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9600000062

第62章

此中生有行  无行般涅槃

上流若杂修  能往色究竟

超半超遍殁  余能往有顶

行无色有四  住此般涅槃

论曰。此不还者。总说有七。且行色界差别有五。一中般涅槃。二生般涅槃。三有行般涅槃。四无行般涅槃。五者上流。此于中间般涅槃故。说此名曰中般涅槃。如是应知。此于生已。此由有行。此由无行般涅槃故。名生般等。此上流故名为上流。言中般者。谓有一类补特伽罗。已于生结得非择灭。起结不尔。彼于欲界遇逼恼缘之所逼恼。便能自勉修断余结殊胜加行。加行未满遇舍命缘。遂致命终。由起结力受色中有。厌多苦故。乘前起道进断余结。成阿罗汉得般涅槃。言生般者。谓有一类补特伽罗。由先具造顺起生业及增长故。欲界殁已受色界生。由具勤修速进道故。生已不久成阿罗汉。尽其寿量方般涅槃。约有余依说为生般。非才生已便般无余。彼舍寿中无自在故。言有行般无行般者。谓有一类补特伽罗。生已多时方成无学。于中有一勇猛精进。有一禀性慢缓懈怠。如次名为有行无行。谓若一类先欲界中依不息加行三摩地力。断五下分结成不还果。后生色界经于多时。还能进修前种类道成阿罗汉。名有行般。无行般者。与此相违。或色界生经多时已。依止苦行解脱余结名有行般。以彼修习依功用道般涅槃故。与此相违名无行般。岂不中般生般现般所依止行。亦有此故。应立有行无行般名。无如是失。此义虽等而彼各有差别位故。谓中般等虽亦定依苦行乐行解脱余结。而彼各有分位不同。对此名为不共差别。此无如是分位别故。约道不同显其差别。如何以此例彼令同。故于此中所辩无失。由此有说。二差别者。由缘有为无为圣道。如其次第得涅槃故。应知亦无。余同此失。然有经说无行在先。亦有经中先说有行。时既无异随说无违。有行可尊故我先说。言上流者。谓有一类补特伽罗。上流有增。非初生处即证圆寂。谓欲界殁往色界生。未即于中能证圆寂。要转生上方般涅槃。即此上流差别有二。由因及果有差别故。因差别者。此于静虑由有杂修无杂修故。果差别者。色究竟天及有顶天为极处故。谓若于静虑有杂修者。能往色究竟方般涅槃。杂修能感净居果故。即此复有三种差别。全超半超遍殁异故。言全超者。谓色界中从一处殁往色究竟。由彼先在欲界身中。已具杂修四种静虑。遇缘退失上三静虑。以初静虑爱味为缘。命终上生梵众天处。由于先世惯习势力。复能杂修第四静虑。从彼处殁生色究竟。以于色界十六处所最初处殁最后处生顿越中间。是全超义。言半超者。谓色界中。从初天等渐次而殁。下至中间能越一处。方能往趣色究竟天。超而非全。是半超义。言遍殁者。谓于色界爱味多故。一切处生。由彼遍于四静虑地十六处所。一一皆有下等爱味为感生缘。从梵众天一一处所一生殁已。至色究竟方般涅槃。故名遍殁。由此义准。初静虑中大梵所居非是别处。即是第二梵辅天摄。若异此者。大梵所居僻见处故。一导师故。必无圣者。于中受生。遍殁半超应无差别。应知此谓二上流中。由有杂修静虑因故。往色究竟般涅槃者。余于静虑无杂修者。能往有顶方般涅槃。谓彼先无杂修静虑。由于诸定爱味为缘。此殁遍生色界诸处。唯不能往五净居天。色界命终于三无色次第生已。后生有顶方般涅槃。二上流中。前是观行。后是止行。乐慧乐定有差别故。二上流者。于下地中得般涅槃。亦不违理。而言此往色究竟天及有顶天。依极处说。无不还者。于已生处受第二生。由彼于生容求胜进非等劣故。唯欲界殁往色界生。有中有中般涅槃者。非色界殁生色界者。以色界中无灾害故。若本有位有余障缘不得涅槃。中有亦尔。中有薄劣非本有故。又彼若有应属上流。中般上流应无差别。谓定无有差别因缘。可作是言。唯欲界殁受色中有便般涅槃。得中般名。非色界殁。何缘有学未离欲贪。无中有中般涅槃者。欲界中有依身微劣。于多事业无堪能故。住本有位于欲界法尚难越度。况中有中能越欲界。至得应果。多事业者。谓越三界。及永断除二种烦恼。并得二三沙门果证。住中有位无如是能。又此有前未曾数习。九品差别烦恼治故。又不还果等。非中有身得。断增上惑所证得故。离三界染极为难故。无欲中有能般涅槃。色界中有与此皆异。故有于中得涅槃者。又此地中有得般涅槃。唯起此地中所有圣道。初静虑地中有位中般涅槃者。唯起自地根本静虑圣道现前。非未至中间。难令现前故。在中有位依身微劣。要易起者。方能现前。此五名为行色界者。行无色者差别有四。谓在欲界离色界贪。从此命终生于无色。此中差别唯有四种。谓生般等有差别故。此并前五成六不还。复有不行色无色界即住于此能般涅槃。名现般涅槃。并前六为七。或应总立九种不还。谓现涅槃分为二种。一于先位善辩圣旨。二临终时方能善辩。于上流内亦分二种。一行色界。二行无色。并前四为八。足转生成九。言转生者。谓于前生已得预流。或一来果。于今生内方得不还。前现般言。唯目现世。初得入圣至涅槃者。或不还者。由根差别。随其所应分成九种。或行色界。五不还中。复有异门。分成九种。颂曰。

