门十哲之一。

冉耕:

冉耕(前544一?),姓冉,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人。比孔子小七岁。出身寒贱。谦恭诚恳,一生行善,以德行著称,被孔子列为德科之一。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善于处理日常事物。并被孔子举为中都宰。晚年不幸染恶疾而死。孔门十哲之一。个人修养十分突出,深受弟子们的敬重。

孔子去探望他时,从窗口握住他的手,悲痛地说,这样好的人,怎么竟得了恶疾。

冉雍:

冉雍(前522一?),姓冉,名雍,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出身贱人。跟孔子周游列国。气量宽宏,笃行仁德,被孔子列为德科之一。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有卓越的政治见解。孔子主张“举贤才”,因而不认为他出身贱人就不可入仕,相反,认为他可以面南而君天下。曾任季氏宰。孔门十哲之一。

宰予:

宰予(前522一前458),姓宰,名予,字子我、宰我。春秋末年鲁圉人。小孔子二十九岁,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因能言善辩被孔子列为与子贡并列的言语科之首。曾被孔子派往出使齐、楚。深受楚昭王及宰相令尹子的钦佩,以至令伊子因惧怕宰予的才华而劝阻楚昭王任用孔子。

宰予个性豪爽不拘小节,因白天睡觉被孔子斥为朽木不可雕也,但他对孔子依然崇敬不改,认为孔子“贤于尧舜”。他还反对三年守孝,是除子路之外,敢于向孔子发难的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游:

子游(前506一?),姓言,名偃,字子游。春秋末年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是孔门中的少壮派。擅长文学及从政。被孔子列为文学科之首。曾协助孔子整理文献,笃敬礼乐,任武城宰时,曾以礼乐教化而受孔子称赞。在孔子礼乐治国启发下提出大同小康,与子夏、子张,并列为孔子晚年著名三门徒,孔门十哲之一。

三、孔门七十二贤(主要者)

子张:

子张(前503一?),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年陈国阳城(今河南淮阳)人。小孔子四十八岁。出身微贱,仪表堂堂,为人洒脱。孔子说他“师也辟”(个性偏激),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笃守忠信;曾把“忠、信”二字写在衣带上以作警示。孔子晚年协助孔子整理文献,是孔子晚年年轻弟子三杰之一。孔门七十二贤。孔子死后,在陈国升帐讲学,卢势显赫,被列为儒家八派之首。

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前522一?),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末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外形欠佳,但德行极好,廉洁奉公,光明磊落,子游向孔子举荐他时,曾夸他“行不由径”(不走后门),没有公事不进子游的办公室。

子羽是孔子的关门弟子。拜师时间虽不长,但极其努力,学有成就,孔子为此感叹自己曾经“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去世后,子羽南下到楚国讲学,有三百多弟子,对孔子思想南下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北有子夏,南有子羽,足见澹台灭明的影响。

宓子贱:

宓子贱(前521一?),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善于从政,曾历任鲁国单父宰,政绩突出。以仁治色,以至“民不忍欺”04孔子认为他还可以治理更大的地方。

因其藐视权势,耿直不阿,以德行著称,而被孔子称为君子。

原宪:

原宪(前525一?),姓原,名宪,字子思。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终身未仕。只任过孔子家宰(管家),对孔子晚年能安心教学及整理文献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崇尚仁德,不贪财,不出仕,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隐居卫国。儒家八派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公冶长: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字子长。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女婿。品德好,性格开朗,通鸟语。曾坐过监牢,孔子不嫌他,认为他是无罪的,还把女儿嫁给他。

南宫适:

南官适,姓南宫,名适,字子容。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侄女婿。崇尚道德,人品好而被孔子称为君子。他常吟诵《诗经》中的“白圭之玷(毛病),尚可磨也;斯言之玷,无可为也。”足见其十分慎言行。孔子评价他政治清明时,有官可做,政治昏暗时,他也不会出什么问题。认为他可保平安,所以把死去父亲的侄女许配给他。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曾点:

曾点,姓曾,名点,字子皙,也称曾皙。春秋末鲁国人。曾参之父。出生年月不详。性格狂放,好遐想。藐视权贵,季武子死时,他曾依门而歌。他痛恨礼崩乐坏,深感克己复礼的重要,从而深得孔子赏识。他是孔子第一个弟子,他和颜路对孔子办杏坛绐予了很大的支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颜无繇:

