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6400000012

第12章

第七彰佛自说总别部类者。且二藏中总而言之。或有别部类。或无别部类。所以者何。一会之中唯被声闻。不被菩萨。如阿含等。是名别部声闻藏也。其一会中唯被菩萨。不被声闻。如十地等。是名别部菩萨藏也。若一会中俱被二机。教益二种名无别部。如说深密。三乘众生各有无边入自乘故。佛为胜义生菩萨说三无性法时。六百千众生发菩提心。三百千声闻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一百五十千声闻永尽诸漏心得解脱。七十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故知二藏亦有别部。亦无别部。此说二藏总别部类。素呾缆等三总别者。经部师说。契经。调伏有别部类。阿毗达磨无别部说。萨婆多师有二师说。有言世尊亦有别部说对法藏。即发智是。名摄归彼故名迦多衍尼子造。有说世尊无别部类说对法藏。岂佛自造章颂品等。若作此解便与经部所说不殊。既正理师广为斗诤。明佛世尊别说对法。由此义理故毗婆沙存于二解。今大乘中亦有二说。西域相传其义如是。一师说云。世尊亦有别部类说者花严。般若如是等经是素呾缆藏。阿毗达磨深密等经是阿毗达磨藏。毗奈耶。瞿沙经是毗奈耶藏。此藏梵本。即今西国施无厌寺犹有小分。大徒隐没。旧人传云。清净毗尼经是毗尼藏。第二师云。随于所诠以分三藏无别部类。解深密经多诠慧学。文殊问经等多诠戒学。首楞严经多诠定学。随多所诠以分三藏。如涅槃经。始从如是终至奉行俱是修多罗。阿毗达磨经中具足亦有直非直说。故彼定非是别对法。故从多分以立藏也。三学俱多唯素咀缆。戒定多者唯毗奈耶。唯慧多者对法藏摄。此约佛说。若弟子说亦有别部。唯对法藏。其普曜经。未生怨经所说三藏。唯独觉藏无别部类。以教小故合声闻说。唯有余二。以就机行果及所诠少有差别故分三藏。定无别部。其六藏中准前所说。初师既许大乘别有毗奈耶。瞿沙经为毗奈耶藏。别部说有六藏不同。斯亦无失。第二师意不许别部但随所诠。若师资合论。别部类说亦可有六。若唯佛说无别六也。随其所应别有多少。随诠成六。此即第七彰佛自说总别部类也

第八师资建立者。此诸藏教。几唯佛说。几通弟子。如瑜伽论第八十一中解论议经云。论议经者。谓诸经典循环研核磨呾理迦。一切了义经皆名磨呾理迦。谓于是处。世尊自广分别诸法体相。又于是处。诸圣弟子已见谛迹。依自所证无倒分别诸法体相。此亦名为摩呾理迦。亦名阿毗达磨。由此文故传受释云。许佛灭后十二分中论议一分。三藏之内对法一藏通弟子说。不许余之十一分教。并余二藏通弟子说。所以者何。唯此对法及论议教。弟子所造义理与佛意无有异。若应颂等必与佛说殊。改佛本颂故。逗机说经待犯说戒。非佛自说余不信故。由此设令佛灭度后。有诸弟子造偈颂等。皆名论议及名对法。如释缘起仍名对法藏。及名论议经。以极推寻诸妙理故。意欲诠辨诸法相故。若弟子造非教藏摄。教藏便摄圣教不尽。故佛灭度后弟子所造。皆是对法论议所摄。若佛在时对佛前说。佛所许可。说于三藏十二分教。一切无遮。如诸经中此义非一。由如是义。佛灭度后。声闻。菩萨二藏皆通弟子所造。普曜经中所说三藏。皆通弟子之所说也。三藏之内。唯对法藏通弟子说。六藏之中。二对法藏亦弟子说。若佛自说及对佛前诸弟子等说二三六。一切无遮。然此经中且论弟子见谛者说举其胜者。显离诸失有所证故。若实而论。通取未见圣谛者造。亦是彼摄

第九次第分别者。勘捡诸处。说此次第。略有二种。一浅深次第。天亲摄论说声闻藏为初。菩萨藏为后。第二余处亦说胜劣次第。以菩萨为初。声闻藏为后。准说三乘独觉等三藏次第亦尔。复有三种次第前后。一种次第者。初素咀缆。次毗奈耶。后对法藏。此有五义作此次第。一依说次第。普曜经说。佛成道讫第六七日。在波罗奈国仙人鹿苑。为陈如等说四谛法。即素呾缆。次于舍卫国因迦兰陀子。制非梵行次说毗奈耶。后于毗邪离猕猴池侧普集讲堂。佛见跋渠耆旧比丘等本末因缘。说离五怖畏后说对法。二结集次第。初命阿难集素呾缆。次命波离集毗奈耶。后大迦叶自集对法。然普曜经乃说阿难后集彼对法。真谛云。满慈子集对法。三所化次第。为初入法说素咀缆。为已入法说毗奈耶。为有断证说对法藏。四本末次第。契经为本。戒从此生。慧方得起。五宽狭次第。契经诠生三学。调伏诠生二学。对法唯诠慧。故经为初对法为后。第二次第者。依修行说。戒粗易修。次定。后慧最难可成。从浅至深修行法尔。故。初毗奈耶。次素呾缆。后阿毗达磨。第三次第者。依胜劣说。对法诠生慧种智之根本。定能澄净心生慧令证法。持戒离诸恶调伏身。语。意。故初对法。次素呾缆。后毗奈耶。又无次第随宜说故。然诸经典多依第一一种次第以辨三藏。六藏次第准义应知

