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1500000048

第48章

是故谄曲是诸见等流垢。于中何惑何道所灭。前所说十倒起惑。偈曰。此中无差惭。疲弱睡掉起。有二。释曰。是五法有二种。或见谛所灭。或修道所灭。与二部惑相应故。此惑随与见谛所灭相应。即由见此谛灭偈曰。余修灭释。曰余。倒起惑异此五。必定修道所灭。谓嫉姤悭吝忧悔忿恨覆藏。偈曰。及自在惑垢。释曰。此五小分惑。唯与无明相。应故如嫉姤等。五小分惑修道所灭。自在惑垢亦尔。是六种惑垢。由自在故。修道所灭。如前所说。一切小惑。偈曰。于欲恶。释曰。若在欲界皆悉是恶。偈曰。三二。释曰。疲弱掉起睡。或恶或无记。偈曰。上界彼无记释曰。从欲界上。随所有小分惑。皆是无记。于中几惑于何界有。应知偈曰。诳谄从欲界。初定。释曰。此二惑于欲界及初定有。云何知于梵处有欺诳。偈曰。梵诳故。释曰。于色界大梵王。由不如显示自体故。欺诳净命阿输实。于前已说。谄曲由义相应今更说。于中亦说有谄曲。由相应至故。偈曰。疲掉醉三界。释曰。此三小惑于三界皆有。偈曰。余惑唯欲界。释曰。于十六中除五惑。所余十一小惑但行于欲界。说惑及小惑已。于中几惑依意识地起。几惑依六识地起。若略说。偈曰。见灭及慢睡。依意识地生。释曰。一切见谛所灭惑皆依意地起。慢睡亦尔。若此二修道所灭。何以故。此具起于心地。偈曰。自在小分惑释曰。随有小分惑自在起若是修道所灭应知。亦依心地。起偈曰余依六识。起释曰。所余大惑及小。惑应。知依六识地。起何。者为余修道所灭欲嗔无明及余小分惑。与欲等相应。又无羞无惭疲弱掉起。及余于惑大地所说。是前所说。乐受等五根。于中与何根有何惑。及小惑相应。偈曰。欲与喜乐应。释曰。如理应知。欲与乐喜二根相应。偈曰。嗔与忧苦应。释曰。嗔与苦忧二根相应。何以故。此二惑由欢喜忧恼相起故。由六识为地故。偈曰。无明一切应。释曰。无明与一切惑相应故。是故与五根相应。偈曰。邪见忧喜应释曰。邪见依心地起故。是故与忧喜相应如次第于有福行无福行人。偈曰。疑忧应。释曰。若人有疑心求得决知。是故由疑生忧。偈曰。余惑与喜应。释曰。所余诸惑与喜相应。何者为余。谓四见慢。由欢喜相故。如此分判已。诸惑与何界相应。偈曰。欲生。释曰。于欲界生诸惑。应如此判。说决定相应惑已。通相应今当说。偈曰。一切与舍应。释曰。一切随眠惑与舍根相应。相续断时。彼说诸惑必定依舍受起。若尔上地惑云何判。偈曰。随自自如地上地惑相应。释曰。上地诸惑与自受根。相应若于彼地随根量多少。如于彼地。若惑依四识地起。如理应知。与四识地受相应。说随眠惑与根相应已。小惑相应今当说偈曰。忧根应忧悔。嫉姤忿逼恼。结过不舍耶。释曰。如此等惑与忧根相应。缘忧恼相起故。依意地起故。偈曰。悭吝翻此义。释曰。此惑与喜根相应。由是贪爱等类故。缘欢喜相生故。偈曰。欺诳及谄曲。覆藏睡三种。释曰。此四惑与喜忧二根相应。何以故。有时心欢喜欺诳他有时忧恼心。乃至睡亦尔。偈曰。醉喜乐。释曰。若醉在第三定。与乐根相应。若在下地与喜根相应。若在上地与舍根相应。何以故。偈曰。舍遍释曰。一切小分惑与舍受相应。何以故。舍根无遮处譬如无明。偈曰。余四五根应释曰。无羞无惭疲弱掉起。此四惑与五根相应。属恶大地故。属惑大地故。经中所说五盖谓贪欲嗔恚睡弱掉悔疑。于此中为并取三界所摄睡弱掉悔疑。为但取欲界所摄。是无杂圆满恶聚是五盖。由经中说。彼一向恶故。偈曰。欲界中五盖。释曰。于余界不立五盖故唯欲界中有五盖。复有何因。立睡弱二小惑为一盖。合掉悔亦尔。偈曰。一对治食事。合二一。释曰。此二双同一对治故。同食故。同一事故。故合为一。经中说。睡弱一食一非食。何法是睡弱盖食。有五种法。谓惓不安频申不节食心沉下。何法非睡弱盖。食谓光明想。彼事亦一。谓此二小惑。能令心沉下。掉悔二小惑。亦说同一食同一非食。何法是掉悔盖食。有四法。亲属觉。国土觉。不死觉。数忆昔所更事。谓游戏安乐给侍。何法非掉悔盖食。谓奢摩他。此二亦同一事。何以故。此二同能令心不寂静是故同一对治食事故。合二立一盖若一切惑皆是盖。云何唯说五为盖。偈曰。能破法聚起。疑故。释曰由贪欲嗔恚盖。戒法聚破坏。由睡弱盖。慧法聚破坏。由掉悔盖。定法聚破坏。若定慧无则。于四谛起疑惑心故。解脱解脱知见破坏。由此义故。说五为盖。于此执中与定法聚相违。掉悔盖应在慧障前。是故余师说。如其次第能破定聚及慧聚。何以故。经中说。若人修行定观。怖畏睡弱若人修行简择法。怖畏掉悔。有余师释。盖义有异。云何释。若人在六识行位。于可爱可憎相尘中。由执相故。若在住位。是贪欲嗔恚。以彼为先因故起障。初正欲入定相心。次若已入定。不如理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故起睡弱掉悔疑。如次第障奢摩他毗钵舍那。故解脱解脱知见不得成。是故说五为盖。今应思此义。是遍行不同分界惑。见灭道所灭。

