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最所爱恒守护故。是故说彼有时解脱。彼观时得解脱故。由除观字故。说时解脱。譬如酥瓮。何以故。彼人现前修三摩提。必观时成时者。谓命缘无病住处时等。观此时彼俱解脱成故。偈曰。不坏法无坏。释曰。若不坏阿罗汉所得解脱。则恒成无破坏。由无退堕故。偈曰。故非时解脱。释曰。是故说此人不依时解脱。何以故。此人不观时。恒解脱如意。能现前修习三摩提故。复次由暂时永时解脱故。立彼为有时解脱无时解脱。由有退失不退失义故。偈曰。此先见至类。释曰。此不坏法阿罗汉。于学位中应知见至为性。此六阿罗汉。为从初有六性。为后得六性。偈曰。有余本得性。有余练根得。释曰。有人从初本以退堕为性。有人从初本以自害为性。所余性亦尔。复次有人。先以退堕法为性。后由修练根行。更进得自害法为性。乃至进得不坏法为性。应知亦尔。此中退堕法者。若人必定从所得法退堕。不能得自害法为性。自害法者。若人必定应杀害自身。守护法者。若人随自所得必定应守护。住不动法者。若人离最强退堕因缘。虽不恒守。必定应住于所得不动。无退堕故。离加行故。不得增进。通达法者。若人后时必定通达不坏法为性。不坏法者。若人必定不如前人有退堕。前二人于有学位中。无恒修及尊重修。但根有异。第三人恒修加行根钝。第四人尊重修加行根利。第五人具二修但根钝。第六人具德二修慧根最利。第一退堕法人。非必定应有退堕。乃至通达法人。非必定应通达。不坏法但约有义。故说此名。若人执如此。于三界中皆具六阿罗汉。此义不相违。若人执彼必定有退等事乃至通达。于彼人欲界中有六阿罗汉。色无色界唯有二。谓住不动法及不坏法。此二人更退自害。修练根行。此事不有故。此六人中何人得退。从何法退为从果。为从性。偈曰。退性有四人。五退果。释曰。自害等四人从性退。何以故。退堕法人。无更从自性退堕。退堕法等五人。皆从果退。此五人虽退。偈曰。非先。释曰。若人先所得性。此人不从此性退。由有学无学道成就令坚实故。若有学性。世出世道所成就。亦无有退。由修练根行。后所得性。此性有退。若人得初果。此人从初果无退。从余果得退。是故从须陀洹果。无有退堕。若作如此执。退法有三人。一在退堕性中般涅槃。二修练根所得性退。三退堕有学。自害有四。三如前。第四更还退性。如此余三增一一品。如次第应知。成五六七人。是本所得性。若退成有学人。于中得住不住余性。若不尔。由得增长性。转增不成退。复有何因从初果不退。偈曰。见惑无类故。释曰。云何无类。一切见谛所灭惑。依我生起故。彼以身见为根本故。此所依我。必定永无。故说无类。若尔彼应成缘无为境。非缘无为境。由缘谛为境故。于谛中不如分别为境。若尔何惑不然。有差别。何以故。我见于色等类。由作者受者自在者分别故。增益非实有我性起。以身见为依止。所余边见等惑生起。是故说无类。修道所灭惑。欲嗔慢无明。于色等类中。爱增上起。不了为自性生起。是故说有类。何以故。彼有微净等境。由缘此故。彼得起我等皆无仿佛。复次随道所灭惑。有境类各各相对。谓可爱不可爱等。一切见谛所灭惑。通以我等相为境。是故无各相对境类。复次见道所缘境。谓无常苦无我空。真实是有故。非世道所缘故。于无始生死。先未曾所证见故。是故初果无退事。复次圣人。若不至心观察。由念忘失修惑则起。若至心观察则不得起。譬如于藤起蛇想。若人不至心观察。我见等惑则不得生起。诸见由明了决度故。是故圣人。从见谛惑。无有退义。经部师说。从阿罗汉果。无有退义。此义真实可然。云何可知。由阿含及道理。此中是何。阿含经云。比丘此是真灭。若由圣智所灭。复次偈曰。说无放逸事。释曰。经云有学人。于无放逸中。我说必有无放逸事。于阿罗汉我不说。若汝言。于阿罗汉亦有无放逸事。如经言。阿难。于阿罗汉人。利养赞叹等事。我说亦能为障碍。是义不然。此经所说。退但说从现法安乐住退。是不坏心解脱。本来身所证。我说从此无别因缘能令阿罗汉退堕。若汝言。从依时解脱有退。是义可然。我等亦说。如此此依时解脱义。应须思量。为是阿罗汉果。为是九定是根本定及根本三摩提。云何知依时现前故。说名依时解脱。为于现世安乐住数数所寻修故。说名所爱。