第十释通疑难者。第一结集缘起。虽有违文。诸部不同未可为难。第二名数增减中。问既大乘中无别杂藏。何故分别功德经说有杂藏。瑜伽论等云如杂事说。答分别功德经是大众部义。非宗所许。设同瑜伽说有杂事者。如法蕴足论萨婆多部说有杂事品。本是经文随彼所诠即属彼藏。唯诠行杂即毗奈耶。唯诠事杂即素呾缆。唯诠理杂即对法藏。若三俱杂即素呾缆。若行。事杂即毗奈耶及素咀缆。若行。理杂即通调伏及对法摄。若事。理杂即通契经及对法摄。然非大乘别立杂藏。此依所诠以分三藏。若部袠别。从多摄属彼藏所收。胎藏经八藏亦大众部。非大乘义。第三辨废立中。问约机运济为乘。即立一乘。五乘。亦许约机摄持为藏。许立一藏。五藏。答虽无文说义即可然。乘。藏俱许就机。理有一藏。五藏。胜鬘经云。毗尼者即大乘学。既摄小教名为大学。故同于乘唯立一藏。亦应说言十方佛土中。唯有一藏法。无第二。第三。除佛方便说以此准知。义应立一。五。约机论藏诸教既小。故略不立一藏。五藏理应有也。又乘依机行。藏约教门。意趣有殊。不可一准如十度十蔽相治数齐。四轮八难其数不等。故乘有一。五而教不立也。第四门中出其体性所有妨难。总聊简中前已具述。第五释总别名中。问何故二藏中。小乘依人立藏名声闻藏。不名独觉藏。大乘依人立藏名菩萨藏。不名如来藏。答独觉之教小于声闻。又初入法亦依声教故。小乘藏依人立名名声闻藏。不名独觉藏。若名如来藏愿行名字不弘。欲显愿行名字深大弘远。但名菩萨藏不名如来藏。又菩萨德行世易可成。如来德行世难可成。欲劝有情令依此教易可成立。但名菩萨藏不名如来藏。又小乘之中声闻为因独觉为果。从小为名非名独觉藏。大乘之中菩萨为因如来为果。从小为称非名如来藏。问何故菩萨藏以誓愿所求为名。不以境缘为号而名无师藏。其声闻藏以境缘为称。不以誓愿所求为名而名涅槃萨埵藏。答夫立名者且约一德。菩萨愿求俱广利益既大。欲显悲深智广。但名菩萨藏。不名无师藏。声闻依缘成德为胜。愿。求俱浅故。从境缘为名。不名涅槃萨埵藏。由此独觉亦依缘立名。不以誓愿为号。问三藏中若以贯穿生理名素咀缆。余之二藏亦应名契经。调伏。对法为问亦尔。答据实而论。三藏俱可名素呾缆。以说素呾缆是贯穿义故。然从根本以得其名。余即不得。如色。法处余不得名。调伏。对法其义亦尔。又贯穿理生胜。一得其名非余。调伏三业胜。一得名非余。对向无住涅槃胜。一得名非余。契经。调伏。对法。如次各一得名。问六藏之中若以行果机理少别。普曜经等立独觉等以为三藏。亦应以彼行等小别立于九藏。何故唯六。答有别部类但可分六。以独觉教无别部类。不分成九。又机性全别。可成三藏。教法小别。不分成九。第六辨差别中。问依净尸罗生无悔等。渐次得定生诠戒。定俱名毗奈耶。依定发慧生诠定。慧应俱名对法。答戒。定俱福类。诠生并调伏。定慧福智殊。生诠异藏摄。问定慧类殊别藏所摄。散定差别定非调伏。答定散虽殊俱是福。不能断惑俱调伏。福智两殊专择异。断惑有差别藏摄。第七彰佛自说总别部类。略为聊简如自门说。第八师资建立者。问设许三藏十二分教。佛灭度后弟子皆得分别演说。有何过失。答若尔便成师资无别。浅法。深法。比法。证法。圣法。凡法。一切智法。一切种智法都无差别。又许造者。藏教便殊。故佛不许佛灭度后弟子等。造十二分教及三藏等。问如是诸藏三界五趣何处具有被何众生。答仁王经中列变化众无色界众。又无色界天。佛边侧立听阿含经。陀罗尼经烈地狱众。故知契经被三界。五趣真化之身。卢舍那佛经。说十八梵天诸神王等。俱能解悟皆悉受持菩萨戒法。故知调伏亦被二界。五趣之身。此依实身。无色界中无有耳识不闻教故。故知但被二界。五趣有情实身。以经威力地狱众生得闻法故。诸大菩萨于地狱中教化受戒种种事故。然得戒者义即差别。有此教者亦唯二界。五地无遮。寻伺上地可起下故。发教化他理亦无失。阿毗达磨可通二界。不见文说许通五趣。四生即无遮。然中阴经说佛于中有教化无色界众生者非大乘宗。大乘宗者。此是化众生定非真身。无业果故。不尔便违瑜伽等说

