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1500000049

第49章

分别圣道果人品第六之一

此义已说。谓如灭得名永断智。复次此义。偈曰。烦恼灭已说。由见修四谛。释曰。诸烦恼有二种。一由见谛所灭。二由修道所灭。此义于前已广说。彼灭亦尔。见修二道今当说。此二道为是有流。为是无流。是故说此言。偈曰。修道有二种。见道唯无流。释曰。云何修道有二种。由依世修及依出世修故。见道一向是出世。能对治三界惑故。复能一时灭见谛所灭九品惑故。何以故。世道无如此能。由惑强道弱故。前已说由见四谛。何法名四谛。偈曰。已说谛有四。释曰。何处说。于分别有流无流法中。云何说。如偈言。无流法圣道。此约自名说。灭谛亦已说。如偈言。择灭谓永离。各各对诸结。苦谛集谛亦已说。如偈言。苦集谛世间。见处及三有。四谛次第为如前所说不。说非。虽然复有别义。偈曰。谓苦谛集谛。灭道谛亦尔。释曰。此中是彼次第。如前所说。四谛体性。今说亦尔。为显此义故有尔言。不复重释。偈曰。对正观次第。释曰。若观先缘此谛起。依观立此谛为先。后三亦尔。若不尔应先说因次后说果。何以故。有余法随生立次第。譬如念处及定等。有余法随显相说次第。如说正勤。何以故。无此定义。谓先起欲为灭已生。后起欲为令未生不生。有余法随正说立次第。譬如八分圣道等。今说四谛。随修对正观次第。复有何因。修观有如此次第。是爱著处于处能缚。能所缚解脱。因此求解脱。观察位中初发观次第如此故。先简择苦。此苦以何法为因。故次简择集。此苦以何法为灭。故次简择灭。此灭以何法为道。故次简择道。譬如先观病次寻思病因缘及灭病药。于经中。佛世尊所显。四谛譬如此于何经中。医譬经中。经言。若医与四分德相应。能拔治他刺。何者四分德。一识病。二识病因缘。三识病灭。四识治病药。广说如经。如观察位中次第。简择四谛。修观位中。见四谛次第亦尔。由先习利故。譬如于己所见地无碍纵马令走。对正观者。此句何义。趣向正觉为义。云何此唯无流非有流。由此趣向于涅槃缘真实境起故名正。未曾知知故名觉。如实能通清净境故。此中是果取阴名苦谛。因取阴名集谛。从此聚集苦生故。是故此二谛。由果因义异故名有异不由物异。灭道二谛不但由名异。亦由物异。于经中说有四圣谛。此说有何义。此法唯是圣人谛。是故经说名圣谛。若尔此四于余人是妄。不于一切人皆是谛。以无颠倒故。此中如圣人观。彼余人不能如此观故。说此唯于圣人是谛。于非圣人则非。由颠倒观故。如偈言。

圣人说是乐  余人说为苦

余人说是净  圣人说为苦

有二谛唯圣谛。有三谛圣非圣谛。余师说如此。若受一分是苦自性。云何说一切有为有流皆名苦谛。偈曰。苦由三苦应。如理皆无余。可爱非可爱。及余有流行。释曰。苦类有三。一苦苦类。二行苦类。三坏苦类。无余与二苦如理相应故。是故一切有为有流皆是苦。此中可爱由坏苦故苦。非可爱由苦苦故苦。异此二所余由行苦故苦。何者为可爱非可爱非二。谓三受如次第。由三受相应故。一切有为有流。得可爱非可爱等名。何以故。此乐受变异即是苦。如经言。乐受生时乐。住时乐。坏时苦。苦受由性故苦。谓生时苦住时苦。不苦不乐受。由行故苦。因缘所生起故。如经言。若无常即是苦。如受与受相应有为法。亦应说如此。有余师说。苦受唯由苦类故苦。乐受唯由坏故苦。乃至行苦亦尔。由可爱非可爱不遍故。故此二名不具分苦。一切有为由行苦故皆是苦。前二受亦由行苦故苦。故此一名具分苦。此苦唯圣人能见。此中说偈。