有余师说。是应所啖味故。说名所爱。阿罗汉解脱恒相随逐故。不可立为依时。非复所爱故。不可立为所爱。若从阿罗汉果有退堕。理云何。佛世尊说。唯从依心学现世安乐住有退。是故应知此义。谓一切阿罗汉解脱。必是不坏法。从现世安乐住。阿罗汉有退。由利养赞叹等心散乱故。由自在退失故。由根钝故。有人亦不退。若利根人。此中若有退说名退法阿罗汉。若不退说名不退法阿罗汉。自害法等义应如此思。不退法住。不动法。不坏法。此三人有何异。不退法者。非练根至。不坏法者。由练根至。此二人随所修得三摩跋提差别。从此无退堕。住不动者。彼于随所得功德中住。从此功德必定不退。亦不增进生余功德。若生余功德从此得动。如此应知三人差别。偈曰时解脱瞿提。释曰。净命瞿提柯在学位中。由数数啖定味故。由根钝故。从依时解脱退堕。生忧悔心。欲舍身命。执仗自害。于将死时得阿罗汉。即般涅槃。是故瞿提柯非退阿罗汉果。于十增经中说此言。有一法必定应生。谓依时所爱心解脱。复有一法必定应证。谓不坏法心解脱。若依时所爱心解脱。是阿罗汉果。云何于十中作两番说。于余处不曾闻说阿罗汉后更应生。云何文必定可证。若汝言。钝根所摄阿罗汉果必应更生。此经文欲证何义。若汝言。欲显于生果有能故。以此文为证。若尔于余果亦可以此为证。若汝言。此果应生故。故说应生。余果最应生。是故依时解脱。非阿罗汉果。若尔云何说阿罗汉依时解脱。若阿罗汉人由钝根故。现前修三摩提观时得成。说此为依时解脱。翻此为非时解脱。阿毗达磨藏说。有由三处欲界随眠欲生起上心。何者为三。一欲界随眠欲未得灭离。二随欲界上心欲法对根现前三。于中起不如思惟若。汝言此。文依具因生惑故说。何惑由不具因得生。依阿含证不退义如此。云何由道理。若阿罗汉人。已得如此对治。由此一切惑至得永不生为法。云何更退。若此对治未生。云何诸流得尽。由未永拔除惑种子。更生为法。若流未尽。云何称阿罗汉。依道理证不退义如此。偈曰。由火聚譬退。释曰。若尔火聚譬经汝宜应救。此经言。多闻圣弟子。如此行如此住。有时有处。由念忘失故。更生恶不应慧觉观。是义不然。何以故。此文中不定显现阿罗汉。云何知。由此经言。阿罗汉心长时归向空寂。乃至垂堕涅槃。由此言故。知前非证。复有余经中说。阿罗汉有如此力。由一切流处诸法。阿罗汉恒时清凉。恒时寂静。由此言故前非证。有如此言。乃至未弃舍行。若尔有学人在行中。亦有此义。于或生中火聚譬经。由依有学位说故。于阿罗汉无如此失。毗婆沙师说。诸阿罗汉人。从果得退。为唯阿罗汉有六性。余人亦有。偈曰。凡学人六性。释曰。不但阿罗汉有六性。凡夫及有学人。皆有六性。何以故。是阿罗汉六性。以彼次第为前。复次偈曰。见道无练根。释曰。于异见道处。有修练根行。于见道中则无。修加行不及故。有人于凡夫位中。修度余根。有人于信乐得位中。修练根行。经中说言。是人所得四种依心现法安乐住。从此随一我说有得退堕。是不坏心解脱。唯一阿罗汉人。本来身所证。我说无别因缘能令阿罗汉从此退堕云何不坏法阿罗汉。从现世安乐住得退。偈曰。退堕有三种。已得未得用。释曰。已得退者。若人从已得功德退堕。未得退者。若人不能得应得功德。受用退者。若人所得功德。不令现前。此三种退堕中。偈曰。最后佛不坏。中间余有三。释曰。佛世尊但有受用退无余。由如来一向行利益他事。不坏法阿罗汉。有受用退及未得退。谓从胜人法差别。未至得故。余诸阿罗汉。亦有已得退未得退受用退。此二可知。由经依受用退。说退。立不坏法阿罗汉不退。此不违经。是故一切无流解脱。皆不可坏。如所说安立不坏法阿罗汉义。此义如非不如。是故此义不可难。谓阿罗汉。皆以不坏为法。此名显不坏义。复次如毗婆沙言。若有阿罗汉。退阿罗汉果。此阿罗汉。为更受生不。不更受生。云何得知。偈曰。退位不死故。释曰。无有一人从圣果退在退位中舍命。何以故。如经言。比丘圣弟子。若忘失忆念皆悉迟缓。虽然若灭此忘失。速得灭尽。由此经言。是故无有死义。若不尔此正梵行。非可安息。若人从此果退。是昔所住果非所作事。为更作不。偈曰。不作非所作。释曰。若人已退。不更作与本果相违事。譬如健人虽趺不躄。若人修练根行。有几无间道及解脱道。偈曰。无间解脱九。不坏。释曰。若人求通达不坏法性。是通达法人所修。