十二分章

第六。十二分教。略以七门辨释。一列名。二辨相。三释总别名。四通别。五废立。六诸藏相摄。七问答分别

第一列名者。一契经。二应颂。三记别。四讽诵。五自说。六缘起。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广。十一希法。十二论议

同类推荐
  • Otto Of the Silver Hand

    Otto Of the Silver H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任文逸稿

    任文逸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胎息经注

    胎息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

    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

    20以上,30未达,其实是个不尴不尬的年纪。从社会传统观念来说,你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成年人,你会被要求成熟,坚强,甚至圆滑世故,需要有肩膀,有担当;但在你的心底,还有很多东西仍未脱稚气,还有追梦的天真,还有相信的执着,还有对于感情奋不顾身的愚敢。这些柔软,这些敏感,一方面似乎是制约我们成熟理智的软肋,而也正是拥有这些青春期的遗产,才使得我们不会在往来复去的街头,变成面目模糊的“成年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而眼眶会红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老。
  • 高标管事 低调管人

    高标管事 低调管人

    高标管事是一种境界,低调管人是一种艺术 低调管人是领导者最智慧的平衡艺术 低调管人是领导者最绝妙的得人心法则 低调管人是领导者高明的博弈之道 低调管人是领导者最隐蔽的调控计策 低调管人是领导者最老到的用权技巧 低调管人是领导者最有力的谋势韬略 低调管人就是沉静领导。
  • 穿越之修仙在凡人

    穿越之修仙在凡人

    时间倒回两个小时前,地点怀豫县,半山村一件古色古香的大院里,明亮的正堂里,一位面色安详的年轻人躺在椅子上,这个年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陆氏财团董事长——陆嘉先生。
  • 住在我身体里的那个人

    住在我身体里的那个人

    《住在我身体里的那个人》是一个灰姑娘的心灵挣扎历程,也是一个现代都市人希望得到却不敢奢望的爱情故事。爱情没人能说得出原因——和美丑无关,和身材无关。可能到了最后会妥协于什么,但是,内心有过爱情的人,都知道,爱情就是爱情本身,于一切都无关。
  • 我不想行善

    我不想行善

    重生前一日,得天眷顾,得善人系统…………“你们别动,我只是行善,不求回报。”斩妖除魔,惩奸除恶……却无人识我……只知我是恶魔,其实我是一个大善人。
  • 火[合牛]供养仪轨

    火[合牛]供养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本书以戴高乐将军奇峰迭起的一生传奇为主轴,通过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种亲身经历的逼真摹写,全景式再现,并充分塑造了戴高乐将军坚忍不拔、锋芒毕露的“军人政治家”形象。
  • 二重记忆

    二重记忆

    ?唐恩笑眯眯凑到他面前:“明昊彦,我都23岁了可是一次恋爱都没有谈过,照这个情况下去恐怕30岁都还是老样子,我想了很久,要不我嫁给你吧,这样我就再也不会被鬼欺负了。”?明昊彦一口凉水喷出:“你是真的想嫁给我,还是只是单纯的想要我庇护?”?她一改往日的高冷和傲娇,抱着他的胳膊巴结道:“我只是单纯的想嫁给你然后要你庇护,便宜了别人还不如便宜你。”?明昊彦:“???”——这是一个女警察和驱魔者的故事,没有最狗血,只有更狗血
  • 列那狐的故事

    列那狐的故事

    诡计多端的列那狐无论身处何种险境,都能巧妙地化险为夷。他躺在路上装死骗过鱼贩子,从容地饱餐美味的鳗鱼;他让老狼叶森格仑把尾巴伸进冰洞里钓鱼,结果变成了秃尾巴狼;他一次次捉弄狮王派来的使者,以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所有的敌对者……他既聪明伶俐,又狡诈残忍,让人又爱又恨。列那狐的故事引人入胜,精彩隽永。
  • 锦衣杀明

    锦衣杀明

    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是杀人用的!杀什么人?阻碍大明朝发展的人!尸位素餐,贪官污吏,杀!结党营私,热衷内斗,杀!假传圣旨,陷害忠良,杀!自私自利,拒不缴税,杀!假仁假义,空谈误国,杀!投机倒把,里通外国,杀!藐视大明,虽远必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