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1300000005

第5章

智品第六

智慧性能了  明观一切有

有无有涅槃  是相今当说

谓智贤圣品已略说有无。有境界今当说。

三智佛所说  最上第一意

法智未知智  及世俗等智

此三智摄一切智。于中法智名谓境界。于欲界苦习灭道无漏智境界。是初受法相故曰法智。从法智根现见已。非根现亦见未知智。未知智名谓境界。色无色界苦习灭道无漏智境界。是后受法相故曰未知智。等智名谓有漏智。是多取等谛智男女长短为首。

苦习息止道  二智如可得

此名与四智  解脱师所说

此二智法智未知智。若行于谛如是相似名所说。苦谛境界说苦智。习谛境界说习智。灭谛境界说灭智。道谛境界说道智。解脱师所说。

若智观他心  是从三中说

尽无生智二  境界在四门

若智观他心是从三中说者。他心智谓有漏境界。是等智境界。欲界道是法智境界。色界道是未知智。尽无生智二者。无学二智尽智无生智。于中所作已竟受无学智是尽智。不复更作受无学智。是无生智是亦法智未知智。问尽智无生智何谛境界。答境界在四门。此二智四谛境界苦习灭道。已说十智。行今当说。

二智十六行  法智未知智

如是行或非  是说为等智

二智十六行法智未知智者。法智性是十六行四行受。苦四行习四行灭四行道未知智。色无色界亦尔。如是行或非是说为等智者。暖顶忍第一法中摄等智行。无漏行二谛所摄。十六行第一法摄四行闻思。及余思惟等智十六行。离此余等智非十六行。谓施戒慈如是比。

四智有四行  决定行所说

正观他心智  此或是或非

四智有四行决定行所说者。苦智四行如上说。习灭道智亦如是。正观他心智此或是或非者。无漏他心智四行如道智有漏非。

尽智无生智  离空无我行

说有十四行  受相为最胜

尽智无生智离空无我行说有十四行者。尽智无生智十四行除空无我行。所以者何。彼行等谛我已作不复更作。空无我者不以此行。受相为最胜者。非一切无漏智在十六行。十六行者是总行。更有无漏智受十六相。如身意止是自相智。不在十六行前受十六行。此自相行于诸无漏智前受故胜。已说十六行。如此智所得今当说。

第一无漏心  或有成就一

二或成就三  于上增益一

第一无漏心或有成就一者。第一无漏心苦法忍相应。未离欲成就一等智。已离欲成就他心智。二或成就三者。第二无漏心苦法智相应。未离欲成就三法智苦智等智。已离欲成就他心智。于上增益一者。于上四时增说一。四时得苦未知智。得未知智习法智。得习智灭法智。得灭智道法智。得道智。忍中不得智。问此智何地所摄。答。

九智圣所说  依倚于上地

禅中有十智  无色地中八

九智圣所说依倚于上地者。未来禅中间禅。无他心智根本禅摄故。禅中有十智者。根本四禅中有十智无色地中八者。无色中有八智除法智他心智。法智者境界。于欲界不以无色境界。于欲界他心智行。乘色无色中无色。已说地。修今当说。修有二种得修行修。得修者。谓功德未曾得而得。得已诸余功德彼所倚。亦得得已后时不求而生。行修者。谓曾得功德今现在前行。问此诸智云何修。答。

若以得为修  智者诸圣见

彼即当来修  诸忍亦如是

若已得为修智者诸圣见彼即当来修者。见谛道中谓智现在前修。即彼当来修法智乃至道智。诸忍亦如是者。忍亦如是苦法忍现在前修。即苦法忍当来修。非智非余忍如是一切。

是于三心中  得修于等智

或修七或六  最后心所说

是于三心中得修于等智者。即见谛道中。三心须当来修等智。苦未知智。习未知智。灭未知智。行此三谛时得修等智。所以者何。此三谛习已观非道谛。谓地见道即彼地等智及欲界。或修七或六最后心所说者。道未知智离欲修七智。谓阿那含果所摄。未离欲修六智除他心智。彼中非想非非想道得沙门果。是以不修等智。

十七无漏心  于上思惟道

当知修于七  六修增益根

十七无漏心于上思惟道当知修于七者。须陀洹果上思惟道。十七心须修七智。此道未来禅所摄是以无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是无学。以故无余七智必修。所以者何。彼意此功德常不空。若不修者曾得已舍复未更得。于其中间应空而不空是以必修。六种增益根者。增益根名谓信解脱。增益诸根逮得见到。彼有九无碍道九解脱道。是一切无碍道一切解脱道修六智。此说未离欲是以无他心智。尔时学道不学断烦恼。彼未曾得修功德非已曾得。是以不修等智。

得不还果时  远离于七地

思学诸通道  解脱修习八

得不还果时者。若得不还果修八智彼中要得根本禅是以修他心智余智如前。远离于七地者。四禅三无色离欲时。一切九解脱道修八智。于中一切修下地禅。思学诸通道解脱修习八者。三通如意足天眼天耳。一切九解脱道修八智。所以者何。摄根本禅故。