颜无繇(前545一?),姓颜,名无繇,字路。春秋末鲁国人。颜回之父。小孔子六岁。是孔子早期弟子,对孔子早期办学校给予了很大支持。颜回死时,他要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回买木椁,孔子认为是违礼,没有同意。不过在子贡等的资助下,颜回仍得到了厚葬。

商瞿:

商瞿(前522一?),姓商,名瞿,字子木。春秋末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喜好《易经》,晚年孔子讲《易》,他得益最深,协助孔子整理《易经》,孔子传《易》于商瞿,孔子死后,商瞿讲《易》,传给楚人轩臂子弘,商瞿对《易》学的传播及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高柴:

高柴(前521一?),姓高,名柴,字子羔。春秋末年卫国人。小孔子三十岁。身材矮小,其貌不扬,性格耿直。孔子说他愚,他很有行政能力,曾任费邑宰,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笃行孝道,父母死泣血三年。孔子归国后,与子路一起到卫国,任士师(司法官)。卫国内乱,逃回鲁国。任士师时,秉公执法而不结怨,曾叛处一罪犯刖刑(砍脚刑)。高柴出逃时,他不但不怨恨,还帮高柴逃离出城,孔子叹道:“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后任鲁国武城宰、成邑宰,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漆雕开:

漆雕开(前540_一?),姓漆雕,名开,字子开、子若。春秋末鲁国人,一说蔡人。小孔子十一岁。终身不仕,但十分好学。对《尚书》颇有研究,协助孔子整理文献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生性刚勇,不畏强暴,曾受刑致残,但身残志不残。孔子死后升帐教学,崇者甚多,成为很有声势的儒家八派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司马耕:

司马耕(?一前481),姓司马,名耕,字子牛。春秋末年宋国人。出身贵族,宋权臣司马桓艇之弟。善言谈,性急躁,为人仗义。因其兄围困孔子,从而与之断绝兄弟关系,后自悲:“人都有兄弟,独我没有。”子夏安慰他:“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他忧惧其兄作乱,孔子鼓励他:君子不忧不惧。他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樊须:

樊须(前505一?),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春秋末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勇武善谋,年少时曾协助冉求抗齐取得了大捷,孔子归鲁后,收为弟子。樊迟好学也喜欢发问。他问孔子种庄稼,被孔子叹为平庸之人,但樊迟问仁,孔子答日:爱人,却成为了《论语》名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有若:

有若(前518一?),姓有,名若,字子有。春秋末鲁国人。小孔子三十三岁。以孝悌为本,且笃崇礼仁,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相貌酷似孔子,故孔子死后,曾被弟子们尊为孔子拥戴。并有功于《论语》的编纂。与颜子、曾子一起被称为有子,成为了孔子弟子中惟一的三子之一。

公西赤:

公西赤(前509一?),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又称公西华。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生性潇洒,很注重仪表。孔子问及抱负,他说:“想任宗庙祭祀官及与外国盟会时,身穿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司仪。”孔子认为礼仪官关乎国家大体,并说这是大事。他出使齐国时,肥马轻裘,表现了他对仪表的重视。他成功地主持了孔子的葬礼,因而以礼仪闻名于世。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巫马施:

巫马施(前521一?),姓巫马,名施,字子旗,亦称子期。春秋末鲁国人。小孔子三十三岁。崇尚仁义,不为富贵所动。一次在陈国时,他和子路到宛丘台砍柴,见一富翁率百辆豪华车来游玩,子路问他如果能得到如此富贵,就可以不跟孔子学了,你愿意吗?巫子期听了,像受到了污辱一样,生气地回道:“我是这种见利忘义,贪图富贵的人吗?你怎么可以这样问我。”子路听了一震,无言而独自下了山。足见巫子期的人品。巫子期的义利观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相吻合。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颜刻:

颜刻,姓颜,名刻,字子骄。春秋末鲁国人。常为孔子驾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过匡地时,因说了一句当年阳虎就是从这个缺口到匡地的话,而使孔子被误为阳虎以致被匡人围困。孔子被卫灵公召去招摇过市,他问孔子为什么以此为耻,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公良孺:

公良孺,姓公良,名孺,字子正。春秋末年陈国人。曾以私车五乘助孔子周游列国。为人忠耿,性勇而仗义,当孔子被围于匡、蒲,公良孺挺身而出,率五乘之众与蒲人搏斗,护卫孔子冲出重围。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陈亢:

