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6400000041

第41章

第五位地有二。一三乘凡圣位。二三界九地位。三乘凡圣位者。虽有三慧发心未定名住外凡。发决定心方内凡位。若二乘位解脱分中。闻慧在五停心位。思慧在二念处位。修慧在暖已后诸位。此据随增说三慧位。然实凡圣因果位中皆容得起。虽暖等体非是闻慧。位亦通起。唯见道中无闻思慧。理定观故。其大乘者。唯识论说唯识相性。资粮位中听闻思惟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彼文意说。四十心位起闻思慧修习唯识。四善根后方起修慧。从多增修。非理实尔。华严经中说。十住位初发心住八相成道能现神通。又瑜伽六十五说。毗钵舍那菩萨。若定若生。以无色界心了三界法及无漏法。此非决择分位。不生彼故彼地无故。故资粮位修慧之行未能理观。加行位中方能观理故。唯识论说。资粮位。于识性相听闻思惟。不说修慧。虽决择分体唯修慧。位起闻思欲界身故。于见道位唯有修慧。内观谛理非散心故。彼闻。思慧种子得修。于修道位七地已前定散心间皆容得起。八地已上无漏相续都无散心。十地经说。八地已上于一切法能堪。能思。能持。彼论解云。如次即是闻思修慧。虽一慧体。一刹那中。能取外教而寻于义名为闻慧。能深筹度先理后文名为思慧。于此二中能证明显即名修慧。圣智迅速于一念慧义分三故。实无别体。有说。但是修慧所摄非是闻思。闻思假说实是修慧。大小二乘不说色界亦有思体。无色界中有闻慧体。若八地后起实闻思。应许色地亦有思慧无色有闻。虽说无色天。佛边侧立听法等事。但依修慧缘教义故。如目犍连。猕猴池侧。入无所有处定闻狂象声。但修慧闻非闻慧故

三界九地者。欲界地有二。谓闻思所成。不定界地非离染地。设欲修时堕思中故。欲界之心行相粗故。色界地有二。谓闻。修所成。若欲思时堕修中故。上界地心行相细故。由此无色亦无思慧。上地虽有慧与思俱。不由思成。相非明了。诸善性者。或是生得。或是闻修。定非思慧。无色界有一。谓即修慧。要由耳根听闻法已引所成慧。彼无耳根故无闻慧。异界相违不相顺故。设由彼引。粗细悬殊。如目犍连。非闻慧摄。闻所成慧通在六地。欲界。四静虑。及静虑中间。未至勤求根本地相。善位无容起散闻慧。或在七地加初未至。或在五地又除中间。何故中间说无闻慧。不许上三未至地无。由此应知初说为善。思慧唯在一欲界地。修慧有漏者十七地。八根本。八近分。静虑中间。无漏者在十地。色界六除上三未至。无色界中四根本地。说非想地有无漏心引灭定故。然在下地得起上地有漏闻慧。对法第五等说。乐欲力者。谓已得第二静虑者。入初静虑已。若欲以第二静虑地心出等。即能现前而出于定。余一切地如理当知。其所入定修慧心。其第二定所出之心非生得善。诸论皆说。若生彼地方起彼地生得善故。故所出心定是闻慧。有义所出定是修慧。有漏无漏异心名出。要生彼地中起彼闻慧故。八地已后心恒一类。云何名出。既尔纯无漏。如何起闻慧。故异行相异分名出。前师亦许闻慧名出。无漏三慧上下通起。上地不起下地有漏思。修二慧。思无下起。一地系故。上亦不起下地闻慧。有漏三慧是业性故。皆厌舍故

