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1500000011

第11章

灭是法是非至得。偈曰。由至度余地则舍。释曰。如非至得圣道名凡夫性。由至得圣道。即舍凡夫性。或由度余地。所余诸法非至。应如此思。非至非至若生起。非至至若断。说舍非至。非至及至。为更有至非至不。此二各各有二。若尔于至非至。有无穷过失。无无穷过失。更互相应。故法若生以自体为第三生。第一本法。第二本法至得。第三至得至得。此中由至得生相续。与本法相应。及与至得至得相应。由至得至得生相续。但与至得相应。若作如此是本法以自体为第三。若善若染污。于第二刹那有三至得生。复有三同随至得俱生。合成六。于第三刹那第一第二刹那所生诸法。有九大至得。共同随至得。成十八物。如此后后增长生故。诸至得流。一切过去未来。大惑小惑刹那。一切生得善刹那。共相应及俱生法至得。无始无终轮转生死众生中。

随一众生。刹那刹那起成无边物。随一一诸众生身。相续刹那亦如此。今诸至得。最大集会希有生起。唯有一德。谓不相碍。故得处所。若不尔。于一人虚空亦非其器。何况第二。何法名同分。偈曰。同分众生等。释曰。有物名同分。谓众生等类。于阿毗达磨藏说此。名谓聚同分。此有不异异。不异谓一切众生与众生同分。随一众生同分。于一切众生悉有故。异谓是一切众生同分。由界地道杂生男女优婆塞比丘有学无学等差别。各不相应故。亦有法同分。由阴入界等故。不异如前。若无聚同分。非别有实物。于众生由种种别类更互不同。此亦众生。彼亦众生。如此同智。及同言说。不应得成。阴等同智及同言说亦尔。有退亦生。不舍聚同分。不得同分。不立此成四句。第一句者。从此退于中更受生。第二句者。入正定聚。何以故。此人舍凡夫聚同分。得圣人聚同分。第三句者。由度余道。第四句者。除前三句。若有实物。名凡夫同分。何用别立凡夫性。何以故。若离人同分。无别人性可分别。复次世间亦不曾见有人同分法。以无色故。智慧亦不能分别众生生类不异。但许如此众生同分。若实有。于中何所能作。复次云何不许非众生有同分。如舍利谷麦豆波那婆庵罗铁金等。自性类等故。如此等同分更互有异。云何可说不异同分。若尔鞞世师外道。由此执得显成。何以故。此执即是鞞世师悉檀。彼立六句义中。此执是同异句义。由此法于不同物中生起同智。说名同异。毗婆沙师说。彼执有异。彼谓同异唯是一物遍在多物。众生同分则不尔。若显成若不显成。实有同分。由经所证。佛世尊说。若此人还成此类。谓于人聚同分实有如此说。非说别有物。若尔此经所显同分是何法。是有为法。如此生起。于中假说人天等。如说舍利谷等同分。如此义非毗婆沙师所赞许。何法名无想有。偈曰。无想于彼天。能灭心心法。释曰。于无想众生天中受生。有法能遮灭彼心及心法。此说名无想有。由此法心及心法。于未来中暂时不起。于生无有功能。如堰遏江水。此法一向。偈曰。果报。释曰。此是何业果报。无想定业于何处众生有此无想天。偈曰。诸广果。释曰。有诸天名广果。于彼一处有众生名无想天。如初定中间。彼众生为一向无想。为或暂一时有想故名无想。有时有想。谓受生时退堕时。于长时起想故。彼众生从此处方退堕。经言如此。于彼众生如久时熟眠觉起。即便退堕。必欲界受生。更无余处。由宿世定业功能尽故。不能生长未曾有业故。譬如放箭速疾势尽故即便堕地。若众生必应生彼天。此众生定有欲界后报业。譬如北鸠娄必有生天后报业。阿毗达磨藏说。