行色界有九  谓三各分三

业惑根有殊  故成三九别

论曰。即行色界五种不还。总立为三。各分三种。故成九种。何等为三。中生上流有差别故。云何三种。各分为三。中般涅槃分为三者。初起至远近当生处。得般涅槃有差别故。生般涅槃分为三者。才生有行无行异故。此皆生已得般涅槃。是故并应名为生般。于上流中分为三者。全超半超遍殁异故。然诸三种一切皆由速非速经久得般涅槃故。分为九种。不相杂乱。如是三种九种不还。由业惑根有差别故。有速非速经久差别。且总成三。由先所集顺起生后业有异故。如其次第。下中上品烦恼现行有差别故。及上中下根有异故。此三一一如其所应。亦业惑根有差别故。各有三别。故成九种。谓初二三由惑根别各成三种。非由业异。后三亦由顺后受业有差别故分成三种。故说如是行色不还。业惑根殊成三九别。若尔何故诸契经中佛唯说有七善士趣。颂曰。

立七善士趣  由上流无别

善恶行不行  有往无还故

论曰。中生各三上流为一。经依此立七善士趣。何故前二各分为三。第三上流唯立为一。以上行故名为上流。由此义同但立为一。前之二种虽亦义同。然为其中别相难了。欲令易了故各分三。上流有三相别易了。无烦于彼更别建立。又前二别唯有示所。易显示故各分为三。第三上流别义多种。卒难显示。故总立一。谓初中般唯在将生。根惑品殊故分三种。第二生般唯在已生。亦根惑殊故分三种。上流通有将生已生。将生上流复有二种。谓于静虑杂不杂修。已生上流分二亦尔。复于如是二上流中。若无杂修容生二界。若有杂修唯生一界。生一界者复分为三。全超半超遍没异故。于半超内差别有多。由此上流别相烦广。若一一辩难可周悉。故依等义总立上流。中生位中差别义少。易显了故分之为六。虽彼一一亦有同义。而等第三。于上流中虽有异义。而等前二。为相影显故唯立七。唯此已断欲贪嗔等。非善士法及与无学。大善士果极相近故。经唯说此名善士趣。非谓预流及一来者都不可说名善士趣。佛亦说彼名善士故。如契经言。云何善士。谓若成就有学正见。乃至成就有学正定往上名趣。谓趣上果及趣上生。故唯说七。或唯此七皆能行善不行不善。余则不然。又唯此七往上界生不复还来。余则不尔。故但依此立善士趣。诸在圣位曾经生者。亦有此等差别相耶。不尔云何。颂曰。

经欲界生圣  不往余界生

此及往上生  无练根并退

论曰。若在圣位经欲界生。必不往生色无色界。由彼证得不还果已。定于现身般涅槃故。若于色界经生圣者。容有上生无色界义然天帝释作如是言。曾闻有天名色究竟。我后退落当生彼者。由彼不了对治相故。即此已经欲界生者。及已从此往上界生。诸圣必无练根及退。以曾经生于自相续蕴积圣道极坚牢故。及得殊胜所依身故。前说上流杂修静虑为因能往色究竟天。先应杂修。何等静虑由何等位知杂修成。复为何缘杂修静虑。颂曰。