此无碍道中  及灭第一有

彼八解脱道  说者修习七

七地离欲时一切无碍道中。修七智除他心智。所以者何。此无碍道修灭结。智他心智非灭结。以故不修非想非非想处第一有。彼离欲时八解脱道中修七智除等智。所以者何。等智于非想非非想处转。还以非离故。

离于第一有  六修无碍道

乘上应当知  修习于下地

离于第一有六修无碍道者。第一离欲时九无碍道中。修六智除他心智及等智。乘上应当知修习于下地者。此修一切地当知修自地诸智。及下地所摄。谓依初禅离欲彼修二地功德。自地所摄及未来禅。如是至无所有处。

漏无漏一切  诸地修功德

初无学心中  此未知智意

漏无漏一切诸地修功德初无学心中者。得无著果时九地及自地。亦一切诸地于中修。所以者何。非想非非想处地烦恼相违。一切地有烦恼意不明净。无烦恼意明净。是以离彼修一切。问此无学初心何智相应。答此未知智意。是初无学心未知智相应。彼作是念我生已灭。是非想非非想处生缘。所以者何。最后尽故是以苦未知智相应。问又世尊言见智慧此三为一种为种种。答此是慧之差别慧性所有。但以事故世尊或说见或说智。问此义云何。答。

谓决定能知  诸忍非智性

尽智则非见  无生智亦然

谓决定能知诸忍非智性者。修行八忍能求故见能视故慧。但非智不决定故。所以者何。用始缘故。尽智则非见无生智亦然者。尽智无生智视故慧决定故智。但非见不求故无所为故。余无漏慧种三性所有见智及慧。

善俗有漏智  在意及诸见

当知此则见  说一切是慧

善俗有漏智在意及诸见当知此则见者。意识地中善有漏慧。三性见智及慧。五见烦恼性此见所有观察故。亦不离智及慧。余有漏慧种非见性所有。所以者何。无记意识相应慧种。非见性所有不观察故。秽污慧种亦非见性。所有烦恼所坏故。五识相应慧种亦非见性。所有不观察故亦不离智性。说一切是慧者。谓前所说离如忍中。离智尽智无生智离见。除善意识地及五见已余有漏慧离见慧不如是。所以者何。一切智种一切见种即是慧种故。问一一智几智缘。答。

法智未知智  晓了于九智

因智及果智  是二智境界

法智未知智晓了于九智者。法智观九智缘九智除未知智。所以者何。未知智者非欲界果非欲界因非欲界灭非欲界道。未知智亦如是九智缘除法智。因智及果智是二智境界者。习智是因智。彼有漏他心智及等智缘同习故。余非缘无漏故。苦智亦如是此即果智。

道智是九智  解脱智无缘

余一切境界  决定智所说

道智是九智者道智境界九智不缘等智有漏故。余尽缘同道谛故。解脱智无缘者。解脱智是灭智。非缘智缘无为故。余一切境界决定智所说者余有四智缘一切十智。等智缘十智境界一切法故。他心智亦缘十智。具他心境界故。尽智无生智亦缘十智。一切有为境界故。问又世尊言。未知智如离非想非非想处得无著果。未知智是彼道。非以此可知未知智。是彼道非余耶。答亦有法智是色无色界道。问何者。答。

若息止及道  法智之所行

是灭于三界  非欲未知智

若息止及道法智之所行是灭于三界者。谓灭法智及道法智。在思惟道是灭于三界结。或有法智离色无色界欲。谓此重见恶是于欲界思惟灭及道。离色无色界欲非苦智非习智。所以者何。不同苦习同于灭道故。问颇有未知智灭欲界不。答非欲未知智。无有未知智能灭于欲界。所以者何。无彼重见恶而悲此。问神通智性所有彼。亦应当说一一几智。答。

如意足等智  天眼耳亦然

六于宿命中  五说他心智

如意足等智天眼耳亦然者。如意足说等智天眼天耳亦如是。无漏智不以此行。六于宿命中者。宿命通有六智。法智忆法智分未知智忆未知智分等智忆俗。苦智忆过去苦习智。忆过去习道智忆过去道。五说他心智者。他心智通有五智。法智知他心中法智及彼相应心心数法未知智亦如是。等智知他俗心心数法。道智知他无漏心心数法他心智五。

九智漏尽通  圣人之所说

八境界于身  法十九智二

九智漏尽通圣人之所说者。漏尽通无漏九智。一切漏相违故。问又世尊言。身身观意止观者。是慧此意止何智所有。答八境界于身八智观身色假名为身。是八智所知除他心智及灭智。若智缘色者是身意止。此二智不缘色。法十者。法意止有十智离色痛心余法。谓法是境界有十智自相界。及一切总如是法意止。九智二者。痛及心九智除灭智。谓智缘痛是痛意止。谓智缘心是心意止。问诸如来有智力。云何如来力施设智。及如来四无所畏智性。所有如所说我等正觉。此诸法未等正觉不见此相。如是一切此亦应当分别。一一几智性所有。答。