缘有流法为境诸惑。是时若观察彼境。是时彼不灭。是彼灭时。彼境不可观察。由此义。彼云何可灭。非必定。唯由了别境界诸惑得灭。何为由四种因诸惑得灭。何者为四。若约见谛所灭惑。由三因。偈曰。由了别。彼境。能缘境灭故。境界惑灭故。释曰。此中由了别彼境者。谓见苦集所灭惑。能缘自地起。及缘无流法为境。能缘境灭。故者谓遍行不同分界惑。何以故。遍行同分界惑。是彼境。若所缘为境。惑灭能缘亦同灭。境界惑灭故。彼灭者谓见灭。道所灭惑。缘有流境起。何以故。缘无流境起惑。是彼境界。此惑若灭彼亦同灭。修道所灭惑。云何得灭。偈曰。对治起故尽。释曰。此惑品若是对治道起。此惑即灭。何惑是所对治。何道是能对治。最上上品惑是所对治。最下下品道是能对治。此义后当广说。此对治有几种。偈曰。灭持能远离。厌恶对治四。说次异。释曰。一灭对治。谓无间道。二持对治。谓次此后道。由此道能持前道所得灭。三远离对治。谓解脱道。后所有诸道。能令已断灭惑至得远相离故。有余师说。此即是解脱。此道能令惑至得最远相离。四厌恶对治。谓由此道观察诸界所有过患。于中起厌离心。复次四对治应如此次第。一厌恶对治。谓缘苦集所修方便道。二灭对治。即是前无间道。三持对治。即是解脱道。四远离对治。谓胜德道。若惑正灭。何处可灭。偈曰。应除。惑于自境界。释曰。何以故。诸惑若正灭。不可令与相续相离相应。处不可知故。可令与境界相离。由此惑不能更缘境生。若尔未来烦恼。可令与境相离。若已过去。云何可令与境相离。若汝言。由了别境界此惑可令相离。此义不必可定。是故应说此义。有几量应说此惑已灭。若惑依自相续生。由至得断绝。若惑依他相续生。一切色及一切无染污法。能缘彼等为境。自相续惑灭故。说彼永所远离。若尔远义有几种。偈曰。相异对治故。各处别时故。四大戒处所。世二如远义。释曰。相远者。譬如四大。由相不同故。虽共生说互相远。对治远者。譬如戒于破戒。破戒于戒亦尔。处远者。最相去远法。由处各别故说名远。譬如东西海。时远者。譬如说过去未来为远。此二于何世远。于现世若无间已灭。及向生。于现世云何远。由世别异故远。不由久已灭及久方生。若尔亦应立现世为远。不尔。由约功能故说远。若尔无为近义云何成。于一切世中有至得故。若尔于过去未来。亦应如此。虚空复云何。若尔过去未来更互远现世所隔故。现世于二近故成近。无为法无隔故近。若尔过去未来于现世近故。应具二义。若作此执。是义可然。于法自体相未来世远。未得至故。过去已谢灭故远。由急恒修故。进胜道诸惑灭。亦渐渐转胜为。不尔无如此。何以故。偈曰。诸惑同一灭。释曰。彼惑若应灭。此道若是彼灭道。由此道彼则同一灭。偈曰。重得彼永离。释曰。有几时中重得说于六时。何者为六。偈曰。对治生得果。练根六时中。释曰。对治生者。此义中谓解脱道。得果者。谓四沙门果。练根者。谓修增胜根道。于此六时中数得诸惑永离。此得应如理知。有余人于六时得有余人。乃至二时得此永离。于别别位中得永断智名。永断有二种。一智永断。二灭永断。智永断谓无流智。灭永断唯灭。合此名永断智。于果说因故。为一切灭悉是永断智不。说云何为。偈曰。永断九。释曰。云何九。此中偈曰。欲界。初二部惑灭一。释曰。于欲界中初二部惑灭离。谓见苦集谛所灭惑为一永断智。偈曰。后二灭离二。释曰。于欲界见灭所灭惑灭离为二。见道所灭惑灭离为三。如欲界相应见谛所灭惑。有三永断智。偈曰。上三亦尔。释曰。色无色界相应见谛所灭惑灭离。立三永断智亦如此。见苦集所灭惑灭离为一。见灭所灭惑灭离为二。见道所灭惑灭离为三。如此三界见谛所灭惑灭离。成六永断智。偈曰。所余下分色。一切惑灭尽。更三永断智。释曰。下分惑灭离为一。色流灭离为二。