先杂修第四  成由一念杂

为受生现乐  及遮烦恼退

论曰。诸欲杂修四静虑者。必先杂修第四静虑。以彼等持最堪能故。诸乐行中彼最胜故。谁于静虑能杂熏修。唯诸圣者通学无学。学位唯通信解见至。于无学位通时非时。必先三洲杂修静虑。退生色界亦能杂修。退已练根成见至姓。从欲界没生色界中乘前复能杂修静虑。故六种姓皆有上流。于杂修时作何方便。彼必先入第四静虑。多念无漏相续现前。从此引生多念有漏。后复多念无漏现前。如是旋环后后渐减。乃至最后二念无漏。次引二念有漏现前。无间复生二念无漏。名杂修定。加行成满。从此以后不由功力。任运唯从一念无漏。引起一念有漏现前。无间复生一念无漏。如是有漏中间刹那。前后刹那无漏杂故。名杂修定根本圆成。如是杂修第四定已。乘此势力随其所应。亦能杂修下三静虑。杂修静虑五蕴为体。然于此中诸世俗智。是四法四类八智所杂修。略有三缘杂修静虑。一为受生。二为现乐。三为遮止。起烦恼退。诸不还中。若见至姓为前二缘。若信解性具为三缘。阿罗汉中。不时解脱但为现乐。时解脱者为后二缘。若杂修静虑为生五净居。何缘净居处唯有五。颂曰。

由杂修五品  生有五净居

论曰。由杂熏修第四静虑有五品故。净居唯五。何谓五品。谓下中上上胜上极。品差别故。此中初品。三心现前便得成满。谓初无漏。次起有漏。后起无漏。第二中品。六心现前方得成满。谓二有漏。为四无漏之所杂修。如是所余随其次第有九十二十五念心。如应现前方得成满。如是五品杂修为因。如次能招五净居果。如是十五有漏无漏心。皆是先来未曾得今得。有余师说。初五无漏是从先来未得今得。余十皆是曾所得心。前五现前时已未来修故。有不起定。杂修成满。有要数起。方得圆成。有余师言。由信等五次第增上感五净居。诸感净居由杂修力。亦由业力相资助故。然唯有漏感彼异熟。非无漏力弃背有故。经说不还有名身证。依何胜德而立此名。颂曰。

得灭定不还  转名为身证

论曰。有灭定得。名得灭定。即不还者。若于身中有灭定得。转名身证。谓不还者。由身证得似涅槃法。故名身证。如何说彼但名身证。以无心故。依身生故。以身俱生得势力故。彼已灭位犹名得彼。何缘佛说有学福田。身证不还不预其数。谓世尊告给孤独言。长者当知。福田有二。一者有学。二者无学。有学十八。无学唯九。何等名为十八有学。谓预流向果。一来向果。不还向果。阿罗汉向。随信法行。信解见至。家家一间。中生有行无行上流。是名十八。何等名为九种无学。谓退思护安住堪达不动不退慧俱解脱。是名为九。理亦应说。而不说者。以佛观见有学无学。由断及根有殊胜故。能生胜果名为福田。然诸不还所得灭定。是有漏故。不可说言。自性解脱。故名清净。彼所依身。犹有烦恼。未永断故。不可说言。相续解脱。故名清净。故不约成彼立有学福田。无学位中有漏功德。虽非自性解脱所收。相续解脱故名清净。由此亦能生殊胜果。是故约定及根差别。说九应果皆名福田。已辩不还粗相差别。若细分析数成多千。此中且依行色界五。约诸地等五门分别。谓五约地数成二十。四定地中各五种故。五约种姓数成三十。六种姓中各五种故。五约生处数成八十。十六处中各五种故。五约种姓根数成九十。谓退法种姓下中上根有差别故。数成十五。乃至不动种姓亦然。五约地种姓数成百二十。谓四地中各三十故。五约地种姓根数成三百六十。谓四地中各九十故。五约生处种姓数成四百八十。谓十六处各三十故。五约生处种姓及根数成一千四百四十。谓十六处各九十故。五约离染处种姓根。积数总成一万二千九百六十不还差别。谓以离染九品不同。乘前一千四百四十。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两个世界的时差