第六诸智相摄者。胜鬘经中说一。谓心法智。彼说厌苦求涅槃智。究竟唯修。观如来藏厌众苦故。方便通二。又说二智。谓初圣谛智。二无二圣谛智。彼唯修慧。初是安立谛智。后是非安立谛智。彼说二乘以初谛智断诸烦恼。诸佛世尊以无二圣谛智断诸住地故。非闻思摄。又说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一空如来藏智。谓缘若离若脱若断若异烦恼藏智。二不空如来藏智。谓缘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智。初观烦恼能覆藏智。非真实故名之为空。后观法身惑所藏智。理真实故名为不空。究竟成满亦唯修慧。方便通二。又有二种。谓世俗智。胜义智。三皆通二。有说初智唯有漏。后智唯无漏。由诸教中唯说无漏。又杂集说。有三种无分别智。一知足无分别。二无颠倒无分别。三无戏论无分别。初唯思修。说诸异生随于一无常等法。究竟思已生喜足故。后二唯修慧。说诸声闻于诸蕴中。为除四倒如理观察。得出世智能达无我。是中智故。说诸菩萨知法戏论除泯法相得极寂静出世圣智。是后智故。又有三无生忍智。本性无生忍自然无生忍惑苦无生忍。如次即是缘三性境诸无漏智。亦唯修慧。又有四智。谓圆镜等。初之二智定唯修慧。妙观察智。有义唯修慧。有义通三慧。成所作智。有义唯修慧。有义通闻慧。许十地中起此智故。义准如前。又有四智。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受后有。如次即是苦。灭。道。集四无学智。真实成满在定中起。唯是修慧。前方便位亦通闻思。然诸教中多说修者以根本故。又四寻思。四如实智。皆唯修慧。成满位故。寻思唯有漏。实智通无漏。胜鬘经说。随顺法智者。五种巧便观察成就。一观察施设根意解境界。二观察业报。三观察阿罗汉眠。四观察心自在乐禅乐。五观察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圣自在通。此五种观察究竟成满唯是修慧。初方便位亦通闻。思。彼经自说。于我灭后未来世中。我诸弟子随信信增上。依于明信随顺法智。自性清净心。彼为烦恼染污而得究竟。是究竟者入大乘道因故。又有六现观智。一思现观。二信现观。三戒现观。四现观智谛现观。五现观边智谛现观。六究竟现观。初唯思慧。后三修慧。余二非慧。此据自性。若取俱行。随其所应菩提分法而为自性。对法论十三说。现观有十。一法。二义。三真。四后。五宝。六不行。七究竟。八声闻。九独觉。十菩萨。法是闻慧。多缘教故。义是思慧。多缘理故。真。后究竟皆唯修慧。如次即是智谛。智谛边。究竟。三现观故。宝即是信。不行即戒。并如前说。后三依乘得此有异。随应说慧。瑜伽六十九说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他心智。其世俗智通有无漏三慧所摄。中间八智唯无漏唯修慧。后他心智通有无漏。亦唯修慧。又有十力智。谓处非处。乃至漏尽智。唯在如来相续中有。唯无漏。唯修慧