谓色欲永断一切流灭离为三。谓一切结灭尽永断。云何色无色界修道所灭惑灭离。立为别永断智。见谛所灭不尔。修道所灭惑对治不同故。如此九永断智。于前偈曰。六忍果。释曰。见谛所灭惑灭离为性。是八忍果。偈曰。余智果。释曰。下分惑灭离等。三永断智。是修道果故。说名智果。若尔云何说为忍果。由忍是智伴类故。是故约忍说智事。譬如于王伴类说王事。复次与智同果故。偈曰。非至果一切。本定。五或八。释曰。若约毗婆沙意判。一切九品永断智。是非至定果。何以故。依此地能灭三界见修所灭二部惑故。若论根本定果有五。谓色无色界相应惑灭离为性。一切欲界惑灭离。是非至定果故。大德瞿沙意云。八永断智是根本定果。何以故。此师意明。已离欲人若入四谛观。一切欲界见谛惑灭离。是见道果。依此定成因。此定得无流相离果故。此永断智属此地果。下分惑灭离。但是非至定果。中间定应知如定。若约无色定。偈曰。无色定果一。释曰。空遍入道果。是一永断智。谓离欲色界永断智。偈曰。本三无色一。释曰。根本三无色定。唯一永断智为果。谓一切结灭尽为果。偈曰。圣道果一切。释曰。九永断智皆是圣道果。偈曰。世道二。释曰。若约世道论。下分惑及色界惑灭离。此二永断智。但是世道果。偈曰。类尔。释曰。类智果亦有二。谓最后二。偈曰。法智三。释曰。法智由通能对治三界修道所灭惑故。以最后三永断智为果。偈曰。二类。六五永断智。释曰。法智类道以六永断智为果。谓法忍法智果类智类道。以五为果。谓类忍类智果。由说类故。通摄忍及智。云何不立一灭离为永断智。由安立忍果为灭故。是故偈曰。得无流离故。损有顶分故。拔除二因故。断智。释曰。若于灭中具有三因。可说为永断智。凡夫无有由无流得灭离。亦无损有顶分。是故凡夫所得灭。不名永断智。若圣人有忍果灭。于此灭中乃至在苦类忍。有无流永离至得。未有损有顶分。于苦类智具有此二义。无拔除二因义。见集所灭遍行因未灭故。于余法类智中。具有三义。是故于此位中所有灭离。得永断智名。此灭是智果。由前三因及第四因。说名永断智。偈曰。过界故。释曰。若人出离界。由离欲一切界故。得二结相离。彼说是第五因。若于中与能缘。彼为境别惑相离。此义可然。此出离界不异拔除二因故。是故不须立出离界义为第五因。何人得几永断智相应。偈曰。无与一至五。在见位相应。释曰。凡夫人与永断智无相应。若圣人在见谛道中。乃至在集法忍。亦不与此相应。于集法智与一相应。于集类智与二相应。于灭法智与三相应。于灭类智与四相应。于道法智与五相应。于道类忍亦与五相应。未离见位故。偈曰。住修复与六。乃至与一二。释曰。若圣人在修位中。谓道类智等与六相应。乃至未离欲欲界及已退。次从此位。若至离欲欲界位。或前或后。与一下分惑灭离永断智相应。若至阿罗汉果。更与一相应。谓一切结永断智相应。若退由色界上心惑。但与一下分惑永断智相应若至离欲色界位。与二相应。谓与下分惑及色界惑永断智相应。若退由无色界上心惑。亦但与此二相应。何因唯阿那含。及阿罗汉。安立与一一永断智相应。不立与多相应。由此义偈曰。算彼由离界。及至沙门果。释曰。由二种因计算。永断智安立为一。何者为二。由离欲诸界及得沙门果此二位中。具有二因。是故合一切灭离。立为一一永断智。复次何人舍几永断智及得亦尔。偈曰。有人舍一二。五六无得五。释曰。舍一者。若从阿罗汉果退。及从离欲欲界退。舍二者。阿那含人。离欲色界已后退离欲欲界。舍五者。若人先已离欲欲界。后在道类智位。何以故。此人得下分惑灭离时。舍前五永断智。舍六者。若人次第修。由离欲欲界。如舍得亦尔。有人得一。若人得未曾得。有得二。若人退无色界离欲有得六。若人退阿那含果无退六还得五。论永断智竟。