譬如一睫毛  在掌人不觉

此若落眼中  作损及不安

凡夫如手掌  不觉行苦睫

圣人如眼睛  由此生厌怖

何以故。凡夫众生于阿毗指五阴生苦怖意。亦不及圣人于有顶诸阴生苦怖意。若尔于道谛应立行苦义。由是有为故。是义不然。何以故。苦是违逆意为相。故道非苦。何以故。此道生起。不违圣人意故。能引得一切苦灭尽故。若圣人由寂静相观察涅槃。是法由苦相圣人观之为苦。唯此法灭圣人观为寂静。于诸法中若有乐受。云何说唯苦圣谛。由乐少故。譬如乌豆聚中亦有绿豆而说为乌豆聚。余师说如此。何以故。何智慧人。由以冷水稍稍浇痈所生轻乐。计痈为乐。此中余部师说偈。

由能为苦因  与众苦杂故

由苦所爱故  故说乐为苦

一切有苦乐圣人观为苦。由行苦同一味故。是故立苦为圣谛。不立为乐。云何以苦相。观喜乐自性受为苦。由有流无常能违意故苦。譬如彼以苦相观色想等。色等亦非苦如苦受。是汝所言。由苦因故苦。是义不然。何以故。此执是集相非苦相。诸圣人于色无色界生中。云何起苦想。何以故。于彼众生五阴非复苦因故。复次于经中说。行苦何用。若圣人于乐由无常故观苦。无常相苦相有何差别。由生灭为法。是故无常。由有流能违意。是故为苦。若见无常此所见即能违意。是故无常想能引苦想。有余部说。决定无乐受一切受唯苦。云何知然。由阿含及道理。云何由阿含佛世尊说。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复有别说。应以苦相观乐受。复有别说。于苦计执乐想说名颠倒。由阿含证如此。云何由道理。乐因不定故。何以故。随所有饮食冷热等。众生计为乐因。若过量用非时用。此因复成苦因。此义不应然。谓由乐因增长。或由平等于非时悉皆生苦。是故彼从初皆为苦因。非是乐因。后时此苦渐渐增长。方得显了。威仪差别亦应如此。于苦对治。及于苦差别。由起乐想故。何以故。随世间所有饮食等生具。乃至未为别苦所逼。若受则不许为乐。别苦者。谓饥渴寒热疲惓。爱欲所生苦。是故愚人于苦对治起乐想。非于乐于苦差别亦尔。一切凡夫于中起乐想。譬如担重易肩。是故由此道理。定知无乐。阿毗达磨师说决定有乐。此执应理。云何知然。此中应问拨无乐人。何法名苦。若汝言逼恼为体名苦。此乐云何逼恼。若汝言。损害为苦。乐能增益。云何损害。若汝言非所爱为苦。此即是所爱云何为苦。是所爱后于圣人更非所爱。谓于离欲时。是故此乐不成就。不成就故非所爱。不由余义。何以故。若受由自体性是所爱。此受由自体性。无时无因成非所爱。此义应然。何以故。由圣人以别过失相厌恶此受故。彼观此受。是放逸处。大功力所成易变异无常。由如此义故。非所爱不由自体相。若此受由自体本非所爱。于中无有人生起爱欲。不应为离欲。此受以别道理观察过失。是故知由自体相定有乐受。是汝所言。佛世尊说。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此经世尊自显了其义。经云阿难陀。我依诸行无常及有为变异故说。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是故知不依苦苦说此经。此义自然成。复次若由自性。一切受皆是苦。何用净命。阿难陀问佛如此。问云何世尊说。受有三种。谓乐苦不苦不乐。世尊复说。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世尊依何义说此言。谓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若如汝所执。是理净命。阿难陀应问佛如此。世尊依何义说此言。谓受有三佛世尊应答阿难陀言。阿难陀此说是由别意说。谓受有三。佛世尊既不说如此。是故由体性实有三受。故知此经言依别意说。谓随所有受皆是苦别名。是汝所言。应以苦相观乐受。是义不然。何以故。此受中有二性。一有乐性。由自性是所爱故。二有苦性。由别道理。是变异无常法故。若以乐相观此受。则生他系缚。由有欲众生乐啖此味故。若以苦相观此受。则能解脱。有缚众生由于此得离欲故。如理所见能令解脱。诸佛世尊随如此理。善教众生令修学此观。云何得知。此受由自性故乐。由此偈言。