陈亢(前511一?),姓陈,名亢,字子亢,子禽。春秋末年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岁。好学好问,《论语》记载,陈亢问孔鲤:你真幸运,是老师的儿子,老师一定单独教海你吧!孔鲤说:父亲从未单独教我,只有一次父亲在庭院里站着,我路过时,被父亲叫住,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说不懂诗,无以言,又一次父亲教导我不懂礼,无以立。陈亢顿悟,我只问一件事却知道了学《诗》,习礼的重要性,并了解了老师把儿子与学生一视同仁,可见我是问一知三了。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琴张:

琴张,姓琴,名牢,字子开。卫国人。是孔子早期弟子。个性狂放。与卫国宗鲁交好。宗鲁死于卫国内乱,琴张请求前往吊丧,孔子说宗鲁死于非义,不同意琴张去吊唁,琴张听从。

林放:

林放,姓林,名放,字子丘。鲁国人。孔子早期弟子。他曾向孔子探索礼的形式和本义,受到孔子的称赞。

孟懿子:

孟懿子(前531一前481),姓仲孙,名何忌,谥号懿。春秋末年鲁国人。出身贵族。其父孟僖子是鲁国权贵三桓之一,孟僖子临死遗嘱孔子是大圣人,要孟懿子和其弟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孟懿子遵父嘱拜孔子为师。但并非真心求学,不过是图个名气而已。孔子“堕三都”时,他暗中抵制,使孔子的宏伟计划落空,孔子也被挤出了政坛。因他曾支持过孔子早期办学,所以,孟懿子只能算是孔子的一般弟子。

南宫敬叔:

南宫敬叔(前531一?),姓仲孙,名阅。春秋末年鲁国人。出身贵族,是鲁国三桓之一。权臣孟僖子之子,孟懿子之弟。曾遵父遗嘱与孟懿子一起拜师孔子。他比他的哥哥更好学,曾与孔子一起到洛阳周王朝考察周礼,并对孔子办学给予了支持。

公伯寮:

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春秋末年鲁国人。公伯寮是孔子门徒中惟一一个出卖孔子的学生。孔子“堕三都”遭到抵制时,公伯寮向季孙氏进谗,诽谤子路。大夫子服景伯对孔子说:“这种小人,我可以让他暴尸街头。”孔子摇摇头说:“我的主张不能实现,并非他一人的阻力,这是命啊!”与孔子广阔的胸襟相比,公伯寮更显得渺小可怜。

孔子名言图

孔子名言主要出典于《论语》。

《论语》是孔子去世后由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篡的伟大巨著。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名言汇集。

《论语》中的许多言论已成为千古名言,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建树产生了不朽的影响。难怪前贤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正是:

一句名言一锤音,

撞响寰宇铿锵听;

哲人虽已乘鹤去,

千古不朽震古今。

《大江东去·千古孔子》

大江东去入海洋,一泻千里浩瀚,掀起惊涛骇浪。高山西来天涯,直插霄汉,历史春秋,滚滚终烟散。沧海桑田,惟泰山难撼。

多少贤人辈出,尼山诞圣,如黑夜秉烛,犹泰山日出,从此长夜无暗。君不见,星移斗转,地覆天翻。哪朝哪代,无不千古兴叹。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

    名人传记丛书——卢梭——不堪的人生,伟大的思想,传世的杰作:“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文墨生香泪成诗:卓文君传

    《卓文君(文墨生香泪成诗)》是流芳百世的浪漫传说。一代才女卓文君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用自 己的坚毅、勇敢褪下华服,冲破世俗,奔向自己的爱 人。人们透过纸张感受心灵的温热,惊叹共鸣。若爱 情是场赌局,她险些血本无归。当他洗尽铅华,回头 找寻自己心爱的人时,她已泪流满面。一场圆满的倾 世爱情,迷倒了后世太多的痴情怨女。
  • 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精选了马克思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马克思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武岭梦残: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武岭梦残: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王泰栋、薛家柱、李政编著的《武岭梦残(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以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离开故乡登上泰康号兵舰前的情景为引子,记叙蒋介石在大陆最后的日子。全书选取1949年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回溪口进谱寻祖、陈仪下台、与李宗仁明争暗斗、逃到成都、最后一次舟山普陀行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富有典型性的精彩片段。在忠实于真实记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心理描写和细腻刻画,记录了蒋介石在大陆最后日子的政治活动和内心活动。
  •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本书为其传记,收录了其生平事迹。
热门推荐
  • 昨日瘦刀

