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7200000010

第10章 宋代的矿业开采冶炼技术及其发展(5)

我认为汪先生的推论还是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其一,所有上述材料中,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是最为原始的材料,可信度最高。是书始撰于宋高宗时期,完成于宋孝宗时期,那段时期胆铜法生产早已在铜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果说宋仁宗时期的官员因不了解胆铜而记述有误,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南宋人李焘也不知胆铜为何物而在编书时对屡次出现的“铜铁杂铸”之意不加考辨,显然就不合情理了。虽然现存《续资治通鉴长编》内容中并无胆铜记载,但是这一情况并不能证明李焘对胆铜不了解。

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胆铜法生产是在宋哲宗绍圣年间以及宋徽宗统治时期,而现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恰恰缺失哲宗元桔八年七月至绍圣四年三月的内容以及徽宗、钦宗两朝的全部内容,致使我们无法从现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看到有关胆铜生产的记载。然而,章如愚的《群书考索》中引用了一条现已佚失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内容,其中就明确提到了胆铜。引文如下:“(崇宁五年中书省勘会诸路岁收铜数)每年约收诸色铜六百六十余万斤,旧铜锡约收四百六十余万斤,胆铜约收一百万斤……”紧接其后的一条资料也是引自现已佚失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内容,记录了开封尹兼提举京畿钱监宋乔年在大观二年的上言,其中更是多次提到“漉铜钱(用胆铜铸造的钱)”。由于胆铜铸钱成本低,宋乔年还建议:“户部上供之数,可以漉铜钱下诸路令依样铸”。从这些记载中可以得知,李焘在书中记述过胆铜,他对胆铜与矿铜的区别应该有所了解。基于此,似不应将“铜铁杂铸”等内容视为“失误”的记述。其二,宋代铸造铜钱的主要原料是铜,辅料是铅和锡,北宋的铜钱基本上保持了“十分其剂,铜居六分,铅、锡居三分,皆有奇赢”的用料比例。北宋徽宗以后至南宋期间因缺少矿铜铜料,又已批量生产出胆铜,所以铸钱的铜原料中同时也使用胆铜。《宋史全文》所说的“和以三分真铜”之意,既反映了当时人们仍抱有传统的观念,只承认经过采矿冶炼得到的铜才是“真铜”,同时也反映了矿铜数量只占铸钱所用全部铜原料的十分之三。这一数字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许申的铸钱配方只是在料例的比例上巧合而已,内涵则是不同的。许申所说的“铜居三分,铁居六分”,并不是指矿铜和胆铜的比例,而是指要变更铸造铜钱的原料和比例,将铅和锡去掉,加入铁作为主要原料,占全部料例的十分之六强;此时铜成为辅料,仅占全部料例的十分之三强。其三,《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提到的“以药化铁与铜杂铸”之意,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由于铁的熔点高、铜的熔点底,把两种原料放到一起来熔化,温度较低时必然产生铜先熔化而铁未化的不同步现象,许申的建议中所说的“药”很可能就是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加入的某些助熔剂,以降低铁的熔点。事实证明,这种别出心裁的铁、铜配方根本行不通,自然出现了“杂以铁则流涩而多不就”的问题。另外,受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生产胆铜应该是在胆水(或胆土)充沛的矿区中进行,而《续资治通鉴长编》只是提到许申初在京师、后在江州直接进行铸钱试验。这两个地方仅是铸钱场所,并不生产胆铜,如果许申使用了胆铜作为铸钱材料,官府必定要先在某些矿场生产出胆铜,再运至京师或江州铸钱,但是对于这样重要的生产活动,北宋仁宗时期的各类记载中却只字未提。鉴于以上几点分析,我认为宋仁宗时期许申在京师和江州进行的铸钱试验应该是用铁和铜作原料而进行的,与胆铜生产并无关系。

3.宋哲宗时期胆铜法开始推广

据苏辙的《龙川略志》记载,宋哲宗元占时期,有一位商人毛遂自荐,向政府献出秘法——胆铜法。当时,苏辙正任户部侍郎,“有商人自言于户部,有秘法能以胆矾点铁为铜者。予(指苏辙)召而诘之日:‘法所禁而汝能之,诚秘法也。今若试之于官,则所为必广,汝一人而不能自了,必使他人助汝,则人人知之,非复秘也,昔之所禁,今将遍行天下。且吾掌朝廷大计,而首以行滥乱法,吾不为也。’其人黾侥而出,即诣都省言之,诸公惑之,令试斩马刀,厥后竟不成。”苏辙任户部侍郎的时间是在元占二年十一月至元韦占四年六月(1087~1089),可见这段时期宋中央政府的执政者仍然没有认识到胆铜生产及其所能起到的作用,胆铜生产还被称为“秘法”,仍旧是地方上私下进行的小范围生产。