何者为二三摩跋提无想定及灭想受定。何法名无想定。如前所说。无想有能灭心心法偈曰。如此无想定。释曰。无想观行人。定名无想定。又此定无想。名无想定。此定能遮灭心及心法。是如此言所引。此定在何处。偈曰。后定。释曰。最后定。谓第四定最上品。此定于中相应。非于余地何用修此定。偈曰。欲解脱。释曰。诸外观行人。执此定为决定出离。是故由求解脱故。修习此定。无想有是果报故。成无记法此定偈曰。善。释曰。此无想定一向是。善此定于无想天五阴为果报。若善于三报位中是何位。偈曰。必有生报。释曰。此定唯生报。非现报及后报。亦非不定报。若人已生起此定。后更退失。彼说此人必还更得受无想天生。是故若人得此定。必不得入正定聚。此定但凡夫所得。偈曰。非圣。释曰。圣人不得修习此定。彼见此定如见深坑。何以故。若人于此定起解脱心乃修此定。圣人于生死不起解脱心。圣人若已得第四定。为于过去未来得此定。不犹如诸定非圣亦不得。何以故。此定若已曾数数所习。大功用所成故。又无心故。偈曰。一世得。释曰。但一时得。谓现在得。如波罗提木叉戒。得此定于第二刹那有过去至得。乃至未舍此定。无心故于未来无修。今灭心定其相云何。偈曰。灭定亦如此。释曰。如无想定。无心定亦如此。如此言引何义。能灭心及心法。此二定异相云何。此定偈曰。为静住。释曰。寂静住想为思惟先故。圣人修此定。彼定解脱想为思惟先。彼与第四定同地。此定偈曰。有顶。释曰。此定以非想非非想为地。此定偈曰。善。释曰。此定必是善。无染污故。非无记。虽复是善。偈曰二报不定。释曰。此定由二因有二报。或生报或后报。有时于果报不定有时无果报。若得定人般涅槃。此定于有顶以四阴为果报。此定一向。偈曰。唯圣。释曰。但圣人能得此定非凡夫。何以故。凡夫不能得修此定。怖畏断绝故。又由圣道力所生起故。云何如此。于中生现世涅槃愿乐故。此定虽是圣人所得。非离欲所得云何得。偈曰。由修得。释曰。此定由修习力得。非过去得。未来不可修。由心力强故成。若尔于佛世尊。亦由修习得耶不。云何。偈曰。菩提得。释曰。诸佛世尊。与尽智同时得此定。何以故。诸佛无有一德由功用得。由一切圆德现前。皆随佛欲成故。是故一切功德。于佛悉是离欲所得。若尔先未生灭心定。于尽智时。佛世尊云何成俱解脱人。得成如于已生。此中得自在故。西国诸师说。菩萨在有学位。先已生此定。后方得菩提。云何不许如此。若尔与大德优波掘多所造道理足论。彼顺成证。彼论说。先已起灭想受定。后方得尽智。应说如来如此。偈曰。非前。释曰。罽宾国毗婆沙师说。先入无心定后得尽智。是义不然。何以故偈曰。三十四念得故。释曰。彼说三十四心刹那中菩萨得无上菩提。在四谛观有十六心刹那。于离欲有顶有十八心刹那。为除有顶九分惑。由修九品次第道九品解脱道故。合此心足三十四刹那。菩萨先已离欲无所有处。后方入正定聚。下地诸惑不复更除灭。是故于此中间不同类心不生起故。无道理得入灭心定。此何所为。若于中间不同类心生起现前。有更起心。诸菩萨无更起心。实如此无更起心。不由无流道不更起。若尔立不更起。云何佛说。我未坏金刚座。乃至未得诸流尽。如此意无改故。是故说无更起。于一坐时一切事究竟故。此义如前。是外国诸师所说。若此二定。多种别异相。偈曰。二依欲色。释曰。此二定。谓无想定无心定。依欲色二界修得。若人不许于色界修得无色定。是伽兰他。于此人相违。或时色有不成有。此中有五种判。一色界众生。二有想诸天。住于不同分心。三入无想定。四入无心定。五无想诸天。已得无想天生。各是彼有。由此文句。是故此二定。决定依止欲色二界。此中是二定差别。偈曰。灭定初人道。释曰。此灭心定。初于人道中修得已。昔经退人后方于色界修得。于灭心定为退不说有。若不尔。则与大德优陀夷经相违经言净命。有诸比丘。在正法内。具清净戒。具清净定。具清净慧。是人数数入观。修灭想受定。数数出观。则有是处。应如实知。此人于现法。先若不得知已根。及于临死时。由身破灭故。过段食诸天。随一意生诸天中。或于中受生。此人于中生已。数数入无心定观。不更出此定。无有是处。应如实知。此中意生天者。世尊说是色界。是定与有顶相应。若人得此定不退。云何得于色界受生。有余部执。此灭心定。以第四定为地。于此部若离退堕。是义亦成。是义不得成。谓无心定。以第四定为地。何以故。由经言故。经说有九种次第定。若有如此决定超越定云何得成此定次第决定。约初学人。若观行人。已至定自在位超越亦得。修如此二定。约地有差别。一以第四定为地。一以有顶为地。复由加行有异。谓解脱静住想。为思惟先所修习故。复由相续有异。谓生在凡夫圣人相续中故。复由果有异。谓无想有及有顶为果故。复由受报有异。谓定受报不定受报。及二受报故。复由初生有异。谓于二界。及于人道初生故。云何此二定。同灭离心及心法为自性。说第一为无想定。说第二为灭想受定。由违逆想违逆想受故。此二修观得成。譬如于他心通中亦知他受等。但说名知他心通。今云何从久久时灭心后更生心。毗婆沙师说。虽复过去。以是有故。是故前灭成后次第缘。有余师说。云何于无色界生众生。色久久时断尽。后时更生色。此色定从心生。不从色生。若尔心亦从此有根身更生。不从心生。何以故。此二更互为种子。谓心及有根身。宿旧诸师皆说如此。大德婆须蜜多罗。于问中说。若人执灭心定无心。此人则有如此失。我今执灭心定有心。大德瞿沙说。此执不然。若识有从三和合有触。佛世尊说。依触生受想作意等。是故于此定中想受等法不应灭。若汝言佛世尊说缘受生爱。今有受于阿罗汉爱不生。如此于无心定虽复有触。受想等不生。是义不然。有简别故。缘无明触所生受则贪爱生起。于生受中不简别触。是故此义不平。是故毗婆沙师说。灭想受三摩跋提。必定无心。若无心云何成三摩跋提。由成立四大平等义。复由三摩跋提心故至此定。此二定为由实物有。为由假名有。彼说实有物。由能遮碍心相续生故。是义不然。由三摩跋提心此心。相续断故。三摩跋提心与余心相违生起。由此心生起。于中间时唯余心不生起为相故。无有别物。此定能引与余识相违。相续为依止故。名三摩跋提。此定唯心心法不起为相若观行人出定。此定先无后无故。此定假说名有为。复次此定唯能令依止如此平等故。名三摩跋提。应知无想有亦如此。此定但心于此位中与心生起相违。此心唯不起。假说为无想。有毗婆沙师不说如此。彼执实有物。