同类推荐
  • 部执异论

    部执异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游清远禺峡飞来寺记

    游清远禺峡飞来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岳九真人传

    南岳九真人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

    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骑士的赞歌

    骑士的赞歌

    迪恩是一名穷苦出身的孩子,但是他有远大的梦想,就是想成为一名的骑士。骑上神骏的大马,奔腾在乡间的道路上,不远处的村庄中,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等他……
  • 扎纸匠

    扎纸匠

    扎彩匠,扎鬼纸,扎来鬼纸祭阴阳。扎纸匠,说通俗点就是纸扎手艺人,所扎之物大多是一些烧给死者用的童男童女,灵屋纸马之类的。扎纸这门手艺可是古时五花八门中的老行业了,古时五花八门中,七门调说的就是这种扎纸的人。对于这行,很多人认为扎出来的纸人纸马等物,只是卖与办丧事的人家。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那你就错了,因为白天做的是办丧事生人的生意,到了晚上,做的可就是死人的生意。而我所要讲的,就是我做扎纸匠那些年见闻到的那些奇闻怪事……
  • 老人与海(纯爱·英文馆)

    老人与海(纯爱·英文馆)

    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 快穿之忠犬宠夫记

    快穿之忠犬宠夫记

    妹子为了本命男神,穿越各种小世界,对男神各种宠的故事。
  •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维罗妮卡决定去死

    年轻姑娘维罗妮卡似乎拥有一切:青春、美貌、男友、和睦的家庭、满意的工作。但她总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她没法忍受这种生活,于是服药自尽。醒来时,她身处精神病院,并只剩下一周时光。在最后的日子里,她出乎意料地体验到人生的欢愉和真实的自我,深深爱上梦想成为画家的爱德华。生活的热望前所未有地燃烧起来……可是,已到尽头的生命要如何挽回?疯狂是正常,冒险是自由,找到自我,追寻梦想,才是值得过的人生。继《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后,保罗·柯艾略再次引领我们探寻生命真谛,用诗意的笔触宣扬:活着就要勇敢地与众不同。
  • 非典型原始社会

    非典型原始社会

    张岩在雪崩中活了下来,但生活的时代却变成了物资匮乏的原始时代,为了活下去,为了活的滋润一些,张岩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 大道九万里

    大道九万里

    “我辈修士当为红尘,为苍生,为七情,为六欲。当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可谓快哉”
  • 草堂微子

    草堂微子

    感史学之浩荡,怀谦卑之后进;不为真假之虚妄,梦若不似之尚敬。略述小题以求一道之长短,不慕长生之求,但由颐养天地之精粹、和尘同光。
  • 时光不再至此地

    时光不再至此地

    《时光不再至此地》以寻找儿时伙伴王林为主线,勾勒处一个乡村少年的成长历程,文中描述了清新无忧的童年,日渐懂事的少年,以及初涉社会的青年,让我们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影子,跟随刘海洋一起经历蜕变成长。在这文字的前半篇章,作者以惯有的流畅笔风描述了刘海洋的童年时光。在主人公刘海洋日渐成长读大学步入社会的过程中,作者的叙述风格又显成熟老练,情节发展顺利成章却又出其不意,让人读罢觉得过瘾又回味无穷。作品中,那两个少年的影子跃然纸上,挂着鼻涕牛牛的刘海洋,总是跟在刘海洋身后的王林,以及二人之间看似清淡的少年友谊。
  • 二姐

    二姐

    二姐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破旧的衣裳遮不住她动人的身材,圆圆的脸庞上一双亮汪汪的眼睛,洋溢着青春的光芒;白晳的皮肤透着红光,像熟透的苹果,滋润而光鲜,引来无数赞羡的目光。媒人于是便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好像每一个条件都挺不错,让父母左右为难。相思川甘泉河的四平来了,他是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身体壮实,从小没娘,跟父亲相依为命。母亲对这门婚事很看重,觉得四平家有三孔窑洞,将来不用再修地方;没婆婆,二姐以后不用受气;村子依山傍水,地多人少,因此,她口头上答应了媒婆,确认了这门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