但是,上述局面很快就被改变了。在紧接元事占之后的绍圣年间(1094~1097),饶州德兴县人张潜、张甲父子将撰写的《浸铜要略》献给朝廷,于是,胆铜法不再作为政府所禁的秘法而得到推广。

关于《浸铜要略》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南宋人陈振孙和赵蕃都有记载,内容大致相同。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指出:“《浸铜要略》一卷,张甲撰,称‘德兴草泽’。绍圣元年序,盖胆;水浸铁成铜之始。甲,参政子公之祖。”赵蕃在《截留纲运记》一文中追述信州铅山县在绍圣年间推行胆铜生产的情景时也提到:铅(指铅山县)之阜,宝藏兴焉;铅之泉,宝货化焉。兴者有时,化者无穷。方泉之蒙,孰知其功,布衣张甲,体物索理,献言以佐圜法。宋绍圣间,诏经理之。陡泉为池,疏池为沟,布铁其中,期以浃旬,铁化为铜……

这两条材料都仅仅指出张甲是胆铜的试验者和向朝廷献书者,从而遗漏了张甲之父张潜的功绩。实际上,在胆铜法生产的试验过程中,张潜的功劳是最大的。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引用了褚孝锡的《长沙志》记载,日:“长沙志云:‘始,饶州张潜得变铁为铜之妙,使其子甲诣阙献之。朝廷始行其法于铅山,及饶之兴利、韶之涔(岑)水皆潜法也。”’前些年,江西德兴发现了张潜的墓行状碑,碑刻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碑文记载:张潜“尝读《神农书》,见胆矾水可浸铁为铜,试之信然。日:‘此利国术也’。命其子甲献之”。这段碑文说明,张潜从流传下来的《神农本草经》一书的记载中获得对胆铜法的认识,经过自己的试验后写成《浸铜要略》一书,嘱其子张甲上交朝廷,这之后胆铜法才得以推广开来。

除以上宋人记载外,元末明初人危素写有《浸铜要略序》一文,介绍了宋代《浸铜要略》一书的撰写者及浸铜情况,内容最为详尽。

他写道:

(元代)德兴张理从事福建宣慰司,考满调官京师,会国家方更钱币之法,献其先世《浸铜要略》于朝。……钱币之行尚矣,然鼓铸之无穷,产铜则有限。理之术乃能浸铁以为铜,用费少而收功博。……今书作于绍圣间,而其说始备,盖元祜元年。或言取胆泉浸铁,取矿烹铜。其泉三十有二:五日一举洗者一,日黄牛;七日一举洗者十有四,日永丰、青山、黄山、大岩、横泉、石墙5一鸟、齐官隅、小南山、章木原、东山南畔、上东山、下东山、上石姑、下石姑;十日一举洗者十有七,日西焦原、铜精、大尚山、横槎山、横槎隅、羊栈、陲昊、冷浸、横槎下隅、陈君、炉前、上姚曼、下姚曼、上炭灶、下炭灶、上何木、中何木、下何木。凡为沟百三十有八。政和五年雨多泉溢,所浸为最多。是书,理之先赠少保府君讳潜所撰,以授其子赠少师府君讳盘、成忠府君讳甲。少师之孙参知政事忠定公讳焘定序志之。

从危素的记述来看,他见到的《浸铜要略》这部书中载有张潜的曾孙张焘作的序,可见此书已经过翻刻,不是张潜最早于绍圣元年献呈朝廷的版本了。张焘的家世渊源及仕宦生涯在周必大为张焘作的神道碑中有详细的记载:“张氏世家德兴,唐宰相文瑾之后……公(张焘)曾祖讳潜,通直郎致仕,赠太子少保……祖磐,袁州万载县主簿,赠太子少师……公讳焘……政和八年廷试……天子嘉之,亲擢第三。”张焘是张潜的曾孙,于政和八年(1118)始步入宦途,历经徽、钦、高、孝四朝,于隆兴元年(1163)迁参知政事,以老病不拜,台谏交章留之,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后致仕。卒于乾道二年(1165),卒年七十五岁,谥忠定。根据张焘的生平和危素序言提到的“少师之孙参知政事忠定公讳焘定序志之”之句来判断,张焘为《浸铜要略》作序,至少是在他进入仕途之后的北宋末期,甚至可能晚至南宋隆兴年间。