是处非处力  及无畏第一

此是佛十智  余此中差别

是处非处力及无畏第一此是佛十智者。佛有十智是处。非处力。是处智名受诸法真实相真实行。受知此法如是相如是行。是谓是处智非处智。名诸法他相他行不可得。则知非此法如是相如是行是名非处智。是佛十智初无畏。亦十智等正受故。余此中差别者。是处非处力差别有十力初无畏差别。有四无所畏处非处智。是境界差别故十种分别。初无畏亦境界差别故四种分别。问四辩亦智性所有。此亦应当分别。一一几智。答。

法辩辞辩一  应义辩俱十

愿智是七智  智最胜所说

法辩辞辩一者。法辩名觉诸法名是等智。非以无漏智受名。世俗中名是假号。无漏智不以此行。辞辩名觉正说。此亦等是俗中假智号。应义辩俱十者。应辩名观及现无所挂碍方便智是十智义辩名觉诸法真实。彼亦十智受真实相故(其人云辞应二辞应一等智法义二辩十智也)。问愿智有几智。答愿智是七智智最胜所说。愿智有七智除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愿智者利捷疾境界。于三世受一切诸法。是七智性所有(其人云一等智)。

定品第七

问如是知诸智。此智当云何。答。

智依于诸定  行无挂碍行

是以思惟定  欲求其真实

智依于诸定行无挂碍行者。如灯依油离风处光焰甚明。如是智依于定意离诸乱。智光甚明必定无疑行于缘。是以思惟定欲求其真实。

决定说四禅  及与无色定

此中一一说  杂味净无漏

同类推荐
  • Love Eternal

    Love Eterna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清代琉球纪录集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马自然金丹口诀

    马自然金丹口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吏皖存牍

    吏皖存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

    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茶归暖风时

    茶归暖风时

    “无论如何我都不可能娶那个你们随随便便给我安排的女孩!”五年后“那个……卿卿结个婚?”“不好意思,我不嫁。”女孩撇了他一眼,当初谁把我耍的团团转来着?嫁给他,不可能!男孩沉思了一下,斟酌的开口,“我嫁也行,卿卿你娶我吧!”茶思卿:????【男女主身心干净,1V1,请安心入坑,小甜饼!】
  • 犀利哥的传说
  •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重生军队小人物

    重生军队小人物

    一个落魄的大学毕业生,不幸车祸身亡,重生于民国时期复兴社一位小人物身上,为保护亲友、改善处境、抗日救亡,而在大时代的裹挟下艰难求生、不断奋争的酸甜苦辣和冷暖人生。
  • 肉门

    肉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只枭隼的尊严(动物传奇·启迪卷)

    一只枭隼的尊严(动物传奇·启迪卷)

    《一只枭隼的尊严:启迪卷》介绍了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中都刻画出了一系列震撼心灵、感人肺腑的动物形象。故事情节惊心动魄,展示了丛林神秘的动物情感世界。
  •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阳光是上天的礼物,无论春夏秋冬,阳光的品格就是普照大地万物,不会给你多照一点,给他少照一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在享受阳光,可谁又会在意阳光?无论人们是否在意,阳光总是一种最朴实最可贵的存在。再说,我们什么时候会想起来感谢阳光?生活中,除自己之外,都是他人。他人即阳光。我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我们相互都应该是各自的阳光。
  • 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本套丛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权威性和完善性,是全方位展示国内外惊险作品的经典版本,是青少年读者的良好读物和收藏佳品。
  • 蝴蝶

    蝴蝶

    每次听到木片的碰击声,孔在都知道是鲁班来了。自从那天鲁班坐上子墨子的飞机从半空中落下来后,她就骑上木马了。“都是那个女人给他带来的灾祸,那个女人一进门,那个瘦子也就进了门,非要约着他去坐木头大鸟。”“别说了大娘,他正在痛苦地难过呢,腰直不起来了。” “那个瘦子走了吗?”“走了。”这是孔在从她住的东厢房里听见的。……木片的碰击声是从街角那里传过来的。那里原先传过来的是炒栗子的香气,这时炒栗子的大锅里熬的是青草,传过来的是煮熟的青草味。
  • 女神经异闻录

    女神经异闻录

    在莫比乌斯湖(全职猎人)的中心,生长着一棵贯通诸世界的世界树,在犹如创界山一样的世界架构上,每越过一次世界线的分割,一些“全新”的东西也自然会跟着出现。这样波澜壮阔而又充满幻想感的旅途,有时会让人产生犹如置身史诗级RPG游戏之中一样的感觉,类似的经历,或许每个人都有至少一次的心向往之。除非在开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