有九无间道九解脱道。譬如人求得阿罗汉果无间解脱道。云何如此。是软根性。偈曰。由久事。释曰。此人于长时已数习软根性。此根由少分功用不可回转。由有学无学道所成坚实故。偈曰。于见至一一。释曰。若人欲通达见至性。修无间道唯一。解脱道亦一。于中方便道亦一。是一切无间道解脱道。偈曰。无流。释曰。何以故。由有流道修练根行。无有是处。根无流故。道所缘境皆真如故。何处根可练令增进。偈曰。人道增。释曰。于人道中得修练根行。于余处则无。无退堕故。复次何人依何地得修练根行。偈曰。无学依九地。有学但依六。释曰。若无学人依止九地修练根行。谓未至地中间定四色定及三无色定。若有学人。依六地修练根行。离三无色。何以故。由此义偈曰。舍有差别果。得胜果道增。释曰。若人修练根行。舍果及果胜软根道。即得利根性果及道。无阿那含果是无色界摄。由此因故。有学于无色界无练根行。是故一切阿罗汉。唯有九人。由根差别故。云何如此。偈曰。二佛声闻七。有九由九根。释曰。何者七声闻。退堕法等人有五。不坏法人有二。一由练根至。二从本。是不坏法性。于本不坏性中有差别。谓二佛。一独觉二大正觉。此九人由软软中软上软等根差别故。是故成九阿罗汉。一切圣人唯有七人。谓由信随行。由法随行。信乐。得见至。身证。慧解脱。二分解脱。如此七人。偈曰。加行根灭定。解脱二故成。七人。释曰。若由加行成二人。谓由信随行。由法随行。于前由信受他教。及由法修行。于义修加行故。若由根成二人。谓信乐得见至。由软钝坚利根故。一由信乐胜。二由般若胜。若由三摩跋提成一人。谓身证。由身证得灭心定故。若由解脱成二人。谓慧解脱二分解脱。由慧及定解脱惑障及定障故。此人由名成七。偈曰。或六人。三道人双故。释曰。若由实义唯有六人。何以故。于见道中有二人。谓由信随行。由法随行。此二人若于修道中成别二人。谓信乐得见至。此二人若于无学道中。成别二人。谓时解脱非时解脱。此中若由根差别。由信随行人成三人。若由性更成五人。若由道成十五人。住于八忍及七智故。若由离欲成七十三人。一具缚人。于离欲欲界有九人。乃至离欲无所有无色处。各有九人。由依处有九。谓三洲及六欲天生。由根性道离欲依处。合数成百千四十七千八百二十五人。所余诸圣人。如义及理。应如此数。是所说名。二分解脱。此是何人。慧解脱复是何人。偈曰。得灭定俱脱。余人慧解脱。释曰。若人先得灭心定。后于无学位。名二分解脱。由般若及三摩提。解脱惑障及八解脱障故。所余但由般若力。一向解脱惑障故。佛世尊所说偈。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这一代人的怕与爱:80后的自画像
2010年,曾经引起无数话题的80后开始步入“奔三”的行列,他们不再天真不再任性。如今的他们是否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是依旧潇洒单身还是家庭美满?又能否承担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本书与众多80后一起面对这一代人的理想与迷茫彷徨与坚强,共同探讨这2.04亿人群集体的怕与爱。鲜妻送上门:老公,么么哒
回国代替重病的姐姐对付小三,却不料惹上了大人物,然而没想到,她的身份被他识破……“乖乖听我的话,不然我当众揭穿你!”他威胁她,不准她和别的男人走得太近;要求她每天定时做饭给他吃;还必须乖乖喊老公,如有一点没做到……就把她逼到墙角:“女人,想知道惩罚是怎么样的吗?”……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漆器(阅读中华国粹)
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到楚汉漆文化的繁荣,直至明清达到顶峰,中国可谓世界上最早用漆制作器物的国家,并将漆艺绵延传承,走过了7000年漫长而辉煌的历程,为世人塑立了一座丰富而又绚丽的漆工艺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