对法第三说十三智。信解智。道理智。不散智。内证智。他性智。下智。上智。厌患智。不起智。无生智。生智。究竟智。大义智。彼论自释。初三即三慧。第四胜义智。第五他心智。第六法智。第七类智。次四种四谛究竟智。即尽无生智。次前九种唯是修慧。大义智即大乘智。通三慧摄。究竟唯修。又显扬论十六等说。观察四谛起十六行智。前为后后之所依止。谓为对除四颠倒故。苦谛四行。一为除常倒起无常行。二为除乐净倒起于苦行。三为除我倒起于空行。四即为除此起无我行。空观诸行我性空故。此观行外余我空故。空观诸行无有我故。此观行体非我性故。是二差别。次于常。乐。净。我四爱集谛。起因。集。生。缘四行。次于此断灭谛。起灭。静。妙。离四行。次于此能证道谛。起道如行出四行。皆唯修慧。通有无漏。成满位中唯无漏修。显扬论十七说。现观有十八种。一闻。二思。三修所生智。四顺决择分智。五见道。六修道。七究竟道。八不善清净世俗智。九善清净世俗智。十胜义智。十一不善清净行有分别智。十二善清净行有分别智。十三善清净行无分别智。十四成所作前行智。十五成所作智。十六成所作后智。十七声闻等智。十八菩萨等智。据实现观体唯修慧。闻等助修五现观摄。此中有五类。依五位道智有七。闻等三慧。解脱分中而施设故。依观二谛智有三。观世俗智。有善不善二境异故。依能缘行有三。有分别中有漏无漏二类异故。依二空二真智有三。加行。根本。后得别故。依乘有二。声闻。菩萨大小异故。瑜伽第十说四十四智。谓观老死支为四。一老死苦。二老死集。三老死趣灭。四老死趣灭行。乃至行支皆作此观。无明无因。智种阙故。不说观之。菩萨昔在菩提树下。杂染顺逆观缘起支。于逆观中而为此观。依初方便故诸论说齐识退还。皆唯修慧。至成就时修慧观故。初观加行亦通闻思。示相异生唯有漏摄。实是无漏。彼论又说七十七智。谓缘现在老死有二智。一缘现在生而有老死。二非不缘现在生而有老死。现在自身自已作故。缘过去老死有二智。一缘过去生而有老死。二非不缘过去生而有老死。观于前际无始老死。无不皆以生为缘故。缘未来老死有二智。一缘未来生而有老死。二非不缘未来生而有老死。未来虽未起。容有杂染还灭义故。今观杂染故成二智。此三际中。初智观果有因显其所由。后智观果有因非不决定。破外妄计不平等因无因而生。此前六智名真实智。第七法住智。观支所不摄法。诸有漏慧遍知义故。通知三世缘起教法名支不摄。准知圣者身亦有法住智。异生身中亦有真实智。观教观支起七智故。乃至行支亦有此七。智种阙故。除无明支究竟观成。唯修慧摄。初加行位亦通闻思。瑜伽又说诸神通智。解脱门智。无碍解智。无诤智。愿智。力。无所畏。念住。一切种。不共佛法等智。前五神通通有无漏。说异生身及圣起故。后唯无漏。二智摄故。六皆修慧。解脱门智唯无漏。修慧摄。解脱门故。空八智摄。无愿六智摄。无相五智摄故。无碍解智乃至不共佛法智。唯是修慧。随其所应通有无漏。在阿罗汉等及如来身故

第七法行差别者。法行有十。辨中边第三卷颂云。谓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讽诵。及思修。行十法行者获福聚无量。胜故无尽故。由摄他不息。大毗婆沙四十二卷。有作是说。若于三藏。十二分教。受持转读究竟流布名闻所成慧。依此发生思所成慧。依此发生修所成慧。此断烦恼证得涅槃。如依金矿生金。依金生金刚。此能摧坏山石等物。评曰应作是说。若于三藏。十二分教。受持。转读究竟流布。是生得慧。依此发生闻所成慧。依此发生思所成慧。依此发生修所成慧。此断烦恼证得涅槃。如依种生芽。依芽生茎。依茎转生枝叶花果。依瑜伽第十三说。云何闻所成地。谓若略说。于五明处名句文身无量差别。觉慧为先。听闻。领受。读诵忆念。又于彼义无倒解了。如是名为闻所成地。此中意说。于五明处名句文身无量差别。觉慧为先者。是生得慧。听闻领受读诵忆念。又于彼义无倒解了。方名闻慧。即显总相。于五明教。劣闇觉慧所有善心名生得慧。听闻已后差别作意明了善心。名为闻慧。非必要先于三藏教。听闻。领受皆生得慧。但于三藏非用功力。所生闇劣觉慧善心。名生得慧。不顺出世。非功力起。性不明了。读解文义任运而起名生得慧。故虽受持三藏等教。亦有生得。若于三藏要用功力所生明胜觉慧善心。名加行善。能顺出世由功力起。性极明了。读解文义加行而起名为闻慧。故知受持三藏等教亦有闻慧。不尔如何于五明教觉慧为先名生得慧。听闻领受名为闻慧。辨中边说。闻所成慧思惟大乘能令善根界得增长。思所成慧思惟大乘能正悟入所求实义。修所成慧思惟大乘能令所求事业成满。谓能趣入修治地故。此三妙慧以十法行而为助伴。由十法行之所摄受。初八法行名为闻慧。第九法行名为思慧。第十法行修慧所摄。由此三慧于此大乘修诸法行。获最大果。一最胜故。二无尽故。由能摄益他诸有情。是故大乘说为最胜。由虽证得无余涅槃。利益他事而恒不息。是故大乘说为无尽。法花经说。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乃至千二百意功德。若于三藏受持读诵唯生得慧。云何得有行十法行获福聚多。五种法师成六千德。加行善法用力方生。明了解心所应得故。由此应如大乘所说