危素的《浸铜要略序》不仅证实了褚孝锡《长沙志》记载的内容,确认了张潜是《浸铜要略》的作者,更重要的是序中的记载提到了当地有胆泉水“三十有二”条,分别灌注到“百三十有八”的浸铁沟中,由于“政和五年雨多泉溢,所浸为最多”,达到年产胆铜数量的最高点。危素留下的这些记载不可能出自他书,只能是直接出自张焘为《浸铜要略》所作序中的内容。因此,三十二泉一百三十八沟的胆泉浸铁生产应该是指张焘的家乡饶州德兴县兴利场的胆铜生产情况,这种规模的生产不仅仅存在于北宋末期,还可能延续到南宋高宗时期,但是产量却并没有恢复到政和五年的水平。

胆矾化铁成铜的记载古已有之,北宋仁宗时期还曾进行过试验,为什么偏偏到宋哲宗时期才得到推广呢?这既是客观局势的需要,也与张潜父子的努力密切相关。北宋前期,一方面,铜矿的开采量呈逐步上升的势态,铜料供与需的矛盾尚不尖锐;另一方面,政府长期以来采取“铜禁”措施,严禁民间的私下生产和交易活动,一旦新的生产技术普及流传开来,民间私下生产,盗铸铜钱,会使政府对货币政策出现难以掌控的局面;加之,胆铜的规模化生产理论尚未形成,还处在摸索阶段。这一时期,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都还没有提供发展胆铜法生产的基础。而到宋哲宗嗣位时,铜矿生产已结束了宋神宗时期辉煌发展的阶段,进入急剧衰落的时期,这种局面导致了大批铸钱监的罢废和铸钱额的剧减。

宋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急需采取各种办法恢复铜矿生产,提高产量。正是在这种局势下,张潜父子经过潜心试验,系统地总结出胆铜生产的方法,并主动将《浸铜要略》一书献给朝廷。客观需求与主观努力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于是,在宋政府的大力提倡下,胆铜法生产迅速地被推广开来。

宋政府推广的胆铜法生产,最早实行于哪个采矿场呢?宋人著述中有两种记述:一种认为始于信州铅山场。前引褚孝锡的《长沙志》就明确提到“朝廷始行其法于铅山”。洪咨夔的《大冶赋》中也专门提到:“其浸铜也,铅山兴利,首鸠偶功。推而放诸,象皆取蒙。”另一种则认为始于饶州兴利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皇宋中兴两朝圣政》中有文字几乎相同的记载:“元占中始置饶州兴利场,岁额五万斤。绍圣三年又置信州铅山场,岁额三十八万斤。”明确指出元占年间(1086~1093)饶州先设兴利场,开始浸铜。绍圣三年(1096)才设置信州铅山场。那么如何分析上述材料的矛盾之处呢?危素在《浸铜要略序》中曾提到:“今书作于绍圣间,而其说始备,盖元;占元年。”一种生产技术从开始试验到摸索出成功的经验并总结出来,是需要经年累月的时间的。张潜既然在元占元年(1086)就已摸索出成功的经验,必定那时在当地已获得矿场监官提供生产场地、铁原料等方面的帮助,可能那时由于胆铜法生产尚处于试验阶段,所以无论是地方官还是中央政府都采取了秘而不宣的审慎态度,未明确颁布胆铜生产的信息。当官府在绍圣元年(1094)获得张甲上书的《浸铜要略》后,由于信州一地历史上早有关于胆铜的记载,又拥有比饶州丰富得多的原材料,所以政府在经过调查后,首选信州铅山场作为推广的场地,这与饶州可以继续生产胆铜并不矛盾。因此,可以说,饶州兴利场是最早试验生产胆铜的场所,而信州铅山场是宋政府最早明令推行胆铜生产的场所。

同类推荐
  • 月球的新姐妹:卫星(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月球的新姐妹:卫星(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刘芳主编的《月球的新姐妹——卫星》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月球的新姐妹——卫星》讲述了:人造卫星;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内容。
  • 汽车养护与急救

    汽车养护与急救

    本书站在专业汽车修理人员的角度,从车主和驾驶员朋友的实际情况出发,用通俗化的语言简要地介绍了汽车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驾驶员朋友自己能够动手或者有必要知道的一些关于汽车养护翻故障应急修理的相关知识。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汽车养护、汽车故障诊断基础、常见部件的保养及汽车运行中一些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
  •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活与生态(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 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汇编