已知行无常  复观彼变异

故说诸受苦  正遍觉智者

是汝所言。于苦计执乐想。说名颠倒。故知无乐。是义不然。何以故。此言是不了义说。世间有乐想。于受欲尘及生处中。此中乐受。由别道理有苦。若见此一向乐。是见名颠倒。欲尘少乐多苦。一向观有乐名颠倒。生处亦尔。是故由此证拨无乐。此义不成。若由自性一切受皆苦。复说受有三。此言有何功德。若汝言由随顺世间故说。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切受皆苦。此言由别意说故。复次由说真实言。如经云。是乐根是喜根。应见此名乐受。是苦根是忧根。应见此名苦受。如此广说已。若人如此。由如实正智观察五根。此人即灭离三结如此等。云何世间分别苦受有三品。若汝言于下上中品中。如次第世间起乐受等意。是义不然乐亦有三品故。于轻品得苦中。应起最上品乐意。若人正受香味触等胜类所生乐。是时受何苦。正受轻苦。于轻苦中起乐心。若尔此轻苦受未生时及灭时。应生最上品乐意。由苦灭无余故。欲尘乐现前时。应说如此。复次此执云何与理相应。谓于轻品苦受中明了最重领起。于中品苦受中而不分明。复次于三定乐受是轻苦。从第四定以上非苦非乐受。是中苦此执云何如理。谓于轻品等苦中分别乐受等。佛世尊说云。摩诃那摩。若色但苦非乐。非乐所随。广说如经。是故知有乐受。但不成就。不可由如汝所引经无乐受义得成。是汝所言。由乐因不定故无乐。是义不然。由不解因义故说此言。何以故。诸尘观依止位差别。成为乐因。或成苦因。不但唯尘。若至此依止位差别。诸尘必成乐因。无时至此不成乐因。是故可立乐因为定。譬如火势。观应熟饮食位差别成为美熟因。此火势即是美熟因。若至此应熟饮食位差别必成美熟因。无时至此不成美熟因。于定中乐因云何不定。是汝所言。于苦对治由起乐想者。是义不然此执于前已破。若人是时正用胜品香等。差别所生乐受。是人于对治中生乐想。若此苦未生及以灭。此乐想应最分明起。于定乐中若生乐想。是何对治。于担重易肩中别位所生必有乐受。乃至如此相身位未灭。若不尔最后乐想。应最重起。如此疲极人转威仪中。应知亦尔。是汝所言。后时云何起苦想。若不从初渐渐生苦。是义不然。由身变异差别。譬如酒等初味甜后味酢。是故乐受定有。此义应成。由三苦相应故。一切有流皆苦。是所说集谛即是苦谛。此言与经相违。何以故。于经中说唯贪爱为集。由贪爱胜故。经中说为集。不拨所余诸法为集。此义云何可知。由于余处亦说别法为集故。佛世尊说偈云。

业贪爱无明  此三于未来

能为诸有因

同类推荐
  • 备论

    备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Magic of Oz

    The Magic of Oz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富贵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富贵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天宝斋初夜仪

    上清天宝斋初夜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公书判清明集

    名公书判清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葬爱

    葬爱

    公司破产,父母自杀,弟弟因为没钱延误治疗,苏沫儿一直以为这些是她的命。可事实却是,她一直爱的那个男人才是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根源,而她不仅对此一无所知,还为他孕育了孩子!更可恨的是,他居然还是已婚人士!骗情,骗人,很好玩吗?苏沫儿看清了这一切,发誓要给顾时一个终身难忘的报复!
  • 灵异夜馆

    灵异夜馆

    “住过那家宾馆的人都要死!谁也躲不过!”这个恐怖的传言源自高校区附近的一片废弃荒地,它与四周高楼林立的景象格格不入,诡异的是每到晚上荒地就会赫然耸立起一座宾馆,而更加离奇的是凡是住过这家宾馆的人都意外身亡……四个大学生因为朋友的死共同踏上了这条探秘之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这一辈子(老舍中短篇小说选)