第八与陀罗尼对明同异者。陀罗尼有二。一能持。诸经等说闻持陀罗尼。二所持。菩萨地说陀罗尼有四。一法。二义。三能得菩萨忍。四明咒。陀罗尼者。此云总持诸论说以念慧为性。此中闻持即是闻慧。此中所持即闻慧境。闻法义等明记不忘名曰闻持。于此义中应有分别。何故闻慧独称总持。不说思。修亦总持摄。闻从外分内胜慧生。缘事散境最初慧故。简未成就闻而不持。独称总持。思修二慧因内分起。于义决定非初慧故。理可能持。简别义微。不立持称。故于三地说断二愚。一欲贪愚。障修慧者。二圆满闻持陀罗尼愚。能障总持闻思慧者。不说欲贪障总持故。有义闻持即是闻慧。法。义。等持亦思。修慧之所持境。闻慧总闻法。义等已明记不忘。名曰闻持。思。修二慧内因力起。能思能修法。义等四明记不忘。立彼四持。不尔三地已得闻持。能持彼四。断障总持闻思愚已。复言九地断后后慧辨陀罗尼自在愚。成唯识第九说。无量所说法陀罗尼自在者。谓义无碍解。即于所诠总持自在。于一义中现一切义。故无量名句字陀罗尼自在者。谓法无碍解。即于能诠总持自在。于一名句字中。现一切名句字故。彼何所持。随彼能持三地已得故。思。修二慧能持相隐内分力生。简别义微。说所持相闻慧。必从外缘力起。简别义胜。能持相增。不说所持。故唯识言二圆满闻持陀罗尼愚。即是此中能障总持闻思慧者。思慧亦名陀罗尼故。故知九地说断陀罗尼自在愚。得法义无碍解等。即是修慧陀罗尼之所持故

同类推荐
  • The Fathers of the Constitution

    The Fathers of the Constitu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火[合牛]供养仪轨

    火[合牛]供养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文小品咀华

    古文小品咀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reopagitica

    Areopagitic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梵志阿颰经

    佛说梵志阿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独宠王妃

    穿越之独宠王妃

    二十一世界的赏金猎人代号‘华星‘一朝穿越竟然成为了赵梁的大将军之女,什么柔弱,可怜,被欺负的都跟她挂不上边。最严厉的酷刑,最让人生不如死的折磨,一次次施加于曾经欠她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锦瑟华年是情痴:李商隐诗传

    锦瑟华年是情痴:李商隐诗传

    本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传记。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他是唐朝行将灭亡时的一位诗歌巨星,他给唐朝诗歌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他的诗以细腻严谨、意境灵妙为长,千百年来深受后人追捧喜爱。本书以李商隐的诗歌为经纬,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李商隐沉郁多情的一生。作传者的文字十分精巧,富有韵律感,读来清风拂面,近于吟哦。本书成功地将纪实文体的严谨和诗歌的优雅结合为一体,能引人进入绝妙的美学佳处。
  • 绝世商女:蛇蝎美人骨