同类推荐
  • 题兴善寺隋松院与人

    题兴善寺隋松院与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Voyages of Dr.Doolittle

    Voyages of Dr.Doolitt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Relics of General Chasse

    The Relics of General Chass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徐仙翰藻

    徐仙翰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保幼新编

    保幼新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全职攻略大师

    全职攻略大师

    有了系统还要努力修炼?开什么玩笑?要你系统何用!意外获得全职攻略系统,叶非白牛大发了!从一名落魄小乞丐,一路开挂横扫一切!修炼是不会修炼的,资源装备全靠打,武器道具捡不完!想要成为最强?叮!你击杀了三名劫匪!爆出格林激光枪X1、蓝色技能书X3、哈伯特匕首X1·······想要坐拥美女投怀送抱?叮!你成功强吻了火辣女警花!好感度70%!请继续努力攻略!想要走上装比巅峰,畅游极致人生?叮!你成功打脸帝国上将!获得女帝青睐!将被任命为帝国元帅,征战星河!
  • 天道燎原2

    天道燎原2

    末日降临,预言重现!!仙术魔法注定碰撞,幻界神界接连浮现,树妖精灵纵横战场,剑侠神佛气冲山河,战魔灵、斗恶魂,千万强敌能奈我何?精彩纷呈的超凡世界,神奇莫测的召唤绝技,空前绝后又包罗万象的征途即将启程,你,准备好没有?……
  • 提婆罗卡