    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汇编

    本书是四川省环保系统进行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后的成果汇编。全书就四川省污染源普查的经过和结论进行了详细的报告,包括总报告(国家发令、地方筹组、全面铺开、详细经过、主要结论,等等)、技术报告、各类污染源普查分报告(放射性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废气废水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危废医废,等等),全方位立体地如实反映了四川全省各地区各行业各类污染源的存在现状,对四川省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为以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污染治理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有利于全省乃至于全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开展。
  • 电力知识

    电力知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职工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更好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特编写出版《电力知识》一书。本书对电力技术、生产建设和技术经济等知识,以及当代世界高新技术发展和电力科技的新发展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知识面宽、通俗易懂,可作为技术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了解电力科技知识和高新技术知识的“入门”读物,供学习参考。
热门推荐
  • 火鹤(短篇小说)

    火鹤(短篇小说)

    花卉买卖不好做,闲三天忙一天就算好生意了。闲下来时,我就翻看相册,盯着和辛敞的合影能看一大晌。今天刚翻开相册,就有人找上门要做花篮。说自己是久久婚庆大牌主持的斜眉瞪眼的西服男说,他们公司不计成本,正在筹办一场富二代的婚礼。扔下一千元定金后,乜着眼强调,婚礼各个环节,谁搞砸谁负责。说我既然接了花篮的活,这个环节就由我负责。转身离开时,带着提醒的口吻警告我,出了事,富二代绝对不客气。雀斑嗑着瓜子,站在旁边听闲话,倒不像往常,一句话也没有。这活若放在老家,算不了什么,那时有辛敞帮忙。
  • 猫样年华

    猫样年华

    当地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猫是养不到老的。它们发觉自己不大如从前,就会自动离家,把青春和欢乐留在那里,而自己独去野外承受那份孤独和衰老。人们自此把它们叫做“野狸”。漆黑的夜晚,人们会听到“野狸”在远处那凄凉的深深浅浅的呼声。那是“野狸”想要重归故人身边,而又无法实现的期望。
  • 快穿之反派正和我胃口

    快穿之反派正和我胃口

    秋白21岁死了,没谈过男朋友的她不甘心啊,正在上天堂途中遇到了自称命神的小破孩,自此他穿梭在各个世界,玩的不亦乐乎…
  • 听城记

    听城记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枯荣,看主人公驰骋各大陆,斩千万魔头
  • 我短暂的贵族生活

    我短暂的贵族生活

    这是一个关于丢失爱情、期望遗落的故事,它需要安静地体味,人的记忆有时候很古怪,说不准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就会重复和再现一些东西。
  • 穿梭万界从诸神角斗场开始

    穿梭万界从诸神角斗场开始

    道是什么!道是自然,还是心中的德,当被道所放弃,还会坚持下去自己的道吗?
  •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是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开始对传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注意。国际传播空间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分哪些层次?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分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的国际传播史该如何认识?《国际传播史》从国际、国家和媒体的不同角度对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颇具可读性与启发性。《国际传播史》由刘笑盈和何兰主编。
  • 两个命运之决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共7册)

    两个命运之决斗: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共7册)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打败,即使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也还是有这样两个前途。或者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就是说,光明的中国,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或者是另一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中国,就是说,一个老中国。——毛泽东
  • 我是超级优等生

    我是超级优等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就会主动地学习,改变老师和家长“要我学”的被动情景,变成渴望求知的“我要学”的积极心态,从而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且为达到目标而专注努力。
  • 穿越之君醉臣香

    穿越之君醉臣香

    东厂厂公姜寐注定是大庆史上最暧昧不清的一笔,传说他于宫宴之上色诱天子,醉入龙帷。传说他舌战群臣,力谏天子开设女子科举,震惊朝野。传说三名重臣联名上书他七条大罪,天子驳回,即日三名重臣午门腰斩,民怨沸腾。可最后,不知是何原因他被处以车裂之刑,五马分尸。行刑当日,他乍泄三千青丝,人们才知道,大奸臣姜寐,竟然是一名女子。行刑前一刻,姜寐难过的看着天子温柔轻哄的眼。“姜寐乖,告诉朕,卓王孙在哪里。”姜寐摇头。眼前这个她爱的男人,血腥且慈悲。而她就算是死也要带着这个秘密下地狱。*“皇上,如果有朝一日臣必须死在你手上,你会如何?”“朕会把你挫骨扬灰,然后——忘了你。”姜寐跪在地上,听到天子的答案,竟有点满意的笑了。她愿意用性命成就他河山,他却拒绝以爱情同她纠缠。【虐】【封面感谢镜陌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