    绝世商女:蛇蝎美人骨

    一句“既然你心如蛇蝎,就去和毒蛇相伴吧”就彻底把她打入了绝望的枯井。无论身心都饱受煎熬,她的一生,都太过轻信于人。以至于最后葬身于蛇窝枯井,扫过周围丝丝缠绕的毒蛇,她缓缓伸出了双手,发誓:“今日你们喝了我的血,吃了我的肉,如有来世,我真希望可以跟你们一样,变得剧毒无比,无人敢欺。”黑暗之中她破魂重生回到四年前,面对这个她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她游刃有余的化解了一个个危机,笑看庶出的妹妹以及姨娘们演的一出出戏。那一双深邃的眼眸,迷乱了众人,那一身绝对的风华,只为她而更加耀眼。在万蛇护航之下,且看他与她如何在这风云变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抹柔情。
  • 青莲子传奇

    青莲子传奇

    他曾是依附一株青莲上的一缕幽魂,想要找回盘古斧报师父重生之恩,犹如大海捞针。
  • 第三纪元:众生

    第三纪元:众生

    ……叮……叮……欢迎来到这款体验类游戏,在这里各大玩家可以尽情的勇创天涯,畅玩飞翔。什么?你的翅膀飞不起来,那你打怪升级试试。什么?你的升级效率太慢,那你提高战力试试。
  • 胡适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胡适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本书收录胡适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28篇。所选文章多为胡适先生的教育心得,能够代表胡适的教育思想,如《大学的生活》《学生与社会》《杜威的教育哲学》《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谈谈大学》等,包括一些演讲稿;此外也选编了胡适先生关于文学、人生、读书、自由等方面的文章。
  • The Mysterious Stranger

    The Mysterious Strang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负微光

    不负微光

    我因为喜欢你,我会偷偷打听好你报考的学校,努力和你站在同一个位置。因为喜欢你,我会在你失恋时忍着内心的心痛陪你坐到天亮。因为喜欢你,我还是会在原来的地方,等着你。年少时,我们每个人都会走过不一样的经历,而这些经历,却曾带给你最美好也是最快乐的回忆。
  • 生活窍门一本通

    生活窍门一本通

    本书涵盖了人们最需要知道的知识领域,书中采用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最经典的生活经验,为读者提供方便。减少麻烦,是一本最实用的综合性生活指南。
  • 凤舞九天 妖孽竹马弄青梅

    凤舞九天 妖孽竹马弄青梅

    【本文简介】她,在最无邪的年岁相识他;他,在最美好的年华相知她。洗尽铅华,在繁华不肯谢幕的年代里伴卿一世长安。褪去凡尘,在盛世不愿轮回的年月中同君地老天荒。那一年她难得忙里偷闲却被上天开了玩笑,不仅自己成了小不点还捡了个小拖油瓶。后来,她和那个小拖油瓶却成了室友。再后来,她和他分开了十年,再见已是物是人非。或许感情来的太快让他们措手不及,但是没关系,因为时间会告诉他们一切的。他问,“你愿意和我牵手吗?”他不懂爱情,她同样不懂。......“你是认真的吗?”执子之手吗?“当然,我一向不开玩笑的。尤其是这种事情。”尤其是对你。“那么...”伴着少女的回答,少年似乎如烟火一般绽放开来。---------------看养成记与反养成记--------------前世他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她却众叛亲离毁其一生命运不知是否开了玩笑,让遥不可及的他们纠缠一起场景一她血染一身,来到可以触得及他的地方,“你还记得我吗?”满心的欢喜,却换来淡淡一句,“本君何曾与你相识!”紫衫飞扬,拂袖而去。场景二“过来我这边可好?过来可好?”一双节骨分明的手向她伸出。那是她曾经一直希望的:他会伸出手牵住她。如今他真的伸出手了,她却不想触碰了,“我,多少次想象你会伸出手,但现在,也不过如此。我,不要了。”微笑是她现在唯一的所能做的。“不要任性,可好?”“不好,到现在你还...”任性,他到底了解了什么,“墨濯,你不用再管我了,收起你的好意。我该走了。”语罢,转身与黑衣男子离去。忘了回头看看那紫衫男子,“你不要我了,你不要我了,可我,一直放你于心上,若是剥离...”,从未有过的咆哮,从未失去冷静的他已然无法思考一切,但离去的人终究是离去了。