    提婆罗卡

    Devaloka,音译提婆罗卡,一个神圣而纯洁的世界,传说它是万物之始,一切都从这里发端。它可以满足所有欲望,让你摆脱痛苦和忧愁。无数灵能者心驰神往,如今一群有魔法的高中生组成守望者同盟,一边探索异空间的宝藏,打败入侵的魔鬼,维护波尔市的和平,一边收集去往提婆罗卡的线索。他们最终能否到达圣地,并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少年们的故事等你来看...
  • 弗罗斯特诗选

    弗罗斯特诗选

    《弗罗斯特诗选》结集美国诗人弗罗斯特代表性的诗篇,配以优秀翻译家顾子欣的译文。弗罗斯特的诗歌成功地运用了美国口语,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比较浓厚的地域性的文化色彩,他的诗歌因此而饱受争议。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朴素,能代表美国诗人在二十世纪初的诗歌风格,那就是通俗易懂,广泛地描绘自己的经历和真实的生活感受。借助于象征手法和暗喻、寄托,弗罗斯特的诗歌兼备了浅显和深度等多种质感。
  • 孤城千山之苍澜剑歌

    孤城千山之苍澜剑歌

    天地浑沌如穹庐,苍南神王开辟天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日玄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如此亿万八千年,神王如星陨,化为大陆,名曰苍南!神王星陨之时,天地玄心化为人形,名为苍澜!而后苍澜牺身创世,以全身精血创造人类,但因精血天赐,自有天地灵气,其中少许人类传承此灵气,可沟通天地,后精于修炼,化为己用使其威力破碎山河,这类人被统称为炼气师!苍澜神殒之时,左右眼分化为两部创世神诀,左眼化为九霄苍澜诀,破碎虚空;右眼化为虚空藏经,普度众生!岚江少年叶泮,本为神选之人,却因经脉闭塞,遭尽嘲讽欺辱!幸得天眷,机缘之下获两部创世神诀,唤醒圣体,修创世神功,为报父仇,手持轮回剑,灭帝国、戮仙宗,吟一曲苍澜剑歌,踏遍千山孤城!
  • 读故事 学做人

    读故事 学做人

    做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成为我们每个人毕生努力经营的事业。本书从古代先哲中吸取做人精髓,阐释了做人要自强不息、要厚德载物、要掌控好人际关系、要培养良好心态、要常常自省、要慎言语、要诚信、要有自己做人的个性等。这些做人道理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生动小故事向您娓娓道来。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间,黑暗会瞬间消失,房间顿时有了光明。这时,如果增加十盏、百盏或千盏时灯,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亮。愿书中的这些哲理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来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重生女王:半世逍遥

    重生女王:半世逍遥

    风中的呓语在轻轻的诉说着曾经的过往,若能重来一次,或许并非是重生。或许,这是推入深渊的另一个陷阱,而我们,早已没了选择的余地。
  • 造化浮生录

    造化浮生录

    废物,垃圾,辱骂,我还回去,我不配?现在我告诉你我比谁都强,高高在上的人皇?大帝呵呵!有什么了不起,圣人仙尊、就算神惹怒了我。一!样!死!,苍生我来主沉浮。
  • 回家

    回家

    刘国芳对生活进行高度的审美把握,对生命、人性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面,创造出极有意味的作品。即使是生活中一个简单的细节,一件普通的事件,一句平凡的话语,在刘国芳的笔下,都能洋溢着一种诗意美。他的小小说不仅体现了这一文体特有的瞬间感染力和冲击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本书收入刘国芳最新发表的小说70余篇,这些小说在有限的艺术篇幅里,形成一种独特的内蕴美,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达到了一种理性的、哲学的高度,读后使人心弦为之颤动。
  •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文化与艺术的多视角探索》是从作者已发表的学术成果中精选出的32篇论文汇集而成的个人文集,它涵盖了五个方面的论题,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艺术理论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学语言之思、艺术语言论析、艺术理论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