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危机在哪里
2010年美国《外交政策》7~8月号公布了一年一度的“失败国家指数”,中国名列第62位,比起排在第79位的印度、第80位的俄罗斯、第95位的越南来都更“失败”。有人本能地以为,中国本是崛起大国、世界经济的动力,对中国的描述应该是“成功”。如此“唱低中国”,不过反映了美国的偏见,甚至可能是别有用心。
其实,这个排名,全世界的国家基本都在榜上。正着看是“失败国家排名”,倒着看就成了“稳定国家排名”。只是西方媒体喜欢报忧不报喜,“失败”是新闻,“成功”则不是,故名为“失败国家指数”。再仔细审视,用“美国偏见说”来解释这个排名也很勉强。
这一排名从2005年起由《外交政策》与和平基金会联合制作,对有关这177个国家的9万份公开材料进行分析,通过12项指标予以评估。其中每项指标按0到10来打分,0分属于最稳定,10分属于最失败。如果12项都拿了10分,成为绝对失败,那么总分则为120分。相反,如果每项都是0分,即绝对稳定,那么总分就是0分。如此详细的调查和分析,虽仍然多有不周全之处,但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客观的体系,在方法上大致经得起推敲。①
从结果上看,索马里以114.3分成为世界最失败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4个非洲国家:乍得、苏丹、津巴布韦、刚果民主共和国。再接下来的是阿富汗、伊拉克、中非共和国、几内亚、巴基斯坦、海地。被美军介入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承受着美国巨大压力的反恐盟友巴基斯坦以及被美国扶植起来的“民主”海地,都在最失败的国家之列。这一点已经被美国的媒体所强调。
另外,从排名的低端向上数,构成了世界最稳定的国家的排名。在这个排名中,在市场经济哲学上和美国唱对台戏的北欧几个“福利国家”挪威、芬兰、瑞典高居榜首。接下来为瑞士、爱尔兰、丹麦、新西兰、奥地利、澳大利亚、卢森堡、荷兰、加拿大、冰岛、日本、比利时、葡萄牙、英国、新加坡、法国,基本也都出自“福利国家”阵营。美国仅排第20位,在发达国家中几乎垫底。如果这个排名不过是“美国偏见”的话,我们就很难解释这样的结果了。
这一排名,还把所有国家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前37个危机中的国家,从索马里等动荡的非洲国家,一直到乌兹别克斯坦和格鲁吉亚等中亚地区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家。第二类包括第38名到第129名的国家,被称为“警戒”之列,从塔吉克斯坦到蒙古。几个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这“四块金砖”都属于这一类,说明这些国家尚未踏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
事实上,中国国内一直有“贫富分化超过警戒线”的说法。在廉政、环境等方面,也有着类似程度的危机,确实值得对坠入“失败国家”之列的危险高度警戒。这也符合老百姓的常识。
第三类包括排名在第130至164的国家,属于“中等发达”之列,从巴拿马、克罗地亚,一直到德国、美国、法国、新加坡、英国、葡萄牙、比利时和日本。把德国、美国、法国、新加坡、英国、葡萄牙、比利时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放入中等发达国家,可见经济发展并非衡量一切的标准。
第四类,是排名从165到177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也是最为稳定的国家。其中以发达的福利国家为主导。如冰岛、加拿大、荷兰、卢森堡、澳大利亚、奥地利、新西兰、丹麦、爱尔兰、瑞士、瑞典、芬兰、挪威。
还是让我们看一下这一排名的具体内容。排名所根据的12项指标,分别是人口压力、难民、群体冤情、逃亡、不均发展、经济衰落、国家合法性流失、公共服务、人权、安全机构、精英分裂、外来干涉。这大体覆盖了政治、经济、社会三大方面。另外,每项指标的评估,大都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拘泥于死数据。
比如“人口压力”一项,日本、荷兰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高许多,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更严重。但是,两国在这方面的得分分别为4.0和2.7,中国的得分则高达8.8。这看似不合理,但再认真一想,两国人均GDP非常高,科技、教育发达,养老、医疗系统完备,在较高的人均经济资源的条件下,用相对少量的高素质劳工可以维持经济发展,对付老龄化要容易得多。中国则是未富先老,经济一直靠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支撑,在被抚养人口增加、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人口压力就显得非常大。
要知道,在2005年的第一次排名中,中国在人口压力这一项得了6.8分,2006年增加至8.5分,2010年达到8.8分,说明人口压力不断增长。这主要并不是人口数量的增长,而是人口结构(包括老龄化和劳动力供应的紧缺)将对经济增长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印度的人口增长更快,密度也高于中国,且穷困得多,但人口比较年轻,劳动力供应充足。在2005年的第一次排名中,印度得分高达8.8,2006年降至8.3,2010年再降到8.1,和中国呈相反的发展趋势。这说明其对付人口压力的难度比起中国来越来越小。
中国在这12项指标中得分最高(也就是最“失败”)的,在于“不均发展”一项是9.0分。前面提到的“人口压力”排第三位。再接下来则是“群体冤情”(8.0分)。得分最低(也就是最不“失败”)的,是外来干预(3.1)和“经济衰落”(4.3)。这大体上也和我们的生活常识非常接近。
中国当今最好的地方,大概在于基本免于外来干预,而且经济发展强劲。不过,这项上的得分,从2005年的1.8上升到2006年的2.3,如今则变成了3.1。这种从低水平的高速上涨,说明中国的崛起必然带来一定的国家压力。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贫富分化严重、群体性事件频发。比如从基尼系数②上看,中国不久前仅略高于在发达国家中贫富分化最严重的美国。
但根据联合国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的排名,中国以46.9分大大高出美国40.8分的水平(100分为绝对贫富分化,0分为绝对均富)。而中国在“不均发展”上得了9.0的高分,美国则仅5.4分。为什么呢?美国贫富差距虽大,但富人捐赠踊跃,社会对穷人的服务也比较周到,比如穷孩子上学经常得到丰厚的奖学金等,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不均发展”。中国缺乏这些,使“不均发展”成为对稳定的最大威胁。②
应该指出,在2005年第一次排名中,中国在“不均发展”这项上得分就是9.0,到2006年达到9.2,如今降回了9.0。过去几年中,被“主流经济学家”称为“非理性”的网络民意在媒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制造了巨大的舆论压力。政府在这些压力下也开始采取一些措施。虽然效果并不太理想,但是比起什么都不做来还是好一些。
另外令人忧虑的是中国在“国家合法性流失”一项得分高达8.3。发达国家大部分在此项上得分在2.0以下。“和平基金会”在评论中指出,这种合法性的流失,主要根源在于政府中持续的腐败和透明性的缺乏。当民众普遍觉得社会的“游戏规则”不公正时,自然会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长期积累会瓦解政府的权威,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过,和“不均发展”一样,中国在这一项上的得分实际上还是有所改善的。在2005年第一次排名中这项得了8.6分,2006年降为8.5分,2010年降为8.3分。5年内下降0.3分。只可惜这个分数还是太高,远未脱离危机的水平。
应该说,比起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这一“失败国家指数”更能反映一国之成败。中国近30年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自2005年这个“失败国家排名”公布以来,中国的“失败国家指数”的总趋势是在上升中:2005年是72.3,2006年为82.5,2007年81.2,2008年80.3,2009年上升到84.6,2010年则为83.0。可见,中国如果寻求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居安思危,摆脱一天到晚想着自己“做对了什么”的心态,多反省自己失败的地方。
一个不能谈失败的国家,很难成为真正的大国。本书的使命,就是讨论中国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有哪些失败之处,并在承认这些失败之处的基础上,探索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