    我这一辈子(老舍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选取了老舍的一些经典中短篇作品:如《月牙儿》《断魂枪》《我这一辈子》《不成问题的问题》《且说屋里》《柳家大院》《微神》《马裤先生》《上任》《柳屯的》《善人》《黑白李》等名篇。这些文章即描写了底层平民生存命运的挣扎,也书写了知识分子的生活趣事,文笔细致入微、幽默风趣,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体味人生哲理。
  • 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

    过了河,父亲再一次告诫我,说不管师傅问什么,都要顺着他,知道吗?我点点头。父亲蹲下来给我整了整衣衫,我的对襟短衫是母亲两个月前就做好的,为了让我穿上去看起来老成一些,还特地选了藏青色。直到今天离开家时,母亲才把新衣服给我换上。衣服上身后,父亲不满意,蹙着眉说还是没盖住那股子嫩臭味儿。看起来藏青色的短衫并没有拉长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日子。毕竟我才十一岁,这个年龄不比衣服,过过水就能缩短或抻长的。
  •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用他的哲学和世界给了世人许多智慧,许多启迪。轻轻地翻,闲闲地逡巡。蓦然间,便会有一篇篇地美文闯入眼帘。那是一个植根于印度哲学思潮,成长在印度文学的海洋又徘徊在印度艺术的月华之中,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的肺腑之言。是泰戈尔对生活的认识,对宇宙的思考,对生命的遐想……
  •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凰翱九霄

    凰翱九霄

    因为爱你,所以当你入魔时杀了你因为爱世界,所以宁愿推到历史重来九世的轮回,终于明白,一切注定历史不可阻挡前者不可追,后者犹可续!既然我救不了死去的那宁愿身死道陨也要挽救现在!创世者未完成的,我用粉碎血肉灵魂来完成!偈曰:凤凰散,天地乱。凰泉枯,群享出。大战始,凰翱崩。阴阳合,女帝现。凤神封,凰翱聚。
  • 换个方式爱孩子:男孩写给父母的60封信

    换个方式爱孩子:男孩写给父母的60封信

    《换个方式爱孩子:男孩写给父母的60封信》分为重新认识男孩的内心世界、男孩尤其需要平等与尊重、培养一个心理强大的男孩、男孩成长中的学业“危机”、重视男孩社交能力的培养、男孩应具备这些生存能力六章,主要包括:为什么不让我做实验?——理解男孩的冒险心理、您为什么不让我抓住那个小偷?——理解男孩的英雄情结、周六周日我要好好玩一场!——理解男孩“用不完”的精力等。
  • 顾盼生辉

    顾盼生辉

    晋江人气作者夜蔓首部温暖之作,治愈每一段抱憾人生的手语之爱。因为遇见你,我才喜欢上雪天;也是因为遇见你,我才知道原来生活还有另一种可能。开间工作室,还有一家咖啡厅,里面放着翻不完的漫画书;养一只波斯猫,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孤独。她想就这样过一辈子也挺好,如果陈绍宸没有出现的话……她一直记得那天,雪花纷飞,彻骨寒冷,他说:“你比画,我应该能看得懂。”从遇见她的那一刻起,他便以自己的方式守护她成长。宸,北极星的所在。永远北方的指向,航海的人们通过它来辨别方向,而陈绍宸是顾盼的方向。婚礼上,他拥着她,在她耳边沉声道:“从此,我便是你的声音,你比画,我来说。”只因遇见你,所有的遗憾便都不再是遗憾。
  • 将军农妃要种田

    将军农妃要种田

    "娘家倒台,夫家也跟着倒霉,心狠手辣的婆婆竟要致孤儿寡母俩于死地。原主死里逃生,她一朝穿越,扛着一把锄头种地去!安稳日子没多久,战争居然爆发了!“你的国家欠了多少账,大不了我种地来还就是了。”因此,这是一个地主婆让自家将军一步一步“解战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