    两个世界的时差

    等一个人可以等多久?陶然一直以为不管自己走多久走多远,他一直都会在原地等着自己。是不是一直有着这样的错觉,所以当年才会义无反顾的离开...等一个人是什么滋味?是夜夜睁眼到天明?亦或是总能在空旷的房间中听见她的低喃,还是早已等到麻木已渐渐忘记如何再去爱人?等待早已让云时风身处地狱,日日夜夜受着锥心刺骨之痛,痛到他想将那罪魁祸首大卸八块让她一尝这铭心之痛,当然,如果她还有心的话...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是拿得起却再也放不下,是已忘记如果再去爱上她人?叶天扬从未想过自己会有失去理智的一天,为了她自己已泥足深陷,而她却孑然离去...都说世界是圆的,陶然觉得只要握紧手中的这跟线,就能找到她的他,只是,另一头的他还愿意牵起这条红线吗?世界很大,我们很容易走失;世界也很小,我们总有一天会相遇。爱一个人很容易,等一个人却很难,你会为了心爱之人等多久呢?多久算久?天长地久算不算?他傻傻的问道...
  • 思慕无期

    思慕无期

    少年彼时,一场荒诞不羁的误会,让深爱的两人形成五年的时差,五年后,夏凉凉重遇已成巨星的陆亚卓,情深,缘在,让两人重归于好,而那段被埋藏了十几年的秘密也冲出了黑暗的牢笼,毁灭了夏凉凉身边最亲近的人,母亲跳楼身亡,她怀疑了他,面对她的质疑,他颔首承认并用世界上最憋足的借口让她离开,但这次的分离,不是五年,十年,二十年,却是一生一世。
  • 重生复仇:异能废嫡女

    重生复仇:异能废嫡女

    上一世,她是南宫将军府的废物嫡女,为庶母庶妹所迫害,被打入天牢,与鼠蛇蚁虫为伍,最后被庶妹一箭穿心而死。这一世,她因恨重生,身上还带着不为人知的异能,她誓要将那些害过她的人都千刀万剐,下斩庶母庶妹,上将太子拉下马。南宫凰:“我欠你一条命,你有什么要求?”拓跋战睿:“我只想宠你、纵你一世!”
  • 三国之卦帝刘封

    三国之卦帝刘封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算命大师穿越到三国,附身到刘备的义子刘封身上。几年后,因为没有发兵救关羽,他将被刘备赐死。为了自救,刘封制定了一个计划,打算甩开玄德老爹单干。曹操:玄德,为何叫你的假儿子来打我?孙权:玄德,为何叫你的义子来占我的地盘儿?刘备:此事与我无关,我问问军师去。孔明:刘封的本事比我还大,管不了他。阿斗:封哥,这皇帝还是你来做吧。刘封:怎么一不小心就得罪了这么多大佬?
  • 时光有你7分暖

    时光有你7分暖

    青春有很多种滋味。顾微尝过涩,尝过酸,尝过辣,尝过甜,独独没有尝过温暖。她以为这永远与她无关,没想到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一个穿白衬衫的少年,笑容灿烂地闯进她的世界……幸福,如此简单。
  • 忘不了,是因为你不想忘(蔡澜·致青春)

    忘不了,是因为你不想忘(蔡澜·致青春)

    此书专注点在于“情感纠葛”的纾解。在“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三角恋、多角恋”“分手快乐”及“生活琐事”等七个章节中,蔡澜凸显其杀伐决断的个性,敢爱敢恨。他鼓励年轻人积极面对恋爱与生活,在失败中学习、成长。“把痛苦建筑在发愤学习上,念书念到忘我的状态,是打败经验的最佳方法。”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不过,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
  • 佛说逝童子经

    佛说逝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篮里花儿香啊

    花篮里花儿香啊

    这些天,老富每天从被窝里一钻出来,就会站到街头的大柳树下,一直站到太阳将西边的天际烧出一个橘红的洞。算一算,这已是他第十六天站在大柳树下了,没错,他在等一个人,准确地说,是一个开三轮车进村卖东西的女人。卖东西的女人已经半个月没露面了,这情况以往可是从没有出现过,以往,她每隔三天就会来一趟。眼看这一天又要结束,老富望着那个橘红的洞,真想跳进去烧死算了。可他还是不相信女人真就连个话都没有就不来了,不说别的,就冲他这一年买了她那么多东西,她也得进村打个照面吧。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