    昨日瘦刀

    冬雨过后,燕子湖畔竟是笼上一层淡淡的白汽,蛰伏水下的鱼儿此刻争先恐后地潜上湖面,都争着呼吸雨后的新鲜空气。这可乐坏了一直候在湖畔的几位垂钓老者,手中长长的鱼线便纷纷落下,静等鱼儿来吻。白雾之中,燕子湖心的那块巨岩,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小小的湖中岛。乐着的垂钓者,却有些焦躁起来,湖中的鱼儿在鱼钩前转来转去,就是不咬钩,似是和老人们嬉闹一般;这一情景吸引了一对年轻的情侣。女子指着湖中,小声对身旁男子说些着什么,男子听后不住点头,又回了几句,女子脸上却腾起两片羞红,抡起一双秀拳就打;男子则是满面春风的与女子一前一后在燕子湖边跑闹起来。
  • 恋爱吧我的男主角

    恋爱吧我的男主角

    人设?木悬铃在这里竟然只是个江湖骗子的人设?原以为是走向人生巅峰,过上从此衣食无忧的生活,怎么就忽然堕落了?那个男人贪财又好色,怎么就成了江南第一阁主了?不服,她发誓要整死他,往死里整!呵呵呵,阁主开玩笑的,小的泡了您最爱的茶呢!【练习作品,免费供娱乐】小甜加江湖文,似乎嗅到一丝丝恋爱的味道……
  • 可不可以不艺术

    可不可以不艺术

    就像那些火药创作、焰火表演,我也是爸爸的一件艺术作品。如今,在这件作品上面,我努力署下自己的名字。
  • 趁一切还来得及,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趁一切还来得及,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自己活得幸福,幸福的人生是一次成功的旅行。拥有快乐的心情你就会感到生活的美好,也只有理解了快乐的真谛,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人生。会享受人生的人,不会在意拥有多少财富,不会在意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职位高低,也不会在意成功或失败。
  • 浮华错落叶归根

    浮华错落叶归根

    死里逃生,是救赎还是惩罚?来自深海的少女,带着什么样的目的?
  •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导读(美国篇)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导读(美国篇)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导读》(美国篇)分21个单元,历述了从18世纪末富兰克林及其《自传》作为美国第一部成功的传记体作品及美国民族文学的早期代表作问世以来直到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的作家作品。每一单元专章论述某一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既有作者简介、内容提要、赏析,又有原文节选、思考问题及注释。实现了文学理论与文学赏析的有机结合。为读者奉上原汁原味的人文阅读精华。
  • 婚姻的故事

    婚姻的故事

    我没有想到我会碰见林玲。星期三的下午,快要下班的时候,我路过街角拐弯处的邮局,顺便进去寄一封信。当我把信扔进邮箱,转身准备走开时,突然有人喊住了我。声音很轻柔,带着些犹豫。我回过头去,在已经昏黄的光线中,看到一张瘦尖了下巴的脸。我愣了片刻,没有想起她是谁来。她张大了眼睛,迎着我走过来:“你真的记不起我了?我是——”她张大了眼睛的惊奇神情,突然使我想起了她是林玲。林玲曾和我在一起插过队。我们在同一个公社,但不在一个大队。那时候,她也和现在一样,说起话来声音轻轻的,很文静。但脸色却不同。黑而红。和男孩子一样,剪着短短的头发。
  • 嫁祸

    嫁祸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死算卦的,不要再给我发短信啦

    死算卦的,不要再给我发短信啦

    算卦的:歪,在吗,明理,小赵,赵明理,赵哥,小理,小明,赵爷,怎么不回我。手动发送:滚蛋,你大爷,算卦的不要发短信给我。算卦的:这不是回了嘛,我有重要的事找你。手动发送:滚,圆润的滚,这辈子都不想见到你。
  • 人过50健康必读书

    人过50健康必读书

    近30年来,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但是不能仅看平均寿命的数字!因为它并不能反映人的“健康状态”。同样50岁的人,健康生活的人和卧病在床的人都被计算在内。两者年龄相同,但是人生的充实度并不一样。不论活得多久,如果不健康,这种长寿人生并无意义。相信不会有人想要过着卧病在床或为病痛所苦的长寿生活。只有健康,长寿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